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雞街鎮位於箇舊市北部,東經103°12′-103°16′、北緯23°29′-23°33′之間,距市區18千米。東與蒙自市相連,北與開遠市接壤,面積72.44平方千米。鎮境大部分地方處於壩區,僅東北部為半山區。地處箇舊、開遠、蒙自、建水四縣(市)的結合部,俗稱“箇舊北大門”。乍甸河、綠沖河、臨安河流經鎮境。境內有州屬石岩寨林場,市屬白雲山林場、乍甸農場。蒙(自)寶(秀)鐵路(米軌)、雞(街)個(舊)鐵路(寸軌),昆(明)河(口)、昆(明)那(發)公路及323國道過境。名勝古蹟有石榴壩古墓葬、飛霞洞等。
沿革
1950年屬蒙自縣,1958年設鋼鐵公社,1975年劃歸箇舊市更名雞街公社,1984年改區,1987年置鎮。1997年,面積72.1平方千米,人口2.6萬,其中漢族占58.5%,壯族占22%,鎮政府駐雞街,轄雞街居委會和雞街、興業、小芭蕉、龍潭、棚舊5個行政村。2005年,撤銷雞街鎮、倘甸鄉和乍甸鎮,設立新的雞街鎮。雞街鎮位於箇舊市北郊,面積275.92平方千米,人口5.39萬人(2006年),有漢、壯、彝、苗、回等民族。轄雞街、乍甸2個社區,雞街、興業、龍潭、棚舊、小芭蕉、下乍甸、上乍甸、包家莊、莫舍白、他禿、畢業紅、水龍井、邦乾、倘甸、石榴壩、甸尾1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雞街。原乍甸鎮位於箇舊市北郊,東經103°06′-103°12′、北緯23°24′-23°35′19′之間,距市區12千米。鎮境四周為山區,中部為平壩。最高海撥2522米,最低海拔1250米(綠沖河),鎮政府所在地1375米。東接大屯鎮,南連錫城鎮,西與建水縣接壤,北與倘甸毗鄰。轄1個居委會、3個行政村,41個村民小組。全鎮3617戶18793人,其中農業人口14544人。1950年屬箇舊市雲河區,1958年屬錫都公社,1961年析置乍甸公社,1984年改區,1987年置鎮。1997年,面積85.9平方千米,人口1.7萬,其中漢族占60%,彝族占31%,鎮政府駐下乍甸村,轄乍甸鎮居委會和下乍甸、上乍甸、包家莊、莫舍白、他禿、畢業紅、水龍井、邦乾新寨8個行政村。
原倘甸鄉位於箇舊市北郊,東經103°37′-103°45′、北緯23°01′-23°06′之間。東與開遠市樂百道辦事處和箇舊市雞街鎮接壤,南接箇舊市乍甸鎮,西與建水縣普雄鄉、面甸鎮相連,北與開遠市樂百道辦事處毗鄰。面積81.4平方千米,轄3個行政村,22個村民小組。地形南高北低,是一個四面環山的小壩區,海拔1132米—1781米。1950年屬蒙自縣,1958年屬鋼鐵公社,1960年屬雞街公社,1975年由蒙自縣劃歸箇舊市,設倘甸公社,1984年改區,1987年置鄉。1997年,面積74.2平方千米,人口1.1萬,其中漢族占27.5%,傣族占25.2%,壯族占21.6%,鄉政府駐倘甸村,轄倘甸、石榴壩、甸尾3個行政村。
郵編
661011
2008年代碼
532501103:~001雞街社區 ~002乍甸社區 ~201雞街村 ~202興業村 ~203龍潭村 ~204棚舊村 ~205小芭蕉村 ~206下乍甸村 ~207上乍甸村 ~208包家莊村 ~209莫舍白村 ~210他禿村 ~211畢業紅村 ~212水龍井村 ~213邦乾村 ~214倘甸村 ~215石榴壩村 ~216甸尾村
人口民族
2006年,全鎮轄16個村民委員會,105個村民小組,2個居民委員會,常駐戶籍人口17012戶54243人,農業人口42204人,非農業人口12039人。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77.80%,年內出生398人,出生率7.3‰;死亡309人,死亡率5.6‰ ,人口自然增長率1.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88人。全鎮居住著漢、彝、壯、苗、回、傣、哈尼等13個民族,其中千人以上的有漢族26426人,占總人口48.6%;彝族10946人,占總人口20.1%;壯族9105人,占總人口16.7%;苗族2846人,占總人口5.2%;回族1763人,占總人口3.2%。
經濟概貌
2006年,雞街鎮黨委、政府繼續堅持走“規劃立鎮、農業穩鎮、工業強鎮、商業興鎮、依法治鎮”的綜合發展之路,發揮交通區位、工業基礎、水電網三大優勢,更新觀念,開拓創新,為建設惠及全鎮5.4萬人民的小康社會而努力。全年,全鎮完成財政總收入9458萬元,工業生產總值17.8億元,上交稅金7875萬元。農業總產值15075萬元(可比價),比上年增長7.27%。農村經濟總收入14.32億元,比上年增長6%。地方財政總收入3566萬元;地方財政總支出2296萬元。各金融部門年末各項存款餘額19340萬元,比年初增長81.07%。累計發放貸款21187萬元,收回貸款19035萬元。全鎮有集貿市場3個,成交額9824萬元。衛生院有雞街、乍甸、
倘甸三所。境內旅遊自然資源儲備豐富,鐘天地靈秀,布天河龍潭,分布著雞街河、綠沖河、乍甸河、倘甸河、蓮花池、白雲溝等河流;有常年恆涌的龍潭20餘口,水庫5座(白雲溝水庫、峽魚塘水庫、紅塘子水庫、蓮花池水庫、白坡水庫);光、熱、水等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具有開發鄉村農家樂生態旅遊的廣闊前景,是一年四季皆適宜旅遊休閒度假的聖地。有城郊結合部投資近億元的水龍井北回歸線合田民俗風情園,投資2000多萬元的倘甸龍園水上娛樂中心,還有好吃好玩的乍甸鴻瑞四季園等,都具備了團體旅遊度假休閒、娛樂、餐飲、大中型會議活動的綜合功能。倘甸農家樂鄉村生態旅遊區、風光旖旎的雞街蓮花池待開發園區,獨具特色的烤魚、油淋鴨、烤雞、牛肉干巴等清真系列食品和各具地方民族特色的農家菜,極大地吸引了八方賓朋,年接待遊客80餘萬人次,旅遊收入達2400餘萬元。雞街鎮的旅遊業開發起步早、規格高,優勢明顯,在全州乃至全省,始終扮演著鄉村農家樂生態旅遊的重要角色。十一五期間,雞街鎮新一屆黨委政府將抓住個開蒙群落城市建設發展的歷史機遇,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總攬工作全局,堅持科學發展觀,秉承“發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革故鼎新,按照市委政府“一二三”工作總體戰略和鎮政府提出的“興農、強工、促三產”經濟發展思路,形成“三片互動、全面發展、優勢互補、特色鮮明”的發展格局,全力打造“一強、二大、三中心”,“一強”即藉助“三鎮合一”的大好機遇,統籌兼顧,各展優勢,提速發展,力爭打造箇舊市乃至紅河州第一經濟強鎮; “二大”即箇舊市工業經濟大鎮,箇舊市綠色經濟大鎮; “三中心”即有色金屬冶煉、深加工中心,倉儲物流、商貿中心,農產品集散加工中心。
農業生產
2006年,雞街鎮黨委、政府圍繞“穩糧、擴經、抓收入”的農業結構調整思路,依靠農業政策、科技進步,積極穩妥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全鎮有鄉村從業人員28131人,其中農業從業人員20725人。全鎮有耕地面積35786畝,其中水田19125畝、旱地23960畝,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19畝,農業機械總動力4753萬瓦特。全年,種植糧豆29898畝,總產8597噸,農民人均有糧203公斤。全年種植蔬菜22570畝,產菜27868噸;有果園9280.5畝,產水果8066.38噸。冬季農業開發卓有成效,種植面積22986畝。生豬年末存欄46050頭,出欄57080頭;大牲畜存欄7457頭,出欄59547頭。肉類總產量4324噸。荒山造林面積2530畝,修建沼氣池308口。
鄉鎮企業
2006年,雞街鎮鄉鎮企業以有色金屬冶煉加工企業為主,兼有化工、建材、機電、食品加工等行業。2006年,全鎮有鄉鎮企業23戶,其中骨幹企業14戶,規模上5000萬元的10戶,上億元的有成功、超拓、自立、天黎、紅傑5家礦冶公司;有個體工商戶428戶,從業人員7554人,註冊資金1252萬元。全年,鄉鎮企業總收入269155萬元,比上年增長52.93%。
基礎設施
2006年,雞街鎮政府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小城鎮建設的“生命線”工程來抓,以水、電、路、通訊、住宅、環境等問題作為重點,進一步綠化、美化、淨化鎮區整體環境。加快城鎮供水、污水和垃圾處理建設,完善鎮區布局,從城鎮建設和人的素質兩方面來不斷提高城市化水平。年內,投資80餘萬元的雞街主街道提升改造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投入85萬元的紅寨--雲龍鄉村公路、投入300餘萬元的甸尾鄉村公路、投入80餘萬元的戈賈大橋等建設工程已相繼完工。
交通郵電
雞街鎮的區位和交通優勢十分優越,往東南距新州府蒙自城26公里,往南距箇舊市區23公里。往西距建水縣50餘公里,北距開遠市28公里,有“一點連四(市)縣”之利。 矗立在雞街南面的立交橋是滇東南最大的公路交通標誌性建築,國道323、326、雞—石高速公路、雞蒙高等級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個碧石鐵路和正在建設中的泛亞鐵路穿越境內,雞街是滇東南公路、鐵路的重要交通樞紐。全鎮98%的自然村水電路俱通,閉路電視連線千家萬戶,全鎮開、閉路電視覆蓋率達98%,普及了程控電話,移動、聯通網路覆蓋每個村落。
教育科技
2006年,全鎮有中學3所,在校學生2719人,教職工186人,升學率100.92%,國中畢業率100%,鞏固率99.05%。有國小校點42個,全鎮在校學生4829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完學率100%,鞏固率100%。全年先後投入資金30餘萬元,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57期,受益農戶20000餘人次。推廣雜交水稻7900畝,水稻多樣性栽培3500畝,配比施肥5400畝,病蟲害防治14000畝次。在邦乾村委會等8個點進行的天麻栽培試驗已獲成功,該項目的推廣將成為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新途徑。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培訓1575人,為廣大農村民眾拓寬了增收渠道。
文化體育衛生
2006年,雞街鎮有文化站1個,文輔專乾4人,村(社區)委會文化室18個、業餘文藝隊79支、卡拉OK廳32個、音像製品店15個。全年組織開展農村大型文藝演出13場次,小型文藝演出64場次,觀眾4萬餘人。協助市委“三下鄉”文藝演出l場,觀眾2000餘人。有鎮衛生院3所,職工6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48人,行政工勤人員17人,設病床90張,門診開設內、外、婦產等8個科室,全年門診3800餘人次。有村衛生所5個,有鄉村醫生22人。
人民生活
2006年,雞街鎮農民人均所得3160元,比上年增長13.01%。住房總面積97.85萬平方米,人均32平方米。全鎮有私家汽車66輛、機車1398輛、拖拉機467輛。電視機、洗衣機等家用電器已在集鎮普及,電視機正向農村逐步普及。全鎮人均占有肉、奶、蛋達29公斤,比上年增長8.54%。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63人。全鎮供養社會孤、老、殘、幼人員34名,國家救濟950人次。全年,共有42940人次享受城鎮人口最低生活保障。
社會治安
2005年,全鎮組織開展“四五”普法教育和“二五”依法治鎮工作。組建治保會、專職聯防隊、鐵路護路隊等25個,成員249人,初步形成治安防範網路。全年發生各類刑事案件116起,破案95件,刑事案件比上年同期減少37起。治安案件43件,查處43件,查處率100%,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74起,調解成功率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