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俞氏傳統木刻雕版
- 地理標誌:莆田市
- 批准時間:2013年4月
- 非遺級別:莆田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技藝介紹,歷史記載,雕版特點,歷史貢獻,
技藝介紹
俞氏傳統木刻雕版印刷技藝是運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圖案,再用墨、紙、絹等材料印刷、裝訂成書籍的一種特殊技藝。
莆田木刻雕版藝人俞音、俞永、俞樂傳藝給俞氏家族,包括俞良甫。“俞氏傳統木刻雕版”技藝形成宋元時期,在國內外享有重要的地位。
歷史記載
據《莆田縣誌.人物傳》記載:俞良甫,元代人,家住莆田仁德里台諫坊。在故里勤心學習木刻雕版,善剞劂,刀法嫻熟。元朝末年,干戈擾攘,社會動亂不安。至正二十七年(1367),良甫避戰亂東渡至日本,寓居東京嵯峨。向日本人民傳授雕版技藝,為日本培養許多雕刻藝術的後起之秀。
國內明清時期,俞氏家族“地少人多”,以雕版“營生”、“生計”而世代相襲。“俞氏傳統木刻雕版”主要雕制文學、理學書籍和家族祖宗遺作等。
民國時期,俞氏傳統木刻雕版以印製私塾課本、描紅簿、歷代藝文、各地族譜、家譜為主,兼刻有圖書中的插圖,以及版畫作品。
新中國成立以後,政府倡導家族和個體雕刻作坊進行手工業聯營,俞氏傳統木刻雕版逐漸並歸集體合作社或國營的印刷廠。
當前的平面木刻雕版,秉承傳統的雕版技藝,俞氏傳統木刻雕版技藝製作掛件、文玩器具,各種圖案、還有民間的“紅團印”、“白糕印”、等等,運用的範圍仍為廣泛。
俞氏木刻雕版印刷技術俞文中、俞致敬、俞仰峰、俞孟瑜、愈禹廣、俞金木、俞亞筆、俞祖鴻、俞阿泉、俞天順、俞萬奇等代代相傳。
雕版特點
俞氏傳統印刷雕版特點為運用本地產的枇杷木板,雙面刻字、畫、圖案。製版的版心,(也稱中縫)、尾線、版口及“象鼻”在版面結構中的標誌,為摺疊書頁而設。書籍的裝訂以上下“鼻線”對齊,對摺書頁。版心在裝訂後就自然成了書口。所以版心部分刻寫書籍的卷名、卷次、和頁碼,便於查閱。
一、傳統雕版設計、製作原理
傳統印刷雕版設計,體現人類複製技術的進步。雕版設計的原理就是複製印刷的原理。莆田傳統雕版設計的原理是把文字、圖案,陰文刻於板材之上,然後再用紙等敷於雕板,進行複製。雕版設計的原理分三步:寫稿上樣、雕版製作、雕版印刷。
以上三個互相連線的步驟,是雕版設計的整個過程。印刷雕版的製作是其中最重要的步驟。
二、結構設計
傳統雕版印刷從右向左的刻版結構順序設計,為豎寫直行,這種傳統的版式結構代代傳承。由於古代雕版豎寫進行,從右向左的刻版結構順序,直接影響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書寫順序與閱讀習慣的養成。莆田傳統印刷雕版為雙面刻字。對於雕版印刷而言能節省木材,降低成本,減少雕版堆積所占據的空間。這是出於經濟效益的設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