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徒手秧歌之鄉
- 地址:中國慶陽
2002年,首屆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期間,中國民俗學會命名慶陽市為“徒手秧歌之鄉。”秧歌起源秧歌,起源於江南水鄉,是產生於稻田裡的一種歌舞。插秧勞動強度大,需長時間弓背彎腰。為了消除疲勞、疏鬆筋骨,休息時人們就在稻田裡...
慶城徒手秧是流傳於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的一種舞蹈藝術形式,也是當地民俗活動的重要內容。徒手秧歌是慶陽秧歌的一大特點。演員赤手空拳,不拿任何道具,這種表演形式難度較大。19世紀30年代曾在解放區流行,後來為陝北秧歌所代替。2008年,入選中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歷史淵源 秧歌,起源於北方,是產生於...
尤其連續十二屆香包節,慶陽獲得了中國香包刺繡之鄉、徒手秧歌之鄉、民間剪紙之鄉、窯洞民居之鄉、五蝠皮鼓——慶陽一絕,環縣——道情皮影之鄉、溫泉鄉公劉廟——華夏公劉第一屆、周祖農耕文化之鄉、荷花舞之鄉、中國民俗文化及民間工藝美術調研基地、中國民俗藝術教研基地等11大命名,使慶陽增加了11張靚麗的文化...
2002年,首屆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期間,中國民俗學會命名慶陽市為“徒手秧歌之鄉。”秧歌起源 秧歌,起源於江南水鄉,是產生於稻田裡的一種歌舞。插秧勞動強度大,需長時間弓背彎腰。為了消除疲勞、疏鬆筋骨,休息時人們就在稻田裡扭起來。為防止踩壞秧苗,就見空插腳,於是,就出現了“扭秧歌”的交叉步子。慶陽...
慶陽市先後獲得了中國民俗學會和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委員會“香包刺繡之鄉”、“民間剪紙之鄉”、“窯洞民居之鄉”、“徒手秧歌之鄉”、“荷花舞之鄉”、“周祖農耕文化之鄉”、“皮影之鄉”等十多項命名,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基地”,2011年“慶陽香包繡制”、“環縣道情皮影戲”兩個國家級非遺...
2002年,首屆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期間,陽的秧歌使國內外賓客大開眼界,特別是徒手秧歌,使來賓大飽眼福。隴東嗩吶 隴東嗩吶在明代就有流傳,有四百年的發展歷史,從清代開始逐步成熟至民國達到興盛。隴東嗩吶,經過百年的演變,它的主要作用是活躍和滿足了窮鄉僻壤廣大民眾的文化需求。表現為每逢娶媳嫁女,喪葬祭奠...
十、“天下黃土第一原”慶陽是中國香包刺繡徒手秧歌之鄉 十一、中國紅豆草之鄉定西是黃河上游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十二、水稻棉花占河川 隴南是“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十三、臨夏回族自治州 遊客跟著美景走 十四、甘南藏族自治州 甘肅省的九寨溝 第四編 投資青海引領未來 第七章 中國鹽湖城格爾木柴達木盆地奏凱歌...
慶陽資源富集,是長慶油田的誕生地和主產區,石油資源儲量32.74億噸,煤炭預測儲量1342億噸。慶陽民俗文化獨樹一幟,是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的周祖農耕文化之鄉、香包刺繡之鄉、徒手秧歌之鄉、民間剪紙之鄉、窯洞民居之鄉、荷花舞之鄉、皮影道情之鄉,隴劇、環縣皮影、香包刺繡、嗩吶藝術被列為中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