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腎不發育是雙側腎不發育罕見,每3000~4500個新生兒中有1例。一般沒有腎臟,偶有一小塊含初級腎小球成分的間質,構成未分化完善的器官,並可見細小血管從主動脈分出後穿入該間質。
雙腎不發育是雙側腎不發育罕見,每3000~4500個新生兒中有1例。一般沒有腎臟,偶有一小塊含初級腎小球成分的間質,構成未分化完善的器官,並可見細小血管從主動脈分出後穿入該間質。
2.妊娠孕婦羊水過少時需警惕胎兒雙側腎不發育,胎兒可有鉤狀鼻、小下頜、雙側低位耳郭等典型面容,並可有肺發育不全,出生後24h無尿,查體或超聲檢查未發現膀胱擴大者應懷疑雙腎發育不全,依靠影像學檢查可確診。治療 1.單側腎不...
雙腎不發育是雙側腎不發育罕見,每3000~4500個新生兒中有1例。一般沒有腎臟,偶有一小塊含初級腎小球成分的間質,構成未分化完善的器官,並可見細小血管從主動脈分出後穿入該間質。由於不產生尿故孕母羊水少,胎兒肺發育不良並有...
雙側腎不發育綜合徵(bilateral renal agenesis syndrome)是2014年公布的泌尿外科學名詞。定義 雙側腎胚基不發育的狀態。首先由美國胚胎嬰兒病理學家波特(Edith Potter)在1946年報導。患兒常有典型的波特面容,表現為眼瞼裂間距大,內眥...
腎發育不良是腎發生異常的臨床後果,其典型病理組織學特徵是出現原始腎小球和腎小管、軟骨樣化生等。腎發育不良為腎臟未能進行正常生長發育的先天性疾患。大多呈散發性,少數有家族性傾向。病變程度取決於是單側還是雙側腎累及以及影響哪...
(2)雙側腎發育不全時,可有血清肌酐、尿素氮升高。診斷 腎盂造影檢查時,可見腎影明顯縮小,腎實質菲薄,腎盂發育不良、狹小、腎盞缺如、呈桿狀腎盂。腎外型可呈分葉狀,或有其他畸形改變,失去正常輪廓。可結合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
雙側腎不發育的發生率為1∶4800,屍解資料為0.28%,男性占75%。雙腎缺如,偶有小塊組織,亦無內在結構,僅有細小血供,無腎動脈,輸尿管全部或部分缺如。伴有多發性畸形,常見肺發育不全和鐘形胸。孕母的羊水量過少,多為低...
雙側腎不發育常合併面部畸形,表現為眼距寬、扁鼻、小下頜、耳大且位置低。雙腎不發育多見於早產、體重低的男性小兒,胎兒有宮內發育遲緩。2.馬蹄腎 部分患者可全無症狀,由於腎融合後阻礙其正常上升和旋轉,因而它常位於盆腔內或稍...
腎發育不全與慢性腎病腎萎縮的鑑別:均表現為“小腎臟”,前者腎內結構回聲與正常腎臟相似,而後者有明確的腎病史,腎輪廓欠清,包膜不光滑,實質變薄,回聲增強,皮髓質分界不清晰。重複腎與雙腎盂畸形的鑑別:均表現為集合系統分為...
1.腎臟不發育 可為單側或雙側,腎實質僅有少許腎小管,腎無功能。2.腎發育不全 腎沒有充分發育,僅有少許泌尿功能。如兩側腎均發育不全,常出生後不久便死亡;如單側腎發育不全,多因伴有同側腎動脈發育不全和硬化而有高血壓。
多囊腎又名Potter(Ⅰ)綜合徵、Perlmann綜合徵、先天性腎囊腫瘤病、囊胞腎、雙側腎發育不全綜合徵、腎臟良性多房性囊瘤、多囊病。我國1941年朱憲彝首先報導,本病臨床並不少見。多囊腎有兩種類型,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型(嬰兒型)多囊腎,...
先天性腎臟發育異常,包括:數目、大小、形態、位置、軸向等。常見的有:①腎缺如:雙側缺如出生後即死亡,單側腎可以代償性增大。②腎發育不全:一側腎臟發育不全或萎縮,另一側代償性增大,維持其功能。③重複腎:腎臟外形無改變,...
做B超檢查出胎兒腎積水,不要急著做出決定,若積水區域很小,腎皮質較厚,隨著胎兒出生後環境變化,腎積水會自行消失。若積水區域較大,腎皮質較薄,影響了腎臟發育,也不必急於終止妊娠,但產前要注意嚴密觀察,出生後及時治療,大部分能恢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