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小芭蕉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紅河箇舊市
- 面積:8277平方公里
- 海拔:1220米
村情簡介,自然資源,基礎設施,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農村經濟,村務公開,新農村建設,
村情簡介
全村國土面積8277平方公里,海拔1220米,年平均氣溫18.69℃,年降水量744毫米,適合種植糧食、經濟作物等農作物。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據有關資料顯示,全村有耕地總面積8277畝(其中:田385畝,地7892畝),人均耕地3.07畝,主要種植水稻、甘蔗等作物;擁有林地16514畝,水面面積3畝,其中養殖面積3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381戶通自來水,有84戶飲用井水,有23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38.25%)。有617戶通電,有35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4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57.54%和72.7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8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08戶(分別占總數的46.35%和33.71%)。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到鎮道路為公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公里,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7輛,拖拉機37輛,機車7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85畝,有效灌溉率為7.0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6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8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7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1戶;建有小水窖58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60戶。全村有1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3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6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1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2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人口衛生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617戶,共有鄉村人口2689人,其中男性1394人,女性1295人。其中農業人口2689人,勞動力1654人。該村以壯族、苗族為主,其中壯族1537人,苗族964人,漢族184人,其他民族4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9人,占人口總數的0.34%;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231人,參合率84.22%;享受低保37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3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5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3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180戶,占農戶總數的29.22%。
文化教育
資料顯示,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面積510平方米,擁有教師20人,在校學生507人,距離鎮中學2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07人,其中小學生369人,中學生138人。
基層組織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黨總支部1個,下設4個黨支部,共有黨員58人,少數民族黨員52人,其中男黨員45人、女黨員13人。村委會由主任、副主任及村委會委員等組成,下設北坡等4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4個,共有團員79人。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96.6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37.9萬元,占總收入的47.6%;畜牧業收入194.69萬元,占總收入的38.95%(其中出欄肉豬2234頭,肉牛7頭);漁業收入0.3萬元,占總收入的0.06%;第二、三產業收入17.72萬元,占總收入的3.55%;工資性收入49.2萬元,占總收入的9.84%。農民人均純收入78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9.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6人(占勞動力的15.72%),在省內務工10人,到省外務工16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公開,主要以貼上方式公開。
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0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25.0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5900元(人均2.19元),一事一議籌勞680個(勞均0.25個)。有固定資產19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方式公開財務。
新農村建設
2008年以來,該村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