雷賢鐘

雷賢鐘,畲族,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生於大橋鎮梅坪村。祖上世代務農,家境貧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雷賢鐘
  • 國籍:中國
  • 民族:畲族
  • 性別:男
基本信息,個人經歷,

基本信息

雷賢鐘,畲族,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生於大橋鎮梅坪村。祖上世代務農,家境貧困。

個人經歷

民國12年(1923年),雷賢鐘因生活所迫遠渡重洋,到馬來西亞為當地業主種植橡膠。民國15年後,他傾盡私囊苦心經營,終於建成為其所有的120英畝橡膠園和規模較大的伐木場。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雷賢鐘歡欣鼓舞,眷戀祖國。當時,帝國主義對剛解放的中國大陸實行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他極為氣憤。他獲悉周恩來總理號召海外華僑回國參加建設的訊息,同時收到從泰國回到海南島的陳而滾來信,得悉海南可種植橡膠。於是,他毅然謝絕親友挽留,於1953年春帶領18名橡膠工人回國,決心為發展我國的橡膠事業作出貢獻。
雷賢鐘回國後,立即到海南的瓊海、萬寧、陵水、崖縣、保亭諸縣,考察當地的氣候、土質及橡膠品種。他發現海南島原有的橡膠是低劣的實生樹,膠水產量很低,遂銳意從馬來亞引進橡膠良種,並選中保亭縣南山鄉作為種植基地,著手組織華僑華福墾殖公司,開始墾荒栽種橡膠。
1954年1月,雷賢鐘返回馬來西亞。他先是對當地橡膠良種作深入調查,而後將特優品種移植到自己的橡園中。經過近2年精心培植,於1955年11月把16種橡膠良種共200株膠苗以及一些PB83號芽條,用藥物處理後裝入木箱,設法運上英國“海後”號客輪,經過太平洋上六晝夜的航行後安抵海南海口市,所運回的膠苗及芽條經培植和芽接後全部成活。
雷賢鐘帶回橡膠良種並培植成功的訊息傳到北京,中央首長和全國僑聯領導極為重視。全國僑聯主席陳嘉庚特地從北京趕到海口會見他。1956年春,周恩來總理電邀他到北京,並予接見,稱讚他所帶橡膠良種比金子還貴重。是年,雷賢鐘出席全國第一屆僑代會,當選為僑聯委員。僑代會結束後,周恩來總理意欲在廣州安排房子讓他定居,他敬謝後帶領幾十名僑工到南山鄉安家落戶。在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裡,他們不懼毒蛇野獸襲擾,揮鋤開荒、灑汗種植。二年後終於墾出1000多畝植膠園,並建立橡膠苗圃。1958年,周恩來總理視察海南島,在西聯農場接見雷賢鐘時指示說:“要多繁殖優良種苗,加快發展我國橡膠事業”。雷賢鐘遵照總理指示,同科技人員和工人一起刻苦攻關,對橡膠良種進行精心移植、雜交組合和無性繁殖,終於培育出膠量多、生長期短的86號和600號良種,從而結束了我國植膠落後低產歷史。同時,為加速橡膠生產步伐,他還竭盡全力組織人員,把良種橡膠推廣到廣東、廣西、雲南、湖南、福建等省。
“文化大革命”期間,雷賢鐘被撤職,下放種菜,但他牢記周恩來總理的囑託,堅決走發展我國橡膠事業之路。1978年初,南田農場(僑福公司後併入該場)黨委為其徹底平反,恢復其南田農場愛國作業區副主任職務。是年,再次當選為第二屆全國僑聯委員。不久,國務院又授予他“開荒植膠熱愛祖國”錦旗。自此,他更加意氣奮發,足跡踏遍膠林,為新膠工親授橡膠高產栽培、病蟲害防治及割膠等技術。
1984年11月5日雷賢鐘病逝,終年81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