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技術

雲技術

雲技術是指在廣域網或區域網路內將硬體、軟體、網路等系列資源統一起來,實現數據的計算、儲存、處理和共享的一種託管技術。

基本介紹

定義,現實運用,起源,特性,開發問題,雲技術的關鍵,趨勢,雲計算,魔毯,雲計算中的村,一線希望,消除困惑,企業雲服務,雲市場增長,可靠和安全性,尋求折中方案,雲物聯套用,雲安全,雲存儲套用,雲呼叫套用,私有雲套用,雲遊戲套用,雲教育套用,雲會議套用,雲社交套用,核心技術,

定義

雲技術(Cloud technology)基於雲計算商業模式套用的網路技術、信息技術、整合技術、管理平台技術、套用技術等的總稱,可以組成資源池,按需所用,靈活便利。雲計算技術將變成重要支撐。技術網路系統的後台服務需要大量的計算、存儲資源,如視頻網站、圖片類網站和更多的入口網站。伴隨著網際網路行業的高度發展和套用,將來每個物品都有可能存在自己的識別標誌,都需要傳輸到後台系統進行邏輯處理,不同程度級別的數據將會分開處理,各類行業數據皆需要強大的系統後盾支撐,只能通過雲計算來實現。

現實運用

最簡單的雲計算技術在網路服務中已經隨處可見,例如搜尋引擎、網路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輸入簡單指令即能得到大量信息。
雲技術雲技術
未來如手機、GPS等行動裝置都可以透過雲計算技術,發展出更多的套用服務。
進一步的雲計算不僅只做資料搜尋、分析的功能,未來如分析DNA結構、基因圖定序、解析癌症細胞等,都可以透過這項技術輕易達成。
稍早之前的大規模分散式計算技術即為“雲計算”的概念起源。

起源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分散式處理(Distributed Computing)、並行處理(Parallel Computing)和格線計算(Grid Computing)的發展,或者說是這些計算機科學概念的商業實現。許多跨國信息技術行業的公司如IBM、YahooGoogle等正在使用雲計算的概念兜售自己的產品和服務。雲計算這個名詞可能是借用了量子物理中的“電子云”(Electron Cloud),強調說明計算的瀰漫性、無所不在的分布性和社會性特徵。量子物理上有“電子云”(electron cloud),在原子核周圍運動的電子是沒有規律的,是瀰漫空間的、雲狀的存在,描述電子的運動不是牛頓經典力學而是一個機率分布的密度函式,用薛丁格波動方程來描述,特定的時間內粒子位於某個位置的機率有多大,這跟經典力學的提法完全不同。

特性

電子云有以下特性,概然性、瀰漫性、同時性等等,雲計算可能的確是來自電子云的概念,前幾年就有所謂“無所不在的計算”,IBM有一個無所不在的計算叫“Ubiquitous”,MS(Bill)不久也跟著提出一個無所不在的計算“Pervade“,人們開始對無所不在的計算又有了新的認識,如今說是“Omnipresent”。
但是,雲計算的確不是純粹的商業炒作,的確會改變信息產業的格局,許多人已經用上了Google Doc和Google Apps,用上了許多遠程軟體套用如Office字處理而不是用自己本地機器上安裝這些套用軟體,以後誰還會花錢買Office軟體呢?還有許多企業套用如電子商務套用,例如要寫一個交易程式,Google的企業方案就包含了現成的模板,一個銷售人員根本沒學習過高級語言程式設計(如用Netbeans編程)也能做出來。這種計算和產業動向是符合開源精神的,符合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趨勢
有這樣一種說法,當今世界只有五台計算機,一台是Google的,一台是IBM的,一台是Yahoo的,一台是Amazon的,一台是Microsoft的,因為這五個公司率先在分散式處理的商業套用上捷足先登引領潮流。Sun公司很早就提出說“網路就是計算機”是有先見之明的。
Adaptive In Organizations的解釋 :
“Computing in the cloud” is one name for services that run in a Web browser and store information in a provider’s data center — ranging from adaptations of familiar tools such as email and personal finance to new offerings such as virtual worlds and social networks.

開發問題

1. 應用程式無法在雲環境中發揮理想的作用
越是難以訪問或是難以複製的系統套用集成體系,就越是難以將其開發及測試工作放在雲環境下完成。現在仍有許多開發者一直避免在那些高端應用程式的開發過程中涉及雲技術,因為其中涵蓋了一些難以處理的極端數據安全或規則限制,以及傳統編碼項目所引發的問題。
2. 開發人員通常對不熟悉的雲環境表示抗拒。
雲計算對於很多機構來說仍然算是相對較新的領域,而且對於開發環境來說,它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種顛覆性的技術。
IT人士習慣於使用微軟的.Net,SQL Server,Java以及其它傳統的開發平台。而雲計算最大的挑戰就是業務人員在變化管理及IT應對方面缺乏概念。
3. 雲計算相關教材及說明很匱乏,阻礙開發人員研究雲技術
目前能夠幫助開發人員理解雲技術及其相關工具和資源,以使他們能夠順利在雲環境中構建應用程式的書面材料極為匱乏。
4. 在雲環境中運行容易造成資源浪費
從某種角度來看,套用雲技術會浪費資金。開發人員很容易就會忘記或者是忽視掉應該把不使用的虛擬機關閉。如果這些設備只是自己企業內部所購買並部署的私有伺服器,那損失便只是耗電而已。但當他們所使用的是計時租賃的公共雲服務時,那就絕對是對金錢的極大浪費。這種習慣性行為會導致大量有效資源被虛開著的虛擬機所占用,進而使得整個企業機構不得不購買多於所需的硬體設備來應對這一局面。”
5. 雲許可中的部署限制條款
在與雲開發相關的非技術類問題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套用許可限制了。雲開發帶來了種種益處,例如縮短應用程式開發周期以及降低開發成本,但很多開發公司在套用許可方面卻遇到了意料之外的麻煩,尤其是在反饋哪類用戶將會使用這款軟體以及其所能負載的訪問對象數量上。

雲技術的關鍵

雲技術的一個發展方向是將實驗室中的雲計算理論與半成熟的理論,如軟體即服務,或面向服務架構等結合起來,將企業套用和功能置於雲中。
比如,與其將一些已經成熟的服務,比如電郵服務加入到雲套用中,不如想像一下,將企業的供應鏈系統加入到雲套用中,實現與供應商的實時連結。從邏輯上講,企業可以將業務流程和功能分割成小的功能塊,並將其與雲技術結合,從而創造出個性化的業務功能,同時將原先一兩年才能完成的架構搭建工作縮短到數周或數個月完成。
雖然這還只是個夢想,但是企業的CEO們應該從今天就著手進行相應的準備工作了。而這個準備工作並不複雜:理解企業的IT內容和業務流程,確保這些內容都被很好的歸檔和記錄下來,並且是小規模攜帶型的。
有很多方法和理論可以幫助我們捕獲和記錄業務流程,如果你曾經留意過去十年的管理課程,會發現Six Sigma , Lean或其它方法論中有很多關於業務流程捕獲和重新建模的內容。而對我們的目標來說,結果的重要性要遠大於採用什麼方法進行業務流程的存檔和記錄。
從IT的角度看,確認業務過程被正確記錄,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由於IT部門的人員可能並不熟悉業務部門的運作流程,因此當一個業務發生時,全程跟蹤下來並將流程繪製成流程圖,可以幫助IT人員快速進入狀態。在這中間,尤其要注意的是業務部門之間的交接,數據單元進入IT系統時,以及系統間的數據接口。
攜帶型業務流程的關鍵就在於理解這些交接過程並將其進行簡化。從巨觀角度,完美的攜帶型流程扮演著神秘黑盒子的角色:你將一個定義完整的數據單元放入黑盒子,另一端會出來一個同樣定義完整的數據單元。當你在這個層面理解了業務和IT過程,考慮其他問題就簡單多了。
當某個黑盒子的功能無法滿足企業需求時,可以很方便的將其更換。與以往大雜燴似的業務架構相比,新的方法就好像一個可以自由拆卸的腳踏車,哪個零件壞了,拆下來換上新的就可以了。
在基於攜帶型業務流程的企業架構中,你不再需要與某個外包商簽訂協定,而是可以隨時將多個"黑盒子"靈活調整,滿足企業現有的業務需求,財務狀況以及戰略方向等。簡單講,你已經是一個交響樂隊的指揮,而不僅僅是個吹圓號的樂隊成員了。
當今可能你企業中的很多業務組件都不具備雲計算的功能,不過沒有關係,一旦你理解了這個層面上的業務是如何運作的,你就可以自己最佳化一套"黑盒子",並在時機成熟時將其與雲相結合。深入理解這個概念,你的企業將能更加靈活的適應商業環境的變化。
和很多值得一做的努力一樣,收集企業的業務流程並確保將其轉換為攜帶型的業務流程是一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費時的工作。但是,如果你真的希望雲技術能給你的企業帶來改變,攜帶型的業務流程是不可缺少的一個前提。
當你意識到全球用戶和各地的系統功能都需要雲技術相互連線起來時,你才能真正發現雲技術的實用價值。
雲計算的關鍵技術
虛擬化技術是指計算元件在虛擬的基礎上而不是真實的基礎上運行,它可以擴大硬體的容量,簡化軟體的重新配置過程,減少軟體虛擬機相關開銷和支持更廣泛的作業系統方面。通過虛擬化技術可實現軟體套用與底層硬體相隔離,它包括將單個資源劃分成多個虛擬資源的裂分模式,也包括將多個資源整合成一個虛擬資源的聚合模式。虛擬化技術根據對象可分成存儲虛擬化、計算虛擬化、網路虛擬化等,計算虛擬化又分為系統級虛擬化、套用級虛擬化和桌面虛擬化等。在雲計算實現中。計算系統虛擬化是一切建立在“雲”上的服務與套用的基礎。虛擬化技術主要套用在CPU、作業系統、伺服器等多個方面,是提高服務效率的最佳解決方案。
2 分散式海量數據存儲
雲計算系統由大量伺服器組成,同時為大量用戶服務,因此雲計算系統採用分散式存儲的方式存儲數據,用冗餘存儲的方式(集群計算、數據冗餘和分散式存儲)保證數據的可靠性。冗餘的方式通過任務分解和集群,用低配機器替代超級計算機的性能來保證低成本,這種方式保證分散式數據的高可用、高可靠和經濟性,即為同一份數據存儲多個副本。雲計算系統中廣泛使用的數據存儲系統是Google的GFS和Hadoop團隊開發的GFS的開源實現HDFS。
3 海量數據管理技術
雲計算需要對分布的、海量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因此,數據管理技術必需能夠高效的管理大量的數據。雲計算系統中的數據管理技術主要是Google的BigTable數據管理技術和Hadoop團隊開發的開源數據管理模組HBase。由於雲數據存儲管理形式不同於傳統的RDBMS數據管理方式,如何在規模巨大的分散式數據中找到特定的數據,也是雲計算數據管理技術所必須解決的問題。同時,由於管理形式的不同造成傳統的SQL資料庫接口無法直接移植到雲管理系統中來,研究在關注為雲數據管理提供RDBMS和SQL的接口,如基於Hadoap子項目HBase和Hive等。另外,在雲數據管理方面,如何保證數據安全性和數據訪問高效性也是研究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
4 編程方式
雲計算提供了分散式的計算模式,客觀上要求必須有分散式的編程模式。雲計算採用了一種思想簡潔的分散式並行編程模型Map-Reduce。Map-Reduce是一種編程模型和任務調度模型。主要用於數據集的並行運算和並行任務的調度處理。在該模式下,用戶只需要自行編寫Map函式和Reduce函式即可進行並行計算。其中,Map 函式中定義各節點上的分塊數據的處理方法,而Reduce函式中定義中間結果的保存方法以及最終結果的歸納方法。
5 雲計算平台管理技術
雲計算資源規模龐大,伺服器數量眾多並分布在不同的地點,同時運行著數百種套用,如何有效的管理這些伺服器,保證整個系統提供不間斷的服務是巨大的挑戰。雲計算系統的平台管理技術能夠使大量的伺服器協同工作,方便的進行業務部署和開通,快速發現和恢復系統故障,通過自動化、智慧型化的手段實現大規模系統的可靠運營。

趨勢

雲計算

“雲計算”是一個很時尚的概念,它既不是一種技術,也不是一種理論,而是一種商業模式的體現方式。準確說,雲計算僅描述了一類棘手的問題,因為這個階段,“計算與數據”蹺蹺板的平衡已發生變化,即已經到“移動計算要比移動數據要便宜的多(Moving computation is cheaper than moving data)”。
“數據”變得越來越臃腫,用經濟的眼光看,“數據”應該“固定”下來。想像一下,複製1PiB(1PiB = 1024TiB)數據的成本以及存儲這些數據的成本,數據變來變去而導致的“一致性”問題。諸如搜尋、推薦和社會關係網路等這些“新興”的服務是很耗費“數據”的,例如,看似一個簡單搜尋請求,卻依賴於一個規模極為龐大的索引數據,處理後輸出卻很小。輸入輸出的數據規模遠遠小於計算的數據處理規模,幾百個KiB相對幾個PiB,保守點“1 : 1000,000”。
比例問題還好理解,然而問題關鍵卻是雲內的數據與數據之間的關係,即“數據的劃分問題”。儘管“分而治之”是一個古老的原則,而且分布計算也已經發展了四十多年,然而對這一點,我們的認識依然淺的很。
雲計算”代表了一個時代需求,反映了市場關係的變化,誰擁有更為龐大的數據規模,誰就可以提供更廣更深的信息服務,而軟體和硬體影響相對縮小。
雲計算是使用與日益增長的Linux、高性能計算和虛擬化等有關的技術實現的一個領域。對於IBM和惠普等公司來說,大型計算機的復甦和刀片式伺服器的發展(這兩者都要歸功於Linux的套用)以及數據中心在能力、數據和處理器利用率方面的效率已經使雲計算成為現實。
全球著名市場諮詢機構國際數據公司(IDC)的《製造業視野》(IDC Manufacturing Insights)最新研究報告指出:製造企業將“移動”及“雲計算”列為供應鏈四大新興技術中最重要的兩項。(引自IDC Manufacturing Insights, “Business Strategy: 2012 Supply Chain Survey Results and Insights,” MI235719, July 2012)。

魔毯

這是一個迷人的想法。在雲中或者在整個網路上的計算能夠帶來許多理論上和實踐上的優勢。數據中心耗費資金可以分別用於企業的其它部門。資金不僅要用於硬體上,而且還要用於系統維護、待機時間、沒有使用的處理和存儲容量、安全的擔心、能源賬單、升級和人員開支。甚至這個機構的每一個員工的辦公桌上的每一個桌上型電腦都會對這個機構的現金流量產生不成比例的影響,不僅是最初的硬體投資,而且還有軟體許可證開支和升級硬體以便適應軟體要求的開支。跟蹤隨機存儲在機構內部的某一台電腦上的數據也是很困難的,而且這種數據也許會永遠從公司的知識庫中消失。每一台這種桌上型電腦都消耗一定比例的能源。
雲計算是過去幾年裡許多其它舒適的和愚蠢的概念的合乎邏輯的結論。所有這些概念都是旨在為這個機構的數據的組織帶來一些條理性,如隨需應變的信息、軟體服務、虛擬化、Web服務、瘦客戶機、SOA和Web 2.0。所有這些概念在某種程度上都能夠由雲計算管理。對於雲計算的推廣者來說,雲計算可能是一種魔毯,讓你坐在上面到達一個永遠也無法企及的地方。在那裡,客戶機方面的所有問題都能夠通過瀏覽器解決。
你的數據、你的應用程式和你的處理過程將保留在所有的地方,並且根據需要進行訪問。這個事情能夠在個人或者企業級別上實現。Google Mail、Google DocsFacebook等套用都展示了這個功能是如何實現的。但是,所有常用的企業應用程式都可以通過這種相同的方式訪問。網路已經從數據中心轉移到了雲計算。每一個用戶的手頭上都有一台潛在的超級計算機
只要你能夠訪問網路並且有一台連線到網路的設備,你就不需要大型硬體。你能夠在任何時間從任何地點訪問你的數據。你的成本將下降。你只要支付你需要的東西的費用。你的數據保存在一個地方,是密封和安全的。你不必再負責它的安全。你的碳排放量和對於社區的影響將大幅度減少。你的數據、你的應用程式和你的伺服器在你需要的時候都可以使用,沒有基礎設施或者資本開支的限制。雲計算能夠使用其它方法無法獲得的計算能力。

雲計算中的村

谷歌和網際網路已經顯示了這種方法。全世界的數據都能夠或多或少地不斷地在網路上訪問。網路已經成為虛擬實現的Marshall McLuhan所說的地球村。他在60年代寫道:“後文藝時代的人的電子媒介將把世界變成一個村或者部落。在那裡,每一件事情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同時發生的。每一個人都知道發生的事情,因此將參與這個事情,每一件事情都在它發生的時刻發生。電視把事件同時傳輸到地球村。”
McLuhan受到他所在的時代的限制。他的觀察是提前的,但是,沒有預測到數字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的興起。但是,他把電子時代的世界看作是地球村的概念仍是對網際網路已經變成的這個樣子的一個有先見之明的預測。網際網路已經變成了一個無以倫比的信息庫(準確的和不準確的信息都有,關於一切事情的和關於任何事情的信息),能夠隨意和隨時訪問,是你手頭的百科全書。不過,如果我們訪問的信息並不總是可以信賴的,它怎么能發展成這個樣子?
電子的地球村是谷歌為我們提供數據服務的更廣泛的野心的更廣泛的背景,是雲計算還沒有利用的潛力。當一個用戶訪問雲計算中的數據時,他或者她需要一種合成的數據格式。這種數據經過處理可以回答具體的要求和優先選擇,就像谷歌處理的網際網路上的信息滿足我們的查詢請求一樣。這將為合併、共享和發布存儲在雲中的信息提供許多機會。
不必說,現實與這個更大的目標還有一些差距。但是,在現實世界中還有一些實際的例子。銀行已經建立了用於識別信用卡的全球網路。在這個網路中,信息必須要共享,安全是有保證的。航空公司訂票系統以同樣的方式運行,用網路訪問中央存儲系統。大多數擁有廣域網的任何規模的機構都能夠在移動中訪問信息。雲計算把這種套用提高到了另一個水平。
作為一個概念證明,位於英國布里斯托市的惠普實驗室早在2004年就發起了一個SE3D計畫。這個計畫允許12個小組的英國動畫製作者自由訪問惠普實驗室的“Maya Rendering Service”(瑪雅繪圖服務),製作3D短片。參加者獲得了Maya許可證和研討會、公共會議和行業指導的時間表。這項服務提供在整個網路上的公用計算,這是把動畫製作作為一項服務提供的原型。對於商業電影公司來說,動畫製作是需要很高成本的。
正在使用的最著名的雲計算的例子是亞馬遜的EC2格線《紐約時報》租用了這個格線創建了數據容量達4TB的PDF檔案庫,包含了從1851年至1920年之間紐約時報發表的1100萬篇文章。據《紐約時報》的Derek Gottfrid說,他使用了100個亞馬遜的EC2實例和一個Hadoop應用程式在不到24個小時的時間裡就編排完成了全部的1100萬篇文章,並且生成了另外1.5TB數據,累計用了240美元,即使雲計算沒有作為一項主流的服務套用,它能提供這種難得的處理能力也是一種可行的選擇。

一線希望

同計算中的許多技術創新一樣,雲計算的套用遇到了傳統的系統和構想的阻礙。儘管雲計算能夠提供節省成本的好處,但是,“新興市場”的套用將超過在歐洲或者美洲的套用。
這有許多原因。在所謂的已開發國家,大多數企業已經擁有依賴於傳統的硬體、軟體和常規的工作方式的基礎設施。在東南亞、印度、中國或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小企業很少擁有複雜的客戶機-伺服器基礎設施。政府和研究機構很希望鼓勵套用價格便宜的技術。
IBM已經在中國、南非和越南等國家建立了雲計算中心。那裡的個人、團體和企業能夠立即訪問以前無法接觸到的應用程式。
同雲計算、網路計算和/或者公用計算的其它實例一樣,這些中心以運行在大型計算機或者刀片式伺服器上的虛擬化的Linux實例為基礎,能夠極大地促進這些中心所在地的本地的經濟。

消除困惑

雲計算的概念也許對於IT經理是有魅力的,但是,像許多顛覆當前做事方法的想法一樣,雲計算也存在一些阻力。
你不必因為個人和業務的理由把你的數據放在那裡。你的個人信息、隱私和安全也許會脫離你的控制。你的個人桌上型電腦給予你控制權利。伴隨著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軟體、病毒漏洞、反垃圾郵件信箱和“不公開即安全”等成長的用戶幾乎都不相信網路安全。由於所有這些原因,企業要擁有自己的數據,並且經常有充分的理由。
還有許多許可證和應用程式可用的問題,還有隱私和控制的問題。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裡,數據的數量越蒐集越多,而管理數據的人越來越少。谷歌也許不願意共享你的數據,但是,政府機構能夠超越法律訪問他們要訪問的東西。政府和企業正在日益為收集有關我們的信息所困擾。在這種環境下,誰願意採用雲計算?這個事情不會發生,或者邏輯就是如此。“老大哥”正在雲中注視著你呢。但是,這種假設的觀點也許假設的集中化和控制程度都遠遠超過了實際的情況。
在當前的氣候中套用雲計算的最誘人的理由是它有可能大幅度減少能源消耗和浪費。耗費能源和浪費正是當前數據中心的特點。
雲計算的價值在於它使我們回到了大型計算機的世界。這個區別是我們使用移動電腦或者掌上電腦放在我們手上的大型計算機比三十或者四十年前像一個倉庫那樣大的大型計算機的計算能力更強大。

企業雲服務

半年前,電子設備製造商Sanmina-SCI只有很少員工不使用Google的雲計算服務Google Apps,Google該服務中包括電子郵件、文檔編輯及日程表等。而該公司使用Google Apps的員工已經超過1000人。
該公司首席信息官Manesh Patel表示:“我們的項目組位於全球各地,使用Google Apps能幫助他們有效的合作。”他預計,該公司未來三年Google Apps的用戶數將增加至10000人,占員工總數的25%。
Sanmina-SCI和Google是最早在軟體和計算方式上做出改變的公司。亞馬遜、Salesforce、IBM、甲骨文和微軟都開始為企業用戶提供網路存儲和軟體等服務,幫助它們進行客戶關係管理。這種遠程提供的計算服務被稱作“雲計算”。
雲計算實際上包含多種技術,例如軟體即服務(SaaS)和硬體即服務(HaaS)。軟體即服務是Salesforce十年提出的一種發布軟體的新方式,而硬體即服務則是亞馬遜和其他公司推出的通過網路提供存儲和計算能力的新方式。

雲市場增長

一些分析師認為,雲計算代表了企業計算方式的改變。美林預計,未來5年中,雲計算在全球的市場總額將超過950億美元,全球軟體市場的12%將轉向雲計算。
IBM、戴爾和惠普等相關廠商也已經開始轉移自己的產品線,適應雲計算服務的需求。IBM於8月1日宣布,將花費3.6億美元新建一處雲計算數據中心,這使得該公司全球數據中心數達到9處。戴爾則為許多雲計算服務商和Web2.0企業提供設備,包括Facebook、微軟、亞馬遜和雅虎等。
鮑爾默的一份備忘錄顯示,微軟也已將雲計算列為09財年的五大工作重點之一。微軟將允許客戶在傳統軟體和軟體服務之間進行選擇。鮑爾默透露,微軟下一代的Live服務和網路技術中將加入更多雲計算功能。高盛一項調查顯示,大約9%的IT經理表示,他們計畫開始使用微軟的軟體服務。
甲骨文CEO馬克·赫德預測十年後雲產業五大趨勢:
預測一:80%的企業生產型套用都將遷移到SaaS雲上。馬克說目前有24%的企業生產型套用運行在SaaS公有雲上,十年後這一數字將提升到85%。
預測二:最後SaaS雲套用套件供應商中的前兩名將占據80%的市場份額,而甲骨文願意成為其中之一。共享的、可擴展的雲套用套件能顯著降低成本以及實施的複雜度,完整雲套件套用包括客戶體驗雲套件、人力資源管理雲套件、企業資源管理雲套件、企業績效管理雲套件、供應鏈管理雲套件和數據套件等。
預測三:100%的新開發測試(Dev/Test)都將運行在雲上。開發測試雲套件主要包括:集成開發環境、支持流行開發語言、移動套用開發工具、面向SOA(面向服務架構)的開發工具、資料庫開發工具、集成開發工具等。今天,只有30%的開發測試運行在雲計算環境中,十年後這一數字將達到100%。
預測四:幾乎所有的企業數據都將存儲在雲上。今天,相比於傳統存儲系統而言,已經有更多的數據存儲在雲數據中心裡,而數以百億的物聯網設備還在源源不斷產生大量新的企業數據。
預測五:企業級雲服務將是最安全的IT環境。馬克表示,甲骨文雲已經是最安全的企業級雲服務,甲骨文用獨有的安全技術管理甲骨文雲,並預設提供完整的加密功能。

可靠和安全性

雲套用可用性如何?軟體即服務的可用性會改變套用生命周期管理的優先權嗎?
任何系統在其可用時都是一樣好。開發了一個要部署到雲端的套用的時候,理解執行平台、雲的間隔性很重要,套用出現故障就是缺點。你知道在雲環境中部署和緊急修復需要花費多長時間嗎?
開發流程每天都在執行,我們用一種有條理而又周到的態度例行公事一樣進行部署修復。但是當雲端系統令人費解的出現故障,會發生什麼呢?
對於雲計算,我們設計套用的方式主要是故障自動保護和工作可靠但性能下降的方法。系統在進行常規的運行操作時出現故障,套用架構師和設計師需要更多地關注檢測並處理。
十方通採用最新“雲計算”技術打造的“十方通供應鏈管理系統”,為加盟、直營連鎖企業和獨立店鋪提供了一個方便快捷、即插即用的門店管理工具,並幫助建立與之相對應的網上門店,使網上交易和店內交易合二為一,結算方便。同時,在連鎖企業各門店之間實現庫存共享、快速調撥,提高貨物周轉效率。企業還可通過十方通電子商務平台獲取大量供應商信息,並迅速擴展會員人數,對會員開展主動行銷。
客戶與系統的互動必須以一種途徑處理,保存客戶數據並能夠嘗試恢復用戶輸入。在現代這種基於雲的套用中,像“喔,好像出錯了!”或者“好吧,這可真令人尷尬。”這樣的可愛的訊息也不少見;用以告訴我們系統知道出現了問題正在解決中。
我們需要用技術在適當的地方向服務管理團隊報告這些事件的診斷數據。我們第一次聽到電力中斷不應該是從早上的新聞或者是惱怒的客戶的郵件。這必須成為架構和系統設計的一部分。
當然,雲套用的關鍵在於我們從第三方那裡合併進來的眾多服務,第三方為我們提供套用,豐富了用戶體驗,節省了代碼成本。只要有可能,在適當的地方獲取這些發布者的服務水平協定就很重要,尤其是易變的服務接口。
軟體即服務(SaaS)可能在沒有任何預警的情況下發生改變,或者偶爾不可用。因此我們需要在架構中也構建SaaS檢查。
任何軟體系統偶爾都會出現故障,基於雲的系統也不例外。我們不得不面對這項挑戰的時候,檢查、管理和補救都應該是一個反覆排練的流程,能夠冷靜而有效地執行。要確保你的測試計畫中構建了這項活動。
不過,許多企業首席信息官仍對雲計算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存有疑慮。亞馬遜S3服務斷網6小時,這加劇了企業的擔憂。諮詢機構Gartner副總裁Daryl Plummer表示:“企業很難在短時間內大規模轉向雲計算。”他指出,企業高科技支出中的80%用於系統維護,而不是創新。
企業轉向雲計算的速度之慢也引起了業內的擔憂。Google企業服務副總裁Dave Girouard表示:“這樣下去市場將會枯竭。”他透露,當今有50萬機構使用Google Apps,但是超過50%用戶使用的是免費版。
企業正在探索能夠使用雲計算技術的新領域,例如人力資源管理等。Sanmina-SCI公司的Patel目在考慮使用雲計算來進行考勤和費用報告。他同時非常關注亞馬遜提供的網路服務。他表示:“從企業角度來說,很明顯我們只能逐漸起步。我們將首先在低優先權工作中測試雲計算平台的能力。”
首席信息官擔憂的另一個問題在於雲計算是否符合法律規範,包括《薩班斯法案》和《美國健康保險條例》等。歐洲一家雲計算服務提供商ITricity此前未能使自己的服務滿足這些法律或規定。

尋求折中方案

過去6個半月中,ITricity投入77.9萬美元,將自己的服務升級至IBM的最新技術。IBM技術使ITricity的服務有更大的靈活性。ITricity表示,以往如果用戶希望提升雲計算能力,那么需等上一周時間。而IBM的新技術可以使這一時間縮短至1小時,甚至更短。
由於很多公司在現有設備上投資很大,因此許多人認為可以採用混合模式來引入雲計算,即在公司內部,或稱為“私有雲”中完成一部分計算需要。
Google預計越來越多的企業將使用雲計算。Google的目標是讓更多人和公司適應Google Apps,並已經向一些大學免費提供Google Apps。

雲物聯套用

雲計算和物聯網之間的關係可以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雲計算”是“網際網路"中的神經系統的雛形,“物聯網”是“網際網路”正在出現的末梢神經系統的萌芽。
“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網際網路”。這有兩層意思: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網際網路,是在網際網路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
物聯網的兩種業務模式:
1.MAI(M2M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內部MaaS;
2.MaaS(M2M As A Service), MMO, Multi-Tenants(多租戶模型)。
隨著物聯網業務量的增加,對數據存儲和計算量的需求將帶來對“雲計算”能力的要求:
1.雲計算:從計算中心到數據中心在物聯網的初級階段,PoP即可滿足需求;
2. 在物聯網高級階段,可能出現MVNO/MMO營運商(國外已存在多年),需要虛擬化雲計算技術,SOA等技術的結合實現網際網路的泛在服務:TaaS (everyTHING As A Service)。

雲安全

雲安全(Cloud Security)是一個從“雲計算”演變而來的新名詞。雲安全的策略構想是:使用者越多,每個使用者就越安全,因為如此龐大的用戶群,足以覆蓋網際網路的每個角落,只要某個網站被掛馬或某個新木馬病毒出現,就會立刻被截獲。
“雲安全”通過網狀的大量客戶端對網路中軟體行為的異常監測,獲取網際網路中木馬、惡意程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Server端進行自動分析和處理,再把病毒和木馬的解決方案分發到每一個客戶端。

雲存儲套用

雲存儲是在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發展出來的一個新的概念,是指通過集群套用、格線技術或分散式檔案系統等功能,將網路中大量各種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通過套用軟體集合起來協同工作,共同對外提供數據存儲和業務訪問功能的一個系統。 當雲計算系統運算和處理的核心是大量數據的存儲和管理時,雲計算系統中就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儲設備,那么雲計算系統就轉變成為一個雲存儲系統,所以雲存儲是一個以數據存儲和管理為核心的雲計算系統。

雲呼叫套用

雲呼叫中心是基於雲計算技術而搭建的呼叫中心繫統,企業無需購買任何軟、硬體系統,只需具備人員、場地等基本條件,就可以快速擁有屬於自己的呼叫中心,軟硬體平台、通信資源、日常維護與服務由伺服器商提供。具有建設周期短、投入少、風險低、部署靈活、系統容量伸縮性強、運營維護成本低等眾多特點;無論是電話行銷中心、客戶服務中心,企業只需按需租用服務,便可建立一套功能全面、穩定、可靠、座席可分布全國各地,全國呼叫接入的呼叫中心繫統。

私有雲套用

私有雲(Private Cloud)是將雲基礎設施與軟硬體資源創建在防火牆內,以供機構或企業內各部門共享數據中心內的資源。 創建私有雲,除了硬體資源外,一般還有雲設備(IaaS)軟體;現時商業軟體有VMware的 vSphere 和Platform Computing 的 ISF, 開放原始碼的雲設備軟體主要有Eucalyptus和OpenStack。至2013年可以提供私有雲的平台有:Eucalyptus、3A Cloud、聯想網盤和OATOS企業網盤等。
私有雲計算同樣包含雲硬體、雲平台、雲服務三個層次。不同的是,雲硬體是用戶自己的個人電腦或伺服器,而非雲計算廠商的數據中心。雲計算廠商構建數據中心的目的是為千百萬用戶提供公共雲服務,因此需要擁有幾十上百萬台伺服器。私有雲計算,對個人來說只服務於親朋好友,對企業來說只服務於本企業員工以及本企業的客戶和供應商,因此個人或企業自己的個人電腦或伺服器已經足夠用來提供雲服務。

雲遊戲套用

雲遊戲是以雲計算為基礎的遊戲方式,在雲遊戲的運行模式下,所有遊戲都在伺服器端運行,並將渲染完畢後的遊戲畫面壓縮後通過網路傳送給用戶。在客戶端,用戶的遊戲設備不需要任何高端處理器和顯示卡,只需要基本的視頻解壓能力就可以了。 就現今來說,雲遊戲還並沒有成為家用機和掌機界的聯網模式,因為至今X360仍然在使用LIVE,PS是PS NETWORK ,wii是wi-fi。但是幾年後或十幾年後,雲計算取代這些東西成為其網路發展的終極方向的可能性非常大。 如果這種構想能夠成為現實,那么主機廠商將變成網路運營商,他們不需要不斷投入巨額的新主機研發費用,而只需要拿這筆錢中的很小一部分去升級自己的伺服器就行了,但是達到的效果卻是相差無幾的。對於用戶來說,他們可以省下購買主機的開支,但是得到的確是頂尖的遊戲畫面(當然對於視頻輸出方面的硬體必須過硬)。你可以想像一台掌機和一台家用機擁有同樣的畫面,家用機和我們今天用的機頂盒一樣簡單,甚至家用機可以取代電視的機頂盒而成為次時代的電視收看方式。

雲教育套用

視頻雲計算套用在教育行業的實例:流媒體平台採用分散式架構部署,分為web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直播伺服器和流伺服器,如有必要可在信息中心架設採集工作站搭建網路電視或實況直播套用,在各個學校已經部署錄播系統或直播系統的教室配置流媒體功能組件,這樣錄播實況可以實時傳送到流媒體平台管理中心的全局直播伺服器上,同時錄播的學校也可以上傳存儲到信息中心的流存儲伺服器上,方便今後的檢索、點播、評估等各種套用。

雲會議套用

雲會議是基於雲計算技術的一種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會議形式。使用者只需要通過網際網路界面,進行簡單易用的操作,便可快速高效地與全球各地團隊及客戶同步分享語音、數據檔案及視頻,而會議中數據的傳輸、處理等複雜技術由雲會議服務商幫助使用者進行操作。
目前國內雲會議主要集中在以SAAS(軟體即服務)模式為主體的服務內容,包括電話、網路、視頻等服務形式,基於雲計算的視頻會議就叫雲會議。雲會議是視頻會議與雲計算的完美結合,帶來了最便捷的遠程會議體驗。及時語移動雲電話會議,是雲計算技術與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完美融合,通過移動終端進行簡單的操作,提供隨時隨地高效地召集和管理會議。

雲社交套用

雲社交(Cloud Social)是一種物聯網、雲計算和移動網際網路互動套用的虛擬社交套用模式,以建立著名的“資源分享關係圖譜”為目的,進而開展網路社交,雲社交的主要特徵,就是把大量的社會資源統一整合和評測,構成一個資源有效池向用戶按需提供服務。參與分享的用戶越多,能夠創造的利用價值就越大。

核心技術

雲計算系統核心技術:並行計算。並行計算(ParallelComputing)是指同時使用多種計算資源解決計算問題的過程。通過並行計算集群完成數據的處理,再將處理的結果返回給用戶。
1、編程模式;
2、海量數據分布存儲技術;
3、海量數據管理技術;
4、虛擬化技術;
5、雲計算平台管理技術;
6、信息安全管理技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