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刊歷史 1983年,《江蘇雜草科學》創刊。
1986年,《江蘇雜草科學》刊期為季刊。
1988年,《江蘇雜草科學》更名為《雜草科學》。
2016年,《雜草科學》更名為《雜草學報》。
2017年2月,該刊成為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二批認定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雜草學報》主要欄目有論壇與綜述、研究報告、調查研究簡報、除草劑套用、國外動態、專題、雜草圖譜、企業家風采等。主要報導中國國內外雜草學科及除草劑方面的研究進展、成果和實用技術,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服務。
人員編制 據2019年第4期《雜草學報》期刊內頁顯示,《雜草學報》第九屆編輯委會有主編1名、副主編4名、編委56名。
第九屆編輯委會名單 Bernal E. Valverde、陳杰、戴偉民、范志偉、郭怡卿、紀明山、李俊、李召虎、陸永良、強勝、湯雲鶴、王貴啟、姚克兵、張紹明、周小剛、陳世國、丁建清、馮玉龍、何東兵、姜臨建、李美、劉都才、羅小勇、沈國輝、陶波、王紅春、由振國、張帥、陳之政、董立堯、郭青雲、何永福、鄺文國、李儒海、婁遠來、馬永清、施保國、田興山、王金信、袁樹忠、周鳳艷、柏連陽、戴寶江、杜道林、郭水良、黃春艷、李貴、李香菊、盧寶榮、錢忠海、宋小玲、王廣祥、王獻、張宏軍、周偉軍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20年5月28日中國知網顯示,《雜草學報》出版文獻量2826篇。
據2020年5月28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雜草學報》出版文獻量1500篇,基金論文量為626篇。
據2020年5月28日維普網顯示,《雜草學報》發文量201篇。
收錄情況 《雜草學報》是北京大學《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被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文摘、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8)、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維普網收錄。
影響因子 據2020年5月28日中國知網顯示,《雜草學報》總被下載次數217717次、總被引次數13202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909、(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841。
據2020年5月28日萬方數據服務平台顯示,《雜草學報》被下載量40294次、被引量8680次;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雜草學報》影響因子為0.93(植物保護學刊均影響因子為0.73),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670種)中排第1629名。
據2020年5月28日維普網顯示,《雜草學報》被引量為168次,H指數為6。
榮譽表彰 《雜草學報》是江蘇省科協“精品科技期刊”、江蘇省一級期刊。
文化傳統 辦刊理念 《雜草學報》以促進雜草防除科學的發展為宗旨,交流農田雜草防除技術與經驗;介紹中國國內外雜草科學研究成果、套用技術、經驗和動態;結合農業生產的實際,傳播雜草科學知識;提供除草劑信息,以推動農田雜草防除工作的發展,促進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
期刊標識
投稿指南 1、《雜草學報》以科學性和實用性為特色,要求內容具有新意,且立論明確、論據可靠、數據準確、文字精練。
2、內容格式所有論文必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全稱、所在城市、郵政編碼、中文摘要、關鍵字(3~8個)、中圖分類號、英文題名、作者漢語拼音、英文摘要及關鍵字。正文一般包括前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與分析、討論與結論、參考文獻。基金資助項目產生的論文應註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這類論文一般優先刊登。
3、投稿請附第一作者簡介。
4、投稿採用三級標題,一級標題序號為1,二級標題為1.1,三級標題為1.1.1,最多設4級標題。正文格式投稿中正文漢字型為5號宋體,外文字母及符號為5號字型;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角字母,數字和易混淆的字母必須書寫清楚,拉丁文生物學名的屬名和種名為斜體,定名人為正體,拉丁學名在文中首次出現時不能縮寫。
5、圖表要求圖中文字、符號、數字標清楚,並註明圖號、圖題。表格一律排成三線表,由數據生成的圖或表請附帶上數據源。照片一律用.tif或.jpg格式隨投稿一起發來,並保證所描述特徵清晰。圖表標題增加英文標題。
6、計量單位一律採用法定計量單位。如長度用km(公里)、m(米)、cm(厘米)、mm(毫米)、μm(微米),不再用公尺、丈、尺、寸;重量用t(噸)、kg(千克、公斤)、g(克)、mg(毫克);面積用km2(千米2、公里2)、hm2(公頃)、m2(米2)、cm2(厘米2)、mm2(毫米2),不再用丈2、尺2,畝一律換算成公頃;體積用m3(米3)、cm3(厘米3)、mm3(毫米3);容量用L(升)、mL(毫升);時間用d(天)、h(時)、min(分)、s(秒)。
6、參考文獻參考文獻僅限公開發表的和主要的。以順序編碼制著錄,即按文獻在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連續編碼,在正文引用處加註上角標,文後按引用順序依次列出。
現任領導 《雜草學報》第九屆編輯委會領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