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谷腦鎮

雜谷腦鎮

雜谷腦鎮是理縣轄鎮,縣府駐地。1952年置雜谷腦鎮,1992年農家樂鄉併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雜谷腦鎮
  • 行政區類別: 鎮
  • 所屬地區: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
  • 電話區號:0837 
  • 郵政區碼:623100 
  • 地理位置:四川省西部
  • 面積:186.82平方千米 
  • 人口:14702人(2017) 
  • 氣候條件:山地型立體氣候 
  • 著名景點:膽雜木溝四十八拐森林公園
  • 機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阿壩紅原機場
  • 火車站都江堰站
  • 車牌代碼:川U 
簡介,經濟,企業,農業,行政區劃,人口數據,建制沿革,歷史文化,地名由來,位置境域,

簡介

位於縣境東南部,距縣府1.3公里。面積186.82平方千米,人口14702人(2017)。國道317線過境。轄興隆、營盤、瑪瑙、克村、日底、官田,打色爾,瓦斯8個村委會和 4個居委會。
雜谷腦鎮

經濟

企業

鄉鎮企業以商貿、運輸、矽礦、釀造、水電為主。矽鐵礦石遠銷日本紐西蘭香港台灣等國內外市場。

農業

農業主產小麥玉米馬鈴薯、雜豆,經濟林木有花椒蘋果核桃。有藏傳佛教黃教喇嘛寺廟1座。

行政區劃

雜谷腦鎮村莊名錄
克增寨村
日底寨村
打色爾村
瓦斯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0912
5533
5379
家庭戶戶數
3116
家庭戶總人口(總)
10311
家庭戶男
5202
家庭戶女
5109
0-14歲(總)
2641
0-14歲男
1354
0-14歲女
1287
15-64歲(總)
7757
15-64歲男
3955
15-64歲女
3802
65歲及以上(總)
514
65歲及以上男
224
65歲及以上女
29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9951
總人口14702人(2017)。

建制沿革

理縣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雜谷腦河畔就有人類生息繁衍。《禹貢》為梁州之域,秦屬湔氐道,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汶山郡,始入中央版圖。西漢地節三年(公元前67年)設廣柔縣,屬蜀郡。東漢靈帝光和七年(178年)屬漢山郁。隋開皇六年(587年)置金川縣(治所今通化鄉卡子村)。仁壽元年(601年)改為通化縣。唐武德八年(625年)置維州和薛城縣,後陸續設小封縣、維州和定廉縣。宋、元設為霸州和保寧縣。明永樂五年(1407年)置雜谷安撫司。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改土歸流,廢雜谷土司,設雜谷廳(治所今薛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升為直隸廳;嘉慶八年(1803年)改為理番直隸廳,轄域遼闊,有“四土、五屯、九枯、十家、三番、六里”之稱。取治理番民之意。民國初期改廳州為縣,民國35年(1946年)為緩和去“番”得名。
1950年1月16日成立理縣人民政府,屬茂縣專區。1951年11月縣治由薛城遷雜谷腦。1958年7月理縣成立含汶川、茂縣在內的茂汶羌族自治縣,1963年6月恢復理縣至今。
雜谷腦鎮雜谷腦鎮

歷史文化

雜谷腦鎮為李德裕任劍南西川節度使時所建。據《通鑑》記載:“德裕至鎮,作籌邊樓,圖蜀地形,南入南詔,西達吐蕃。日召老於軍旅、習邊事者,雖走卒蠻夷無所間,訪以山川、城邑、道路險易,廣狹遠近。未逾月,皆若身嘗涉歷。”可見李德裕建這樓,不僅供登覽之用,而且與軍事有關。在他的任內,收復過被吐蕃占據的維州城,西川地方一直很安定。當時,唐朝與吐蕃邊境戰事頻仍,時任劍南西川節度使的李德裕為加強戰備、激勵士氣、籌措邊事,在當地修建了“籌邊樓”。這李德裕頗有戰略眼光和講究鬥爭策略,他並沒有把這籌邊樓純粹作為軍事要塞,而是將此樓作為交際場所,與少數民族首領勾兌關係,聯絡感情。因此,在他任上的六年間,唐朝與吐蕃在川西相安無事,為邊境的和諧安寧做出了很大貢獻。太和六年十一月,李德裕調任離蜀,此後邊疆糾紛又起。
據傳,此詩為唐代德貞元五年(公元789年)時年只有二十歲的中唐女詩人薛濤,因得罪當時的劍南川西節度使韋皋,被發配松洲(今屬松潘縣)途中,因敬慕大唐前名臣李德裕任劍南川西節度使期間在保縣(今屬理縣薛城鎮)所建籌邊議事樓,專程繞道憑弔所作《籌邊樓》。留下一首流傳千古的名詩:
平臨雲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四十州。
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層處見邊頭。
登樓遠眺,年輕的薛濤身處逆境還能抒發如此壯懷的詩句,全無半點自憐,不但體現了詩人的情操,也可見此樓在羌,藏邊關的影響了。樓不在高,有詩則名,籌邊樓也因此名揚天下。
籌邊樓樓檐的琉璃瓦多數已呈瓦礫,碉花角樓,仍然翹立在風風雨雨中。雜谷腦河傍著樓腳蜿蜒而去,左對面的熊耳山,山頂上一突兀的長園形大石,象極了熊的耳朵,右對面的筆架山,微微俯視,似要用一支筆,蘸盡雜谷腦河水,把這幾經劫難,飽含滄桑的籌邊樓寫盡。
站在薛城南溝的古橋上再觀籌邊樓,陽光下的仍顯得巍峨玲瓏,似楚楚伊人重返夢鄉中的頌辭,穿越意象大師的長廊高閣。它那“百尺樓撐一線天”的氣勢,仍使周圍的建築失色。樓後一棵巨大的皂角樹,雖是初冬,仍青枝綠葉層層覆蓋著陽光和寒霜的烙痕,守護在它身邊。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
而籌邊樓的記憶,那些堅守陣地的勇士,血濺諾言的沙場,留給我們的是什麼呢?恐怕只有史學家對它作出評價了。我們只是慎重地,把這古老的建築嵌在遊人的眼裡和書冊的某一頁。
肖崇素所寫《過籌邊樓詩》一詩中,(肖崇素,男,漢族,現代著名民間文學家、教授。筆名巴蘭。四川安縣永安鎮人。現任中國研會顧問、四川省民研會副主席、省《格薩爾》辦公室主任。)他的詩會給我們說明什麼或提出什麼思考的內容:
節使日夕苦籌邊,韜略何不向中原。
豈知朝廷風雨日,禍在蕭牆不在邊。
1935年,紅四方面軍建立蘇區決策籌邊樓上,經此樓北上翻越雪山,過昔草地、留下長征腳跡,為解放邊疆建立新中國鋪平道路,正因如此,“籌邊樓”的歷史價值就顯得額外深遠。
籌邊樓不僅是唐蕃對峙的歷史見證,而且更是當地各族人民厭惡戰爭、熱愛和平的象徵。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籌邊樓,曾毀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現存的籌邊樓是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修建。由於多年風雨侵襲,已有倒塌的危險。2005年,四川省及阿壩州、理縣投入資金27萬元,按照“修舊如舊,保持原貌,保證安全”的原則,對籌邊樓進行了保護性修復,2009年7月,理縣薛城籌邊樓震後搶救維修工程己由理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理髮改【2009】484號”批准建設,維修後的薛城籌邊樓已經成為阿壩州百里藏羌文化走廊中的一處靚麗景觀。

地名由來

理縣雜谷腦鎮是藏語“扎西郎”的諧音,意為“吉祥之地”,《理番廳志》記載:雜谷腦名存7個朝代,三國時蜀將姜維曾在此屯兵築城,雜谷腦原屬蒼旺土司管轄,清雍正年間曾與此置雜谷腦直隸廳,乾隆17年(公元1752年)滅蒼旺土司,改土歸流置五屯其地乃為雜谷腦屯,1952年建雜谷腦鎮,是川西北交通要塞和商貿集散市場之一。
雜谷腦的來歷還有一段淵源:
傳說吐番王統一了這一地區後,委任了一些地方長官。這裡的老官,即後來的長官土司蒼旺的先祖,欲建一城堡在今理縣境內。於是他踏勘了許多地方,都不滿意,最後在今雜谷腦地區察看時,看見這裡的山脈走向是群龍聚會,猛虎守山之勢,立即被其吸引,忽然天空掠過一群大雁,地上回山飛鳥也立即歡鳴歌唱,長官覺得是個好兆頭。加之當夜他留在此地住宿,夜裡夢見飛虹掛彩,紅Fl光照。根據他腦里的迷信要求,覺得這裡確實是個好地方,於是拿定主意,決定在此建城壘寨。
官寨建成後,他根據選地時的吉祥預兆,命名為"嘎相朝",藏語的意思是"吉祥城"。後來漢字書寫時因譯釋的關係便寫成它的諧音"雜谷腦"三字了。

位置境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