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介紹
簡介
雲蒙湖(岸堤水庫)處於北緯35°27'~36°02',東經117°45'~118°15'。壩址距臨沂市95km。總流域面積1690平方公里,流域範圍內有蒙陰縣7鎮2鄉、362個行政村,45.7萬人口,總面積1342.7km2。庫區範圍有沂水縣2鎮、91個行政村,10.60萬人口,總面積350.3km2。
歷史
雲蒙湖壩址座落在沂河支流東汶河與梓河的交匯處,於1959年11月動工興建,1960年4月建成蓄水。總庫容7.49億m3(相應水位177.8m),興利庫容4.51億m3。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結合城市供水、發電、旅遊等綜合開發的大Ⅱ型多年調節水庫,是山東省第二大水庫,由臨沂市水利局直屬管理。樞紐工程由大壩、溢洪道、放水洞和水電站組成。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萬年一遇洪水校核,百年一遇洪水位177.80m,校核洪水位180.0m。汛中限制水位173m,汛末限制水位175m,相應庫容為3.638億m3。設計興利水位為176m,相應庫容4.713億m3。水庫下游10km是岸堤鎮,40km是沂南縣城,95km是臨沂城和兗石鐵路。
1996年,雲蒙湖被列為臨沂市供水水源保護地,一期供水工程日供水量8萬m3,年向臨沂城供水2800萬m3;供水二期工程已經完成,實現日供水30萬m3。總計向臨沂市區日供水能力達38萬m3,年供水量1.4億m3,可基本解決臨沂市區常住人口的生活用水和部分工業用水。
用途
雲蒙湖在防洪、灌溉、供水、發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除險加固工程於1989年7月開工,1997年11月竣工驗收。建湖以來,流域內超過1000mm年份降水7次,最大年份為1964年的1392.9mm和1990年的1237.2mm。多年平均徑流量6105萬m3。建湖以來最大年徑流為11.08億m3,最小年徑流量0.3億m3。多年平均輸沙量340萬t,最大年輸沙量556萬t,最小年輸沙量20萬t。設計重現期100年,設計洪峰流量13770m3/s。校核重現期為萬年,洪峰流量為31020m3/s。自建湖以來,總淤積量達3790萬m3。
雲蒙湖飲用水水源地所在水系及其編碼統一採用全國環境系統水系編碼、行政編碼、水源類型編碼及序號等四層編制。雲蒙湖編碼為EB1005371301000R01,所在河流為東汶河,編碼為EB100502,水源地類型為R,中心經度118º07',中心緯度35º40′。
污染治理
污染源分為點污染源、面污染源和內污染源。點源污染主要包括工業企業、居民生活、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等污水排放口。此外,還包括其他可能造成污染的固定點源,如垃圾轉運站、垃圾填埋場、油庫等違章建築物或建設項目。
2006年,
臨沂市投資2000萬元,蒙陰縣投資3000萬元,清除雲蒙湖一級保護區內的養魚網箱,雖使水質得到顯著改善,但總氮、總磷和有機物耗氧量仍然超標,飲用水源地水質保護的長效機制未形成,有利於水質保護的良性生物淨化鏈尚未形成。蒙陰縣城集中收集和處理污水的完備體系和深度改造工程尚未完成,集中點源治理的機制和措施不具體,分散點源的治理技術措施不先進,面源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需要建立有效激勵機制。
現行管理體制對飲用水安全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管理設施落後,庫、水分離管理,缺乏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的飲用水水源地管理工作機制,部分點源、非點源污染失控,有機生態漁業配套設施缺乏,對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缺乏全面監測、缺乏完善的水污染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預案等。
保護區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為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和准保護區。一級保護區:水域範圍為整個水庫正常水位線176m以下的全部水域劃為一級保護區;陸域範圍為取水口側正常水位線以上200m範圍內的陸域,河流入湖口100m範圍內的陸域、正常水位線外50m範圍內的陸域,但不超過流域分水嶺範圍,面積為54.4km2;二級保護區:水域範圍為一級保護區外徑向距離2000m區域,但不超過水麵範圍;陸域範圍為一級保護區以外3000m的區域,但不超過流域分水嶺範圍,二級保護區面積為180.4km2;准保護區:二級保護區以外至分水嶺線的匯水區域並扣去流域內三座中型水庫控制流域面積,設定為準保護區,面積為1387.7km2。
對一級水源保護區實施封閉式管理,擬採取的主要工程措施為隔離防護工程、跨湖橋路的污水收集系統及防側翻措施、湖濱帶建設工程、保水型生態漁業建設工程。
防護工程
雲蒙湖的植物
栽種的
植物包括:蘆葦、蘆竹、蓮藕、杞柳,茭白、慈姑、眼子菜、鳳眼蓮、黑葉輪藻等多種水生植物;確定適宜的放養品種和放養密度,採取向大水體增殖放流鰱魚、鱅魚、匙吻鱘、細鱗斜頜鯝、大銀魚等濾食性魚類,“以漁保水,以水養魚”,把水中過多的浮游生物和營養因子轉化為有機商品魚,既能減輕水體的富營養化程度,淨化水質,保持良性生態平衡,又能科學合理的利用水體資源,增加湖區經濟收入,創造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實現“生態、保水、富民”的目標。
雲蒙湖的生物
雲蒙湖銀魚是淡水魚,長約七至十厘米,體長略圓,細嫩透明,色澤如銀,因而得名。銀魚營養豐富,肉質細膩,潔白鮮嫩,無鱗無刺,無骨無腸,無腥,含多種營養成分。冰鮮銀魚大部分出口,遠銷海外,人稱“魚參”。經過曝曬製成的銀魚乾,色、香、味,形經久不變。[1]銀魚可烹製成各種名菜佳肴,如銀魚炒蛋、乾炸銀魚、銀魚煮湯、銀魚丸銀魚春卷、銀魚餛飩等,都是別具風味的湖鮮佳肴。銀魚體形細長而潔白如銀,肉密無刺且滋味鮮美,素有魚類皇后的譽稱。
雲蒙湖銀魚吻短、眼大、無鱗,細長側扁,身長寸許。每年2月、3月、4月和秋季,是銀魚的自然繁殖期。雲蒙湖銀魚每年10月中旬為捕撈季節。
雲蒙湖銀魚的營養價值頗高。肉嫩味美,是餐桌上的珍品。每百克鮮銀魚,含蛋白質8.2克。曬乾後的銀魚叫燕乾。每百克燕乾含蛋白質72.1克,脂肪13克,熱量1709.4千焦,鈣761毫克,磷1000多毫克。銀魚鮮食最美,不用開膛洗理,用水漂一漂洗淨即可烹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