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圖

《雁圖》是南宋詩人姜夔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是一首借題雁圖,抒寫情懷的詩。此詩第一、二句借飛雁圖景點出題旨,並順勢表述了憂國之情;第三、四句表達了詩人翹首冀盼、思念故國的急迫心境。此詩沒有出現一個“雁”字,卻使人感到與雁有關,全詩氣格清新,韻致深美,尤其是詩的末一句妙語雙關,韻味深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雁圖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姜夔
  • 作品出處:《白石道人詩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雁圖
萬里晴沙夕照西,此心唯有斷雲知。
年年數盡秋風字,想見江南搖落時。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雁圖:指畫有大雁的畫幅。
②沙:即沙地,這裡是指平原。
③斷云:就是分斷的雲層,指天空而言。
④秋風字:字,這裡指雁字。雁成列而飛,或如一字,或如人字,所以叫做雁字。蘇東坡詩: “雁字一行書絳霄。”
⑤搖落:是指草木凋零殘敗的樣子。《楚辭·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白話譯文

萬里平原,被西沉的太陽光照得一片晴朗,這種好景不常的心情,只有天空才能完全理解的。
一年年地數完了排列飛翔在秋空里的大雁,南來的北雁,想必看到江南已是景象殘敗之時了。

創作背景

南宋時期,北方中原被金國占領,金兵還頻頻南下騷擾進犯淮南一帶,使江南勝景被攪得殘敗不堪,這一切令詩人憂心如焚,痛心疾首,遂借年年自由地北去南來的鴻雁來抒寫山河割裂的悲憒。

作品鑑賞

整體鑑賞

這是一首題詠飛雁圖的七絕詩。它借雁圖的形象,抒發了詩人內心傷時懷國的深切情思。全詩虛實相成,有無相立,哀婉悲涼、韻味無窮。
首句“萬里晴沙夕照西”,先突出描繪出飛雁圖的遼闊渺遠背景,但卻是在“夕照西”的空間中展現,這就暗喻了南宋小朝廷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衰颯景象:試看那晴朗無際的塞北沙原,夕陽正在緩緩西沉下去了。可謂景中寓情,情溢行間。在這裡,詩人首先借飛雁圖景推出了通篇的題旨,而後一句“此心唯有斷雲知”,順勢表述了他深埋心底的憂國傷感之情——它似乎哀傷地向人們訴說著:我的心正隨著大雁飛向遠天,也許只有那高處霄漢的斷雲才能曉得我的心事。接下來,筆鋒一轉就寫詩人的心事。
“年年數盡秋風字,想見江南搖落時。”原來,作者年年歲歲都在仰頭歷數著北雁南來的列陣字行,從而思念著那凋敝殘敗的江南敞鄉。一句“年年數盡”,即把詩人的翹首冀盼、思念故國的急迫心境如睹似見般地描摹出來;而“想見江南搖落”,讀之令人更加悲戚難當,“想見”是說想像得到、顯而易見、理所當然,而詩人是不願這樣.害怕這樣,但又無可奈何、無能為力的。最後,他只有在心明眼亮而又肝膽俱裂的極度矛盾心緒中將痛楚的淚水暗暗地吞進自己肚裡去。因為事實上,在南宋表面“承平”的日子裡,自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至孝宗隆興二年(1164年)的三十多年間,金人在淮南一帶頻頻騷擾進犯,已使江南勝景被攪得殘敗不堪了,這足以令詩人憂心如焚,痛心疾首。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突出特徵,是作者採用了“雙線結構”法。從外在的描述來看,詩人是把他對雁圖的所見、所感進行了真實而細緻的描繪,其形象可觸可摸;但詩的內里卻牢牢把握了作者內在的情思線,即把景物、形象統攝在個人憂國傷懷的主脈當中,使兩者高度的交融統一,互寓互藏、相為表里,最後,情溢言外、語意雙關,形成象外之象、韻外之韻,顯得委婉蘊藉、語意深遠、言有盡而意無窮,令人咀嚼不已。陳郁《藏一話腴》評白石云:“意到語工,不期於高遠而自高遠。”似此。亦可以用張炎詞源》評白石詞語移評此詩: “姜白石野雲孤飛,去留無跡。”亦頗恰當也。

名家點評

東南大學教授孔壽山《中國題畫詩大觀》:全詩格調清新,韻味深美。特別是全詩未出現“雁” 字,卻使人感到與雁有關,構思不凡,頗具匠心,故被人稱讚。
民國詩人熊柏畦《宋八大家絕句選》:這首詩滿含憂國情懷,從北雁南來的圖景中抒發,別出機杼。

作者簡介

姜夔(1154—1221年),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後移居湖州(今浙江吳興)。一生未仕,往來於贛、湘、鄂、蘇、浙間,故與劉過被人視為早期江湖派代表人物。其詩初學黃庭堅,後深造自得,與范成大楊萬里多有唱酬。尤以詞著稱,精音律,能自度曲。又擅長書法。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詩說》《續書譜》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