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簡介,具體組網結構如下,新型的網路拓撲結構,網際網路,Netmeasure客群測量,Netmonitor市場監測,Netguide年度調查報告/數據,數據中心溫濕度,套用,虛擬化,主要中心,世界數據中心,中國有九個分中心,綠色中心,綠色數據中心成趨勢,多層次混合數據中心設計,中心作用,市場需求,靈活性,數據中心外包,計算問題,存在的問題,統一投資回報率的硬參數,一切有待時間來證明,推薦方案,管理實例,無線技術,架構展望,伺服器,基礎架構軟體,網路和Web基礎架構,無線/移動能力,存儲,安全,網路和系統管理,高效中心,整合使數據中心高效運行所需的工具,戴爾服務,邁出第一步,數據中心的可再生能源,電源管理,
組成 簡介 維基百科 給出的定義是“數據中心是一整套複雜的設施。它不僅僅包括計算機系統和其它與之配套的設備(例如通信和存儲系統),還包含
冗餘 的數據通信連線、環境控制設備、監控設備以及各種安全裝置”。谷歌在其發布的《The Datacenter as a Computer》一書中,將數據中心解釋為“多功能的建築物,能容納多個伺服器 以及通信設備。這些設備被放置在一起是因為它們具有相同的對環境的要求以及物理安全上的需求,並且這樣放置便於維護”,而“並不僅僅是一些伺服器的集合”。
採用internet接入時,只需要一台能上網的PC加數據中心
軟體 即可。文中
路由 器指的是一般公司上網時是通過路由器上網的,此時須在路由器上做一些設定。也可直接把寬頻接入線接至PC中來實現。不需要
ISP 開通服務。但在根據獲取的外網IP位址及方式選擇採用合適的
動態域名 軟體 。
數據中心網路拓樸圖 關於gre兩端地址,radius server地址,企業
路由器 連線埠 地址都由無線設備撥號時自動獲取。無線設備與運營商通信設備之間自動協商,不需要設定。
數據中心如果需要採用無線方式,也可採用H7920 移動
路由器 實現。但要注意頻寬。
採用運營商提供的
專線接入 時,一般到用戶端已是RJ25接口,數據中心不需要任何硬體。有PC機即可。也不需要開通任何服務。但一般使用
專線接入 時,都會採用APN或VPDN方式組網內部私網,從而能分配
固定IP位址 ,方便管理。
具體組網結構如下 無線DDN系統分為監測點和數據中心兩部分,監測點採用GPRS DTU,可提供
RS-232 、RS485、以及
乙太網 接口,數據中採用
寬頻 ADSL或專線方式接入Internet,具體接入方式如下:
a) 監測點接入方式: 監測點通過RS-232、RS485或
乙太網 接口與GPRS DTU傳輸模組連線,然後設定DTU相關參數,每一個GPRS DTU傳輸模組裝入一個
中國 移動的數據SIM卡即可。
b) 數據中心接入方式: 數據中心接入主要分兩大類:
1) 採用 Internet 接入 數據中心採用
寬頻 ADSL接入方式,此種方式優點是
頻寬 大、費用經濟。缺點是安全性較差、延時比
專線接入 稍大。採用區域網路共享上網方式,此種方式基本同ADSL接入類似,但注意接入時需做
連線埠映射 。採用電話線
撥接 方式。此種方式接入
頻寬 較窄。所以只適合於點數較少,且數據量小的組網方式。網路拓樸圖如下:
2) 移動公司接入 數據中心採用
無線網路 運營商(指
中國 移動)提供信道接入,此種方式實際中有以下幾種連線方式:採用移動公司
機房 專線接入 方式,此種方式
頻寬 大(一般為2M),對延時、安全性都非常好,但租用此專線價格較貴。特別適合銀行、POS機組網等需安全係數較高的用戶,對子站非常多的情況下也推薦採用此種方式。採用GPRS無線接入方式,此種方式在數據中心接一台GPRS MODEM,通過數據中心的PC機
撥接 。優點是組網訊速,費用經濟。缺點是
頻寬 窄(GPRS上行10Kbps,下行40Kbps),延時大。這種方式在測試時用的比較多。如果準備在實際工程中使用需注意SIM卡需申請APN。
數據中心網路拓樸圖 新型的網路拓撲結構 新的網路拓撲設計是一種專用通道的拓撲結構,具體的套用走專用的網路通道,這種拓撲設計理論上考慮到網路內的設備可以自由移動物理位置,並繼承了傳統網路拓撲結構的交換機轉發數據的特點。雖然目前的主流網路好像用不上這些技術,但新興技術的成熟總需要時間來驗證,也許不是現在,但作為次世代的技術,在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包括:多層的leaf-spine網路拓撲結構、Hypercube立方體網路拓撲結構、Toroidal環形網路拓撲結構 、Jellyfish水母型網路拓撲結構 、DCell網路拓撲結構 、FiConn網路拓撲結構、BCube網路拓撲結構 、CamCube網路拓撲結構 、Butterfly蝴蝶型網路拓撲結構。
網際網路 DCCI
網際網路數據中心 (DATA CENTER OF THE CHINA INTERNET,簡稱DCCI),是
中國網際網路 獨立的第三方市場監測、客群測量平台,專業數據採集與研究平台。通過線下、線上等不同渠道,採用專業研究人員與技術相結合的手段,面向產業市場、用戶客群兩個方向,進行動態、精確的監測、測量、統計、分析、研究、預測。
採用統一的方法、統一的樣本、統一的定義、超大的樣本量、精確有效的樣本結構、動態持續的深度監測,DCCI通過
中國網際網路 領域最大規模市場用戶調查等工作,首次實現了對中國網際網路各類市場領域、各個企業服務、網際網路用戶/客群的統一測量,由此實現了不同細分市場、不同企業服務、不同用戶客群群體的統一研究,實現了橫向、縱向、
點對點 進行統計、分析以及不同
網路媒介 之間真正意義上的可比較性。對於此前各類研究機構小樣本量、項目零散、時間空間區間完全不同、研究架構和定義差異較大,因此無法進行數據對應、持續性研究,以及無法實現的在同一個維度、體系下對於網際網路各個層次主要要素進行關聯、比較、交叉分析的狀況而言,可謂是網際網路研究監測領域最重大的突破。相關成果,對於網際網路
系統研究 、網站從業者研究自身業務結構、把握競爭對手市場狀況,以及在對不同媒介客群價值進行深入比較的基礎上實現網路廣告的精確投放、網路行銷的精確互動,有著突破性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依託互聯空間(
北京 )數據技術研究中心之專利技術、研究力量,DCCI
網際網路數據中心 聯合
中國網際網路 權威行業組織、優秀研究機構、知名分析師等,為國內外從事與網際網路有關的商業運營、投資決策、技術開發及相關研究的企業、機構等,提供獨立第三方的、值得信賴的市場監測與客群測量服務。數據服務產品線主要包括:
Netmeasure客群測量 :DCCI定期發布Netmeasure
中國 網際網路客群測量數據、報告, Netmeasure首次在中國範圍內提出中國網際網路作為媒介的測評指標體系,幫助廣告主客觀評價網路媒體;為有關各方提供及時有效的網際網路各種媒介的評價指標客群調查數據。集中的對40個最有代表性的網際網路細分媒介領域,根據DCCI系統的網際網路媒介
評價指標體系 ,進行客觀深入的專業調研,在
中國網際網路 客群測量領域獨此一份。Netmeasure
中國網際網路 客群測量報告是廣告主、廣告公司及國內外網際網路企業家的“2007網際網路媒介投放決策指南”。
Netmonitor市場監測 DCCI之 Netmonitor定期發布
中國 網路廣告市場等50個領域的季度、年度市場數據。
中國網際網路 發展領域長期以來缺乏相對準確、全面、系統的市場數據。尤其是各個細分領域,一直缺少關於規模、增長率、用戶行為等方面的數據資訊,即使已有數據,其質量也往往層次不齊,統計方法、研究架構千差萬別。商業市場調查研究機構由於是從單一客戶角度出發形成研究報告,數據由於缺乏全行業的深度、廣度支持,數據的有效性難以保證。從業者、研究者、投資者等各個方面在自身工作需要相關數據和研究資訊的時候經常無以參照,而一些彼此矛盾的數據更讓業者經常感到無所適從。隨著網際網路的日益蓬勃發展,各個領域對真正的行業第三方的有效數據尤其是行業公共數據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強烈。DCCI聯合各方專家、聯合各個機構,及時為有關各方提供準確有效的產業市場數據、分析和預測,以及分析預測。
Netguide年度調查報告/數據 DCCI作為
中國網際網路 調查發起、承辦機構,發布中國網際網路各細分市場規模、增長率、用戶網際網路消費額、市場集中度等年度市場總體數據,面向國內外業界出具每年一度的《中國網際網路調查報告》。以第三屆調查、報告為例,“2006-2007中國網際網路調查”於2006年6月開始,12月底結束,歷時半年,是中國網際網路發展領域每年一度規模最大的市場調查,本次調查為第三屆,由DCCI
網際網路數據中心 負責實施。調查由資深市場調研專家主持,採取了在線上調查、1對1企業當面訪問、1對1企業電話訪問、企業家專題研討會、專家專題研討會等多種專業市場調查方法。面向產業市場的調查,報告課題組前後舉辦專題研討會36場,1對1企業訪問達到900人次,涉及企業900多家。超過300位知名專家、企業家成為該項調查和報告的專家顧問之後,系統的參與了報告各個領域的工作。面向用戶的調查回收實名、有效問卷達到80684份以上。企業訪問有效問卷回收超過900份。最終報告面向50個細分領域,內容近4000頁。
數據中心溫濕度 1數據中心機房的設計與溫濕度環境要求
(1)污染物。遠離腐蝕氣體、易燃易爆物;腐蝕氣體隨著新風吸入機房後會對計算機設備和人員健康造成危害,同時不潔淨的空氣也會對計算機設備的運行造成不利影晌,還會對機房內精密空調、新風機等的濾網等造成污染。
(2)溫度、濕度。 溫度和濕度必須被嚴格控制,以提供可連續運行的溫度和濕度範圍。 幹球溫度計:20℃~25℃(68F~77F)。 相對濕度:40%~50%。 最大露點:15℃(59℉)。
最小露點:5.5℃(41.9℉)。
最大變化速度:每小時5℃(9℉)。
(3)噪聲。計算機系統停機時,機房內的噪聲在主機房中心處測試應小於65dB(A)。 (4)照度。計算機機房在距地0.8m處,照度不應低於300lx,輔助房間照度不低於200lx。 (5)無線電干擾場強。在頻率為0.15~1000MHz時不大於126dB。 (6)磁場干擾場強不大於800A/m。 (7)在計算機系統停機條件下,主機房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向的振動加速度值不應大於5OOmm/s。 (8)主機房地面及工作檯面的靜電泄漏電阻,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GE6650一1986《計算機機房用活動地板技術條件》的規定。 (9)主機房內絕緣體的靜電電位不應大於lkV。
2.數據中心製冷
針對數據中心熱源進行冷卻是最有效的冷卻手段。可供選擇的技術包括浸入式冷卻和直接液冷系統,目標是使用最小的能耗實現安全散熱。
冷卻系統的散熱風機用於驅動冷空氣在架空地板下和風道中流動,將冷卻單元貼近計算機設備安裝可以有效減少散熱風機所需的能耗。選擇哪種熱源冷卻方法取決於房屋設計、通道可達性、成本和其他因素。
循環液體——水或製冷劑——通過管道將量從冷卻裝置帶出數據中心。雖然在數據中心漏水是讓人擔心的大問題,但是只要妥善的安裝、配合泄漏檢測和排水系統就可以降低貴重設備進水毀壞的風險。如果你還是不願意讓水從你的數據中心流過,也可以使用泄漏後立即會變成無害氣體的製冷劑來替代。但輸送製冷劑的管道比水管更難安裝、更昂貴,因此需要綜合考慮和選擇。 很多熱源冷卻裝置只帶走顯熱,也就是讓人能感覺到熱的溫度。電子設備產生的顯熱並不包含濕氣,因此多數熱源冷卻裝置都不帶濕度控制功能。
由於多數熱源冷卻裝置不能有效應付熱負荷不高的場景,以低熱量密度機架和機櫃為主的數據中心仍然需要使用常規的空氣調節器,如計算機房周界空調設施。在其他設計中,單獨的加濕控制可能是熱源冷卻單元的必要補充。
套用 一個數據中心的主要目的是運行套用來處理商業和運作的組織的數據。這樣的系統屬於並由組織內部開發,或者從企業
軟體 供應商那裡買。像通用套用有ERP和
CRM系統 。一個數據中心也許只關注於操作
體系結構 或者也提供其他的服務。常常這些套用由多個主機構成,每個主機運行一個單一的構件。通常這種構件是資料庫,檔案伺服器,套用伺服器,中間件以及其他的各種各樣的東西。數據中心也常常用於非工作站點的備份。公司也許預定被數據中心提供的服務。這常常聯合備份磁帶使用。備份能夠將伺服器本地的東西放在磁帶上,然而,磁帶存放場所也易受火災和洪水的安全威脅。較大的公司也許傳送他們的備份到非工作場所。這個通過回投而能夠被數據中心完成。加密的備份能夠通過Internet傳送到另一個數據中心,安全保存起來。為了
災難恢復 ,各種大的硬體供應商開發了移動設備解決方案,能夠安裝並在短時間內可操作。供應商像思科系統,Sun微系統,IBM和HP開發的系統能夠用於這個目的。
虛擬化 企業級的數據中心的發展趨勢是具備高度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比如能根據外部需求做出快速變化,如何實現這些技術,虛擬化技術,或是模組化數據中心的創建等,都是比較好的解決方法。
快速變化的商業需求和有著大規模能耗和製冷需求的最新技術都在催生數據中心的改變,而這些則意味著企業需要花費巨額資金,舉例來說,
刀片伺服器 的問世徹底改變了每平米的能耗和製冷需求,因為刀片意味著需要耗費更大的能源及散發更多的熱量。
市場諮詢公司Gartner預計,刀片會在未來被更加靈活的
伺服器類型 所代替,這類伺服器的計算架構會把記憶體、處理器、
輸入輸出設備 一起作為共享資源池看待,然後根據使用者的需求把這些資源進行分配和再分配。用戶不用依賴硬體廠商來決定每台伺服器的
硬體配置 ,而是根據企業的需求,來購買資源,從而實現更高效的資源和利用。IT部門可以把32片
刀片伺服器 和部分記憶體模組合併在一個大型伺服器內,作為一個固定的計算單元來使用,這樣的做法是通過減少資源的浪費來提高伺服器的利用率,但是,刀片伺服器是無法根據IT部門運行的
套用軟體 來進行最佳化配置的。
Gartner認為"數據中心的設計原理是很簡單的,就是計算出當前的需求,再把未來15到20年的增長需求估算在內,就可以建設配套設施了。最新建造的數據中心開放時通常會有大量的空置空間,整個數據中心都要依靠UPS,供水,供電和製冷系統的支持,但多數空間卻是閒置的。這就導致了硬體設備和
供電系統 的費用居高不下,這種模式是低效的"。
而分散建造數據中心的方法是價格每個區域都是獨立配置的,但這並不會意味著數據中心會被分散,分析預測,企業數據中心作為
私有雲 運行,這種靈活的計算網路通過谷歌和亞馬遜這樣的公共提供商進行模組化,然後在內部對企業自己的用戶進行管理。
私有雲 會需要後
作業系統 來把所有的企業分散式資源作為單獨的計算池來管理,分析師預測,虛擬化的日益普及是源於X86
伺服器作業系統 的故障,這從根本上限制了每台伺服器的功效,從而導致了無數能源的浪費,並且,
虛擬機 的配置是非常容易的,因此,虛擬化發展非常迅速。
當IT產業呼籲高效節能的伺服器作業系統,並且能夠根據
套用軟體 的特殊類型進行自定義,從傳統的功能型作業系統逐漸向整個數據中心的後作業系統時代過渡會成為必然。
後作業系統仍然處於發展階段,
VMware公司 最新的虛擬數據中心作業系統就是如此,有分析師把整個概念描述為"位於套用軟體和分散式計算資源之間的虛擬化層,它能利用分散式計算資源來執行
日程管理 ,負載,套用軟體監管和錯誤處理"。
所有這些最新的概念和技術諸如
雲計算 ,虛擬化,後作業系統,分散建造數據中心,更多自定義化伺服器體系架構都在推動數據中心向未來邁進,IT部門能按照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來提供按需定製的服務,而不必擔心空間或者能源的浪費和過度配置,目標就是創建操作便捷,適宜發展的數據中心資源。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實現數據中心的靈活性,為了更好的適應需求的變化。
主要中心 世界數據中心 (World Data Center)是國際科學聯合會下設的科學數據組織,有40多個學科數據中心,分屬四個數據中心群:WDC-A 美國、WDC-B 前蘇聯、WDC-C 歐洲和日本、WDC-D 中國。
1988年,中國加入
WDC ,並建立
世界數據中心 中國中心(World Data Center D)。WDC-D組織機構包括:
中國 國家協調委員會、科學委員會、中國中心協調辦公室、科學委員會秘書處及九個學科數據中心。
中國有九個分中心 中心名 掛靠單位
天文學科數據中心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
冰川學科數據中心 中科院寒旱所
資源環境學科數據中心 中科院地理所
地球物理學科數據中心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綠色中心 綠色數據中心成趨勢 時下的經濟環境,讓企業更加關注投入產出率(ReturnofInvestment),更加嚴格的控制預算和成本。而“綠色”、“減碳”也已成為企業不可忽視的名詞,隨著綠色科技的概念全面性進入消費者與企業環境中,過去只講求“生產力”、“效率”的數據中心(DataCenter),或俗稱的
機房 ,也無法免於這股趨勢。
綠色數據中心 美國 《CIO》雜誌在2008年做的一項有280位IT經理人參與的,針對教育領域/非營業組織(12%)、製造服務業(10%)、金融/銀行/會計業(9%)、政府組織(7%)、醫療照護/醫藥服務/製藥/生技業(6%),以及批發商/零售/物流業(6%),關於“
綠色IT ”的調查中,過半IT經理人(55%)表示,他們所處的企業至少都擁有一個包括訴諸環境延續,與綠化IT相關的
企業社會責任 方案,而1/4的企業正開始著手面對這個議題。但僅僅只有54%的企業回響,他們的企業時常參與供貨商的產品回收程式方案,或者以環境安全為前提處置IT設備,21%偶爾才會做如此的動作,而20%的企業很少或從未這樣做。除此之外,1/3的人是根本沒有想到其所採購或建置的產品,是否是節省能源或者符合環境延續流程的。
在這次調查中,社會責任(38%)以及降低營運成本(37%)是IT經理人推動綠化IT運作的兩大主要動機。比較積極的企業已經著手進行,或者計畫構建使他們IT運作於對環境能更為友善的基礎建設,比如降低伺服器能源消耗(64%)、教育使用者在夜晚關掉機器設備(57%)、把計算機調置為未使用則進入睡眠模式的狀態(49%),以及更新或者重新校正可以提升效能的數據中心冷卻系統(44%)。63%的人表示他們的公司需遵照
美國 電子回收規定,而其中有92%的IT經理人表示已經遵守所需規定法規。
大多數的企業仍然沒有一套可計算出該公司對於環境造成衝擊程度的方法。61%的人表示,他們的企業沒有二氧化碳排放量(CarbonFootprint)的統計數據,僅只有16%的企業才正準備進行。近乎1/4的企業沒有計算IT設備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11%有把此部份計算進去。24%的IT經理人表示,他們的企業監管IT相關能源支出,但近一半(46%)的企業則說他們沒有IT綠化環境永續的目標。20%的IT經理人表示在邁向IT部門“綠化”的路上,他們已經研擬好應對方針。
多層次混合數據中心設計 在惠普“專業成就卓越投資回報關鍵設施服務研討會”上,惠普推出了為企業提供從評估、規劃、實施到維護的數據中心全生命周期服務和解決方案,即“數據中心成功路線圖”。該路線圖包含旨在改造和最佳化數據中心環境和能源效率的兩大關鍵服務,分別是數據中心標準化評估服務和多層級混合設計服務。
Gartner副總裁兼首席研究專家DavidJ.Cappuccio表示:“單一的設計方法抬高了數據中心的建設和運營成本,而多層次設計方法因其選用最為合理、實用的設施規模而有效控制了投資成本和運營開銷。”
一種行業標準分級系統(Industry-standardClassificationSystem)把數據中心設施定義為I-Ⅳ層級。第Ⅳ層級要求滿足最高可用性要求。
多層級混合設計是由惠普EYPMCF提供的一項服務,同時也是惠普關鍵設施服務(CriticalFacilitiesServices)的一部分。
對於多層級混合設計服務,惠普EYPMCF關鍵設施服務業務策略與發展總監RickEinkorn說,多層次混合設計首先通過業務需求分析來評估和最佳化相關套用,同時發掘哪裡需要採用冗餘的技術和基礎設施來支持關鍵業務套用。需求類似的套用被分別集中到相應的數據中心層級,即配置相應冗餘度和可擴展性的同一區域(或同一層級)。建設第Ⅱ層級和第Ⅳ層級相結合的基礎設施相比於全部採用第Ⅳ層的基礎設施可以為企業節省上百萬美元。惠普多層級混合設計成本分析工具(CostAnalysisTool)可以反應設不同施設計方案的調整對投資成本的影響。例如,一個五萬平方英尺的數據中心採用多層級混合設計相比單純採用Ⅳ層設計標準,可以節省近24%的建設成本。此外,多層級分區設計降低了數據中心的能源和空間需求,顯著降低運營成本。
中心作用 可能各大IT新聞都會提到“數據中心”, 看起來是很龐大的傢伙,IT巨頭Google、MS等耗資巨頭投入到數據中心建設中,那么什麼是數據中心? 從字面意思,非IT人可能人認為是放數據的計算機中心,其實這只是表面,數據中心的建設在不同情況,它的作用是不完全一樣的。
在
數據處理 中,分為兩大類。一是事務處理,二是數據查詢和分析。
數據處理 或者分析,一般是在資料庫中處理,而數據查詢分為兩大類,一是資料庫查詢,二是搜尋技術。而隨著各種技術的互相作用,搜尋技術和數據分析也越來越有“合作”的意思。
搜尋技術還處於“模糊查詢”階段,也就是從數億計網際網路信息中模糊搜尋出想要的信息,但由於是模糊查詢,所以絕大多數信息都不是想要的,於是幾大巨頭都在把
數據挖掘技術 容入搜尋技術中,縮小客戶搜尋到準確信息的時間。
但由於搜尋技術其“模糊特點”,在企業內部的信息化中,暫時還不適合,因為企業查詢的需要是準確的信息,老闆可沒那么多時間一個個排除。於是企業內部建設的數據中心基本是
數據倉庫 ,為準確查詢和分析服務。
那么何為數據倉庫?前面提到的企業/單位投資信息化,他們不停上信息化系統,比如
ERP 、CRM、Call Center、OA或者計費等。但上了這些系統後,會產生大量數據,客戶首先的需求是查詢和報表。但很多報表和查詢是需要跨系統的,而且複雜查詢和報表很耗 資源,可能影響各個系統的正常運行。於是上世紀80年代人們專門建設一個
資料庫系統 ,把各個系統的數據拿到那裡進行準確的查詢和報表製作,這樣既方便又準備,而 且不會影響業務系統。那么從這點說,數據倉庫是全數據的集合。
而後來查詢和報表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了,他們想知道這些數據里到底有哪些有價值的信息,會給決策者哪些有用的幫助。於是上世紀90年代人們把OLAP和數據挖掘 加入數據倉庫套用之中。為了更好地分析,人們從數據倉庫里還會按照業務需要提出N多
數據集市 為查詢、分析服務,這樣會更方便,因為不同部門的需求不同,業務定義也可能不同,所以把數據倉庫的信息分到各個數據集市是很有必要的。
但有一點要申明,數據倉庫和OLAP、數據挖掘以及查詢、報表沒有必然關係,他們是不同的邏輯事物,但相互作用密切。正如前面提到,數據挖掘已經結合搜尋技術,更方便地給人們提供網際網路搜尋服務。而數據挖掘在數據倉庫的作用,就是更好地分析,比如著名的沃爾瑪尿布和啤酒的案例就是數據挖掘的結果,它把數據中很多潛罪責找出一定聯繫的幾率,這樣來幫助企業決策。
那么數據中心是何物?如果是針對具體的企業或者單位,其實就是業務系統數據存儲技術+數據倉庫,當然有的單位乾脆只有數據倉庫,比如科研單位,他們又不作 業務處理,只有分析需求。但如果是網際網路公司,就和普通企業和單位的數據中心不同,因為網際網路的信息實在龐大,不可能包羅所有信息到資料庫,也處理不了那 么多信息,所以他們的數據中心的其中作用就是加強網際網路數據的處理速度和效果;另一個作用也是數據倉庫,但他們的數據倉庫就不會包含所有網際網路信息,而是企業本身關心的信息,當然數據量也非常大,一般十TB以上。
中國 信息化其實還在初級階段,可能很多人認為有了PC,可以上網,有很多
軟體 用,信息化程度就上去了?其實不然。信息化的高級階段應該包括準確快速處理、查詢、分析數據等。當前
美國 幾乎所有國家級政府部門、科研機構都配有數據倉庫系統,而
中國 很多部門的普通業務系統還不夠完善,更不要說建設數據倉庫了。
其實最有意義的一個項目,應該是中國農業部數據倉庫的建設。數據中心/數據倉庫建設後,全國各鄉鎮級以上都可以作為其用戶,查詢具體信息和分析信息,還會出現農作物賣不出去,老百姓買不起的現象嗎?不會!因為各個地方適合種什麼,當年各種作物的市場需求等都看在眼裡。然而信息化不是萬能的,還要 有相應的配套措施,比如農業技術指導、專門的採購、物流、銷售公司等。
市場需求 靈活性 - 大多數
機房 沒有更多的空間來放置新伺服器、存儲設備和基礎設施設備
數據中心外包 計算問題 如今的數據中心架構發生著意義深遠的改變,自區域網路得到大規模普及以來,IT領域發生的最顯著變化可能就是IP與存儲網路的統一。
看到這裡可能會想:向新一代數據中心體系架構遷移聽起來像是專為經濟繁榮時期計畫的一項盛事。但是假使考慮到潛在的長期成本和運營靈活性收益,首席信息官和他們的頂級IT體系架構就必須開始計畫統一基礎架構的影響。這種轉變已經不僅僅是利用乙太網
光纖通道 來運行存儲流量那么簡單了。而是在
萬兆乙太網 基礎上建立一個獨立的統一網路架構,用萬兆乙太網來承擔數據中心的各種流量,從數據到聲音到存儲到高性能集群都應如此。
思科 系統公司首席技術官Padmasree Warrior在他的部落格中寫道,數據中心面臨的問題是"他們是虛擬化的孤島",虛擬化伺服器,存儲設備和網路都是分開管理的。在她今年初的部落格上也進行了很多類似的討論,Warrior表明了思科整合這些管理孤島的遠景規劃。
思科公司 希望能提供數據中心統一計算戰略的細節,本周一的新產品發布就是其中的一步。
思科的想法正確與否?自從針對數據中心的靈活性和自動化研發虛擬IT資產的機遇成為人們追逐的目標,這似乎就成為不可避免的發展路線。那家廠商能成為這種體系架構的中心依然是有待時間和市場來證明的問題。
統一數據中心基礎架構從長遠來看有兩方面的優勢。一個好處是能降低成本:因為能提高利用率,減少線纜和網路連線,所以能降低基建投資。更重要的是,統一數據中心有望降低運營成本,由於能實現數據中心管理自動化,簡化工作負載的同時也減少了所需的勞動力成本。並且與對
存儲 和
網路管理 分別管理的方式相比,數據中心只需一個基礎架構團隊就能實現整個統一管理。
第二個好處是統一基礎架構能通過虛擬IP和
光纖通道 存儲網路增加IT的靈活性,通過單一的控制台就能實現管理需求。不再需要安裝新的
套用軟體 ,改變
存儲 容量,對電纜重新分配或者按照存儲和網路團隊的互聯需求來做出改變。統一數據中心基礎架構有望讓企業與處理能力,
網路頻寬 和他們隨著需求改變進行分攤的存儲容量等統一模式結合的更加緊密。
不過統一基礎架構還必須採取嚴厲的措施:按月來和準備現金流而不是按年。廠商不能提倡重新替換戰略,向需要採購新硬體的統一基礎架構方向發展。任何硬體投入都需要經過詳細審查。
那么統一基礎架構為什麼成為討論的熱點話題了呢?原因之一是思科和競爭對手都在積極籌劃統一計算。Warrior的部落格內容就已經初見端倪,眾所周知思科公司研發代號為"加利福尼亞"的刀片伺服器,它把
交換機 與存儲,數據
網路流量 和
虛擬化管理 都集中在刀片伺服器中。思科在本周一公布了統一計算戰略的細節。此舉可能會讓思科公司處於與他們的合作夥伴-諸如
IBM 和
惠普 相競爭的對立地位,要知道IBM和惠普都是知名的伺服器製造商。Warrior在最近的視頻中坦承,為了鞏固和爭奪市場,會看到行業領軍人物以新的方式展開激烈競爭。
統一基礎架構獲得關注的另一個原因是向虛擬化的大舉挺進也在暴露自身的問題。數據中心架構師需要
虛擬伺服器 有更多的連通性,因為與過去伺服器僅用於一種
套用軟體 的時代相比,虛擬機要用於多種用途,那時的伺服器所需的連通性是相對有限的,而伺服器需求的連通性要求已經大大提高。除了
存儲 和網路方面面臨的難題外,架構師在分別管理物理伺服器和虛擬伺服器時經常會為日益增長的複雜性頭疼。
激發統一計算的最後一個因素就是全新
乙太網 標準,以實現整個乙太網存儲流量的無損耗傳輸。
在短時間內,這種統一應該被看成是能簡化管理的成本牽制戰略,雖然多數簡化行為都是物理層面,而非邏輯層面的。
但統一基礎架構真正的價值在於操作的靈活性。如果廠商能交付統一,虛擬的基礎架構--邏輯基礎架構的管理像物理基礎架構的管理一樣統一化,那么只需一個IT團隊就能實現對整個網路的運營,監控和管理,使用一個控制台就能管理存儲和標準IT的流量。
存在的問題 在上世紀90年代末,企業為了共享
存儲系統 建立了獨立網路,利用
光纖通道 來連線
存儲陣列 。同時以IP為基礎的該地區域網的使用也向伺服器到伺服器互聯,伺服器到客戶互聯,IP電話傳輸以及與許多其他服務連線等方向發展。結果就是如今的數據中心被自己的基礎架構困住。
數據中心面臨的物理問題是伺服器本身和用來連線這些伺服器到其他套用環境的電纜。通常伺服器至少有2個雙
連線埠 光纖通道 匯流排 適配器來連線存儲,兩個雙連線埠
網路接口卡 來連線IP網路。這四個卡插槽和12個線纜
外掛程式 意味著可供擴展的空間寥寥無幾,大量的散熱,無數的線纜和大面積的數據中心占地空間。從管理的角度來看,這需要IT部門事先計算好物理
光纖通道 的配置,進行安裝,一旦工程正確完工就儘可能不再去碰它。
根據思科系統和博科通訊這種領先廠商的說法,解決方案是研發基於融合增強型
乙太網 或者思科數據中心乙太網的統一基礎架構,這兩種標準乙太網的設計都是為了把
存儲 乙太網規格擴展到萬兆。思科將其冠名為DCE,他們認為這與CEE的名稱是一致的。
思科的目標就是通過統一網路界面和單一電纜運行存儲和IT流量。甚至分配給伺服器一個二級接口和用於
冗餘 的電纜通道,這種安裝方式可以將電量的數量從12減少到2個,主匯流排適配器/網路接口卡也能從至少4個減少到不到2個。
這種標準能讓IT團隊按照特定流量的優先權來進行工作負載分配,比如將60%的頻寬分配給存儲。這種標準還能根據特定的輸入/輸出流來暫停命令;暫停所有的通訊。按照乙太網環境,可能會和
套用軟體 產生衝突。DCE包括多通道能力,能提高大型網路的可靠性。
或許與乙太網
光纖通道 ,相關CEE和DEC有關的最重要的事實是他們還沒有得到標準的認可。廠商並不希望發生太大的改變,由於這些標準是統一計算的基礎組成部分,因此這也給了首席信息官們更多等待的理由
以下是筆者對統一體系架構的大致觀感。一端是連線到融合
網路適配器 的乙太網,融合網路適配器由Emulex和QLogic提供,很快會使用博科和其他廠商的產品。這些融合
網路適配器 替代了伺服器中使用的四個網路接口卡,能對用於作業系統的任何協定-包括
光纖通道 ,IP流量或者
乙太網 光纖通道進行轉化。
對於中間部分,兩家主要的基礎架構提供商思科和博科之間在分類方面存在分歧。思科構想的是機架頂部
交換機 ,這種方式能讓
乙太網 光纖通道
連線埠 實現與伺服器的互聯。然後
交換機 有可供流量上行傳輸到
光纖通道 存儲區域網路交換機架構或者IP基礎架構的
連線埠 。
而在博科的構想中,
交換機 中有3個功能模組,比如Brocade 8000。一個是用來連線
光纖通道 存儲的常規光纖通道模組,它也能將CEE標準
連線埠 連線到標準IP
交換機 的標準IP
連線埠 上,實現到企業該地區域網的連線。在乙太網
光纖通道 基礎架構構建的初期階段,企業需要一個二級
交換機 來抽取各種協定,把他們傳送到適合的交換機。
儘管這些方式在早期階段聽起來並不像是完全的"統一"概念,但是對於多數用戶而言,必須意識到統一計算是從伺服器網路接口卡整合開始的循序漸進的戰略實施過程。在實現乙太網
光纖通道 接口在存儲層面上得到普及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未來的套用是一個混合型基礎架構。
統一基礎架構並不是思科或者博科或者其他廠商自己能說了算的。毫無疑問很多廠商的系統都不能兼容共處,因為他們使用的是
光纖通道 存儲區域網路系統。不過由於這是
光纖通道 的問題,因此系統可能會在最低級別上實現兼容,把他們混合起來可能會限制某些特性的套用。
統一投資回報率的硬參數 統一基礎架構大部分的投資回報率應該來自於被降低的運營成本,特別是減少的勞動力。但是資金成本必須經過詳細的審查。據對統一基礎架構戰略的了解,切實能節省的設備配置是伺服器的網路接口數量和電纜的整合。
儘管用戶使用的
乙太網 卡和主
匯流排 適配器數量可以大大減少,但替換他們的融合
網路適配器 卻要花費2到3倍的成本。最新的融合
網路適配器 可能能實現更多的
頻寬 ,但是這種戰略不能按照卡的成本來支付費用。融合
網路適配器 可能會遵循類似硬體的方法:如果大批量生產成本會有所下降,當集成在系統
主機板 上時成本也會大幅下滑。但是還沒有適合乙太網
光纖通道 的
主機板 。
頻寬需求是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萬兆乙太網接口與四
連線埠 1GB卡相比,性能顯然能大幅提升。這種影響在存儲方面體現的就不那么明顯,但是和頻寬的改進相結合可能會增加
交換機 的成本。
但是最直觀的資金投入是企業需要採購多少新的物理伺服器,數據中心是否會耗盡
交換機 基礎架構的連線埠。如果企業要大規模增加伺服器數量,那么相應的
連線埠 能力和頻寬壓力都會增加,隨著統一基礎架構設備,
管理軟體 和標準逐漸成型,特別是2009年底或2010年擴展行動開始展開,那么乙太網
光纖通道 才會顯得有意義。
虛擬化在統一計算中的激發的興趣也會令人頭疼,但是這也正是其價值所在。提議標準的某些特定能力應該允許虛擬化實現更大的靈活性,比如在預先安裝虛擬機基礎上對
頻寬 區分優先權。這項工作是通過IP和
光纖通道 主匯流排適配器設備來完成的,如果用多用途統一基礎架構來實現就更有價值。這是因為統一基礎架構能允許運行在單機版伺服器上的
套用軟體 有權訪問
虛擬存儲 ,讓基礎架構經理確保套用軟體的性能服務水平。密集的虛擬化部署能降低數據中心的成本,提高虛擬化項目的投資回報率。
一切有待時間來證明 任何投資都需要慎重考慮。這也能理解為什麼很多企業在和網路廠商討論統一基礎架構時都表現謹慎。
一家金融技術和服務提供商的首席信息官不無擔憂的說,統一計算戰略-配置
交換機 和融合網路上適配器卡所需的基建費用會整合伺服器所節省的費用抵消殆盡。
一家油氣公司認為他們今年已經採購了足夠多的伺服器來為統一戰略做準備。但是公司的首席信息官表示,企業要等到所有的標準都得到認可,新的基礎架構可靠性得到驗證才會有所行動。
另外一家沒有配置大量伺服器的油氣公司則通過在他們的新伺服器上配置
乙太網 光纖通道卡 來為統一基礎架構做準備。公司的基礎架構經理表示,公司計畫下個季度購置一台訪問層乙太網
光纖通道交換機 。
推薦方案 那些新建數據中心或者準備大規模擴建的企業應該考慮統一基礎架構。但是許多企業都在盡力避免新建數據中心,至少要到經濟形勢好轉以後才會考慮這個問題,他們把整合伺服器作為可行方式之一。他們的最佳戰略是什麼呢?
一家統一數據中心絕不是真實世界中數據中心預想的樣子,即使多數有影響力的技術廠商都在蓄勢以待。對首席信息官來說制定未來幾年中的應對伺服器增長的計畫是非常重要的--就應該開始行動,如果統一戰略是他們追求的目標,那么任何他們購買的設備都應該支持統一基礎架構。在這種進步中唯一可能拖後腿的就是物理存儲系統,物理存儲系統反映出未來
光纖通道 的每個方面。
沒有使用
乙太網 光纖通道 的企業也能實現性能的大幅改進。多數廠商稱明年就能實現8GB
光纖通道 連通性成本的大幅降低。博科甚至對16GB
光纖通道 也做出承諾。其他的網路接口卡和
交換機 提供商在未來也有望實現這些升級。
由於經濟原因廠商不會用乙太網
光纖通道 代替現有的基礎架構。這種循序漸進的過程為按需配置的統一基礎架構奠定基礎。這種循序漸進的過程還意味著能將光纖通道交換機和IP基礎架構1GB乙太網刀片上的投資最小化。隨著乙太網
光纖通道 的配置,隨著時間的推移它還能減少電纜的占地空間和管理成本。
交換機 的成本通常也是個不小的障礙,原因之一是人們都在迫切等待著思科統一基礎架構戰略的出爐。如果在模式下增加伺服器(使用的
連線埠數量 是統一基礎架構連線埠數量的4倍)迫使企業購買一台新的
交換機 ,這樣不如購買一台
乙太網 光纖通道交換機。
企業還應該跳出統一基礎架構的思維去解決戰術問題,諸如維護
多重網路 接口卡的成本和複雜性,伺服器背後堆積的成捆的電纜以及更多IP頻寬的需求。從戰略上來說,企業希望在不擾亂下層物理基礎架構的前提下,節約成本,增加動態重新分配資源的靈活性。如果廠商能實現這一點,那么首席信息官就會樂於去嘗試。
管理實例 英特爾高水平數據中心的管理 隨著企業的發展和改革,其業務的運行以及創新對於數據中心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英特爾的技術能夠解決數據中心所面臨的主要問題,降低設備管理壓力,控制成本激增,提高系統整體安全性,加快回響速度,幫助企業建立高水平大型數據中心。
DataCenter設計/評估
英特爾 在數據中心設計和評估方面有強大實力和豐富經驗,以專業的英特爾數據中心設計方法論和建造流程,採用業界領先的數據中心
生命周期理論 ,在全球範圍內已經設計和建造過250個數據中心,對高密度數據中心的熱力學模型、設計、建造和運維都有非常豐富的經驗。
英特爾 使用
計算流體力學 模型工具模擬高架地板上、下的空氣動力狀況,並自己構造一些工具驗證和最佳化計算流體力學模型
軟體 的性能。
英特爾 參與計算流體力學模型
軟體 的設計是因為英特爾是唯一在高密度數據中心散熱領域做創新和研究的公司。
為了驗證、最佳化這些模型的效果以及動力、散熱設計假設,英特爾實際建造了部分數據中心。最新完成建造的T3級、7000平方米的數據中心已經具備可以支持超過5KW/平方米耗能的能力。
VT(VirtualizationTechnology) 虛擬化技術 對於很多企業來說,
虛擬化技術 對IT基礎架構的建設和維護非常重要,IT基礎架構的升級已經不再是為了解決暫時的業務維護問題,而是放眼未來的創新大計的保證。英特爾的
虛擬化技術 (IntelVT),從IT系統的最基礎層面幫助
IT管理 者實現虛擬化,特別適合於數據中心級別的
數據整合 和遷移。
同時,採用英特爾
虛擬化技術 的VMM所支持的作業系統範圍,將比目前純
軟體 VMM解決方案更加廣泛。另外,CPU的
虛擬化技術 是一種硬體方案,支持作業系統直接在上面運行,從而無需進行
二進制轉換 ,減少了相關的性能開銷,極大簡化了VMM設計,進而使VMM能夠按通用標準進行編寫,性能更加強大。對於那些已經在運用虛擬化
軟體 工具的用戶來說,不用增加任何額外成本,就可以藉助內置在英特爾處理器中的
虛擬化技術 ,來提升虛擬化軟體工具的性能。
l專為虛擬機
監視器 (VMM)提供的全新特權空間,可支持未經修改的作業系統和套用在專門為它們設計的環境中運行,從而簡化硬體調用;
l通過硬體底層
指令集 來支持虛擬機監視器(VMM)與已安裝的GuestOS(虛擬機上的作業系統)之間的切換,使得
虛擬化技術 更加簡單、高效、可靠;
l 虛擬機監視器(VMM)和已安裝的GuestOS的處理器狀態信息保留在專用
記憶體地址 空間中,這樣可以縮短各個作業系統訪問硬體之間的間隔時間,同時提高了各個虛擬機上的作業系統之間的安全;
EEP(EnergyEfficientPerformance) 高能效表現
針對企業數據中心對系統高效能的追求,英特爾的
多核 套用以及45納米技術都為系統高效能做出了貢獻。
與
英特爾 65納米技術相比,英特爾
45納米 技術的密度增加了一倍,它在相同的晶片空間中納入了近兩倍數量的電晶體。這樣,
雙核處理器 就擁有了超過4億個電晶體,而
四核處理器 中的電晶體數量則超過了8億。因此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
英特爾 45納米 技術將帶來計算性能的巨大飛躍,使二級高速快取增加50%,並實現更高水平的突破性能效表現。
有效支撐分支機構
大量分支機構的存在給企業帶來了IT支撐和管理的巨大工作量,營業網點數量眾多在某些情況會成為銀行的負擔,為了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英特爾幫助企業實現網點轉型,降低IT支撐和管理成本,促進渠道整合。
英特爾博銳 處理器技術能夠極大地降低電腦管理的相關成本。這要憑藉
英特爾博銳 處理器技術的兩大關鍵組件:英特爾
主動管理技術 (英特爾AMT)和英特爾
虛擬化技術 (英特爾VT)。實際上,這兩項技術本身也具備降低或消除全部電腦IT支持成本的潛力。其優勢在於:
改進遠程資產管理-無論電腦是否開機,採用
英特爾博銳 處理器技術的電腦都能夠更輕鬆地進行識別。這就可以降低庫存錯誤和審核錯誤。
識別錯誤造成的淨成本-根據研究表明安裝支持
英特爾博銳 處理器技術的電腦之後,補救措施方面的工作可節省68% 至 91%。
微軟斥資1.3億元投資建設數據中心。
無線技術 有了基於英特爾
迅馳 處理器技術的筆記本電腦,用戶可體驗高清晰度(HD)數字娛樂、強勁性能表現、耐久的電池使用時間、以及讓人驚異的無線連線能力。迅馳處理器的主要特點如下:
集成
無線區域網路 能力-憑藉英特爾
迅馳 移動計算技術的集成無線區域網路能力,無需使用線纜、
板卡 和天線。藉助
英特爾迅馳 移動計算技術的Wi-Fi認證技術,可以通過無線網際網路和網路連線訪問信息和進行現場交流。遍布全球的許多公共Wi-Fi網路(稱為“
無線熱點 ”)都可以提供這種連線能力。此外,
英特爾迅馳 移動計算技術設計用於支持廣泛的工業
無線區域網路 (WLAN)安全標準和領先的第三方安全解決方案(如思科
兼容性 擴展),因此可以確定數據已經得到最新的無線安全標準的保護。此外,英特爾還將與思科等廠商合作,共同為領先的第三方安全解決方案提供支持。
架構展望 以Web為中心的計算技術的興起意味著關注IT資產的角度從物理轉向了邏輯。
德國 哲學家尼采說過:“那些未能摧毀我的,使我更強大。”是的,如果你能在這一度繁榮又一度蕭條的IT輪迴中活下來而不會感到焦頭爛額,那么你一定覺得自己真的很強大。不過且慢,還不到鬆一口氣的時候,現在你需要利用已經積聚起的每一分力量,去和面前那些動搖IT業的變革做一番爭鬥。
主要的技術供應商和向前看的網路及IT經理人都認為,一個以Web為中心的嶄新計算模型正在孕育成形,但是對於這個計算模型最終的形態以及該如何命名,他們卻莫衷一是。會象IBM鼓吹的那樣成為按需計算嗎?會是Oracle、Sun和其他廠商力推的
格線技術 熱嗎?還是完全朝著公用計算、自動計算、虛擬化或其它方向前進呢?
諸如Cisco、EMC、
HP 和
微軟 等技術巨擘都在為爭取你的歡心而激烈較量,而設計上的勝利者將在未來十年收益頗豐。(證據何在?只要看看現在Wintel陣營的統治地位和客戶機/
伺服器 領域。)
你不得不對這些高高在上的理念進行一番甄選,研究研究你的關鍵技術供應商的發展路線,與此同時,針對你的基礎架構的每一層及其上面的套用努力做出最佳選擇。
不用擔心,讓我們來為你了解眼前的變革助上一臂之力。我們將在本文探索一種我們稱之為新數據中心的概念。新數據中心的出現代表著IT業內一場靜悄悄的革命,一場既有風險又能為你和你的戰略供應商帶來回報的革命。
業界能否最終把未來數年稱之為“新數據中心時代”,只有時間知道。我們在此提出這一概念僅供你在設計新的網路化IT環境時參考之用。
伺服器 新數據中心演變的核心是
計算平台 的戰略選擇。哪一種平台能夠最好地支持ERP和CRM等傳統套用以及嶄露頭角的面向服務的Web套用?你必須在標準Intel伺服器、專有硬體和
刀片伺服器 之間做出選擇,並且為64位系統以及
格線 和
虛擬計算 技術的到來做好準備,或者你也可以選擇本質上把流程
外包 的
按需計算 產品。
基礎架構軟體 然後,你就得為各種相互競爭的作業系統(Unix、Linux和Windows)決定它們的最佳作用,每一種作業系統都經歷著不同的成功道路。在Windows領域,你正在關注作業系統和微軟其它核心
軟體 組件的多種升級技術,以便支持更強有力的合作和
套用集成 。
另外,你還要為新一代的Web套用挑選開發平台。如果你對圍繞這些新套用的各種標準、安全和管理問題尚不了解,那么很快你就會變得內行。
網路和Web基礎架構 你的網路基礎架構必須能夠滿足合作新需求以及Web套用的爆炸性增長。為VoIP和新興的
會話初始化協定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套用提供高質量支持做好準備,這有可能意味著將中樞和數據中心
交換機 升級至10Gb/秒乙太網,以及將配線室升級至1G。
許多公司還部署了一大批新設備,以解決具體的高容量、高交易量Web站點和Web新套用的問題--比方說,第4層至第7層交換機、
安全套接字層 加速和
負載平衡 等。在整個Web基礎架構生態系統中,各廠商相互競爭的領域不僅在產品性能上,也在將更多功能合併至一台設備的能力上。不過最終你希望構建一個單一的網路基礎架構,而不必繼續為每一次網路新挑戰急急惶惶。這將導致Web和傳統基礎架構廠商之間在控制能夠支持現有和分散式新套用的統一網路時發生衝突。
無線/移動能力 你的雇員正收拾起能夠Wi-Fi的膝上型電腦,在家裡或旅館裡使用Wi-Fi。你的業務部經理髮現無線計算技術如何加快了決策制訂並改進了客戶服務,所以你面臨壓力要把無線技術緊密結合到基礎架構中。你會為無線功能升級現有的交換機或者利用新的無線LAN交換機輔助無線設計、部署和安全性能嗎?你如何在Wi-Fi熱點混用2.5G和3G數據交換機,以便為雇員提供無縫高速數據訪問呢?同樣,準備好迎接無線新套用的浪潮吧。
存儲 存儲市場將繼續經歷飛速的變革,這些變革由現正進行的存儲資源網路化以及
存儲虛擬化 進程所推動。存儲區域網路(SAN)、網路連線存儲(NAS)和IP存儲將在你的戰略計畫中起到什麼作用?很多重要的業務問題同樣在重塑存儲業。企業需要採用新方式從所存儲的信息中收集業務情報,新的服從和報告法規的出台也表明存儲需求正在迅速增長。
安全 牢固的安全措施是新數據中心所必需的,但目前仍然很難描述。各種威脅不斷變化而且攻擊越來越密集,但是各公司卻想方設法讓套用更加分散、信息更容易訪問,這兩者結合是很危險的。
在未來幾年,你必須選擇如何以最佳方式在整個新數據中心部署安全技術:應該安裝什麼硬體、
軟體 和網路基礎架構安全工具?管理化安全服務應該起到什麼作用(如果能起作用的話)?你如何使用越來越多的安全工具管理數據大潮?還有令人頭疼的是,不斷打
補丁 的軟體和無線技術安全難題,這些可真夠你受的。
網路和系統管理 隨新數據中心而來的是系統和網路管理的新需求。主要廠商必須超越設備管理層面,讓用戶對套用性能有清晰了解--然後提供各種工具確保這些性能的發揮。還有,你需要更好地支持移動設備、網路和安全管理集成,並且了解和熱衷於IBM、HP和微軟等主要廠商的自動化(即自我恢復)管理戰略。
高效中心 整合使數據中心高效運行所需的工具 構想將
伺服器 、網路和存儲作為一個共用資源池進行管理,可以迅速地重新部署這一資源池,以滿足不斷變化的需求。戴爾的高效數據中心可整合、簡化、自動化數據中心資源的管理,從而實現了上述願景。 將類似虛擬的功能引入物理伺服器,消除不必要的管理控制台,以動態方式重新部署伺服器。戴爾為高效運行異構數據中心提供了先進的解決方案。
利用戴爾高級基礎設施管理器(AIM)可將伺服器、網路和存儲作為一個共用資源池進行管理。部署更快捷,風險更低,可預測性更強。 戴爾高級基礎架構管理支持數據中心中已有的標準,使動態工作負載具有靈活性,並提供自動部署和高效運行管理功能。
1、保護您的投資 — 支持現有伺服器/存儲/網路
2、同時支持虛擬環境和物理環境
3、提供靈活性 — 可混合搭配虛擬化解決方案 , 包括 VMWare、HyperV 和 Xen
戴爾服務 戴爾服務可分析您的硬體與軟體需求,幫助評估哪些軟硬體適合您的環境,哪些與您的業務目標一致,為您的高效數據中心提供建議和設計
遠程基礎架構監控服務 — 提高重要遠程 IT 資產監控與管理的可靠度和成本效率
數據中心管理服務 — 旨在使您能夠外包一些與存儲管理、備份管理和虛擬伺服器管理有關的核心管理任務
遠程受管服務 — 旨在幫客戶簡化並主動管理其 IT 基礎架構,實現更好的操作控制,並迅速消減成本
系統管理諮詢服務 — 幫您洞察成本去向,消減管理 日益分散、異構環境過程中的總體擁有成本 (TCO)
邁出第一步 了解高效數據中心優點的第一步是參加戴爾 IT 諮詢高效體系結構研討會。研討會由戴爾主辦,為期半天,解決您技術和相關業務方面的主要挑戰。您將與戴爾顧問合作,確定可行的解決方案與技術領域,給企業帶來可計量的效率提升。
數據中心的可再生能源 數據中心內的能源消耗,總體而言是非常有效的。隨著虛擬化和雲計算的增長,數據中心的整體能源使用效率才會有所改善。能源浪費最嚴重的階段其實是製造能源的時候。
無論是煤、煤氣或燃油為數據中心提供能源,大量能源損失都發生在其產生階段。大多數化石燃料系統也都位於遠離市區的地方。更先進點,更小型的能源製造設備可以改善這種情況。高溫燃料電池採用一系列碳氫化合物燃料,將其分解為氫,然後從空氣中獲取氧,用於創造電能,並產生熱量與水分。
關鍵在於儘可能多的捕捉輸出。燃料電池產生的熱能可以被用於為寒冷的空間提供供暖,甚至為水加熱。手機燃料電池所產生的純淨水有助於緩解位於缺水地區數據中心的用水緊張。可再生資源如太陽能與風能同樣可以用來進行電解水,為燃料電池製造氫。然後可能建立一個真正可再生的連續數據中心主電源系統。這種方法不一定是製造電能的最便宜方式,和那些交錢就能獲得能源的方法相比,但它確實一個為數據中心長期供電的有效手段。
電源管理 數據中心大部分電子元件都是由低壓直流電源驅動運行的,例如晶片,
電阻器 ,
電容器 等等。引入高壓單向和三向交流電源,經降壓器處理達到所需電壓。每次轉換都會導致電量消耗,即使是現今最好的轉換器最高轉換率通常也只有98%。
數據中心的
電源 配送多數是單向交流電。每台IT設備內部都有一個主要轉換器滿足多變壓輸出。更多機載轉換器甚至能滿足特定元件對
電壓 的要求。不過,大型轉換器往往比這些小型轉換器更有效。所以這些迷你型轉換器可能只達到95%效能。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涉及到6個轉換步驟,那么將近四分之一的電能就在這個過程中流失了。
因此,在跨越儘可能多區域的地方使用直流電肯定是一個有效辦法。這可以避免在數據中心設備上額外使用
轉換器 。
在電信行業里,一些人的設備使用的是
直流電 。因為整個行業都是以直流電供應型設備發展建立起來的,老式電信設備對於多向直流電壓沒有過多需求。因此,在這種設備上的電力配送可以通過內置於設備構造之中的轉換器實現,而大型銅製匯電板則負責高電流直流電的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