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印刷技藝(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傳統技藝)

雕版印刷技藝(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傳統技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雕版印刷技藝,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福建省連城縣四堡雕版印刷技藝起源於南宋,發展於明朝,鼎盛於清朝,流傳於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四堡鎮。連城四堡是中國古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其雕版印刷技藝精湛。四堡雕版印刷技藝純手工操作,製作精巧。其雕版製作大致可分為坯版製作、坯版書寫、雕版製作、刷印、裝訂五個階段。

2005年,“連城四堡雕版工藝”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2008年6月7日,福建省連城縣申報的雕版印刷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項目編號:Ⅷ-7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雕版印刷技藝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別名:連城四堡雕版工藝(省級項目名稱)
  • 遺產編號:Ⅷ-78
  • 保護單位:連城縣文化館
  • 申報地區: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相關器具,製作工序,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福建省連城縣四堡雕版印刷技藝起源於宋代,發展於明代,至清代達於鼎盛,它主要流傳於福建省連城縣四堡鄉務各村及馬屋村。四堡是明清時期中國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明代萬曆八年(1580),務各村首開書坊。清代康熙年間,四堡雕版印刷逐漸興盛,到乾嘉和道光時期出現繁盛局面,在中國雕版印刷史上創造了輝煌的功績。這一民間印刷技藝主要在家族中傳承,沿襲至今已歷十五代。  
雕版印刷技藝
四堡雕版印刷技藝

工藝特徵

四堡雕版印刷技藝純手工操作,製作精巧。連城四堡是中國古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其雕版印刷技藝精湛,字型多為宋體,書籍種類繁多,內容豐富,頗具文化內涵。
雕版印刷技藝
四堡雕版印刷技藝
傳承人馬力製作的雕版印刷紙張質地良好、裝帙考究、筆畫齊整、校核精細、書頁天頭高而便於批註。傳承人鄒熒生雕刻用刀準確、膽大、力道均勻,刷印力度適當、字跡清晰,作品字形清秀。

工藝流程

相關器具

刻刀:常用的是拳刀,是刊刻雕版較為重要的工具。
曲鑿:分小曲鑿、大曲鑿。
其它工具:包括平鑿、斜鑿、鐵錘、刨子、鋸子、棕刷、墨缸、紙張等。

製作工序

雕版製作大致可以分為胚板製作、胚板書寫、雕版製作、刷印、裝訂5個階段。
1、胚板製作
選材:棗木、梓木、梨木和小葉樟均可,以小葉樟為常用。
鋸板:選取有充分雕刻面積的樹幹,鋸成約2厘米厚的木板。
浸漚:將鋸好的木板放在水中,上壓重物,浸漚1至數月,以便脫去木材內的樹膠與樹脂,使木板既利於刻又易於吸墨釋墨。放置時間較長且已經乾燥的木材可不必再作浸漚處理。
乾燥:將浸漚後的木板平放在無直射陽光的通風乾燥處,令其自然乾燥。急用時可將木板放入大鍋中用石灰水煮沸,此法可使木板快速乾燥並利於刊刻。
平板:將乾燥後的木板上下兩面刨平、刨光,截成略大於雙頁版面的矩形,再用植物油遍塗表面,然後用芨芨草的莖部將其細細打磨平滑。
2、胚版書寫
寫樣:先請善書之人用柳、顏、歐等書體在抄寫樣稿的薄紙上用毛筆抄寫出樣稿,並認真校對一遍。
上版:也稱上樣。通常的做法是:將樣稿有字的一面朝下,用平口的棕毛刷把樣稿橫平豎直地刷貼到木板上,揭起後,樣稿字樣就會印在胚板上。之後,再用蠟筆等工具描好字樣的邊緣。
3、雕版製作
刻版:在樣稿背後輕搓,搓去紙背的纖維,使寫在樣稿上的字清晰。然後,用鋒利的刻刀把版面空白部分剔除,使版面上有墨跡的字或線條向上凸起,這就是現代所稱的凸版。
打空:用一種稱為曲鑿的特製工具將版面上沒有墨線的部分鑿除掉。打空時,左手握住曲鑿,使鑿口對準要剔除的部分,右手用木槌在曲鑿的後部敲擊,使鑿口向前移動,剔除無需保留的部分。
拉線:用刻刀將版面中分行的直線與四周的邊線刻出來即為拉線。
修版:若校對出謬誤,則需將謬錯之處用平鑿鑿去,並向下鑿成凹槽,然後用一塊與鑿除部分相同大小的木板嵌入凹槽中,再在嵌入的木板上刊刻出修正後的內容。
4、刷印
固板:可用普通的方桌代替特製的印刷台。方桌要堅實,在印刷中不致搖晃,否則會影響操作,降低印刷品的質量。
刷墨:刷墨時要先用小毛刷從大墨盆中蘸少許墨放在瓷盤內,再用棕把在瓷盤中打圈旋轉,使棕把著墨均勻,然後用棕把在雕版上按順時針方向打圈,使墨汁均勻地刷在雕版上。
覆紙:用兩手將紙端起平放在刷過印墨的版面上。
刷印:左手按住紙張不使移動,右手持棕刷刷紙背。
晾乾:刷印之後,將紙張從雕版上揭起,放在一旁晾乾。
5、裝訂
把零散的書頁、紙張或書畫等按順序加工成冊。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四堡雕版印刷技藝則是中國雕版印刷術的重要代表,其中凝聚著制墨術、雕刻術、摹拓術等幾種優秀的傳統工藝,為文化傳播提供了便捷條件,它是中國古代文明領先於世界的實錄和見證,具有歷史文化價值。
雕版印刷技藝(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傳統技藝)
四堡雕版印刷陳列館
四堡與北京、武漢、江西滸灣並稱中國古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是這四大基地中唯一倖存的遺址,也是目前世界上僅存的雕版印刷基地,所保存下來的古書坊、雕版、古書籍、印刷工具及雕版印刷工藝等,堪稱印刷與出版史上的活化石,為研究中國印刷史、出版史以及著作權的萌芽與著作權保護史都提供了可信的依據和研究價值。

傳承狀況

四堡雕版印刷技藝的傳承方式為師傳。隨著現代活字印刷技術的衝擊,雕版印刷工藝已幾近失傳。四堡能從事雕版製作及印刷工藝人員僅有十餘人,且大都年事已高。歷經數百年的風雨滄桑,部分閩西客家雕版印刷的雕版、書籍、印刷工具等腐壞嚴重。

傳承人物

馬力,漢族,龍巖市連城縣人,1984年10月出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雕版印刷技藝第一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鄒氏和馬氏家族是四堡較具影響力的雕印家族。馬力是馬屋四堡雕版印刷技藝的第十六代傳人。其於2001年開始,師從馬屋四堡雕版印刷技藝第十五代傳人馬文學習雕版印刷技藝。其主要代表作品包括《易經》《詩經》《論語》《孟子》等。
雕版印刷技藝(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傳統技藝)
馬力
鄒熒生,漢族,龍巖市連城縣人,1963年12月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雕版印刷技藝第一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鄒氏為較具影響力的雕印家族之一。鄒熒生是鄒氏四堡雕版印刷技藝的第十五代傳人。他自1978年起師從四堡雕版印刷技藝的第十四代傳人鄒志福學習雕版印刷技藝。主要代表作品包括《幼學故事瓊林》《三字經》《增廣賢文》《鄒氏族譜》等。
雕版印刷技藝(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傳統技藝)
鄒熒生

保護措施

20世紀90年代,連城縣政府開始加大投入,出台一系列保護措施,並把四堡碉版印刷列入連城旅遊產業開發的重要項目。鄉民也逐漸意識到四堡雕版的文化價值,不再低價出售雕版和古籍,30多座古書坊得以保存,四堡雕版印刷存活了下來。
連城縣客家紅博物館館長巫中民是民間保護四堡雕版的先行者。從1990年開始他就省吃儉用一塊塊回購流落在外的四堡雕版和古籍,截至2015年,他收藏的四堡雕版已有400多塊、古籍2000多冊,其中不乏成套雕版《大學》《中庸》等珍品。
2001年,四堡古書坊建築群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四堡鄉被列為首批中國印刷博物館福建印刷文化保護基地。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連城縣文化館獲得“雕版印刷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雕版印刷技藝項目保護單位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有限公司、連城縣文化館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主要展覽
2021年,福建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福建省文史研究館、福建省詩詞學會共同主辦的《二十四孝新編》詩書畫印作品巡展走進連城縣,展出與二十四孝故事相關的插畫白描、楹聯書法及篆刻作品。展品中的這二十四幅雕版印刷作品,是雕版印刷技藝傳承人馬力依據福建蘭亭書畫院執行院長朱邦殷先生的二十四幅白描插畫,手工刻制雕版,歷時數月完成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