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大戰

雨花台大戰

1862年9月14日—10月24日太平軍李秀成的帶領下在雨花台湘軍進行了長達44天的戰役。戰鬥中,太平軍強勢的擊斃了湘軍副將倪桂節等人,曾國荃左頰受槍傷。不過湘軍偷襲防禦薄弱的太平軍西線,燒毀營壘13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雨花台大戰
  • 外文名:Yuhuatai war
  • 戰時長:44日
  • 過程:在江心洲接仗
  • 交戰時間:1862年9月14日—10月24日
  • 雙方主帥:清朝:曾國荃   太平天國:李秀成
大戰過程,描述李秀成,湘軍描述大戰,

大戰過程

1862年1月30日,清廷任命曾國藩為協辦大學士,仍統轄蘇、贛、皖、浙四省軍事。曾國藩立即籌劃以東征南京為主要目標的全盤軍事行動。具體部署是:曾國荃部自安慶沿長江北岸直趨南京;曾貞幹部由池州攻蕪湖;彭玉麟等率湘軍水師沿江而下,配合兩岸陸師行動並負運輸接濟之責;鮑超部由贛入皖,攻寧國府;左宗棠部攻浙江,李鴻章部淮軍攻上海周圍的太平軍,爾後西進。
1862年3月,曾國荃部離開安慶東下,拉開進攻天京的序幕。5月,湘軍攻占當塗、蕪湖、板橋、秣陵關、大勝關、三汊河。5月30日,彭玉麟率水師進泊金陵護城河口,曾國荃部直逼雨花台,曾貞乾也率軍趕到。天京處在湘軍直接威脅之下。江南戰場的主動權落入清軍手中。
太平軍與湘軍作戰太平軍與湘軍作戰
湘軍迅速進抵天京城下,大出洪秀全意料。天天醉迷於美女、洋經的洪秀全如夢方醒,於是一日三詔催促李秀成從上海前線回援,李秀成只得停止進攻上海,退回蘇州,派一部分兵力趕回天京加強防務,自己則仍留蘇州。
1862年7月,天京外圍形勢更加嚴重。7月11日,西南屏障寧國府被清軍攻破。楊輔清、洪仁玕從皖南回援天京,夜襲湘軍,也被湘軍擊退。8月6日,洪秀全嚴詔催逼李秀成趕快回援。9月14日,李秀成無奈,只得集結堂弟侍王李世賢、護王陳坤書等十三個王爺,領兵十餘萬,由蘇州出發,在東壩會齊,回援天京。
李秀成帶領的太平軍聲勢浩大,號稱六十萬。他們從蘇州分三路出發,過溧陽,下溧水,越秣陵關,直殺雨花台,連營數百,層層排列,槍立如林,與天京城內的太平軍把湘軍夾在中間。但是,由於太平軍回援速度不夠快,圍城的湘軍已經建築了防禦陣地。
相比之下,湘軍在人數上少得可憐。擔任攻城主力的曾國荃部隊只有三萬多人把守在雨花台,曾貞乾手下只有五千多人守大勝關、江東橋一帶,彭玉麟的水師不到一萬人,主要任務是保護糧道不失。更糟糕的是,湘軍中疫病流行,病死兵士近三分之一。面對太平軍的兵力優勢,曾國荃等人只能強撐,拚死一戰了。
1862年10月13日,李秀成指揮大軍對湘軍展開進攻。曾國荃深知硬拼不行,要求湘軍上下嚴遵深溝高壘的“縮營自保”策略,只在太平軍進攻時發炮還擊,不得主動進攻。太平軍使用人海戰術,上去一批,被殺一批,均倒斃於湘軍槍炮之下。就這樣,太平軍打了近十天,傷亡數萬人,不見一絲戰果。李秀成心裡很著急,就集中洋槍洋炮,對雨花台的曾國荃部隊展開交戰以來最猛烈的攻勢。
太平軍將士人人頭頂門板木片,蛇行而進,冒著槍林彈雨死沖湘軍營壘。但剛剛接近,大多數人就喪命於槍炮之下。未死的太平軍把戰友屍體推入濠溝,塞填草束,準備踏屍踩草衝過去。曾國荃左腮中彈,一臉鮮血,仍舊騎馬在營壘中四下馳騁,指揮湘軍拚死頂住了太平軍一輪又一輪的進攻。
雙方交戰正酣,太平軍又添生力軍。侍王李世賢率三萬大軍從浙江趕到,立即投入對雨花台湘軍的圍攻。太平軍上用槍炮,下挖地道,迫使曾國荃不得不從西路抽出曾貞乾手下的四千人來援,全力抵禦太平軍的明攻暗掘。
11月3日,李秀成李世賢指揮軍隊猛攻,並用火藥炸塌湘軍兩處營牆,排炮排槍與箭弩齊發。眼見數千吶喊的太平軍已經殺入營壘,湘軍上下急紅了眼,深知今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沒有一個逃跑的,而是全體吶喊迎上前去。雙方都殺紅了眼。太平軍往返衝殺五六次,終不得入。太平軍又用地道向敵進攻,敵人以挖對挖,每挖通一處地道,或熏以毒煙,或灌以穢水,或以木樁堵洞口,使太平軍的地道連連失效。
最後,太平軍勢竭了,英勇頑強的湘軍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成功地守住了大營。血戰四十六天后,李秀成只得在11月26日下令撤圍,率軍自南門進入天京。李世賢率部退到秣陵關。至此,十三王回援天京的作戰完全失敗。雨花台上,仍舊高高飄揚著清軍的旗幟。
此次雨花台大戰,太平軍無論在人數、兵器、地勢等方面均占絕對優勢,湘軍只是苦苦地被動死守而已。然而,昔日的太平軍數千可敵數萬,如今的太平軍數十萬卻不能勝數萬,完全是將驕兵疲的結果,終於導致了雨花台大戰的失敗。如果李秀成以優勢兵力穩紮穩打,先斷湘軍糧道,在外圍戰場上穩固推進,最後再以優勢兵力死攻曾國荃,湘軍不敗也難了。但李秀成過於急切,一上來把人往槍炮下面送,在湘軍各壘前死傷無數,使士氣大衰。等他想到要斷敵糧道時,為時已晚。天京之圍不解,他想早日返回蘇南的願望也落空了。
另外,李秀成等人在蘇浙帶來的這支數十萬大軍,戰鬥力也遠不如從前的太平軍,因為大多數士兵從未真刀真槍打過硬仗和惡仗。在過去幾年間,這些軍隊常常靠避實就虛取勝。遇見湘軍這種不要命的對手時,幾個回合下來,除少數太平軍骨幹分子仍舊敢戰以外,即使手裡有洋槍洋炮,很多人殊死拼搏的鬥志就消失了。

描述李秀成

太平軍的洋上校呤唎(A.F.Lindley)著的《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一書,對太平軍多有美化與神聖化的描寫,甚至不惜筆墨虛構太平軍戰績,諸如所謂的“鄱陽湖大戰”。但是,他對忠王李秀成,這位太平天國的最後支柱的直覺和描述倒是非常客觀:
湘軍湘軍
他看起來約有三十五歲,由於精神、身體方面的煩勞,使他的外貌顯得更憔悴、更蒼老些。他的體態輕快、活潑、強健,有種特別優美的姿態,雖然他的身體似乎夠不上普通中國人的中等高度。他的舉止尊嚴而高貴,他的行動迅速而莊嚴。
呤唎曾在李秀成手下任職,他的描述來自親眼所見。從他的記述中,我們可以推想出李秀成的個子和面孔,很有高貴俊爽之氣。

湘軍描述大戰

曾國荃:至於今年賊情,亦迥非昔比。查忠酋等會議於蘇州,悉各路之精悍......自到此之後,日夜攻打不休,攻巧於伺隙,狡於避實,明攻於上,暗掘於下,或聲東而實西,時更番以迭撲。有時悍同於狗逆而狡獪過之,有時凶比輔逆之盛時,而拚死不退、耐久不休又過之。其慎穩不肯自誤之意,幾與我官軍無殊也。
曾國藩:人力之瘁,天事之助;非二者兼至,不能有今日。
朱洪章:自發逆猖亂來未有如此圍之久者。
王可升:將士皮肉都盡,較小池之戰為尤苦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