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難曰:若夫節哀樂、和喜怒、適飲食、調寒暑,亦人之所修也,至於絕
五穀、去滋味、寡情慾、抑富貴,則未之敢許也。何以言之?
夫人受形於造化,與萬物並存,有生之最靈者也。異於草木:草木不能避風雨,辭斤斧;殊於鳥獸:鳥獸不能遠網羅而逃寒暑。有動以接物,有智以自輔,此有心之益,有智之功也。若閉而默之,則與無智同,何貴於有智哉!有生則有情,稱情則自然。若絕而外之,則與無生同,何貴於有生哉!
且夫好榮惡辱,好逸惡勞,皆生於自然。夫“天地之大德曰生,
聖人之大寶曰位”,“崇高莫大於富貴。”然富貴,天地之情也。貴則人順己以行義於下,富則所欲得以有財聚人,此皆先王所重,關之自然,不得相外也。又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但當求之以道義。在上以不驕無患,持滿以損儉不溢,若此何為其傷德邪?或睹富貴之過,因懼而背之,是猶見食之有噎,因終身不飧耳。
神農唱粒食之始,
后稷纂播植之業。鳥獸以之飛走,生民以之視息。周、孔以之窮神,顏、冉以之樹德。賢聖珍其業,歷百代而不廢。今一旦雲五穀非養生之宜,餚醴非便性之物,則“亦有和羹”、“黃耇無疆”、“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皆虛言也!博碩肥腯,上帝是饗,黍稷惟馨,實降神,神且猶重之,而況於人乎?餚糧入體,不逾旬而充,此自然之符,宜生之驗也。
夫人含
五行而生,口思
五味,目思
五色,感而思室,飢而求食,自然之理也,但當節之以禮耳。今五色雖陳,目不敢視,五味雖存,口不得嘗,以言爭而獲勝則可焉,有勺藥為茶蓼、
西施為
嫫母,忽而不欲哉!苟心識可欲、而不得從,性氣困於防閒,情志郁而不通,而言養之以和,未之聞之也。
又雲“導養得理以盡性命,上獲千餘歲,下可數百年”,未盡善也。若信可然,當有得者。此人何在?目未之見。此殆影響之論,可言而可不得。縱時有耆壽老,此自特受一氣,猶木之有松柏,非導養之所致。若性命以巧拙為長短,則聖人窮理盡性,宜享遐期。而
堯、
舜、
禹、
湯、文、武、周、孔,上獲百年,下者七十,豈復疏於導養邪?顧天命有限,非物所加耳。
且生之為樂,以恩愛相接,天理人倫,燕婉娛心,榮華悅志,服食滋味,以宣
五情;納御聲色,以達性氣,此天理之自然,人之所宜、
三王所不易也。今若舍聖軌而恃區種,離親棄歡,約己苦心,欲積塵露,以望山海,恐此功在身後,實不可冀也。縱令勤求,少有所獲,則顧影屍居,與木石為鄰,所謂不病而自災、無憂而自默、無喪而疏食、無罪而自幽,追虛徼幸,功不答勞,以此養生?未聞其宜。故相如曰:“必若欲長生而不死,雖濟萬世猶不足以喜。”言背情失性,而不本天理也。長生且猶無歡,況以短生守之邪?若有顯驗,且更論之。
譯文
難詰道:如果說節制哀樂、調和喜怒、適當飲食、調節寒暑還可說是人們需要修煉的,但不吃五穀、擯棄美味、寡淡情慾、抵棄富貴則不敢苟同,為什麼這么說呢?
人作為大自然造化的產物,與世間萬物並存,也是世間最有靈性的動物。人不同於草木,草木不能避風雨,無法躲避人類的砍伐;人不同於鳥獸,鳥獸不能遠離羅網的捕捉,躲避寒暑的侵襲。而人能靈動地適應自然,用智慧來彌補不足,這正是人類心智的功勞。若封閉漠視這些,那就與沒有這些心智一樣,更何談心智的優勢!人有生命就有情感,衡量情感是當然的。如果絕棄情感,人就與沒有生命一樣,那人還有什麼作為生靈的優勢。
況且喜好榮譽厭惡恥辱,喜好安逸厭惡勞苦都是人與生俱來的,正向常言道“天地的大德是賦予萬物生命,聖人的至寶是他的地位”、“ 崇高莫大於富貴”然而富貴是世間的情態,貴使人順利並能對下面的人施行道義,富能使人按自己的意願聚集人氣,這些都是先王看重的,是理所當然不可違背的。也有人說:“富貴是人人希望得到的”但富貴的求取要符合道義。貴居上位能以不驕得以無患,富至盈滿能知散財使不至溢出,如能做到這些,富貴又怎會損傷自己的德行呢?如果只看到富貴帶來的的過失,因懼怕而放棄,那就如同因噎廢食。
神農氏倡導食穀物,后稷教導播種養殖。至此鳥獸遠離,百姓得以生息。
周公、
孔子為此窮盡畢生精力,
顏回﹑
冉耕由此樹立德行。賢聖珍視神農、后稷的事業,歷經百代也沒有荒廢。今天一旦說五穀不是養生所適宜的,佳肴美酒也不是悅人性情的,那么《
詩經》所謂“亦有和羹”、“黃耇無疆”、“為此春酒,以介眉壽”,豈不都是無稽之談!說博碩肥腯,表明
六畜壯碩,藉以祭祀上帝,說黍稷惟馨表明五穀豐登,以祈求神明的降臨,神且重視更何況人呢?菜飯吃進肚中,不超過十天就要再次補充,這都是自然而然的事,也是被驗證的。
人事蘊含陰陽五行而生,口嚮往五味,眼嚮往五色,男女相悅則有帷幕之想,飢餓就會想吃東西,這都是自然而然的事,只是這些需求的取得要符合禮義。現在五色當前而不敢看,五味在眼前也不能吃,也許言語爭辯可以獲勝,可真把鮮花
芍藥給你換成雜草
荼蓼,而美女西施換成醜女嫫母,會立馬沒情緒!如果你心裡渴望這樣,卻不能這樣,那么人的性氣會因為人為的禁阻而困滯,人的情志因為性氣的困滯不通而抑鬱,還談什麼以養和氣,簡直聞所未聞。
《
養生論》說“至於說能養生得法終其一生,最高活到千餘歲,次之活到幾百歲也是可以的”這話說得不對,如相信真能如此,應該有這樣的人,可這人在哪兒呢?我們沒有看到,這大概只是以訛傳訛的事,只聽其說未見其人。縱然也有高壽的老人,也只是特例,就像樹木中也有長壽的松木,那不是調養的結果。若人的壽命取決於人的智慧或愚笨,那么那些聖賢的人窮盡世間的道理和天賦的個性,他們應該是最長壽的人,可是唐堯、虞舜、夏禹、商湯、
周文王、
周武王、周公、孔子最高壽不過百歲,最低才七十歲,難道說他們也不會調養嗎?上天給人的壽數是有限的,不是後天人力所能改變。
況且人生的快樂正在於人能有相互恩愛,天理人倫、美女娛心、榮華得志、美味悅口這一切讓人的喜﹑怒﹑哀﹑樂﹑怨得以宣洩。接納享受聲色帶給人的愉悅,順應了人的性情,也是自然而然的天理。對人是有益的道理,也是歷代君王不改的法則。如今要捨棄先賢制定常理而依靠旁門左道,離棄親情歡樂,約束自己,勞苦心智,期望積攢塵土和露水而成為高山大海,恐怕只能是專志未酬身先死,實在是毫無指望的事。縱然苦苦追求稍有所獲,也只能離群索居,與山林為伴。正可謂沒病找病,庸人自擾,沒有喪事卻食而無味,沒有犯罪卻自我幽閉。追求虛妄和僥倖,得不償失,以此去養生,沒聽說能有什麼效果。所以
司馬相如說:“追求長生不老的人,雖活了一萬年也不會使他快樂的。”說的是背離人情失去天性的想法是有悖天理的。想著長生不老卻又不快樂,更何況不能長生不老還這么堅持?當然,要是真有長生不老的人顯驗了,就另當別論。
相關人物簡介
向秀
向秀喜談
老莊之學,曾注《
莊子》,被贊為“妙析奇致,大暢玄風(《
世說新語·文學》)”,惜注未成便過世,
郭象承其《莊子注》餘緒,完成了對《莊子》的注釋。另有作品《
思舊賦》、《難嵇叔夜養生論》。
嵇康
嵇康(224年-263年,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
譙國銍縣(今安徽省
濉溪)人。
三國時期
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嵇康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
曹操曾孫女
長樂亭主為妻。官至
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後隱居不仕,屢拒為官。因得罪
鐘會,遭其構陷,而被司馬昭處死。
嵇康與
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
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
袁宏稱其為“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跡與遭遇對於後世的時代風氣與價值取向有著巨大影響。嵇康亦善文,工於詩,風格清峻。他注重養生,曾著《養生論》。有《嵇中散集》傳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時代思想,並且給後世思想界、文學界帶來許多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