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農業大學國際學院坐落於雲南省昆明市,成立於2013年,主要負責雲南農業大學的中外合作辦學、漢語國際教育、國際學生教育管理和中國—東協教育培訓等工作。學院秉持“古今並融,內外兼修”的院訓,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發揮雲南農業大學學科優勢,引進外方優質教育資源,不斷開拓進取,塑造輝煌,先後與英國胡弗漢頓大學、英國利物浦約翰摩爾大學、紐西蘭林肯大學、韓國尚志大學、韓國嶺南大學、泰國清邁大學等10多所海外院校簽訂了合作協定,開展實質性的教學、科研和師生交流互訪合作,是支撐雲南農業大學教學和科研國際化發展的重要平台,致力於構築雲南教育國際化高地,助力中外人文交流,服務社會對高水平國際化人才的需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南農業大學國際學院
- 外文名: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 本科專業:6個
- 院訓:古今並融、內外兼修
辦學歷史,院系專業,師資隊伍,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培訓中心,學校展望,教學教研,
辦學歷史
2013年9月24日,雲南農業大學國際學院成立。
院系專業
據2021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目前設有六個本科專業。
師資隊伍
國際學院由雲南農業大學選派相關專業的優質師資支持教學,學院充分整合校內外教師資源,用足用好臨聘、短聘政策,積極建強學院師資隊伍,其中學院管理人員共23名,四個專業共有中方專業課教師119名,其中副高級及以上職稱共55名占比46%,中級職稱58名占比49%,博士學位共34名,碩士學位共71名,行業導師36名。教師中具有海外留學和工作經歷者占比超過50%。
科學研究
自2017年以來,學院獲雲南省社會科學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雲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各類科研項目16項,出版專著2部,發表論文40餘篇,多篇決策諮詢報告獲得省級領導重要批示。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2項,省級科研課題立項7項,教育部教改項目1項,校級教改項目6項,學生工作項目2項,國際培訓項目13項,與雲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學院、泰國梅州大學共建雲南省綠色健康食品中泰雙邊國際聯合實驗室;與英國和泰國相關大學共建雲南省智慧環境國際聯合研發中心。
人才培養
學院現有3個獲中國教育部批准設立的中外合作辦學本科項目和1個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專業,具有來華留學招生資質,通過引進和培養的方式,匯聚了一批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國內外師資,課程設計融合創新,強調啟發式、互動式和實踐研討教學模式,著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招生、就業、和畢業生滿意度等方面都獲得了較好的社會評價,2022年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81.25 %。學院現有中外學生近1000名。
(一)土木工程專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本專業是雲南農業大學與英國胡弗漢頓大學合作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本科教育項目(教育部批准書編號:MOE53UK2A20141686N),專業代碼:081001H。2015年1月獲教育部批准,2019年通過教育部合格性評估。
英國胡弗漢頓大學創立於1931年,為英國第五大公立大學,是中國與英國政府首批公布互認學歷的英國院校之一,該校的土木與環境工程全英排名第20位。本專業在充分引進英國胡弗漢頓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專業的優質教育資源的基礎上,依託學校土木工程專業和環境工程專業的教學和實習資源開展教育教學。學制四年,採取“4+0”人才培養模式,即4年均在雲南農業大學就讀,在規定修業年限內完成所有培養內容,且同時達到雲南農業大學和英國胡弗漢頓大學畢業要求和學位授予條件者,可獲得雲南農業大學本科畢業證、工學學士學位和英國胡弗漢頓大學理學學士學位。
截至2022年12月,項目已連續招收八屆學生。現有在校生326人,4屆畢業生總計228人。迄今為止,本項目是雲南省唯一將土木工程與環境工程相結合的中外合作辦學本科教育項目,屬於跨學科專業,同時關注建設與環保,是我國和我省社會經濟建設中的急需學科。
(二)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本專業是雲南農業大學與紐西蘭林肯大學合作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本科教育項目(教育部批准書編號:MOE53NZ2A20151759N),專業代碼:120301H。2016年2月獲教育部批准,2021年通過教育部合格性評估。
紐西蘭林肯大學創建於1878年,QS世界大學2020-2021(綜合)排名372,農林學科領域QS世界排名87名。本專業在充分引進紐西蘭林肯大學“食品與資源經濟”專業優質教育資源的基礎上,依託學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教學和實習資源開展教育教學。學制四年,採取“3+1”的培養模式,即第1-3學年在雲南農業大學學習,第4年符合條件者可自願選擇赴林肯大學學習。學習期滿,達到雲南農業大學畢業要求和學位授予條件者,獲得雲南農業大學本科畢業證和管理學學士學位,第四年赴林肯大學學習的學生達到林肯大學學位授予條件還可獲得林肯大學商學學士學位。
截至2022年12月,項目已連續招收七屆學生。現有在校生346人,3屆畢業生總計247人。
(三)風景園林專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本專業是雲南農業大學與韓國尚志大學合作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本科教育項目(教育部批准書編號:MOE53KR2A20222273N),專業代碼:082803H。2022年4月獲教育部批准,2022年9月開始招生。
韓國尚志大學創建於1955年,是韓國中部地區重點高校,其環境造景專業開設於1994年,在韓國排名第三位。本專業在充分引進韓國尚志大學“環境造景”專業優質教育資源的基礎上,依託學校風景園林專業的教學和實習資源開展教育教學。學制四年,採用“4+0”的辦學模式,即4年均在雲南農業大學就讀,學習期滿,達到雲南農業大學畢業要求和學位授予條件者,可獲得雲南農業大學本科畢業證和學士學位。專業學生在第二學年結束時並具備一定的韓語能力者,可以選擇赴韓國尚志大學進行後兩年的學習,完成韓方課程和學分,符合條件者可以獲得中韓雙學位。
(四)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專業
本專業於2015年7月獲教育部批准,學制四年,強化“中文+農業職業教育”專業特色,採用“2.5+0.5+1”培養模式,即第三學年下學期在國內(外)參與教學實踐和文化學習,另外兩個時段在雲南農業大學就讀。學習期滿,完成所有人才培養方案要求並考核合格者,獲得本科畢業證書;達到雲南農業大學學士學位授予規定者,授予雲南農業大學文學學士學位。
(五)國際學生工作
我校於1997年經雲南省教育委員會批准,獲得留學生招生資格,是中國政府獎學金招生單位。國際學院(中國—東協教育培訓中心)通過各類獎學金或自費等方式,在全世界範圍內招收與培養不同層次和專業的國際學生。國際學生來自亞洲的緬甸、寮國、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葉門、韓國、蒙古、孟加拉國,巴基斯坦、歐洲的白俄羅斯,非洲的馬里、盧安達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學校已經形成涵蓋中國政府獎學金、雲南省政府獎學金、雲南農業大學留學生獎學金、雲天化留學生獎學金、大益集團優秀留學生獎學金等在內的,全面的、完善的國際學生獎學金體系,不僅提高了我校來華留學教育的競爭力,也帶動了自費國際學生數量的迅速增長。
學校注重提高來華留學生教學質量,近年來取得重要成果。2020年我校留學生榮獲第五屆“春城創業薈”創新創業大賽“國際組”二等獎;2021年我校留學生榮獲“南亞東南亞來華留學生科技與創新創業大賽”金獎亞軍。同時,為加深和提高來華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學校建設校外教育實踐基地,組織了多次“感知中國”系列活動,極大促進了中外師生的交流,提高了學校的國際化辦學能力。
培訓中心
中國—東協教育培訓中心
中心是為落實溫家寶總理提出的“中方願意設立10個職業教育培訓中心,為東協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所需的人力資源”的倡議,由外交部和教育部於2012年7月共同批准成立的國家級對外(主要是東協國家)教育和培訓基地,是中國面向東協10個教育培訓中心中專門培養農業相關領域人才的教育培訓基地。2018年,我校獲批雲南省面向南亞東南亞農業科技人才交流與教育培訓基地。
中心充分發揮雲南省資源優勢和學校學科、人才優勢,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科技領軍人才與教學名師參與授課,展示我國、我省農業研究前沿。通過農業人才培養與農業國際技術培訓班,建好橋樑紐帶、搭建合作平台,推動面對南亞與東南亞農業技術轉移與套用,把雲南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環境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
2022年10月由雲南省農業農村廳、雲南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駐昆明總領事館主辦,雲南農業大學國家學院(中國——東協教育培訓中心)、雲南省紅河州農業農村局承辦的“越南農業管理何科技人員培訓班”開班典禮。
學校展望
面向未來,學校將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緊密依託雲南省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區位優勢,圍繞雲南省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和昆明市國際化建設總體目標,充分發揮雲南省獨特的生物資源優勢和雲南農業大學國家級與省部級科研平台與農業專業優勢,聘用國家工程院院士、國家級教學名師與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優質師資,實施全方位的教育和科技“走出去”戰略,突出辦學的國際化和現代化,引入外方優質教學資源,結合中外優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學生專業套用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為國家和地區培養高素質套用型人才。面向南亞東南亞開展現代農業技術轉移及服務工作以及學歷和非學歷教育等多層次的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工作,以技術轉移人才培養與合作為紐帶,把現代農業科學技術推廣到南亞東南亞國家,逐步形成在南亞東南亞各國農業推廣示範的典型和亮點。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將持續上下一心、團結協作,恪守立德樹人準則,盡全院之力做好人才培養工作,為國家、社會培養高素質綜合型人才;同時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努力促進周邊國家農業科技工作者的交流、合作與技術轉移,共同譜寫農業科技合作新篇章。
教學教研
漢語國際教育教研室簡介
一、教研室概況
雲南農業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學教研室組建於2016年,經過7年探索發展完善,逐步形成一支結構合理、共同支持的師資團隊。目前團隊主要包括學院的10名教師,其中高級職稱3人,講師5人,助教1人,有海外學習和工作背景的教師7人。學歷及年齡結構:博士3人,碩士7人,50歲以上1人,40-49歲3人,30-39歲4人,30歲以下3人,教學團隊偏年輕、有活力。教學團隊積極參與教學改革和教學比賽,獲得雲南農業大學教學大賽一等獎一次,二等獎一次,三等獎兩次;科研上獲批省部級項目3項、地廳級項目4項,發表相關研究論文十餘篇。2023年榮獲雲南農業大學優秀教學團隊稱號,教研室多名教師在各級教學比賽中獲獎。
教研室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努力提高漢語國際教育及留學生漢語教學的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
目前漢語國際教研室有5位國際學院教師,外聘其他高校或其他學院相關專業的教師從事相關教學工作的教師8位,其中1位外聘教授作為我教研室的顧問,為教研室的發展出謀劃策,提供智力支持。
二、教研室的目標
漢語國際教育教研室圍繞把學校建設成為“南亞東南亞知名、特色鮮明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總目標,傾力培養服務於南亞東南亞社會經濟發展的國際化人才。
三、人才培養目標
1.漢語國際教育
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專業服務於雲南省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建設和國家“一帶一路”規劃的實施,主要面向南亞、東南亞等國家,培養具備人文素質和科學素養,具備可持續學習能力與動力,基礎紮實、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具有國際視野、綜合素質較高的套用型人才。該專業畢業生可勝任海內外漢語國際教育與文化推廣工作、基礎教育工作、中外文化交流、大眾傳媒等工作。
2.留學生漢語教育培養目標
根據國家相關檔案精神,結合目前我校留學生的實際,我們確立了留學生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總目標:培養了解當代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掌握相關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參與並促進中國與其所在國之間友好關係的複合型人才。
針對非學歷教育的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學,為在我校進行漢語培訓的留學生和已經進入本科專業學習的留學生提供系統的漢語教學,目的在於通過合理的課程設定,為其後續的專業學習、在校的生活、拓展學習和了解中國等提供語言保障。我們在留學生人才培養定位中逐步建立起一個概念: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世界公民。一方面是在思想上要培養留學生的國際意識,增進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理解,使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多元文化,能夠在國際文化交流中充分溝通思想,能夠從國際社會和全人類的廣闊視野出發來判斷事物。另一方面是在能力上提高留學生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使其掌握將來在國際社會中工作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具有較強的國際意識和創新能力,能夠參與並促進中國與其所在國之間友好關係的複合型人才。
四、能力培養與課程開設
1.漢語國際教育
根據國家相關檔案精神,結合目前我校留學生的實際,我們確立了留學生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總目標:培養了解當代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掌握相關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參與並促進中國與其所在國之間友好關係的複合型人才。
專業基本能力由漢語語言交際能力、漢語語言分析能力、語言對比能力、外語學習能力構成;專業套用能力課堂教學與組織管理能力、漢語教學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等能力構成,為實現這些能力設定了一系列的專業選修、必修、實踐類課程。實踐能力的強化,通過一系列實踐課程支撐:如微格教學、留學生漢語輔導見習課程、以及海外一年實習將推動學生理論知識向實踐能力的轉化;此外,為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海外學習和生活,我們專門開設課程提高學生的政策理解和解讀能力與海外心理抗壓與調試能力,促進學生的職業能力發展。學生在國際化的教育環境中接受更包容的文化和更豐富的知識。
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緊密結合目前形式政策和社會發展需求的實際,為學生提供南亞、東南亞小語種教學,暫時選擇泰語、越南語和緬語作為學生學習的小語種,針對南亞和東南亞,我們希望在師資力量增強的情況下,以後還能夠增設更多語種,為更專業漢語國際教育師資的培養,做得更專業,走得更遠。
2.留學生漢語教學
目前,留學生教育分為1年期的漢語進修和3-5年期的學歷教育。
留學生學歷生的教育,目前主要為國際學院負責開設的中國概況、中國文化和農學漢語3門課程,即將增加一些留學生的漢語類必修課程和選修特色,為更好地促進其專業學習提供語言保障。
留學漢語進修生的課程設定包括:漢語聽力、漢語綜合、漢語精讀、漢語口語、漢字等5門基礎漢語必修課程,農學漢語、中國文化、中國概況。同時,為培養學生的親華情節,定期為學生開展中國文化、習俗體驗課程,如包餃子、剪紙等,受到了留學生的廣泛歡迎。
國際學院--中英土木聯合教研室
中英土木聯合教研室,成立於2019年9月,即中英合作辦學項目土木工程(土木與環境工程方向)2015年9月順利招生辦學的第四年。教研室以TNE課程群6個課程模組核心教學為依託,組建“中方+英方”、“學院+學院”、“學院+企業”的跨校際、跨院際聯合教研室。英方6人,中方11人,合計17人。英方教授2人,中方教授2人,中方副教授4人;博士以上學歷11人,副高以上人員占比47%,博士(含在讀)占比82.4%。
教研室教師積極學習掌握教育教學規律,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全面落實中英合作辦學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定期不定期組織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各類教研活動80餘次,確保各項教學工作的順利推進。截至目前,獲評B類定級課程1門次,校級一流課程立項建設4門次,獲校級優秀教研室稱號。
與此同時,各成員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工作。近三年,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技術發明三等獎1項;入選雲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畫”產業創新人才1人;發表論文44篇,其中SCI收錄2篇,EI收錄1篇,CSCD論文5篇,中文核心9篇,科技核心15篇;主編著作1部,副主編專著1部,制定地方標準3項,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著作權7項;校級質量工程項目7項,發表教改論文4篇;副主編教材1部,參編教材1部,本科課程《工程測量》評價等級為B級;主持省教育廳基金項目4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參與國家重點研發項目1項、省重點研發項目2項;橫向項目經費超1000萬元。
2023年,“雲南省智慧環境國際聯合研發中心”,獲批雲南省科技廳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科技創新中心專項,資助金額150萬。校級教學名師1人。
中新農林經濟管理教研室
雲南農業大學國際學院農林經濟管理(中新合作辦學)專業於2016年獲教育部批准,以我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對接林肯大學“食品與資源經濟”專業,培養具有多維學科學習力、創新領域探究力、國際發展感知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教研室有教育部農經教指委委員1名,雲南省農業產業崗位專家9名,高級職稱的比例超54%,博士學位的占35.7%,有海外學習工作經歷的占32%,林肯大學教師承擔73%的專業課程。核心課程均由2人以上教學團隊授課。教研室獲全國高等農林院校課程思政聯盟、教育部農經教指委等校內外教學、雲南農業大學優秀教學團隊等獎項。
中韓風景園林聯合實驗室簡介
風景園林理論與實踐團隊現有成員19人,其生師比為13:1。在教師團隊中有教授1人,副教授5人。博士10人,研究生學歷8人。校內具有半年以上行業、企業經歷人員5人,有海外留學經歷教師8人,分別留學美國、荷蘭、紐西蘭、丹麥、韓國等大學。團隊成員最高學歷畢業院校分別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南京林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雲南大學、海南熱帶作物大學、西南林業大學等院校,形成了一支年齡、職稱、教齡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教學團隊專兼結合,梯隊結構合理。其中1人次獲得“興滇英才支持計畫”引進人才; 1人獲2021年第四屆雲南省高校教師教學大賽特等獎,2022年獲第五屆雲南省高校教師教學大賽特等獎,2022年獲第二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二等獎;1人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三等獎,雲南農業大學紅雲紅河優秀教師,雲南農業大學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等。
雅思教研室簡介
雅思教研室教學體系概況
國際學院雅思教研中心於2016年7月成立,雅思課程教學體系以人才培養方案為基準,通過課程設定和各個教學環節的配置而建立起現有的內容體系。
1、教學目標
雅思教學目標:(1)幫助學生習得紮實的英語語言基礎。(2)教會學生靈活使用雅思聽說讀寫各項技能。(3)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英語溝通交流技能。(4)使學生掌握雅思考試技巧,以輔助學生獲得入學所需成績。
2、師資配備
現教研室配備雅思教師15名,其中外教3名,中教12名。聽說讀寫各科教師教學經驗豐富,語言功底紮實,具備專業的教學知識和靈活的課堂掌控能力。
3、教學大綱
國際學院雅思教學大綱包括“課程目標與任務”“課程基本要求”“課程教學內容及學時”“課程學時分配”“考核方式”“選用教材及參考資料”“教學大綱編制說明”。教學大綱按“精、新、實”的原則,精選雅思課程,按照學生入學的實際英語水平和英國胡夫漢頓大學,紐西蘭林肯大學,荷蘭范豪勞倫斯坦大學入學雅思分數要求制定此大綱,難以適度,適合學生長期和短期的學習需求。此大綱突出套用性和針對性:以培養英語套用能力為主線設計教學方案,基礎理論教學為目的,以講清概念、強化套用為教學重點;教學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同時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英語可持續發展能力。
4、教研體系的課程體系
聽說讀寫教學以貫徹學生知識能力結構和課程體系整體最佳化為原則,課程設定服從培養目標的整體需要,強調知識和能力的相互滲透和融合,注重聽說讀寫課程之間的銜接,結合國際學院雅思教學的特點,雅思教研室的教研和管理最佳化包括:(1)強化教學各環節的管理,從多方面學習教研室管理經驗,補充和完善各種管理制度;(2)根據國際學院雅思教研的實際情況,建立以崗位責任制為核心的各項規章制度,確定不同教學崗位職責。(3)每學期期中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教師的教學水平,對教學水平欠佳的教師提出整改方案。(4)每個月抽查聽課,抽查教學大綱。(5)建立交叉聽課制度,開展不同形式的教研會。讓教學以教研促進教學,在教學中研究教研。
課程教學最佳化
國際學院雅思教學學科分為大學英語,綜合英語,實用口語,其中大學英語為雅思閱讀和雅思寫作,綜合英語為雅思聽力,實用口語為雅思口語。
在教學教研中,要求雅思寫作的教學幫助學生了解雅思寫作的要求,掌握評分標準,了解小作文各種題型的分析以及寫作方法,掌握大作文的各種題型以及各種類別的思路及常用辭彙與表達,教師應當圍繞雅思寫作考點,幫助學生提升相關的語言能力,掌握雅思寫作的方法與技巧,同時幫助學生拓展思維,加強邏輯訓練,補充相應素材,從而在雅思寫作考試中取得理想成績。雅思閱讀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具備雅思閱讀八類題型的解答技巧:簡答,概括,選擇,匹配,段落主題句,圖表,完成句子,態度判斷。閱讀課程的最佳化體現在突破傳統英語閱讀教學的定式,加入英語發散思維練習,文化拓展練習等,適合準備參加雅思考試的學生,幫助他們提高閱讀能力和考試分數。雅思閱讀課程對提高大學英語四級和六級閱讀技能同樣有所幫助。閱讀課中也包含大量和閱讀練習配合的技能講解以提高學生實際考試的能力。雅思聽力教學的最佳化目標是通過教學提高學生聽力的綜合能力,培養英語思維能力,進而促進英語輸出和輸入的能力。在雅思聽力教學中英語辭彙分為兩種,一種是視覺辭彙,一種是聽覺辭彙。許多同學在掌握了大量辭彙之後仍無法聽懂簡單的聽力材料,原因主要就在於掌握的辭彙是視覺型的,教學中包含大量的精泛並舉的聽力訓練,讓學生逐漸適應英語語流變化,習慣言語,使學生將特定的辭彙在大腦中建立起聽覺信號,熟悉這些信號,使之在正常的語速講話時能夠迅速聽出,用英語思維直接理解,提高英語的快速反應能力,從而形成習慣性的條件反射,聽力理解水平會得到提高。本門聽力課程中,教師重視聽力技巧的訓練,在課堂中培養學生對所聽內容的檢索、預測和判斷能力,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語言材料和已知的信息線索預測和判斷所聽材料的內涵意義,在平時聽力教學中,教師上課會讓學生多做聽寫的練習,由詞到句,由句到篇,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積累大量的辭彙和語彙以應對考試。對於國際合作辦學(含交流)項目的學生而言,在農大學習期間達到國外合作院校規定的雅思成績是其重要任務,同時,具備良好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也有助於學生出國後的學習與生活。雅思口語作為一門“輸出”型的考試,一直都是中國學生的弱項,本課程的教學旨在圍繞雅思口語考點,幫助學生提升在相關話題下的素材積累、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隨機應變的實際溝通能力。在雅思口語課堂中,教師的教學油畫著重在教學生用實用的辭彙和句式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除此之外,通過講授雅思口語考試學習技巧以及應試技巧,可以幫助學生在考試中取得較為理想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