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雙鳥鼉鼓
- 所屬年代:商代後期
- 高:79.4厘米
- 造型特徵:中央有小孔,右插桿飾
造型特徵,歷史意義,
造型特徵
在大鼓的頂部上方中部的位置飾有枕形雕鑄兩鳥相背造型,中央有小孔,右插桿飾。在鼓身的下部飾有四隻小足。鼓之頂部飾有饕餮紋,繞以四辦花紋方框。
銅鼓的全身飾滿紋飾,在鼓的側面中部飾有一人形臉面,有鼻子、兩個眼睛,上有一字橫眉,鼻下有嘴。人性化的圖形,手足伸張,呈大字狀,人形圖案下是饕餮紋地。鼓身兩側加飾有目斜角雲紋及鱗帶。鼉今稱揚子鱷,其皮古代用來作鼓面。此器紋飾十分精美,鼓面仿鼉皮,鼓皮圖案頗具祭祀格調。由於銅鼓也為傳世品,出土地點不祥。因此,我們只可根據其紋飾風格斷定其年代。它所飾紋飾的風格近似殷墟晚期,故其鑄造時代比湖北崇陽的饕餮紋鼓應晚一些。湖北崇陽出土的銅鼓,從造型方面看與雙鳥鼓有相似之處,鼓體基本一致,但頂上的裝飾不同,為一枕形座,而雙鳥鼉鼓為雙鳥相背。下方為方形圈足,每邊有一方形的缺口。
歷史意義
這種形制的極端相像,說明鼓的形狀早在商代就已經基本的定型了,並且一直沿襲到了現今。兩鼓的鼓身的邊緣,各有三行釘紋,這是木筒皮鼓釘置獸皮鼓面的特點,由此得知青銅鼓出現之前,已有了木筒皮鼓。當然這種木筒皮鼓不可能保存到今天,但在安陽侯家莊商代陵墓中,已發現木筒皮鼓腐朽後印在土上的痕跡以及原先裝飾在鼓上的象牙片和貝殼。文獻記載還有土鼓,《周禮·春官·豳章》:“掌土鼓豳”。注云:“杜子春雲,土鼓,以瓦為匡?框?,革為兩面,可擊也。”這種陶製的土鼓,至今還沒有發現。
雙鳥鼉鼓為商代晚期銅器,這件先人製作的精美器物,因種種原因已流失到了國外,現收藏在日本泉屋博古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