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存儲

雲存儲

雲存儲是一種網上線上存儲(英語:Cloud storage)的模式,即把數據存放在通常由第三方託管的多台虛擬伺服器,而非專屬的伺服器上。託管(hosting)公司運營大型的數據中心,需要數據存儲託管的人,則透過向其購買或租賃存儲空間的方式,來滿足數據存儲的需求。數據中心營運商根據客戶的需求,在後端準備存儲虛擬化的資源,並將其以存儲資源池(storage pool)的方式提供,客戶便可自行使用此存儲資源池來存放檔案或對象。實際上,這些資源可能被分布在眾多的伺服器主機上。

雲存儲這項服務乃透過Web服務應用程式接口(API), 或是透過Web化的用戶界面來訪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存儲
  • 外文名:cloud storage
  • 來源:在雲計算上延伸出來的新概念
  • 核心技術:並行計算
  • 地位:新興的網路存儲技術
工作原理,網路結構,結構模型,存儲層,基礎管理層,套用接口層,訪問層,實現前提,架構,功能,優勢,主要用途,備份,選擇,分類,隱患,著作權風險,個人隱私,數據安全,運營停止,企業私有,檔案管控,自動同步,選擇性同步,檔案共享,快速部署,歷史版本恢復.,部署管理,軟體架構,多終端支持,完善後台管理,運行環境,性能,優勢,發展趨勢,雲安全,雲套用,雲物聯套用,雲存儲套用,雲呼叫套用,私有雲套用,雲遊戲套用,雲教育套用,雲會議套用,雲社交套用,核心技術,自建雲存儲,安全挑戰,著眼於本地,尋找廠商,了解廠商,反覆審查契約,使用分裂棧,雲存儲現狀,分類,

工作原理

雲存儲是在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衍生髮展出來的一個新的概念。雲計算分散式處理(Distributed Computing)、並行處理(Parallel Computing)和格線計算(Grid Computing)的發展,是透過網路將龐大的計算處理程式自動分拆成無數個較小的子程式,再交由多部伺服器所組成的龐大系統經計算分析之後將處理結果回傳給用戶。通過雲計算技術,網路服務提供者可以在數秒之內,處理數以千萬計甚至億計的信息,達到和”超級計算機”同樣強大的網路服務。
雲存儲的概念與雲計算類似,它是指通過集群套用、格線技術或分散式檔案系統等功能,網路中大量各種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通過套用軟體集合起來協同工作,共同對外提供數據存儲和業務訪問功能的一個系統,保證數據的安全性,並節約存儲空間。簡單來說,雲存儲就是將儲存資源放到雲上供人存取的一種新興方案。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透過任何可連網的裝置連線到雲上方便地存取數據。如果這樣解釋還是難以理解,那我們可以借用廣域網和網際網路的結構來解釋雲存儲。

網路結構

相信大家對區域網路廣域網網際網路都已經非常了解了。在常見的區域網路系統中,我們為了能更好地使用區域網路,一般來講,使用者需要非常清楚地知道網路中每一個軟硬體的型號和配置,比如採用什麼型號交換機,有多少個連線埠,採用了什麼路由器防火牆,分別是如何設定的。
系統中有多少個伺服器,分別安裝了什麼作業系統和軟體。各設備之間採用什麼類型的連線線纜,分配了什麼IP位址和子網掩碼
但當我們使用廣域網和網際網路時,我們只需要知道是什麼樣的接入網和用戶名、密碼就可以連線到廣域網和網際網路,並不需要知道廣域網和網際網路中到底有多少台交換機路由器防火牆和伺服器,不需要知道數據是通過什麼樣的路由到達我們的電腦,也不需要知道網路中的伺服器分別安裝了什麼軟體,更不需要知道網路中各設備之間採用了什麼樣的連線線纜和連線埠。 廣域網和網際網路對於具體的使用者是完全透明的,我們經常用一個雲狀的圖形來表示廣域網和網際網路,如下圖:
雲存儲
雖然這個雲圖中包含了許許多多的交換機、路由器、防火牆和伺服器,但對具體的廣域網、網際網路用戶來講,這些都是不需要知道的。這個雲狀圖形代表的是廣域網和網際網路帶給大家的互聯互通的網路服務,無論我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通過一個網路接入線纜和一個用戶、密碼,就可以接入廣域網和網際網路,享受網路帶給我們的服務。
參考雲狀的網路結構,創建一個新型的雲狀結構的存儲系統,這個存儲系統由多個存儲設備組成,通過集群功能、分散式檔案系統或類似格線計算等功能聯合起來協同工作,並通過一定的套用軟體或套用接口,對用戶提供一定類型的存儲服務和訪問服務。
當我們使用某一個獨立的存儲設備時,我們必須非常清楚這個存儲設備是什麼型號,什麼接口和傳輸協定,必須清楚地知道存儲系統中有多少塊磁碟,分別是什麼型號、多大容量,必須清楚存儲設備和伺服器之間採用什麼樣的連線線纜。為了保證數據安全和業務的連續性,我們還需要建立相應的數據備份系統和容災系統。除此之外,對存儲設備進行定期地狀態監控、維護、軟硬體更新和升級也是必須的。如果採用雲存儲,那么上面所提到的一切對使用者來講都不需要了。雲狀存儲系統中的所有設備對使用者來講都是完全透明的,任何地方的任何一個經過授權的使用者都可以通過一根接入線纜與雲存儲連線,對雲存儲進行數據訪問。

結構模型

存儲層

存儲層是雲存儲最基礎的部分。存儲設備可以是FC光纖通道存儲設備,可以是NAS和 iSCSI等IP存儲設備,也可以是 SCSI或SAS等 DAS存儲設備。雲存儲中的存儲設備往往數量龐大且分布於不同地域。彼此之間通過廣域網、網際網路或者FC光纖通道網路連線在一起。
存儲設備之上是一個統一存儲設備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存儲設備的邏輯虛擬化管理、多鏈路冗餘管理,以及硬體設備的狀態監控和故障維護。

基礎管理層

基礎管理層是雲存儲最核心的部分,也是雲存儲中最難以實現的部分。基礎管理層通過集群分散式檔案系統格線計算等技術,實現雲存儲中多個存儲設備之間的協同工作,使多個的存儲設備可以對外提供同一種服務,並提供更大更強更好的數據訪問性能。
CDN內容分發系統、數據加密技術保證雲存儲中的數據不會被未授權的用戶所訪問,同時,通過各種數據備份和容災技術和措施可以保證雲存儲中的數據不會丟失,保證雲存儲自身的安全和穩定。

套用接口層

套用接口層是雲存儲最靈活多變的部分。不同的雲存儲運營單位可以根據實際業務類型,開發不同的套用服務接口,提供不同的套用服務。比如視頻監控套用平台、IPTV和視頻點播套用平台、網路硬碟套用平台,遠程數據備份套用平台等。

訪問層

任何一個授權用戶都可以通過標準的公用套用接口來登錄雲存儲系統,享受雲存儲服務。雲存儲運營單位不同,雲存儲提供的訪問類型和訪問手段也不同。
雲存儲不是存儲,而是服務
就如同雲狀的廣域網和網際網路一樣,雲存儲對使用者來講,不是指某一個具體的設備,而是指一個由許許多多個存儲設備和伺服器所構成的集合體。使用者使用雲存儲,並不是使用某一個存儲設備,而是使用整個雲存儲系統帶來的一種數據訪問服務。所以嚴格來講,雲存儲不是存儲,而是一種服務。
雲存儲的核心是套用軟體與存儲設備相結合,通過套用軟體來實現存儲設備向存儲服務的轉變。

實現前提

一、寬頻網路的發展
真正的雲存儲系統將會是一個多區域分布、遍布全國、甚至於遍布全球的龐大公用系統,使用者需要通過ADSL、DDN等寬頻接入設備來連線雲存儲。只有寬頻網路得到充足的發展,使用者才有可能獲得足夠大的數據傳輸頻寬,實現大量容量數據的傳輸,真正享受到雲存儲服務,否則只能是空談。
二、 WEB2.0技術
Web2.0 技術的核心是分享。只有通過web2.0技術,雲存儲的使用者才有可能通過 PC、手機、移動多媒體等多種設備,實現數據、文檔、圖片和視音頻等內容的集中存儲和資料共享。
三、套用存儲的發展
雲存儲不僅僅是存儲,更多的是套用。套用存儲是一種在存儲設備中集成了套用軟體功能的存儲設備,它不僅具有數據存儲功能,還具有套用軟體功能,可以看作是伺服器和存儲設備的集合體。套用存儲技術的發展可以大量減少雲存儲中伺服器的數量,從而降低系統建設成本,減少系統中由伺服器造成單點故障和性能瓶頸,減少數據傳輸環節,提供系統性能和效率,保證整個系統的高效穩定運行。
四、集群技術、格線技術和分散式檔案系統
存儲系統是一個多存儲設備、多套用、多服務協同工作的集合體,任何一個單點的存儲系統都不是雲存儲。
既然是由多個存儲設備構成的,不同存儲設備之間就需要通過集群技術分散式檔案系統和格線計算等技術,實現多個存儲設備之間的協同工作,多個存儲設備可以對外提供同一種服務,提供更大更強更好的數據訪問性能。如果沒有這些技術的存在,雲存儲就不可能真正實現,所謂的雲存儲只能是一個一個的獨立系統,不能形成雲狀結構。
五、 CDN內容分發、P2P技術、數據壓縮技術
CDN內容分發、P2P技術、數據壓縮技術、重複數據刪除技術、數據加密技術
CDN內容分發系統、數據加密技術保證雲存儲中的數據不會被未授權的用戶所訪問,同時,通過各種數據備份和容災技術保證雲存儲中的數據不會丟失,保證雲存儲自身的安全和穩定。如果雲存儲中的數據安全得不到保證,想來也沒有人敢用雲存儲,否則,保存的數據不是很快丟失了,就是全國人民都知道了。
六、存儲虛擬化技術、存儲網路化管理技術
雲存儲中的存儲設備數量龐大且分布多在不同地域,如何實現不同廠商、不同型號甚至於不同類型(如FC存儲和 IP存儲)的多台設備之間的邏輯卷管理、存儲虛擬化管理和多鏈路冗餘管理將會是一個巨大的難題,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存儲設備就會是整個雲存儲系統的性能瓶頸,結構上也無法形成一個整體,而且還會帶來後期容量和性能擴展難等問題。
雲存儲中的存儲設備數量龐大、分布地域廣造成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存儲設備運營管理問題。雖然這些問題對雲存儲的使用者來講根本不需要關心,但對於雲存儲的運營單位來講,卻必須要通過切實可行和有效的手段來解決集中管理難、狀態監控難、故障維護難、人力成本高等問題。因此,雲存儲必須要具有一個高效的類似與網路管理軟體一樣的集中管理平台,可實現雲存儲系統中所有存儲設備、伺服器和網路設備的集中管理和狀態監控。

架構

架構方法分為兩類:一種是通過服務來架構;另一種是通過軟體或硬體設備來架構。
傳統的系統利用緊耦合對稱架構,這種架構的設計旨在解決HPC(高性能計算、超級運算)問題,正在向外擴展成為雲存儲從而滿足快速呈現的市場需求。下一代架構已經採用了鬆弛耦合非對稱架構,集中元數據和控制操作,這種架構並不非常適合高性能HPC,但是這種設計旨在解決雲部署的大容量存儲需求。各種架構的摘要信息如下:
緊耦合對稱(TCS)架構
構建TCS系統是為了解決單一檔案性能所面臨的挑戰,這種挑戰限制了傳統NAS系統的發展。HPC系統所具有的優勢迅速壓倒了存儲,因為它們需要的單一檔案I/O操作要比單一設備的I/O操作多得多。業內對此的回應是創建利用TCS架構的產品,很多節點同時伴隨著分散式鎖管理(鎖定檔案不同部分的寫操作)和快取一致性功能。這種解決方案對於單檔案吞吐量問題很有效,幾個不同行業的很多HPC客戶已經採用了這種解決方案。這種解決方案很先進,需要一定程度的技術經驗才能安裝和使用。
鬆弛耦合非對稱(LCA)架構
LCA系統採用不同的方法來向外擴展。它不是通過執行某個策略來使每個節點知道每個行動所執行的操作,而是利用一個數據路徑之外的中央元數據控制伺服器。集中控制提供了很多好處,允許進行新層次的擴展:
● 存儲節點可以將重點放在提供讀寫服務的要求上,而不需要來自網路節點的確認信息。
●節點可以利用不同的商品硬體CPU和存儲配置,而且仍然在雲存儲中發揮作用。
● 用戶可以通過利用硬體性能或虛擬化實例來調整雲存儲。
● 消除節點之間共享的大量狀態開銷也可以消除用戶計算機互聯的需要,如光纖通道或infiniband,從而進一步降低成本。
● 異構硬體的混合和匹配使用戶能夠在需要的時候在當前經濟規模的基礎上擴大存儲,同時還能提供永久的數據可用性。
● 擁有集中元數據意味著,存儲節點可以旋轉地進行深層次應用程式歸檔,而且在控制節點上,元數據經常都是可用的。

功能

雲存儲提供的諸多功能和性能旨在滿足伴隨海量非活動數據的增長而帶來的存儲難題:
· 隨著容量增長,線性地擴展性能和存取速度。
· 將數據存儲按需遷移到分散式的物理站點。
· 確保數據存儲的高度適配性和自我修復能力,可以保存多年之久。
· 確保多租戶環境下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 允許用戶基於策略和服務模式按需擴展性能和容量。
· 改變了存儲購買模式,只收取實際使用的存儲費用,而非按照所有的存儲系統,包含未使用的存儲容量,來收取費用。
· 結束顛覆式的技術升級和數據遷移工作。

優勢

(1)存儲管理可以實現自動化和智慧型化,所有的存儲資源被整合到一起,客戶看到的是單一存儲空間;
(2)提高了存儲效率,通過虛擬化技術解決了存儲空間的浪費,可以自動重新分配數據,提高了存儲空間的利用率,同時具備負載均衡、故障冗餘功能;
(3)雲存儲能夠實現規模效應和彈性擴展,降低運營成本,避免資源浪費;
雲存儲技術在安防領域套用存在的問題
受限於安防視頻監控自身業務的特點,監控雲存儲和現有網際網路雲計算模型會有區別,如安防用戶傾向於視頻信息存儲在本地、政府視頻監控套用比較敏感、視頻信息的隱私問題、視頻監控對網路頻寬消耗較大等問題。

主要用途

雲存儲通常意味著把主數據或備份數據放到企業外部不確定的存儲池裡,而不是放到本地數據中心或專用遠程站點。支持者們認為,如果使用雲存儲服務,企業機構就能節省投資費用,簡化複雜的設定和管理任務,把數據放在雲中還便於從更多的地方訪問數據。
數據備份、歸檔和災難恢復是雲存儲可能的三個用途。
“雲的出現主要用於任何種類的靜態類型數據的任何種類的大規模存儲需求。”“你不想在雲中存儲資料庫,但是你可能想在雲中存儲你的資料庫的一個歷史的副本,而不是將其存儲在很昂貴的SAN或NAS技術中。”
“一個好的概測法是將雲看作是只能用於延遲性套用的雲存儲。”“備份,歸檔和批量檔案數據可以在雲中很好地處理,因為可以允許幾秒的延遲回響時間。”另一方面,她指出,由於延遲的存在,資料庫和“性能敏感”的任何其數據不適用於雲存儲。
但是在將數據遷移至雲中之前,無論是公共雲還是私有雲,用戶都需要解決一個更加根本的問題。
“如果你進入雲存儲,你能明白存儲空間的增長在哪裡失去控制,或者為什麼會失去控制么,以及在整個端到端的業務流程中存儲特殊的一組數據的時候,價值點是什麼?僅僅將技術遷移到雲中並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
減少工作和費用是預計雲服務在接下來幾年會持續增長的一個主要原因。據研究公司IDC聲稱,全球IT開支當中有4%用於雲服務;到2012年,這個比例會達到9%。由於成本和空間方面的壓力,數據存儲非常適合使用雲解決方案;IDC預測,在這同一期間,雲存儲在雲服務開支中的比重會從8%增加到13%。

備份

根據調查結果,發現5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使用雲作為生產數據的主要存儲方式,但是有一個更大的數字,即63%的IT部門表示使用雲作為數據備份。同時,43%的用戶用雲進行數據歸檔。
企業開始雲存儲,備份和長期數據歸檔通常是這種轉換最好的開始點,並指出這些最初的用例的運營成本也對於採用雲存儲的企業更易於看到。
然而,許多調查受訪者表示使用雲進行數據備份的一個原因在於雲存儲服務在市場上的占有率,從更為傳統的產品,比如來自CommVault的產品,到雲網關,甚至是新出現的雲災難恢復,比如數據保護即服務等。
雖然更多的組織開始試水雲存儲,不管是通過備份服務、歸檔或者使用雲來保存生產數據,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開始這樣做。圍繞安全、法規遵從的擔憂,以及圍繞雲服務的廠商鎖定問題仍舊是一些IT部門沒有開始的主要原因。
現在的雲存儲選擇要比以前多很多。谷歌的近線冷存儲和數據歸檔服務,與之對應的就是亞馬遜Web服務的Glacier,這二者就是企業可以考慮的新雲存儲選擇。

選擇

● 服務模式:最普遍的情況下, 當你考慮雲存儲的時候,你就會想到其所提供的服務產品。這種模式很容易開始,其可擴展性幾乎是瞬間的。根據定義,你擁有一份異地數據的備份。然而,頻寬是有限的,因此要考慮你的恢復模型。你必須要滿足你網路之外的數據的需求。
● HW模式:這種部署位於防火牆背後,並且其提供的吞吐量要比公共的內部網路好。購買整合的硬體存儲解決方案非常方便,而且,如果廠商在安裝/管理上做的好的話,其往往伴隨有機架和堆疊模型。但是,這樣你就會放棄某些摩爾定律的優勢,因為你會受到硬體設備的限制。
● SW模式:SW模式具有HW模式所具有的優勢。另外,它還具有HW所沒有的價格競爭優勢。然而,其安裝/管理過程式要謹慎關注,因為安裝某些SW的確非常困難,或者可能需要其他條件來限制人們選擇HW,而選擇SW。

分類

雲存儲可分為以下三類:
1.公共雲存儲
像亞馬遜公司的Simple Storage Service(S3)和Nutanix公司提供的存儲服務一樣,它們可以低成本提供大量的檔案存儲。供應商可以保持每個客戶的存儲、套用都是獨立的,私有的。其中以Dropbox為代表的個人云存儲服務是公共雲存儲發展較為突出的代表,國內比較突出的代表的有搜狐企業網盤,百度雲盤,樂視雲盤,移動彩雲,金山快盤堅果雲酷盤115網盤華為網盤360雲盤新浪微盤,騰訊微雲,cStor雲存儲等。
公共雲存儲可以劃出一部分用作私有雲存儲。一個公司可以擁有或控制基礎架構,以及套用的部署,私有雲存儲可以部署在企業數據中心或相同地點的設施上。私有雲可以由公司自己的IT部門管理,也可以由服務供應商管理。
2.內部雲存儲
這種雲存儲和私有雲存儲比較類似,唯一的不同點是它仍然位於企業防火牆內部。至2014年可以提供私有雲的平台有:Eucalyptus、3A Cloud、minicloud安全辦公私有雲、聯想網盤等。
3.混合雲存儲
這種雲存儲把公共雲和私有雲/內部雲結合在一起。主要用於按客戶要求的訪問,特別是需要臨時配置容量的時候。從公共雲上劃出一部分容量配置一種私有或內部雲可以幫助公司面對迅速增長的負載波動或高峰時很有幫助。儘管如此,混合雲存儲帶來了跨公共雲和私有雲分配套用的複雜性。

隱患

從功能實現上來講,異地檔案存取與檔案分享共步技術早在網際網路形成之初就已經得到套用,上個世紀網際網路剛剛進入國內時就有廠商提供過網盤服務,當時所謂的網盤並不是大家所熟知的網路虛擬磁碟,當時的網盤更像是一個SVN 或FTP 的客戶端,而今十多年的發展以後,融入了移動網際網路行銷理念與新技術的“網盤”被包裝成了“雲存儲”高調的出現在大眾面前,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國內一線的雲存儲服務商每天的用戶數據新增量已經達PB為單位,可見每天都有數以億計的用戶正在向自己雲存儲空間中上傳下載著各種檔案,在這種環境下排除網路寬頻消耗之外,我們是否應該反思一下雲存儲下的未來隱患。

著作權風險

有關著作權問題已經大範圍的出現在了國內的網盤服務中,一些個人或團體會將以影視音樂為主體的檔案通過雲存儲的客戶端上傳至網盤中,然後通過分享的方式對圈子內提供下載,大量的有著作權的視頻音樂被這種特殊盜版方式進行傳播,而且這種傳播方式暫時屬於監管的空白,部分雲存儲提供商在著作權單位的壓力下開始限制連結分享的範圍,加強檔案的過濾。但是這些手段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雲存儲中用戶上傳檔案的盜版傳播。而要建立起一整套影視檔案數字指紋簽名檢驗系統除了龐大的研發的運維成本外,各個利益團體之間的技術標準統一也是短期內難以實現的,但是在問題得到解決之前,此刻這種分享還在進行中,面臨侵權問題不僅是用戶還有雲存儲的提供商。

個人隱私

有很多移動平台用戶喜歡隨時將自己用手機或平板拍攝的照片與視頻通過雲存儲快速上傳到網盤中,這樣可以非常快捷的通過WEB 或PC 客戶端在異地甚至即時取回照片,但是大家可能不太相信的是你上傳的每一張照片或其他檔案都有可能是雲存儲的服務端明文保存的,據參與過某雲存儲項目開發的人員介紹,從運維成本上考慮實現私鑰加密不太現實,管理員可以從服務端的平台中直接查看和刪除用戶上傳的檔案,這些檔案中不乏用戶的機密檔案或用戶隱私,現階段大型服務端都是通過建立嚴格的制度體系來約束管理人員的職業操守,但是人都是有弱點的,一旦人的操守被棄的時候在其權力範圍內可視的內容是否還是只屬於你自己呢?

數據安全

從數據安全上分兩個方面分析,
1.用戶的操作安全:大多數的雲存儲都設計了多客戶端數據同步機制,一般以最後一次更新為標準,其他客戶端開啟時自動同步,這點與SVN的設計有很大的差別,當一個用戶在公司編輯某個檔案後,回到家中再次編輯,那么當他再次回到公司時檔案已是昨晚在家更新過的,這是理想狀態下的,在很多時候用戶編輯一個檔案後,會發現編輯有誤,想取回存在公司的檔案版本時,可能在沒有支持版本管理雲存儲中你的附本也已經被錯誤的更新了,同樣的道理你刪除一個檔案時候,如果沒有額外的備份,也許你到網盤迴收站中再找了,版本管理技術上並不存在問題,但是會加大用戶的操作難度,雲存儲服務商只有少數的私有雲提供商有限的支持,多數情況下這種覆蓋是時常發生的。
2.服務端的安全操作:雲存儲伺服器早已經成為了黑客入侵的目標,因為伺服器上不僅有無窮用戶數據,對此類大用戶群服務的劫持更加是黑色收入的重要來源,也就是說伺服器的安全性直接影響著用戶上傳數據的安全,在伺服器虛擬化技術的支撐下V2V遷移的可靠性相當高,多數的雲存儲廠商都預備安全防護方案,但是不能忽視的永遠人的操作。

運營停止

在當下的網際網路環境下,提供公眾的雲存儲服務,每年的資金投入在5億元以上,而且對私提供的雲存儲盈利模式還並不清晰,究竟有多少服務商可以持續永久的提供這種服務,這種服務後期是否收費?是否會因為虧損問題、盈收問題而被迫停止運營,在這種情況已有用戶的數據向何處遷移?數據安全由誰負責,IM和Emai的盈利模式已經成熟所以相關廠商可以持續免費,而雲存儲的投入至少是前兩者之和的十倍,廠商之間的服務整合和公約形成,首要解決並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利益分配問題,服務商在一定時間會關停服務才是用戶數據留存問題最大的隱患。

企業私有

考慮到公共雲存儲所存在的數據異存安全性、私密檔案保護隱患方面的問題、以及企業上網行為管理的在執行上的需求,雲存儲作為一種方便快捷的檔案備份方式很多企業開始在自己的網路內部架設私有的雲,將雲存儲的服務端部署在企業的內部網路中,服務端的維護與管理可以由企業自行控制,企業員工可以在授權範圍內安全的使用私有的雲存儲功能。很多在公共雲存儲服務端無法實現的功能,都能在私有的環境下得到良好的解決。作為一套適用於中小企業的私有雲存儲系統,必須區別於公共雲存儲的設計,從現今的需求上看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檔案管控

自動同步

Windows客戶端在指定目錄下添加、修改、刪除檔案或目錄,這種狀態將會自動同步到雲端。如果雲端任意一個檔案被添加、修改、刪除,也會自動同步到當前Windows電腦。

選擇性同步

用戶不需要把雲端所有的檔案都同步到Windows電腦中,可根據需要,在Windows客戶端進行選擇性同步。選擇一個或多個子目錄進行同步。

檔案共享

提供目錄共享,企業成員可在已分享資料夾編輯檔案後,可自動同步到對方目錄中。提供檔案外鏈與檔案分享,成員可將檔案進行外部分享。

快速部署

通過單一安裝檔案完成,自動獲取安裝所需信息,無需用戶干預。

歷史版本恢復.

用戶多次編輯檔案後,可根據時間找到以前的版本,並可恢復。

部署管理

軟體架構

採用元/流分開技術模型,原數據存儲在資料庫中、流數據加密並混淆存在的硬碟介質上和信雲盤採用Nginx伺服器負載均衡方案以及Mysql冗餘備份方案,確保系統高可靠性與資料庫的高可用性。

多終端支持

提供多終端支持,包括:Windows PC客戶端、Android手機客戶端、iPhone手機客戶端、適配多款瀏覽器等。

完善後台管理

提供完善的管理後台。包括系統是否開放註冊、Logo修改、用戶管理、檔案管理、用戶統計、檔案統計等操作。

運行環境

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和信雲存儲支持主流機型。包括:Windows XP、Windows 7、Android手機、iPhone手機、IE8瀏覽器、Chrome瀏覽器、Firefox瀏覽器等。
節點配置
CPU 支持ACPI規範中P-State,記憶體1G以上,硬碟空餘空間1G以上,百兆及以上乙太網,顯示器螢幕分辯率1024×768及以上,使用IE 8和Firefox 4.0及更高版本的瀏覽器。

性能

千兆網路情況下,每秒可達50M傳輸速度。單節點數據規模達到1千萬,系統可正常運轉。
結合等保管理的需求,在私有雲存儲的設計,還應該考慮到員工個人私鑰加解密的功能,即員工根據工作許可權分級的不同存放在企業私雲上的檔案應該是加密保存的,信息管理人員無法直接從服務端資料庫中獲取到明文的檔案,只有分發了特定密鑰的客戶端下載檔案後,才能在系統後台完成透明還原。

優勢

1、節約成本
雲存儲從短期和長期來看,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為小企業減少成本。因為如果小企業想要放在他們自己的伺服器上存儲,那就必須購買硬體和軟體,要知道它是多么昂貴的。接著,企業還要聘請專業的IT人士,管理這些硬體和軟體的維護工作,並且還要更新這些設備和軟體。
通過雲存儲,伺服器商可以服務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並可以劃分不同消費群體服務。它可以擔負起一個初創公司擁有最新、最好的存儲成一部分成本,來幫助初創公司減少不必要的成本預算。相比傳統的存儲擴容,雲存儲架構採用的是並行擴容方式,當客戶需要增加容量時,可按照需求採購伺服器,簡單增加即可實現容量的擴展:新設備僅需安裝作業系統及雲存儲軟體後,打開電源接上網路,雲存儲系統便能自動識別,自動把容量加入存儲池中完成擴展。擴容環節無任何限制。
2、更好的備份本地數據並可以異地處理日常數據
如果你的所在辦公場所發生自然災害,由於你的數據是異地存儲,因此是它非常安全的。即使自然災害讓你不能通過網路訪問到數據,但是數據依然存在。如果問題只出現在你的辦公室或者你所在的公司,那么可以你可以隨便去一個地方用你的筆記本來訪問重要數據和更新數據。它可以讓你保持在惡劣條件下依然讓你保持工作。
在以往的存儲系統管理中,管理人員需要面對不同的存儲設備,不同廠商的設備均有不同的管理界面,使得管理人員要了解每個存儲的使用狀況(容量、負載等)的工作複雜而繁重。而且,傳統的存儲在硬碟或是存儲伺服器損壞時,可能會造成數據丟失,而雲存儲則不會,如果硬碟壞掉,數據會自動遷移到別的硬碟,大大減輕了管理人員的工作負擔。對雲存儲來說,再多的存儲伺服器,在管理人員眼中也只是一台存儲器,每台存儲伺服器的使用狀況,通過一個統一管理界面監控,使得維護變得簡單和易操作。
當然,這不是意味你應該忘記備份數據。雲存儲提供給大多數的公司備份自己重要數據和保護個人數據。
3、更多的訪問和更好的競爭
公司員工不在需要通過本地網路來訪問公司信息。這就可以讓公司員工甚至是合作商在任何地方訪問他們需要的數據。
因為中小企業不需要花費上千萬美元來打造最新技術和最新套用來創造最好的系統,所以雲存儲為中小企業和大公司競爭鋪平道路。事實上,對於很多企業來說,雲存儲利於小企業比大企業更多,原因就是大企業已經花重金打造自己的數據存儲中心。

發展趨勢

雲存儲已經成為未來存儲發展的一種趨勢。但隨著雲存儲技術的發展,各類搜尋、套用技術和雲存儲相結合的套用,還需從安全性、便攜性及數據訪問等角度進行改進。
(1)安全性
從雲計算誕生,安全性一直是企業實施雲計算首要考慮的問題之一。同樣在雲存儲方面,安全仍是首要考慮的問題,對於想要進行雲存儲的客戶來說,安全性通常是首要的商業考慮和技術考慮。但是許多用戶對雲存儲的安全要求甚至高於它們自己的架構所能提供的安全水平。即便如此,面對如此高的不現實的安全要求,許多大型、可信賴的雲存儲廠商也在努力滿足它們的要求,構建比多數企業數據中心安全得多的數據中心。用戶可以發現,雲存儲具有更少的安全漏洞和更高的安全環節,雲存儲所能提供的安全性水平要比用戶自己的數據中心所能提供的安全水平還要高。
(2)便攜性
一些用戶在託管存儲的時候還要考慮數據的便攜性。一般情況下這是有保證的,一些大型服務提供商所提供的解決方案承諾其數據便攜性可媲美最好的傳統本地存儲。有的雲存儲結合了強大的便攜功能,可以將整個數據集傳送到你所選擇的任何媒介,甚至是專門的存儲設備。
(3)性能和可用性
過去的一些託管存儲和遠程存儲總是存在著延遲時間過長的問題。同樣地,網際網路本身的特性就嚴重威脅服務的可用性。最新一代雲存儲有突破性的成就,體現在客戶端或本地設備高速快取上,將經常使用的數據保持在本地,從而有效地緩解網際網路延遲問題。通過本地高速快取,即使面臨最嚴重的網路中斷,這些設備也可以緩解延遲性問題。這些設備還可以讓經常使用的數據像本地存儲那樣快速反應。通過一個本地NAS網關,雲存儲甚至可以模仿終端NAS設備的可用性、性能和可視性,同時將數據予以遠程保護。隨著雲存儲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廠商仍將繼續努力實現容量最佳化和WAN(廣域網)最佳化,從而儘量減少數據傳輸的延遲性。
(4)數據訪問
現有對雲存儲技術的疑慮還在於,如果執行大規模數據請求或數據恢復操作,那么雲存儲是否可提供足夠的訪問性。在未來的技術條件下,此點大可不必擔心,現有的廠商可以將大量數據傳輸到任何類型的媒介,可將數據直接傳送給企業,且其速度之快相當於複製、貼上操作。另外,雲存儲廠商還可以提供一套組件,在完全本地化的系統上模仿雲地址,讓本地NAS網關設備繼續正常運行而無需重新設定。未來,如果大型廠商構建了更多的地區性設施,那么數據傳輸將更加迅捷。如此一來,即便是客戶本地數據發生了災難性的損失,雲存儲廠商也可以將數據重新快速傳輸給客戶數據中心。

雲安全

雲安全(Cloud Security)是一個從“雲計算”演變而來的新名詞。雲安全的策略構想是:使用者越多,每個使用者就越安全,因為如此龐大的用戶群,足以覆蓋網際網路的每個角落,只要某個網站被掛馬或某個新木馬病毒出現,就會立刻被截獲。
“雲安全”通過網狀的大量客戶端對網路中軟體行為的異常監測,獲取網際網路中木馬、惡意程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Server端進行自動分析和處理,再把病毒和木馬的解決方案分發到每一個客戶端。

雲套用

雲物聯套用

雲計算和物聯網之間的關係可以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雲計算”是“網際網路"中的神經系統的雛形,“物聯網”是“網際網路”正在出現的末梢神經系統的萌芽。
“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網際網路”。這有兩層意思: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網際網路,是在網際網路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
物聯網的兩種業務模式:
1.MAI(M2M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內部MaaS;
2.MaaS(M2M As A Service), MMO, Multi-Tenants(多租戶模型)。
隨著物聯網業務量的增加,對數據存儲和計算量的需求將帶來對“雲計算”能力的要求:
1.雲計算:從計算中心到數據中心在物聯網的初級階段,PoP即可滿足需求;
2.在物聯網高級階段,可能出現MVNO/MMO營運商(國外已存在多年),需要虛擬化雲計算技術,SOA等技術的結合實現網際網路的泛在服務:TaaS (everyTHING As A Service)。

雲存儲套用

雲存儲是在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發展出來的一個新的概念,是指通過集群套用、格線技術或分散式檔案系統等功能,將網路中大量各種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通過套用軟體集合起來協同工作,共同對外提供數據存儲和業務訪問功能的一個系統。當雲計算系統運算和處理的核心是大量數據的存儲和管理時,雲計算系統中就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儲設備,那么雲計算系統就轉變成為一個雲存儲系統,所以雲存儲是一個以數據存儲和管理為核心的雲計算系統。

雲呼叫套用

雲呼叫中心是基於雲計算技術而搭建的呼叫中心繫統,企業無需購買任何軟、硬體系統,只需具備人員、場地等基本條件,就可以快速擁有屬於自己的呼叫中心,軟硬體平台、通信資源、日常維護與服務由伺服器商提供。具有建設周期短、投入少、風險低、部署靈活、系統容量伸縮性強、運營維護成本低等眾多特點;無論是電話行銷中心、客戶服務中心,企業只需按需租用服務,便可建立一套功能全面、穩定、可靠、座席可分布全國各地,全國呼叫接入的呼叫中心繫統。

私有雲套用

私有雲(Private Cloud)是將雲基礎設施與軟硬體資源創建在防火牆內,以供機構或企業內各部門共享數據中心內的資源。 創建私有雲,除了硬體資源外,一般還有雲設備(IaaS)軟體;現時商業軟體有VMware的 vSphere 和Platform Computing 的ISF, 開放原始碼的雲設備軟體主要有Eucalyptus和OpenStack。
私有雲計算同樣包含雲硬體、雲平台、雲服務三個層次。不同的是,雲硬體是用戶自己的個人電腦或伺服器,而非雲計算廠商的數據中心。雲計算廠商構建數據中心的目的是為千百萬用戶提供公共雲服務,因此需要擁有幾十上百萬台伺服器。私有雲計算,對個人來說只服務於親朋好友,對企業來說只服務於本企業員工以及本企業的客戶和供應商,因此個人或企業自己的個人電腦或伺服器已經足夠用來提供雲服務。

雲遊戲套用

雲遊戲是以雲計算為基礎的遊戲方式,在雲遊戲的運行模式下,所有遊戲都在伺服器端運行,並將渲染完畢後的遊戲畫面壓縮後通過網路傳送給用戶。在客戶端,用戶的遊戲設備不需要任何高端處理器和顯示卡,只需要基本的視頻解壓能力就可以了。就現今來說,雲遊戲還並沒有成為家用機和掌機界的聯網模式,因為至今X360仍然在使用LIVE,PS是PS NETWORKwii是wi-fi。但是幾年後或十幾年後,雲計算取代這些東西成為其網路發展的終極方向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這種構想能夠成為現實,那么主機廠商將變成網路運營商,他們不需要不斷投入巨額的新主機研發費用,而只需要拿這筆錢中的很小一部分去升級自己的伺服器就行了,但是達到的效果卻是相差無幾的。對於用戶來說,他們可以省下購買主機的開支,但是得到的確是頂尖的遊戲畫面(當然對於視頻輸出方面的硬體必須過硬)。你可以想像一台掌機和一台家用機擁有同樣的畫面,家用機和我們今天用的機頂盒一樣簡單,甚至家用機可以取代電視的機頂盒而成為次時代的電視收看方式。

雲教育套用

視頻雲計算套用在教育行業的實例:流媒體平台採用分散式架構部署,分為web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直播伺服器和流伺服器,如有必要可在信息中心架設採集工作站搭建網路電視或實況直播套用,在各個學校已經部署錄播系統或直播系統的教室配置流媒體功能組件,這樣錄播實況可以實時傳送到流媒體平台管理中心的全局直播伺服器上,同時錄播的學校也可以上傳存儲到信息中心的流存儲伺服器上,方便今後的檢索、點播、評估等各種套用。

雲會議套用

雲會議是基於雲計算技術的一種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會議形式。使用者只需要通過網際網路界面,進行簡單易用的操作,便可快速高效地與全球各地團隊及客戶同步分享語音、數據檔案及視頻,而會議中數據的傳輸、處理等複雜技術由雲會議服務商幫助使用者進行操作。
目前國內雲會議主要集中在以SAAS(軟體即服務)模式為主體的服務內容,包括電話、網路、視頻等服務形式,基於雲計算的視頻會議就叫雲會議。雲會議是視頻會議與雲計算的完美結合,帶來了最便捷的遠程會議體驗。及時語移動雲電話會議,是雲計算技術與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完美融合,通過移動終端進行簡單的操作,提供隨時隨地高效地召集和管理會議。

雲社交套用

雲社交(CloudSocial)是一種物聯網、雲計算和移動網際網路互動套用的虛擬社交套用模式,以建立著名的“資源分享關係圖譜”為目的,進而開展網路社交,雲社交的主要特徵,就是把大量的社會資源統一整合和評測,構成一個資源有效池向用戶按需提供服務。參與分享的用戶越多,能夠創造的利用價值就越大。
雲計算系統

核心技術

雲計算系統的核心技術:並行計算。並行計算(ParallelComputing)是指同時使用多種計算資源解決計算問題的過程。通過並行計算集群完成數據的處理,再將處理的結果返回給用戶。
1、編程模式;
2、海量數據分布存儲技術;
3、海量數據管理技術;
4、虛擬化技術;
5、雲計算平台管理技術;
6、信息安全管理技術;
7、運維管理技術。

自建雲存儲

雲存儲盛行的今天,IT專家需要用比以往更加寬廣的視野來審視他們的數據中心,雲計算,雲存儲,大數據,這些概念和技術不但要關注,而且如何融入到自己的當前環境中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以往在組織內部獨來獨往的IT部門(比如網路和存儲)現在由於融合的緣故必須更加緊密地互相配合。這促使IT部門之間提高合作程度,從而給IT組織帶來了莫大的好處,推動性能上的提升和成本上的削減。
對於大多數IT組織來說,可擴展性是內部雲存儲的一個關鍵指標。雖然支持者聲稱雲非常易於擴展,且擁有近乎無限制的增長潛力,但是我們還是需要仔細考慮雲的容錯性、動態擴展和容量增長規劃。雲並不是應對數據增長的萬靈藥,它是一個需要有效管理的商品。
此外,在實施雲存儲之前,我們也需要定義和理解關鍵的性能指標。通常,我們假設非活躍數據不需要像高層存儲那樣高的性能。但是,同時進行的其他項目,比如電子發現,可能需要這類數據有相當的性能。
回響時間和終端用戶體驗也必須協調。我們必須有服務水平協定(SLA)或運行水平協定(OLA),
且雲解決方案必須可以滿足這些要求。由於數據是通過內部網訪問的,在進行雲存儲實施前,必須對當前網路能力和容量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判斷好可能的延遲性。對於特定的內部雲解決方案,必須在整個解決方案中加入最佳實踐指導。
在考慮新技術的時候,我們需要評估管理上的簡單性和實施上的方便性。我們經常需要依賴已經有工作任務的現有人員來部署實施新的技術。
我們需要判斷好需要什麼樣的角色和職責,這些職責如何分配,以及需要多少時間。這些問題並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一個有助於提高現有人員整體效率的思考過程。
判斷雲存儲是否適合於某個組織是需要仔細考慮的。首先,我們需要分析數據中心數據,判斷有多少數據可以遷移到雲。然後,IT人員必須判斷這些數據可以以怎樣的方式遷移到雲。一些數據的遷移很簡單,就像複製過程一樣;另一些數據的遷移可能需要某種形式的數據遷移器,以保證這些數據遷移後能夠符合實現設定好的政策。
另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是經濟上的可行性。外部雲可能適合於那些關心現有存儲成本並厭惡風險的公司,而那些對外部雲的成本和風險比較敏感的公司可能會選擇部署內部雲。
由於外部雲實際上是存儲即服務,因此其成本取決於存儲數據量和契約時間。另一方面,內部雲在總擁有成本上的考慮和大多數其他內部存儲方式一樣。

安全挑戰

不斷增長的雲存儲容量的需求帶來了不斷增長的安全問題。那么企業將如何克服雲存儲的安全挑戰?

著眼於本地

企業需要把重點放在雲伺服器的物理位置,以及虛擬安全控制上。在某種程度上,這印證了“數據的民族主義”這一新興的想法,即是說,企業保護信息存儲的理想方法是,控制在自己的界限之內。換句話說,雲安全威脅通常都不是來自於惡意因素,往往是來自於管理問題;本地伺服器提供了更好安全保護。

尋找廠商

一個新興的雲存儲的趨勢是“零知識。”現在,存儲廠商給公司數據加密,並交出密鑰,這意味著只有獲得授權的人員才能訪問,而且服務廠商也不可能秘密監測企業存儲在雲端的數據。這對於存儲大量個人可識別信息尤其重要,如名字、出生年月、社會保險號碼。

了解廠商

當數據傳輸到雲端時,雲服務廠商很有可能偽造訪問證書,他們訪問數據不受限。而且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證據可表明雲存儲廠商沒有利用這一缺陷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也產生了一個觀點:企業選擇雲存儲廠商進,要了解誰存儲了他們的數據,以及存儲位置在哪,同時要知道該廠商的在整個雲存儲市場信譽如何。

反覆審查契約

要確保雲端數據的安全,企業必須拿出時間徹底審核所有的服務水平協定(SLA)。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違約罰金條款:如果該提供商不能確保數據的安全時,數據丟失或沒有提供認可的正常運行時間時,怎么辦?
同時,關於數據備份、災難恢復和存儲設備本身這些具體問題也要問上一問。畢竟,雲存儲市場還比較新,沒有現成的、牢不可破的行業標準,這樣,許多雲廠商都只口頭在吹噓,並沒有實質的行動可鑑。

使用分裂棧

為了確保數據在雲端的安全,使用分裂棧就沒什麼不對。把關鍵任務套用存儲在本地伺服器上,非敏感數據、冷數據存儲在雲端。另外,這一概念也可擴展到考慮使用多用雲廠商,避開廠商鎖定。對歸檔信息,一個低成本的、可保證基本安全的廠商就可處理;但對於使用頻率高的數據,就需要找到效率高、零知識的備選方案。如果處理得當,分裂棧可以做到成本節約,而且沒有安全妥協。

雲存儲現狀

早在2010年,關於雲存儲的使用情況,只有少於14%的調查受訪者痛快地表示正在採用。但是,在我們最近的大多數調查中,我們看到了使用雲存儲的企業數量呈上升趨勢。比如2012年,這個數量是30%。在過去的幾個月的兩個調查中,44%-48%的企業表示他們目前正在使用某種雲存儲,因此在雲中儲存數據的企業是在持續上漲的。
短短兩年時間,雲存儲從少於14個百分點開始發展到這個程度實際上相當讓人印象深刻。調查與調查之間的數據變化如此之寬泛,但是雲端15TB-32TB的平均數據範圍卻意外的下降了。尤其是最大賣點是彈性和無限制容量的服務集。
從這些平均數據的角度來看,在去年春天的“雲存儲採購意向”調查中,我們詢問公司所維持的存儲容量是多少,包括磁碟、快閃記憶體、光纖、雲、磁帶、餅乾碼(cookiejar)等等。平均為1.4PB——這可是PB級別。
如果我們在深入一點,這些相同的受訪者表示存儲中平均有326TB的“活躍”數據。因此,即使我們假設這些公司存儲在雲端的所有雲存儲數據都是活躍的(這顯然是不正確的),也就意味著這些雲存儲公司只有平均5%-10%的數據向雲輸送。
根據2015 TechTarget雲存儲調查結果,我們發現5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使用雲作為生產數據的主要存儲方式,但是有一個更大的數字,即63%的IT部門表示使用雲作為數據備份。同時,43%的用戶用雲進行數據歸檔。
“如果企業還沒有開始雲存儲,備份和長期數據歸檔通常是這種轉換最好的開始點,”Nowalk說道,並指出這些最初的用例的運營成本也對於採用雲存儲的企業更易於看到。
然而,許多調查受訪者表示使用雲進行數據備份的一個原因在於雲存儲服務在市場上的占有率,從更為傳統的產品,比如來自CommVault的產品,到雲網關,甚至是新出現的雲災難恢復,比如數據保護即服務,Nadkarni說道。
雖然更多的組織開始試水雲存儲,不管是通過備份服務、歸檔或者使用雲來保存生產數據,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開始這樣做。圍繞安全、法規遵從的擔憂,以及圍繞雲服務的廠商鎖定問題仍舊是一些IT部門沒有開始的主要原因。
“讓人們還保持冷靜的就是廠商鎖定,”Nadkarni說道,“他們想如果他們的數據進入雲,他們該怎么弄回來。”
但是,好訊息就是現在的雲存儲選擇要比以前多很多。他指出谷歌的近線冷存儲和數據歸檔服務,與之對應的就是亞馬遜Web服務的Glacier,這二者就是企業可以考慮的新雲存儲選擇。

分類

並不是所有的應用程式數據需要SSD性能。經常訪問的數據可以遷移到基於磁碟的存儲。ssd和基於磁碟的存儲都支持標準I / O協定,因此,當把應用程式從本地硬體移動到雲時,不需要更改應用程式。
有了附帶直接固態硬碟或磁碟驅動器,你就可以使用任何你的作業系統所支持的檔案系統。這種模式的一個缺點是,當機器實例關閉時,硬碟驅動器上的數據就會被刪除。為了保存數據,必須將數據複製到另一個存儲系統中,例如雲中的對象存儲。
附加存儲系統的另一個缺點是:附加存儲系統只能連線到一個實例。然而,微軟Azure具備檔案存儲系統,可以實現SMB-compliant檔案共享,可以跨多個實例共享。當將應用程式遷移到需要常規檔案系統服務的雲時,或者當多個實例需要訪問相同的數據時,這一點是非常有用的。
在其他雲中,數據集可能被複製到額外的存儲設備中,並且這些設備可以連線到其他實例。然而,這可能會導致同步和一致性問題。
當多個實例正在讀寫相同的數據時,資料庫可能是最好的選擇。每個主要的雲提供商都會提供關係和非關係NoSQL資料庫。如果在設計階段,數據存儲需求定義明確,那么,關係資料庫通常都是很合適的。如果無法提前獲知資料庫模式的位置,那么,可以選擇NoSQL資料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