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綜合類。不分卷。不著撰者。成書年代未詳。
基本介紹
- 書名:雜病要訣
- 作者:(清)吳謙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ISBN: 7117060069
臨證綜合類。不分卷。不著撰者。成書年代未詳。
臨證綜合類。不分卷。不著撰者。成書年代未詳。本書主要論述中風、類中風、傷風、破傷風、傷寒、溫病、熱病、臌脹、關格、難治死症及婦科雜病證治。先採摘各家名論,再參以已見,分述九十餘種病證之脈因症治方藥,並附以驗案舉例。...
《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是清代吳謙等編的一本內科類中醫著作,約成書於清乾隆七年(1742)。內容簡介 該書為內科諸病證治之專著。全書強調辨證以八綱為本,求因以七情為重,論治以脾胃為主,攻補以胃氣為先,投方用藥不囿於湯散內服之類,而倡導外治妙法。全書繁簡得宣,用詞精練,體現編者小而約者以為...
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原書卷次四十一)神之名義 神之變化 五臟神情 神病治法 癲癇總括 諸氣總括 寒氣 炅氣 喜氣 怒氣 勞氣 思氣 悲氣 恐氣 驚氣 諸氣辨證 諸氣治法 遺精總括 濁帶總括 痰飲總括 咳嗽總括 ……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原書卷次四十二)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原書卷次四十三)附錄 ...
《幼科雜病心法要訣》是清代吳謙等撰寫的一本兒科類中醫文獻,六卷,成書於清乾隆七年(1742)。內容簡介 系《醫宗金鑒》卷五十至卷五十五內容。卷一為四診總括,述察色、聽聲、審病、切脈之要,及初生保育之法;卷二介紹初生兒疾十五種,並詳論驚風、癇證;卷三論疳證、吐證、瀉證三門;卷四為感冒、瘟疫...
《醫宗金鑒—傷寒雜病心法要訣》是2017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醫宗金鑒》是清乾隆四年由太醫吳謙負責編修的一部漢醫叢書。自成書以來,這部御製欽定的太醫院教科書就被一再的翻刻重印。《醫宗金鑒》全書共分90卷,是中國綜合性中醫醫書中比較完善而又簡要的一種。全書採集了上自春秋戰國,...
《傷寒雜病心法要訣》是2012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清)吳謙|整理。內容介紹 《傷寒雜病心法要訣》由吳謙編著。《傷寒雜病心法要訣》分傷寒心法要訣和雜病心法要訣兩部分對臨床各主要病證予以論述,《傷寒雜病心法要訣》其體例均為先有歌訣,後注釋,有的還輔之以圖,便於記誦。在編寫上層次清晰...
朱震亨通過多年臨床實踐,朱氏自創新說,自成一家之言,創立了有名的“陽常有餘,陰常不足”及“相火論”學說,並于丹溪心法要訣之雜病提出了以氣、血、痰、郁的辨證治療方法,於醫學理論的發揮及雜病的治療作出了貢獻,被譽為金元四大家之一。流傳有關丹溪之書亦很多,其中以《丹溪心法要訣》、《丹溪心法附余...
《診病要訣》是清代曾懿撰的一本診法類著作,約成書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不分卷。內容簡介 系《曾女士醫學全書》之一。本書分《脈論》與《舌色論》兩部分:《脈論》闡述浮、沉、遲、數、細、大、短、長八脈脈象及其臨床意義;《舌色論》介紹據各種苔色、舌色及苔之厚薄、有無,辨其病之深淺、寒熱,...
婦科摘抄要訣 婦科類。不分卷。不著撰者。刊於清道光十年(1830)。全書分經不調、安胎、產後生化三論:前二論引錄張景岳調經、安胎理論,且錄三十六首醫方;產後論記述血崩、氣喘、妄言妄見等三十三種產後雜病證治。
一、《醫學三字經·內科雜病》二、《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三、《醫學摘粹·雜病心法要訣》四、《明醫指掌·雜病歌訣》五、《醫宗說約·雜病歌訣》六、《萬氏家傳保命歌括》七、《醫學入門·雜病分類歌訣》八、《何氏歷代醫學叢書·雜症總訣》九、《醫學實在易·內科雜病辯治歌訣》十、《證治秧訣·...
作者是吳謙。內容介紹 《醫宗金鑒》是中國歷史第一部由政府編纂的醫學叢書。全書共14個部分,90餘卷,160餘萬字。本書精選了其中“雜病心法要訣”,“婦科心法要訣”,“幼科心法要訣”,“外科心法要訣”等最有臨床指導價值的38卷。作品目錄 雜病心法要訣 婦科心法要訣 幼科雜病心法要訣 外科心法要訣 ...
《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清胃理脾湯》:“清胃理脾治濕熱,傷食平胃酌三黃,大便粘穢小便赤,飲食愛冷口舌瘡。”註:“傷食,謂傷食病症,如痞脹、噦嘔、不食、吞酸、噁心、噫氣之類。”《老殘遊記》第十一回:“可知太痛快了不是好事:吃得痛快,傷食;飲得痛快,病酒。”病證名 概念 (節假日現代病...
學外感病必須讀張仲景的《傷寒論》,而學內傷雜病則應該讀《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因而,這一年他主要在柯韻伯的《傷寒來蘇集》與《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二書上下了功夫。這對於他此後的治學道路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1938年,劉渡舟在大連志遠藥房坐堂行醫。為了讓他銘記行醫的職業道德,努力救治患者...
《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小兒五遲之證,多因父母氣血虛弱,先天有虧,致兒生下筋骨軟弱,行步艱難,齒不速長.,坐不能穩,要皆腎氣不足之故。先用加味地黃丸滋養其血,再以補中益氣湯調養其氣。又足少陰腎之經,其華在發,若少陰之血氣不足,即不能上榮於發,苣勝丹主之。又有驚邪乘人心氣...
第二部分 雜病心法要訣 34 中風總括 34 中風死候 34 類中風總括 38 傷風總括 40 痙病總括 41 痙病死證 41 破傷風 41 痹病總括 42 周痹 42 痹病生死證 42 痹入臟腑證 42 痿病總括 43 痿痹辨似 44 痿病治法 44 腳氣總括 44 腳氣死證 45 內傷總括 46 內傷外感辨似 46 虛勞總括 50 虛勞死證 50 虛勞...
第一節 雜病心法要訣 第二節 醫學三字經 第三節 醫宗說約歌訣 第四章 婦科 第一節 婦科心法要訣 第二節 婦人經產雜病歌 第三節 傅氏女科歌訣 第四節 邵氏女科歌訣 第五章 兒科 第一節 幼科雜病心法要訣 第二節 小兒病三字經 第三節 萬氏兒科歌賦 第六章 外科 第一節 外科心法要訣 第二節 外科...
編輯金鑒心法歌訣 《編輯金鑒心法歌訣》是清代佚名編寫的一本綜合性中醫文獻,成書於清宣統三年(1911)。內容簡介 書載《醫宗金鑒》《婦科心法歌訣》、《傷寒心法歌訣》、《雜病心法要訣》,以及《婦科摘要》四部。版本信息 現存清抄本,藏於山東中醫藥大學圖書館。
鴨溏鴨溏 病名。大便泄瀉,清稀如水,狀如鴨屎之證。出《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又稱鶩溏、鶩瀉。《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瀉論》:“鴨溏者,大便如水,中有少結糞者是也。”《醫學入門·雜病》:“協寒自利,不渴,曰鴨溏,清白如鴨屎狀。”《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鴨溏,如鴨屎之溏,...
四十九、《雜病源流犀燭》 (清 • 沈金鰲)五十、《醫學衷中參西錄》(清 • 張錫純)五十一、《金匱翼》(清 • 尤怡)五十二、《雜病心法要訣》(清 • 吳謙)五十三、《雜症會心錄》(清 • 汪蘊谷)五十四、《血證論》(清 • 唐宗海)五十五、《醫學傳燈》(清 • 陳德求)五十六、《重...
“大抵醫者之於傷寒其致力每在雜病未究之先,其得心轉在雜病悉通之後,不親歷者不知也。”他主張學習中醫當溯流窮源,才能神而明之,以後可以逐漸擴充學習範圍,學習《聖濟總錄》、《和劑局方》以下諸書,這是莫氏讀書的親身體會,可以作為學習的借鑑。表里、虛實、逆從為診病要訣:莫氏認為臨診掌握了表里、...
病證名。指眼內出血證。又名目血。①指血自淚竅出。清·唐容川《血證論》卷二:“淚竅出血,乃陽明燥熱所攻發。”如風熱重,大便秘者,通脾瀉胃湯治之。②指血淚。多屬風熱毒邪為害,治宜祛風清熱,解毒涼血,可用驅風散熱飲子加減。《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目出血,曰目衄。”多因陽明燥熱或肝火亢...
周發 薦 文王 之號;黃星應運, 曹丕 揚 魏祖 之功。”《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痹病總括》“風勝行痹痛”註:“其風邪勝者,其痛流走,故曰行痹……近世曰痛風,曰流火,曰歷節風,皆行痹之俗名也。”阿英 《敵後日記·一九四二年八月五日》:“晨厚康來告, 毅兒 ‘流火’又發。”
癇疾,漢語詞語,意思是癲癇,俗稱羊癇風或羊角風。《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癲癇總括》“癇發吐涎昏噤倒,抽搐省後若平人”注引 明 李時珍 曰:“然俱不似癇疾,發則吐涎神昏卒倒無知,口噤牙緊,抽搐時之多少不等,而省後起居飲食皆若平人為別也。”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支諾皋下》:“ ...
卷三十六至三十八)雜病心法要訣(卷三十九至四十三)婦科心法要訣(卷四十四至四十九)幼科雜病心法要訣(卷五十至五十五)痘疹心要訣(卷石十六至五十九)幼科種痘心法要旨(卷六十)“外科心法要訣(卷六十一至七十六)眼科心法要訣(卷七十七至七十八)刺灸心法要訣(卷七十九至八十六)正骨心法要訣(卷八十七至九十)
故名曰痃。”治宜開郁散結,化痰祛瘀,用麝香丸、積塊丸、三棱散等方。②皮肉間的積塊。《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痃者,外結募原、肌肉之間。”《羅氏會約醫鏡》卷八:“痃者,因氣滯為積,其皮厚,在肌肉之間,有可見者也。治宜理氣補氣,待正氣旺,用艾炷之。”參見痞塊、癖等條。
飲食過常所為也。”證有虛實之分,實者用三黃瀉心湯加生地黃,虛者用茯苓補心湯、人參救肺散等。 ②血從口出之總稱。《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若從口出則為內衄。內衄出血,涎嗽出於脾,唾出於腎,咯出於心,咳出於肺,嘔出於肝,吐出於胃。”參見吐血、嘔血、咳血、咯血、唾血等條。
雜病心法要訣(卷三十九至卷四十三)婦科心法要訣(卷四十四至卷四十九)幼科雜病心法要訣(卷五十至卷五十五)痘疹心法要訣(卷五十六至卷五十九)幼科種痘心法要旨(卷六十)外科心法要訣(卷六十一至卷七十六)眼科心法要訣(卷七十七至卷七十八)刺灸心法要訣(卷七十九至卷八十六)正骨心法要旨(卷八十七至卷九十)
巴豆貼臍法 水腫的外治法。見《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用巴豆、水銀粉、硫黃,共研勻成餅,先用新棉一片,包藥,貼臍上,外用紗布縛約一時許,自然瀉下惡水,待下三、五次,去藥。食粥調補止瀉。 適用於濕盛,水腫腰以下為重,或男兒陰囊皆腫,兼有腹痛者。
署預《山海經》,薯蕷、山芋《本經》,諸署、署豫、玉延、修脆《吳普本草》,(《山海經》郭璞傳),山《別錄》,王《雜要訣》,薯藥《清異錄》,懷山藥《飲片新參》,蛇芋《浙江中藥志》,白苕《四川中藥志》,九黃姜、野白薯《湖南藥物志》,山板薯《廣西中藥志》,扇子薯、佛掌薯《藥材學》。釋名 《廣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