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不久的21世紀的美國。那時,美國社會徹底公司化,美國政府已經垮台,政府經商,淪為二流企業,為大財團大公司跑龍套。主人公Hiro Protagonist,是一名天生的黑客和日本武士兼披薩餅快遞員,靠為黑手黨遞送皮薩餅謀生的。當致命的雪崩病毒,開始戰勝黑客,並且威脅到虛擬現實本身時,Hiro就成了制服病毒的人。《雪崩》確實是一本光彩奪人的小說:混合了賽伯空間的狂歡作樂、宗教、異乎尋常的幽默、以及刺激的冒險情節,以及黑手黨、潛在的致命、遞送皮薩餅的30分鐘期限、半智慧型的核動力的看門狗,琳琅滿目。與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的《神經浪遊者》(NEUROMANCER)和帕特·卡蒂根(Pat Cadigan)的《合成人》(SYNNERS)等傳統朋克小說形成鮮明對照。 1959年10月31日,史蒂芬森出生於美國馬里蘭。雖然,史蒂芬森很早就開始寫小說,但直到1992年出手《雪崩》,才一炮走火,一舉確立了科幻小說大師的地位。此後,平均四年出版一本大部頭的巨著。1995年,描寫納米技術的《鑽石年代》(The Diamond Age: or A Young Lady's Illustrated Primer)。1999年,推出描寫數據密碼的1000多頁的《編碼寶典》(Cryptonomicon),全書綜合了歷史小說和科技驚險小說的要素。以二次大戰的密碼破譯員和計算機研製和東南亞建立的“信息天堂”(data haven)這兩個傳奇故事作為線索,平行展開。書中的“信息天堂”中沒有政府乾涉電子郵件、線上金融交易和網路,客戶將享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安全感,隱私獲得充分保障。2003年,他推出《巴洛克記》(“Baroque Cycle”)(共三卷)的第一卷《怪異的人》(Quicksilver)。長達927頁,追述了1656至1714年間發生的故事,其中無處不閃爍著思想的火花。該部小說的故事像茂盛的枝葉一樣,朝四周伸展開來,豐富的敘述中時時透出褻瀆神靈的態度,向讀者傳達了一個永恆的真理:科學不可逆轉地改變了整個世界。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有牛頓、萊布尼茨(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數學家)等曾為科學作出過巨大貢獻的人物,他們和史蒂芬生筆下的那些性格怪異但才智超人的虛構人物一道推動著小說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