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歌,廣東省雷州市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根據史書中的記載,雷州歌早在宋代時期就已經盛行,20世紀90年代後,人們按雷州方言劃分,將不同的韻音表達出不同內容的功能。
2008年,雷州歌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Ⅰ-8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雷州歌
- 外文名:Leizhou song
- 遺產類別:民間文學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廣東省雷州市
- 遺產編號:Ⅰ-81
雷州歌,廣東省雷州市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根據史書中的記載,雷州歌早在宋代時期就已經盛行,20世紀90年代後,人們按雷州方言劃分,將不同的韻音表達出不同內容的功能。
2008年,雷州歌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Ⅰ-81。
雷州歌,廣東省雷州市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根據史書中的記載,雷州歌早在宋代時期就已經盛行,20世紀90年代後,人們按雷州方言劃分,將不同的韻音表達...
雷州音樂是廣東省雷州半島地方民間器樂曲,是廣東省五大地方民樂之一,也是中國40多個樂種之一。 ...
被選用的歌曲有粵語歌、客家民歌、雷州民歌、潮汕方言歌,以及海南民歌等,內容豐富。嶺南風情歌曲集作者簡介 編輯 袁東艷,武漢音樂學院首位民族聲樂碩士,星海音樂學院...
雷劇,原名大歌班,因早期以雷州歌曲調為聲腔,曾名“雷州歌劇”,廣東省雷州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雷劇起源於雷州歌,經過姑娘歌、勸世歌、...
雷州道教音樂屬宗教音樂,流傳於廣東湛江市地區,用雷州話演唱。...... 雷州道教音樂是用雷州方言演唱的,但它與唱雷州歌所用的語音不盡相同。雷州語言有很多字分為...
雷州市,建市前稱海康縣,是廣東省湛江市轄縣級市,位於雷州半島中部。屬熱帶季風氣候。雷州市東瀕雷州灣、南隔瓊州海峽與國際旅遊島海南相望、西瀕北部灣、北接...
雷州市,建市前稱海康縣,是廣東省湛江市轄縣級市,位於雷州半島中部。屬熱帶季風氣候。雷州市東瀕雷州灣、南隔瓊州海峽與國際旅遊島海南相望、西瀕北部灣、北接...
雷州半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因古雷州而得名,與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合稱“中國三大半島”,南方第一大半島。地處中國大陸最南端,廣東省西南部,猶如一條巨龍沖向...
唐朝初年,廣東省雷州半島的行政區劃屬南合州。貞觀元年,南合州更名為東合州。唐貞觀八年(634年),東合州改名為雷州,州治為海康,上屬嶺南道,這是雷州有名之始...
廣東雷州佛教屬“淨土宗”,該宗以開聲念佛為主。因此,它的音樂主要是聲樂,分為贊、嘆、頌、念、白等五類,其中以贊為主。現所蒐集整理的雷州佛教音樂共有50...
雷州人,也稱雷州民系,雷州民系是廣東省的閩民系之一。雷州人是指歷代從中原地區途經福建地區(大多數古蒲田中轉)而後遷居於雷州半島的早期漢人後裔,據有關史料記載...
李柏霖,中國雷語男歌手、詞曲創作人、音樂製作人,1978年出生於雷州半島徐聞縣曲界鎮的一個教師家庭,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大學,1997年大學畢學後,就奔赴北京迷笛現代...
雷州話(Leizhou dialect ),即稱雷語 , 海內外雷人同胞的共同母語。屬閩語系一支,主要分布於國內的廣東省西南部 、廣西東南部 、以及海外的東南亞、歐美華人華僑...
《我是雷州郎》是由湛郎作詞曲,周阿惠演唱的一首歌曲。...... 《我是雷州郎》是由湛郎作詞曲,周阿惠演唱的一首歌曲。中文名稱 我是雷州郎 [1] 歌曲原唱 ...
姑娘歌是從粵西地區雷州歌發展起來的是一種古老而獨特的傳統曲藝曲種。流行於廣東雷州市(原海康縣)、遂溪縣、徐聞縣(市)和廉江市西南部以及湛江市區。可分為對唱...
從20世紀中期開始,湛江從雷州歌發展起來的歌劇,剛剛從唱腔連綴進入板腔體,由於戲曲化歷史較短,對當地民間器樂曲影響有限,而由於廣東音樂傳播的影響,加速了湛江民間...
2012.02—2012.04 湛江雷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候選人2012.04—2016.09 湛江雷州市委副書記、市長2016.09—2018.12 湛江市海洋與漁業局黨組書記、局長...
湛江,舊稱“廣州灣”,別稱“港城”,是廣東省轄的地級市,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雷州半島,廣東省西南部,粵桂瓊三省區交匯處,東瀕南海,南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