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東民間民俗,地區民俗,人乎隴東,出乎隴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隴東民間民俗
- 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時歲之元
- 正月初七:清早吃長面
- 正月十五:繼春節後有一個隆重的的節日
隴東民間民俗,地區民俗,人乎隴東,出乎隴東。
隴東民間民俗,地區民俗,人乎隴東,出乎隴東。隴東民間民俗1人乎隴東,出乎隴東。隴東原生態民族藝術蘊含的本質精神是民族元氣,是人文大氣,是天地精氣,這其中蘊藏著人類美好的理想、人類浪漫的自由的追求。我願和大家一起分享這元氣...
《隴東民間禮俗》是2013年甘肅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米占宏。內容簡介 米占宏編著的《隴東民間禮俗》一書內容包括婚嫁、誕生、壽誕、安居、開業、賀慶、節日、喪葬8項人生禮俗,系統整理了隴東社會生活民俗,集中反映了隴東人民世代...
其它人生禮俗及其社火、廟會等公共風俗活動中,嗩吶手按程式起著導引作用,都在表演著舉足輕重而不可替代的角色。嗩吶伴隨著隴東人的禮俗活動,伴隨隴東人的一生。因此,嗩吶這種民間樂器、在隴東有著深厚的生存土壤。隴東悲情內質 到過...
隴東農耕民俗文化村,坐落在甘肅省慶陽市小崆峒北門內,一座典型的隴東崖莊院落,背原面山向陽,崖背一磚到頂,窯洞排列整齊,院落雅致靜謐,花園繁花似錦。大門外右側因勢修建一座高廈,另具匠心,增加了窯洞民居的層次和對襯,顯得和諧...
“蓮生太子”、“胖娃坐蓮”居多,還有荷花、牡丹、鳳凰、百鳥等,表示子孫綿延,永保平安。慶陽刺繡是節日民俗文化的典型體現,深入慶陽鄉村,你深深體驗到美源於生活,美就是生活。隴東道情 隴東道情發源於慶陽、環縣一帶。約在100多年...
隴東民俗博物館位於慶陽市西峰區董志鎮北門村,始建於1986年,是國家三級博物館。正科級事業單位,隸屬慶陽市西峰區文化廣播影視局。占地面積13000多平方米,館藏歷史文物1058件,民俗精品1200多件。農耕器具200多件。博物館簡介 館內基礎...
香包在慶陽再普通不過,慶陽人對香包也再熟悉不過。華池縣曾出土金代的千歲香包,可見慶陽香包之歷史悠久。香包是慶陽婦女刺繡的民間工藝品之一。香包以其絢麗鮮明的色彩,大膽而奇特的造形,潑辣而熱烈的動感,承傳著慶陽民間民俗文化的...
1959年慶城縣編印了《慶陽民間剪紙》一書,在西峰召開的全國民眾美術現場會上受到了專家們的喜愛和好評。1985年,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了王光普的《隴東民俗剪紙》,再次把慶陽剪紙介紹給全國。慶陽剪紙的取材 慶陽剪紙,取材寬廣。日月星辰,...
這種刺繡品叫做香包,又叫荷包,慶陽民間稱作耍活子,作為慶陽地區端午節古老的民俗物品,寄託了地方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慶陽香包是立體造型和平面刺繡兼容的純手工藝製品,構型簡單質樸,按製作技藝分有“絀絀”類...
這種悠遠的歷史積澱,深厚的文化底蘊,原生態的民族習俗,孕育出了獨樹一幟的民俗民間文化和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慶陽香包繡制、嗩吶、道情皮影、剪紙、隴東窯洞民居等項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慶陽民俗文化屬於地方...
2012年,慶陽市有香包民俗文化企業130多家,正式註冊78家,產品達20多個大類5000多個品種,年生產900多萬件,遠銷全國56個大中城市及美國、日本、歐盟、東南亞、港澳台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市文化產業從業人員4.2萬人,增加值4.5...
美學和造型藝術體系,為人類學、考古學、歷史學、民族學、民俗學、美學、藝術學等領域提供了許多可追溯和借鑑的信息,被藝術界視為極其寶貴的“活文物”,是古代民間美術的“原始生態”,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與“源”,是隴東人民...
總之,“燎乾”這一風俗,應來源於民間降妖驅邪,至少在慶陽各地,人們認為火是光明的象徵,是一切黑暗裡存在的鬼蜮所怯怕的,慶陽人不僅在怯妖除魔行法時放火,在喪葬出殯者經過門前時在門前放火送行,甚至晚上行夜路回家(尤其是養小...
春倌說春是陝西漢中、安康地區和川北、隴東的部分地區的一種傳統民間說唱藝術。在冬春季節由春倌走村串戶說唱,一般為單人表演;有時進入街道或住戶密集的村莊時,採取雙人對唱、接唱和聯唱,演唱效果更好。每演完一戶,春倌送給一張春...
甘肅皮影是國內較早成型的皮影戲之一,又稱“影子戲”,是一種“借燈顯影,配聲以演故事”的地方傳統戲劇形式,它主要受陝西皮影的影響,但是又結合了本地的傳統民俗與音樂。甘肅民間影子戲主要集中在隴東、隴西、隴南三地,三地音樂...
2002年,首屆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期間,中國民俗學會命名慶陽市為“徒手秧歌之鄉。”秧歌起源 秧歌,起源於江南水鄉,是產生於稻田裡的一種歌舞。插秧勞動強度大,需長時間弓背彎腰。為了消除疲勞、疏鬆筋骨,休息時人們就在稻田裡扭...
久而久之,形成習俗。在慶陽各地,社火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娛樂形式,約有80多種社火形式豐富多樣。慶陽最為著名的社火有太平鼓、鐵芯子、跑旱船。然後按其內容把男女小孩(年齡一般4—5歲)裝扮成戲劇人物,站立頂端,少則1人...
它是根據慶陽民間流傳很久的“雲朵子”、“蓮花轉”改編而成的。後來,戴愛蓮指導中國青年代表團排演,赴波蘭參加世界青年聯歡節,獲金質獎。荷花舞因此而蜚聲海內外。2003年第二屆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上,中國民俗學會命名荷花舞發源...
秧歌隊成為街道文藝活動的主流和亮點。2002年,首屆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期間,慶陽的秧歌更是盛況空前,使國內外賓客大開眼界,特別是徒手秧歌,使來賓大飽眼福。他們說:“像這樣數萬人的秧歌隊伍,在國內真是少見。”
我們在寧縣採訪的原博物館館長於館長時,他曾告訴我們有關窯洞的禁忌問題,慶陽人挖窯洞時一定要祭土地神(當地稱為社神),鬧鬼請陰陽先生,用五穀安宅,就現代民間也有此習俗,他們挖窯洞時是要請陰陽先生的。我們在鎮原縣城關鎮採訪...
”也就是在香包節期間召開的民俗研討會上,中國民俗學會命名慶陽市為“徒手秧歌之鄉”。保護措施 為了傳承民間舞蹈“徒手秧歌”,慶城縣文化館曾於2008 年舉辦了全縣徒手秧歌骨幹培訓班,參加培訓的100多名來自不同崗位的人員,接受了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