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計畫

雲端計畫

2011年4月初,“兩江國際雲計算中心”在重慶兩江新區開建。重慶發展雲計算產業的“雲端計畫”正式啟動。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宣布,在3年內,重慶將基本建成中國最大的離岸和在岸數據處理中心。這個計畫在重慶叫做“雲端計畫”。“端”就是各種電子信息終端產品,“雲”就是通信的核心數據中心

基本介紹

基本概況,行業背景,產業延伸,國內動態,前期工作,計畫內容,產業前景,產業背景,產業發展,端計畫,雲計畫,基地體系,計畫意義,

基本概況

2010年4月初,“兩江國際雲計算中心”在重慶兩江新區開建。重慶發展雲計算產業的“雲端計畫”正式啟動。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宣布,在3年內,重慶將基本建成中國最大的離岸和在岸數據處理中心。
這個計畫在重慶叫做“雲端計畫”。“端”就是各種電子信息終端產品,“雲”就是通信的核心數據中心

行業背景

產業延伸

重慶信息產業發展正在從全球筆記本電腦基地出發一路向上,從終端產品向服務外包數據處理拓展延伸。而信息產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將成為重慶實施趕超戰略的重要一環。

國內動態

未來三年,上海雲海計畫是培育十家年經營收入超億元的雲計算企業,帶動信息服務業新增經營收入千億元。北京的祥雲計畫,雲計算產業將力爭到2015年,形成500億元產業規模。重慶雲計算建設計畫更加宏偉,希望最終能做成雲集上百萬台伺服器、上千億元規模的“雲計算”基地,成為全球數據開發和處理中心。

前期工作

2010年4月6日“兩江國際雲計算中心”的正式開建,揭開了重慶這場宏大規劃的帷幕。黃奇帆在現場表示,“十二五”期間,這裡將規劃成面積達10平方公里、擁有由20萬台伺服器路由器組成的數據中心機房的基地,形成內陸比較大規模的雲計算中心。
據兩江新區提供的資料,兩江國際雲計算中心總建築面積207萬平方米,計畫總投資400億元。其中核心區規劃了占地約為3平方公里的符合國際標準的數據機房。
這是一個伺服器集聚地,以及在岸、離岸數據處理基地。
基地首期落戶的是商務部下屬的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它將投資16億元打造在岸數據處理和備份中心,該項目將於3月落戶兩江新區的太平洋電信離岸數據處理中心形成互動。

計畫內容

離岸數據處理是重慶雲計算建設的重點內容。
全球數據外包,從歐美外包到亞洲,過去10年的業務量是100萬台伺服器,大都分布在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過去因為中國的政策管理制度,在這方面的業務幾乎為零。
重慶兩江新區將在今年年底形成100萬台伺服器應有的基礎設施,從而成為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離岸數據處理實驗中心和“雲計算”產業實驗基地。
重慶這樣大手筆地投入,是因為已獲得相關部委的認可。因為兩江新區的先行先試權,中央政府給了重慶一些特殊的制度安排。

產業前景

雲計算數據基地建成後,跨國數據處理公司將在這裡聚集,並產生可觀的產業前景。
經過五年到十年以後,全球新增的機房有差不多1萬個,它的新增的產值差不多是1萬億美元。重慶只要爭取到國際上1%的訂單,國內需求當中10%的訂單,將有1500億規模的產出,90億元的稅收,帶動10萬人的就業。
重慶已在和一些跨國公司有一些很好的交流和談判,現已引進了五六家跨國公司參加雲計算產業。
阿里巴巴也將是重慶重要的雲計算建設夥伴。
發力“雲計算”,其實更是重慶對電子信息產業的升級之舉。
在“十二五”期間,通過“雲端計畫”的實施,重慶電子信息產業在“十二五”末期,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取代傳統汽摩產業,成為第一支柱產業。

產業背景

在中西部承接產業轉移浪潮中,重慶注重引入對地理位置不敏感,以信息技術和航空距離來主導、附加值較高產業作為突破口,提出了一種新的發展思路。
重慶雲端計畫便是這一思路的主要體現。
雲計算建立了一個虛擬的平台,將資源整合在一起,使得重慶的信息產業規模化、集約化。
最重要的是,雲計算將催生為終端用戶服務的軟體產業。特別是針對各個環節的串聯、結算。
有了十平方公里的雲計算這個平台,就會帶動三千家軟體企業圍繞它進行一些增值服務。同時,重慶提出一個要求,凡做本地業務,必須配以四倍以上的外地業務來做,即80%做外地業務,20%做內地業務,以形成本土業務在岸業務和離岸業務的有效的結合。
在“十二五”期間,重慶的軟體以及外包產業將達到1500億的規模。這將有助於重慶信息產業在“十二五”末期產值達到1萬億,取代傳統汽摩產業,成為第一支柱產業。
同時,雲計算已是重慶提高競爭力、吸引投資的基礎設施。
大型企業、跨國公司,沒有雲計算,不可能把區域總部放在重慶。大企業要提高競爭力,要快速對市場做出反應,這就需要了解各地分支機構的相關數據,而傳統數據處理是不能勝任的,因此一直傾向於將總部放在伺服器所在地。
反過來,重慶有了雲計算基地,可吸引總部經濟,支持本地企業跨地擴張,這比任何政策都要優惠。當然,這也是各地激烈爭奪雲計算產業的主要原因之一。
重慶在雲計算方面有很多優勢,但要在競爭中取勝,最為關鍵是人才,重慶必須加大各方面人才的培養和引進。

產業發展

2013年5月2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13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在信息城市競爭力排名中,重慶位居第九,是中西部城市中唯一躋身前十的城市。
通過引導雲產業集群布局,重慶希望建成“離岸結算中心”與“國際信息港”,讓新一代信息產業成為重慶的重要支柱產業。從產業鏈上、中、下游分別著手,打造雲數據處理、終端製造、套用研發、服務外包、資金結算等高端產業價值鏈。
按照這一布局,重慶市的“雲端計畫”目前推進順利。

端計畫

經過這些年的努力,重慶的“端計畫”有了長足進步,基本實現既定目標,形成了“5+6+500”的筆電產業集群。去年重慶生產了近5000萬台筆記本電腦,以及大量印表機、顯示器、平板電腦、3G手機、伺服器、路由器、交換機等通信終端設備。
重慶提出,到2015年,實現100萬台伺服器產業規模。經過兩年努力已初見成效,年內就會有30萬台伺服器規模的建設任務展開。
2014年9月21日,在重慶市市長國際經濟顧問團會議第九屆年會新聞發布會上,黃奇帆說,現在重慶有多個積體電路相關企業。“再加上一些生產單位,我們希望進一步把重慶變成中國內陸的積體電路製造基地”。目前重慶已經形成了30萬台伺服器建設量的數據中心,今年預計將竣工建成10萬台伺服器。“重慶3000萬人背後支撐的數據中心原來有伺服器6萬台。現在我們加了這10萬台,是要為全國和亞洲地區、境外各種各樣的數據處理服務。”

雲計畫

重慶在大力發展“端計畫”的同時,也在積極推進包括三個板塊的“雲計畫”:一是基於智慧型重慶需要,建設全市雲計算套用基地,比如教育雲、交通雲等;二是基於國內雲服務需要,建設在中國有影響的“在岸雲”計算高地;三是基於全球客戶需求,建設亞洲最大的國際離岸數據開發處理基地
重慶選擇首先發展為世界服務的國際離岸數據開發處理基地,這樣重慶就可與世界頂級的雲服務商,包括惠普、騰訊、微軟、IBM、思科等合作,搶占制高點。
2013年3月,太平洋電信重慶數據中心在重慶兩江新區水土雲計算產業園竣工投運,這也是首個簽約落戶重慶市的雲計算數據中心項目。該數據中心將形成4萬台伺服器運營規模,相當於目前重慶市的全部數據處理量。
作為目前擁有亞洲最大私營海底電纜網路的企業,太平洋電信將幫助重慶接入國際海底光纜,“亞太地區任何一個地方與重慶之間交換傳輸數據,不到0.1秒就可以完成。”
位於兩江新區的雲計算服務中心(行政辦公樓、專家辦公樓、商業街、商務辦公樓)功能區主體結構現已封頂,預計今年年中將投入使用;國富瑞數據中心也計畫於2013年7月試運行;騰達、廣達、中華煤氣等重大項目已進入最後的簽約階段。這些項目,都將有力推動重慶“雲端計畫”建設。隨著這些重點項目的落地實施,將確保重慶雲計算產業100萬台伺服器戰略目標的實現。
落戶重慶的惠普宏碁、英業達等都在從事“雲計算”方面的開發,其企業本身的運行就需要“雲計算”支撐,比如宏碁的“雲計算”在亞洲就非常出名。“雲計算”對數據安全要求非常高,目前重慶還沒有這樣的信息處理輻射平台,但隨著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建設的不斷推進,將對重慶發展“雲計算”在技術和設備上起到催生孵化的作用。
此外,為了更深層級推動“雲端計畫”,重慶將於近期啟動“IT微企萬戶培育專項行動計畫”,從政策引導、資金扶持、技術創新、節能減排等方面,給予高科技小微企業支持幫助,讓這些科技型民營企業更好地融入重慶雲計算產業發展。

基地體系

重慶市已初步形成了“1+2+10”的基地體系。“1”,是指重慶兩江新區水土雲計算數據處理產業基地;“2”是西永綜保區、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兩大雲端設備製造基地;“10”是九龍坡區北部新區渝中區南岸區大渡口區江津區巴南區合川區永川區涪陵區十大雲計算套用研發服務外包產業基地。

計畫意義

沒有雲計算,大型企業、跨國公司不可能把區域總部放在重慶。大企業要提高競爭力,要快速對市場做出快速反應,這就需要了解各地分支機構的相關數據,而傳統數據處理是不能勝任的,因此,他們渴望將總部放在伺服器所在地。
這同樣帶來納稅的問題,發生在重慶的電子商務、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等納稅地,都是在伺服器所在地。如果伺服器在外地,則是在幫別人掙鈔票。
反過來,重慶有了雲計算基地,可吸引總部經濟,支持本地企業跨地擴張。這也是各地激烈爭奪雲計算產業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