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縣名來歷,旅遊信息,最佳旅遊時節:,旅遊景區,相格宗,剪子彎山,茶馬古道,茶馬古道驛站,康巴漢子村,郭薩寺,吉人湖,阿尼青波山,古雅聖山,索洛寺,慶達溝森林公園,帕母嶺風景區,甲日山崗,祝桑草原景區,旅遊指南,歷史文化,建置沿革,民族風情,政治經濟,
簡介
縣城所在處,
藏語“捻曲卡”,“河口”的意思。歷史上曾是
雅礱江重要
渡口之一。
縣城海拔2500米左右。
建置沿革 東漢為
白狼國地。隋為附國地。唐、宋屬
吐蕃。元屬吐蕃等處軍民
宣慰使司。境內雅礱江以東地方,明代為長河
西寧遠魚通
宣慰司轄。清分屬於里塘、明正兩土司轄地,置呷拉、亞曲喀、
八角樓、尼
馬中、八衣絨、奪雅中等土百戶。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於河口設渡口,駐兵鎮守,雍正年間置德靖營。乾隆四十三年(1778)置中渡汛。光緒三十四年(1908)
趙爾豐實行
改土歸流時,劃出
明正土司所屬雅礱江以東各土百戶地和里化崇西土司地河縣,隸屬
康定府。民國3年(1914),更名
雅江縣,屬
川邊行政區。1936年5月,紅軍到達雅江,成立雅江縣博巴政府。民國28年(1939),屬
西康省第一
行政督察區。1950年,屬西康省藏族自治區。1955年10月,屬四川省
甘孜藏族自治州。1990年全縣4區、16鄉、1鎮。縣治
河口鎮,距州府康定147公里,離省會成都513公里
縣名來歷
雅江(的縣城),藏語名“亞曲喀”,即“河口”之意,因系
雅礱江重要渡口之一,清軍曾設汛守備,置縣時也曾以河口命名,後更名雅江,是其縣治所處位置在
雅礱江邊而得簡稱之名。
自然環境 地處川西北丘狀高原山區,地勢北高南低。縣境屬大雪山中段,西沙魯里山。西南部是
極高山地貌,海拔5000米以上;中部為
河谷地貌;東北和西北部為山原地貌。山原占92.5%,極高山占5%,
平壩占2.5%。大部分地區海拔3000米以上,山脊超過4000米,海拔5000米以上山峰35座。東緣努其巴山峰,海拔5252米,為全縣最高點,最低為
牙衣河鄉布林永河口,海拔2266米。雅礱江由縣西北入,納
鮮水河、
臥龍寺溝、
吉珠溝、霍曲諸水,南流出境。屬青藏高原亞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1 1月均溫1.4 ,7月均溫18 。年降水量650毫米,無霜期188天,年均
日照2319小時。
旅遊信息
雅江縣地處
青藏高原東緣的高山峽谷與草原的過渡帶,受其複雜地形的影響,形成了獨特而神奇的自然景觀;又因雅江縣位於
康巴地區腹地,立於茶馬古道上,積澱下了豐富的
康巴人文景觀。因而,享有“中國香格里拉文化旅遊大環線第一縣”和“茶馬古道第一渡”之稱。
清代詩人李苞在《過雅江西行》一詩中寫道:“昨日穿去林,今朝過雪山;咫尺風土異,蒼茫宇宙寬……”這是對雅江縣美麗風光的真實寫照。
出雅江城,就有景觀:如石筍般站成品字形的三座巨石像藏胞野飲熬茶的三鍋樁。藏名叫“格薩濤嘎”,意為格薩爾熬茶的灶。相傳這是當年格薩爾征戰時,在這裡休整熬茶用過的灶。
最佳旅遊時節:
夏、春、秋三季最佳。冬季氣候比較惡劣。
旅遊景區
相格宗
相格宗,藏語相格,意為狼,宗,意為
村寨;麻格,意為老媽媽。相傳古時麻格宗有位善良慈愛的老媽媽,每當看見茶馬古道上行人商賈,她便提醒前面有狼經常出沒,當道傷人,並叫行人到她家去休息,等人結伴而行。老媽媽總是熱情地提供茶水食宿。這樣,不知使多少人免於狼害,於是人們便親切把這個寨子叫作“老媽媽村”,麻格宗因此而得名,沿用至今。而相格宗到了,那是昔日豺狼當道的地方。如今已成為欣欣向榮的新村寨,騎行318國道重要的休整地點,從新都橋到雅江大多都在此休整,便於第二天翻越剪子彎山。
剪子彎山
剪子彎山,藏語名字叫“惹瑪那扎”,意為羊子山口。山口海拔4659米,是318國道經康巴地區的最高山口之一。
這個山口當地藏民把它叫作羊子山口,源於一個歷史傳說:相傳三世達賴歷經艱難險阻進京去朝見皇帝歸來時,在渡
雅礱江時險些掉進江里,在護法神阿苦當吉的全力護衛下,才得脫險,當走到山口時,他的坐騎神羊累了,需要休息,於是達賴一行就在這裡休息。各路護法神在接受達賴評功論賞時,阿苦當吉卻遭到冷落,於是心直口快的阿苦當吉不想護送達賴回到拉薩去,達賴為了表示歉意說你一路護駕有功,並敬獻哈達以示感謝,達賴說回拉薩已沒有你的寺院了,這山背面有個寺院就作為供奉你的寺院吧!這就是我們下面要去參觀的郭沙寺。這個山口也因羊累了在此休息而得名羊子山口。更是由於三世達賴在此休息過,方圓百里藏民把它奉為神山。您看,那裡掛滿隨風飄運的經幡,那些五色紙印著馬和經文的方塊紙叫“隆達”意為風馬,就是當地藏民為祈禱全家一年平安和外出順利,每年新年伊始到此掛經幡,經過這裡的人就撒五色風馬紙,用風力飄動經幡、飄飛風馬紙,向神靈傳遞祈禱的語言。
茶馬古道
延伸在群山中的大道,就是著名的茶馬古道。茶馬古道在雅江縣境內達187公里,留下的驛站遺址有5處。“飢馬恨草短,僕夫苦衣單;悲歌猛虎行,惆悵行路難。”這是清代詩人李苞對茶馬古道蒼涼的真實描述。那些用白色和黑色石塊堆積的石堆,藏名叫“多納拉村”,意為敬奉山神的黑色石堆。千百年來,往來於茶馬道上的腳夫行人,經過這裡,沒有經幡和五色風馬紙,就撿一塊石頭替代堆上去,以示敬奉山神,祈禱路途平安。這樣的石堆在山尖或山口有多處,其中不下百噸的有2處。如今它們默默地站在那裡,向我們訴說歲月的蒼涼,往事越千年,今天,茶馬古道是天棧變通途。
茶馬古道驛站
壩子中央的鎮子就是西俄洛鄉政府所在地,是茶馬古道驛站。
藏名叫“傑珠”的
驛站,意為
漢族驛站。古時凡來往官賈客商、差役行人,均在這裡歇腳食宿,墨客騷人在這裡留下了名詩。清代乾隆年間著名詩人王我師在《俄洛山》一詩中寫道:“砂磧關腸道,東西各異名;草深堪牧馬,煙重可藏兵。遠望深無際,登高若有情;浮雲飛片片,總是客中行。”清光緒年間詩人李苞在這裡留下了兩首名詩,在《西俄洛雪夜》中寫道:“窮驛無更折,夢回天已曉;山窗上朝暾,不聞有啼鳥。萬籟鹹俱息,塵念已力掃;起視山店外,昨夜雪皚皚。四月草木變,一夕無已老;前山更險阻,悵然悲遠道。”在《西俄洛晨》一詩中寫道:“翡翠潤客衣,春不到山頂;溪水互迎送,走谷勢俱猛。氂牛負糧行,兼馱蒙山茗;登降策其後,馬足不遑聘。此地近萑村,剽劫一時遙;往來西域早,弓矢交相警。我非列禦寇,過此亦天幸;台能李頻詩,翻願眾客請。”透過這些名詩遺篇,我們看到昔日西俄洛驛站繁華情景;看到茶馬古道上“氂牛負糧行,兼馱茶山茗”的景況。
康巴漢子村
康巴漢子村名叫“俄洛堆村”,村里僅呷哇家就有30多條彪形大漢,個個熊背虎膀,雄姿英發,面紅虬須,頭飾別具一格。他們保留了康巴地區留長髮的習俗,辮內多用黑色絲纓盤成四瓣、六瓣和八瓣的蓮花狀,辮套上串上珊瑚、象牙環和金銀質戒指為辮飾,指戒上鑲嵌著珊瑚,最多鑲有9顆,象徵太陽和明月。這種頭飾在藏區獨具一格,更加襯托出康巴漢子的雄壯與健美。
群山拱圍中的郭崗頂上有錯落有致,狀似蓮花瓣的八座山峰。
郭薩寺
郭薩寺是康南第一古寺,一般的寺廟大都是靠山面水而建,郭薩寺卻是靠水面山而建。這是郭薩寺奇特之一。
郭薩寺,是西藏薩迦寺指派仲嘎吉村喇嘛赴京朝見皇帝歸來,於元至正18年,即1358年創建的。當時主體工程為20根柱子,取名叫呷登桑昂取林地。仲嘎吉村大師圓寂後,將其畫成一幅30米的唐卡畫像,珍藏至今,是該寺的鎮寺之寶。一年一度的大型宗教日,即藏曆10月25日,寺廟才把畫像展掛於房頂,名日“曬佛節”。據說能在大師畫像下朝拜和頂膜的人,將會得到無量功法,死後賜受地獄之苦,投生天堂。因而,每年的曬佛節,方圓百里成千上萬的藏民趕來持香磕頭,頂禮膜拜。到十世紀,直托沙活佛繼承發展該寺教務,擴建寺廟,使該寺聲譽遠播。因直托沙活佛對該寺貢獻卓越,圓寂後其塑像供奉至今。明崇禎12年,即1639年,固始汗帶領蒙古軍在康巴地區推行黃教時更名郭薩寺,沿用至今。清光緒10年,即1884年由理塘寺郭絨活佛做主持,對寺廟進行再次改建,正殿兩層共80根柱子,還有僧房62間,該寺名聲倍增,僧侶廣增,香火旺盛,郭絨活佛圓寂後,其塑像供奉至今。該寺主要供奉的護法神是阿苦當吉,就是前面講到的羊子山口護送三世達賴進京朝見皇帝的那位護法使者。寺內珍藏文物上百件,其中元朝和清朝年間的唐卡畫近三十多幅。1982年該寺作為我縣第一批古寺由政府撥款修繕後對外開放,是州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吉人湖
吉仁湖是108個湖中,湖面最大,最為奇特,賦有神話般色彩的一個,海拔4100米。這上面階梯般大小依次不等三個無名湖,最上面的那個湖水呈天藍色,站在湖邊,您會真正領會到海天一色的涵義。舉目四顧,108個湖星羅棋布在四周,烏瞰吉仁湖,四個湖依次大小、色彩各異,如梯田般呈現在眼前,蔚為壯觀;第二個湖的湖水呈藏藍色;第三個湖呈碧綠色;而眼下的吉仁清水卻隨天氣變化呈異彩:陰天,呈青藍色;雨天,陰森的象一湖墨水;晴天,則呈碧綠而清澈。每隔一個時辰,湖裡隆隆有聲。湖裡偶爾可見金色魚,據當地人講,深秋時節,能看見湖底有一架氂牛般大的骨架,不知是何物骨骸。
湖中的小島很像寶島台灣島。上面長滿的植被計有13種。島上有遺址殘牆,當地人還在島上拾到過古銅錢和陶製品等遺物。有關小島上的遺址有兩種傳說:一是相傳很久以前,有一位僧人云游到此,傾倒於這裡美麗的湖光山色,回清倒影的碧波湖水,於是在小島上建觀修煉。年復一年,終成正果,化為彩虹西去;二是相傳古時候一外國傳教士到德差來傳教無緣,只好來此孤島上自修,終無影響而遠走他方。這些終究是傳說,留下的仍是謎,當地藏民把它奉為神湖。入冬湖水冰凍三尺,吉仁湖將成為一個天然大冰場,人畜均可往來於小島。不見源頭,水無出處,四季水位不變,這是吉仁湖的又一神秘之處。
禿鷲因不食有生命的活食,只吃死亡了的屍肉而被藏民族視為神鳥。禿鷲是藏族天葬習俗的使者。
阿尼青波山
當地藏民信奉的神山,名叫阿尼青波山。那懸崖絕壁上就是禿鷲的家園,禿鷲的王國。千百年來,禿鷲家族就在那懸崖峭壁的皺褶處,築巢搭窩,建立家園,生兒育女,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那峭壁上的雪白色,就是禿鷲們的糞便年復一年塗染而成。據專家介紹,象這樣的禿鷲之“國”在整個藏區還是首次發現。
禿鷲的嗅覺功能是特異的,能聞到10公里以外的特殊味。每當有死者天葬,喇嘛點燃煨槡時,禿鷲們便拖兒帶女,傾“國”出動,成千上萬隻禿鷲循味飛去,剎時這裡隱天蔽日,搏擊聲如悶雷般久久迴響。
古雅聖山
古雅聖山全名叫“窮甲古雅聖山”,意為形如大鵬一樣的聖山。古雅聖山是藏區26大聖山之一。您看,它披滿褐色的怪石,構成層層疊疊的石階,扶搖而升,多像一座天然而成的金字塔。相傳古雅聖山原是一座挺拔峻秀、直插雲霄的巨峰,山下的寨子裡有位老婦,天天含淚念叨她遠去西藏學法的兒子而成疾。一天,一位得道高僧對她說,明日太陽從群山中出來時,你站在古雅山頂向西藏方向觀望,就會看見你的兒子。但你要象守護靈魂一樣守住自己的眼淚。是夜,老婦提前一個時辰就爬上古雅山頂等待日出。不出高僧所言,日出時遙遠的拉薩在旭日的朝輝里緩緩呈現,她的兒子在
哲蚌寺里辯經,老婦激動得顫抖起來,淚水奪走了她的視線。頓時耳畔響起隆隆巨聲,古雅山轉眼間崩裂成現在這般模樣,還敞開了3個深不可測的溶洞。溶洞就在前面。曾有一位獵奇膽大者,從日出進洞,直到下午4時才出來,也未探明終點。
索洛寺
索洛寺是藏語,意為“蒙古人遺下的寺廟”。建廟已900多年之久。這裡只供奉了一位護法神叫真瑪真。該寺每年11月份都要舉行一次誦經會,其經文在整個藏區是絕無僅有的。相傳,當初在尋訪第五世尺本活佛的轉世靈童時,曾發生械鬥,死傷者眾多。為超度那些死難亡靈,祈求消除罪過而專門寫了這部經文,一直傳承至今。歷代尺本活佛都相當有影響,據說曾受朝廷封賞,享有萬戶統治權,曾擔任過理塘寺的主持。
這個溶洞,相傳尺本活佛曾在裡面閉關修煉過……
這些印在石上的足跡,是尺本活佛降嬌伏魔時留上來的……
村裡的村民至今保留著蒙古人的某些生活習俗,尤為明顯的是著裝服飾等方面。你看,他們的帽子紅、黑、白相間,這在藏區是獨一無二的。每逢重大節日,或嫁娶時,穿戴蒙化就更為明顯了。他們的姓氏、地名等均有蒙語。如他們信奉的神山,名叫“巴顏巴圖”,完全是蒙語……
他們是蒙人後裔?不是被同化的殘跡?因無文字記載,至今是個迷。
巴顏巴圖神山後面,有個年代久遠的大天葬場,地霍曲河邊還發現了清代墓群和墓碑。這些喪葬遺址,為研究康巴地區的歷史民俗提供了可貴的史料。
慶達溝森林公園
從縣城乘車沿雅礱江而上26公里就到達景區,沿途是一路風光一路景。
前面是呷拉鄉,境內有著名的石棺墓群。
1981年11月,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共中的8座石棺墓,獲珍貴文物11件,現存展示省博物館。據考證,石棺墓的發現,為石棺喪葬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石棺墓營建於戰國至秦漢時期,是我國境內的氐羌土著居民的文化遺蹟。當時他們依山傍水而居,以狩獵耕作為主。
一路立陶宛江而上,複雜的地質碰撞推擠於此間,形成高山峽谷,峻峭陡壁,深壑幽谷的地貌,因而導致雅礱江時緩時急,舒展收縮,極不自由。
慶達溝,除了那些稀有的高山松、高山櫟以及
杜鵑外,還有各類灌木近百種:各類木寄生物50多種,如各類真菌蘑菇、地衣苔蘚等:草本類就太多太多了。而這一切都是原生態狀,因而,被譽為“森林公園”,當仁不讓,受之無愧。因此白唇鹿、黑熊、雲豹等近百種野生動物都在這安家。
帕母嶺風景區
站在海拔3988米的草坪中間,舉目四望,我們可以發現帕母嶺的四周都是峽谷,對面都是群山,所有的山嶺都向著帕母嶺。向東望,高爾寺山脈向南北伸展;往西看,剪子灣山脈向南蜿蜒。在未下雪時,環繞帕母嶺的群山鬱鬱蔥蔥,恰似分作兩隊跳鍋莊舞的康巴漢子:雪後初晴,銀白色的群山在陽光下格外耀眼,猶如一群天鵝在帕母嶺周圍跳圓舞曲。若是霧天,雲霧時而遮掩群山,呈現一片浩渺的海濤;雲霧時而退到山谷,露出群山的峰巔,稍矮的山頭偶露崢嶸,象大海中的礁石一樣,時隱時現,十分美妙。有時峽谷中的雲霧涌到帕母嶺,把站在草坪上的遊客淹沒,看得見卻抓不住的淡霧,使人感到進入了夢幼般的世界。
從帕母嶺草坪東行1200米左右到一座叫來布嶺的寶山。寶山上是遠眺貢嘎山、大炮山的好地方。風和日麗,晴空萬里,眺望貢嘎山、大炮山象牧牛姑娘精心雕塑的酥油聖晶,潔白耀眼,山頂上還冒出裊裊炊煙般的霧氣,欲出遠門的遊客們見到此景,無不感到幸運之神即將降臨。淡雲縹緲,白霧繚繞,貢嘎山、大炮山朦朦朧朧,有點阿拉伯婦女罩上面紗的神秘感。若是天陰雲厚,貢嘎山、大炮山則象羞澀的藏族小姑娘,總是躲在媽媽身後不願露出真容,貢嘎山脈、大炮山脈的奇景只能靠遊客自己去猜想。
者戈沿小土山,這裡是觀日出的好地方。每當晴天的清晨,您等候在這裡,往東注目,躲在高爾寺那邊的太陽,象一個大銅盤,不緊不忙地躍出雲海,進而霞光萬道,照得東邊的天都是紅的,映到自己身上,深感充滿青春的生機與活力。
甲日山崗
站在山崗上的經幡周圍是觀雲海和佛光的聖地。一年四季,只要有雲霧象海潮一樣湧向帕母嶺,在太陽初出時便容易見到佛光。當一個個大小不等的五彩光環或遠或近地呈映在你的眼前時,你可盡情的歡跳,反正你怎樣表演,光環中便顯現你怎樣的倩影,令人在大自然中獲得難以言狀的奇妙感,陶醉不已。
從帕母嶺草坪出發沿乃日山、大鵬山山腰彎彎曲曲的小路轉山,令人感到悠雅寧靜,象進入桃花源一樣,鬧市中的繁雜與煩惱退得乾乾淨淨。花的海洋,花的世界,把帕母嶺打扮得花枝招展:漫山遍野的杜鵑花,白的象雪,紅的似火,把乃日山、大鵬山裝點得格外妖嬈。5公里長的曲徑兩旁全是花樹,使人難以遠看,在花樹夾道中甚至難以看清天空。山中的野豬、黑熊、獐子、鹿子富有幾分野性,猴群光臨更覺奇異。尤其令人高興的是,沿途花尾雞、松雞、畫眉等小鳥和小松鼠。蹦蹦跳跳地奔向遊客,若你撒下大米、小麥、青稞、葵花子等食物,它們會津津有味地啄個不停。在缺吃的冬日,它們還會跳到人們的手上、肩上來覓食,與人和睦相處、親熱得不得了,使人們一下子領略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祝桑草原景區
雅江縣祝桑草原風情現在已如詩如畫般的展現在我們眼前,滿目的綠色加上五顏六色野花的零星點綴不知是否已將你帶入了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意境。
祝桑,藏語意為“三個村”,因由眾久、本達、八車3個自然村組成而得名。相傳祝桑、康定新都橋鎮和道孚縣的藏民均為遠古時期北方的一個名為木雅的部落為了躲避戰亂而舉族遷移到了這裡,在不知經過了多少年的歲月洗禮之後,他(她)和這裡的土族藏民交往、通婚。在這片鮮花盛開、與世無爭的祥和之地繁衍生息。
過著世外桃源般生活的藏民們同樣也有著他們獨特的婚禮儀式,據說這是目前甘孜州唯一完整地保存著木雅古老婚禮習俗的地方,在婚禮這天騎著高頭大馬來到了男方門口是不能輕易下馬的,必需經男方家人用言語打動新娘,新娘才可下馬,有的說詞可達6——7個小時之長。現在這裡民間還流傳著許多這種說詞的手抄本。
繞奪寺,相傳7世紀本教在藏區掌權時期,本教高僧康青繞郎到內地路過擁朱拉孜山附近發現有7山、7湖(海子)、7個牧場、條小河,很象本教興盛地方的象雄地區香山環境,於是就是在山腳貢尼龍巴修建了寺廟,作為木雅地區發展本教的基地,取名為擁朱桑頗寺。後遷朴貢。大約在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卓貴甲汪此稱主持在多若修建擁朱桑頗寺。不知以過了多少年,木雅刀登希繞堅贊來該寺主持教務,改稱木雅多繞寺。元朝時,據說一個花教喇嘛,名叫郎絨汪格告布,他不但精通花教經典,而且以研究了本波教經典,在藏傳佛教中有較深的造詣,來該寺講經,並住寺多年,晚年接聖旨為皇帝召見做“佛壽道場”。他與奪繞寺活佛一道去北京,晉見元朝皇帝並為皇帝做完法事。辭別時,皇帝賜給他們《降雨法》、《制風法》等16部經書和一個求雨經筒,成為該寺傳寺之寶,後不久奪繞寺就成為丹巴、康定、九龍和本縣的本教朝拜中心,久盛不衰。
旅遊指南
特產
高原人參
功效與主治:性寒、潤肺散熱、平息氣喘。適用於肺炎、支氣管炎、心臟病、高山不適,滋補養身、除口腔炎症。
雅魚
雅魚是高山雪水細鱗魚,並非雅安那雅魚。
鹿茸
鹿茸為常用中藥材,梅花鹿或馬鹿的雄鹿未角化密性茸毛的幼角。習稱花鹿茸,性溫,味甘、鹹,具有生精補髓、益腎助陽、強筋健骨等功效。四川主產馬鹿茸。有人工飼養。主要藥用成分為腦素、雌酮等。
歷史文化
建置沿革
雅江,藏語名“亞曲喀”,即“河口”之意。因系雅礱江重要渡口之一,清軍曾設汛守備,置縣時也曾以河口命名,後更名雅江,是其縣治所處位置在雅礱江邊而得名。
東漢為白狼國地。隋為附國地。唐、宋屬吐蕃。元屬吐蕃等處軍民宣慰使司。境內雅礱江以東地方,明代為長河西寧遠魚通宣慰司轄。清分屬於里塘、明正兩土司轄地,置呷拉、亞曲喀、八角樓、尼馬中、八衣絨、奪雅中等土百戶。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於河口設渡口,駐兵鎮守,雍正年間置德靖營。乾隆四十三年(1778)置中渡汛。光緒三十四年(1908)趙爾豐實行改土歸流時,劃出明正土司所屬雅礱江以東各土百戶地和里化崇西土司地河縣,隸屬康定府。民國3年(1914),更名雅江縣,屬川邊行政區。1936年5月,紅軍到達雅江,成立雅江縣博巴政府。民國28年(1939),屬西康省第一行政督察區。1950年,屬西康省藏族自治區。1955年10月,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90年全縣4區、16鄉、1鎮。縣治河口鎮,距州府康定147公里,離省會成都513公里。
民族風情
雅江是藏族聚居區,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雅江人人能歌善舞,鍋莊、
弦子、山歌、酒歌、箍箍卦等藏區流行的五大歌舞形式在雅江的村寨、牧場廣為流傳。境內的“跺踢卓”是獨具特色的“鴛鴦舞”,舞者男女默契、若即若離。
雅江的宗教文化,具有很強的包容性,黃教、白教、紅教、黑教、花教五大流派境內都齊全。濃郁的宗教色彩,使人覺得已不是什麼宗教,而是超越教派的藏文化。藏文化在建築中充分體現,片石砌成的古碉式的民居,由藏式門、藏式窗裝點得十分壯觀。走進堂屋,壁柜上繪有十二生肖圖、龍鳳呈祥圖、虎豹鎮邪圖、日月星辰圖,連放鍋盆碗盞的廚柜上也繪有花草魚蟲等,金碧輝煌。盤坐在藏床上,面對藏桌上的酥油茶、糌粑、乳酪、青稞酒、砣砣肉,狂歡大嚼,其樂融融。
從情歌之鄉康定西行到雅江,進入雅礱江畔的夢幻世界,可充分領略藏區自然景觀和民族風情,令人心曠神怡。
政治經濟
縣境自然條件,適宜林、牧、農綜合發展。全縣有林地512.83萬畝,其中森林面積170餘萬畝,木材蓄積量2700萬餘立方米,主要樹種有冷杉、雲杉、高山松、樺等,形成造材、育材、採伐、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經營體系。林產品收入,在縣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比例,1990年林業產值62萬元(1980年不變價,下同)。有草地524.4萬畝,1990年各類牲畜224253頭(只),畜產品產量牛羊肉648噸、牛奶2965噸、羊毛28噸、牛毛20噸、牛絨4 噸,牧業總產值622萬元。有耕地7.5萬畝,1990年農作物播種面積5.03萬畝,糧食總產7374噸,主產玉米、小麥、青稞及洋芋,農業產值250萬元。1990年全縣農業總產值為1305萬元,農牧民人平收入511元。 經濟林木有桃、核桃、蘋果、花椒等,盛產松茸、木耳。珍貴動物有鹿、獐、盤羊、熊等。名貴中藥材有麝香、鹿茸、蟲草、貝母、大黃、黃芪等。1990年副業產值371萬元。
礦藏有雲母、鋰輝石、綠柱石及黃金。工業企業有農機具修理、縫紉、電力、木材加工等,1990年工業總產值778萬元。有裝機容量250千瓦以上電站3座,基本保證了縣城生產和生活用電。川藏公路(現318國道)東西向橫貫縣境,雅(江)道(孚)公路從北部出境,雅(江)新(龍)公路由西部出境,境內4區9鄉通公路,通車裡程594公里。有郵電局(所)4處,電話交換機186部,郵路總長167公里,農村投遞路線長420公里。
全縣有商業服務網點165個,1990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189萬元,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335萬元,國營商業純購進506萬元,純銷售1615萬元。
文教衛生解放前,全縣僅有國小3所,學生數十。縣城只有一個設備簡陋的看病診所。解放後,經過41年的發展,至1990年有國小32所,在校生1952人;中學2所,在校高中生127人,國中生423人;中國小專任教師239人。醫療衛生機構38個,床位143張,衛生技術人員138人。有文化館(站)3個,電影院1個,電影放映單位11個,有線廣播站縣1個、鄉16個,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11個。
雅江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現有森林面積172.97萬畝,木材畜積量2737.7萬M3。已勘明的礦產資源有鋰、錫、金、雲母、鉛鋅等12種,鋰輝礦石總儲量8029萬噸,礦化均勻,品位為1.36%。水利資源極其豐富,全縣集雨面積8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1條,雅礱江縱貫縣境227公里,是梯級開發水利資源的理想河流。
雅江山川秀麗,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德差鄉一帶108個高山湖泊一個緊鄰一個,俯瞰如一串明珠,全境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未加雕琢的天然公園。進入慶大溝,溪流、森林、瀑布、湖泊、草原融為一體,令人流連忘返,已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帕母嶺景區,流傳著離奇的仙山與宗教的傳說,在帕母林看佛光、彩霞和日出,遠眺
貢嘎山、大炮山,在森林中採集松茸,與猴群、野豬、獐子和小鳥為伴,十分愜意。郭崗頂景區的日月湖、古堡充滿幽情,站在郭崗頂西望,原始森林中的一片草原酷似中國地形圖,草原中悠閒的牛羊恰如大中城市在地圖上的圈點,令人神往。塔子壩阿薩扎的高山牧場,高山湖泊,高山野生動物,使遊客感到大自然的特殊情趣。
雅江的農副土特產品眾多,名貴中藥材有蟲草、貝母、雪蓮花等。雅礱江的高山雪水細鱗魚(雅魚)味鮮無比,青槓林中盛產的松茸香氣撲鼻,很受國內外客商的青睞。還有牛肝菌、刷把菌、猴頭菌、雞蛋菌等幾十種野生食用菌,都是絕對無污染的綠色食品,很有開發前景。
2011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24億元,年均增長15.20%,是2006年的2.81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計達到24.30億元,年均增長46.92%,是2006年的6.84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預計達到8050萬元,年均增長58.14%,是2006年的9.89倍。經濟結構更加合理,支柱產業逐步壯大,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城鄉面貌取得變化,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改革開放強力推進。
2011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3448元,年均增長20.41%,是2006年的2.53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到17208元,年均增長15.23%,是2006年的2.03倍。民眾收入逐年遞增,社會就業不斷擴大,社會保障得到加強,民生問題有力解決,人民生活安居樂業。
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經濟實力不斷提升,連續五年實現兩位數快速增長,三次產業結構由2006年的27.59:20.37:52.04調整到31:33.65:35.35,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連續四年榮獲全州目標考核一等獎。農牧基礎地位得到夯實。“三農”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全面落實,累計投入各項支農資金2.80億元,兌現各類補貼1.32億元;2011年糧食總產量達到8155噸,較2006年增長30.30%,各類牲畜存欄達到20.30萬頭(匹、只),牲畜總增、出欄、商品三率分別達到25.82%、25.75%、16.70%,畜牧業產值占到農業總產值的50%,較2006年增長3.70%。能源開發步伐加快。以兩河口、牙根、楞古、孟底溝等電站為主的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序推進,累計實現前期投資50多億元,全面完成了兩河口電站實物指標調查;中小流域開發步伐加快,成功引進雅通、三江等六家水電開發企業,目前已投入前期開發資金10多億元,其中葛達電站已通過核准,標誌著我縣第一座中型電站已進入了開發的快車道;風電、光伏能源開發已進入前期論證階段,為構建立體能源框架打下了堅實基礎。旅遊產業蓬勃發展。按照“打造金沙江流域大香格里拉國際精品旅遊區旅遊環線”的要求,在全州率先召開了旅遊產業發展諮詢會議,提出了打造“一江一路”經濟帶的發展思路。充分利用國家廣電總局的優勢資源,大力宣傳旅遊品牌,旅遊知名度不斷提升,過境遊客數量和旅遊收入逐年遞增,累計達到48萬人次和2.40億元,旅遊產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較2006年上升了7.20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