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輻射效應

輻射效應中分隨機效應和非隨機效應。隨機輻射效應的發生沒有劑量的閾值,就是說這種效應發生與否不存在一個明確的劑量界限。效應發生幾率(可能性)與受照射劑量大小有關,劑量大,損傷可能性也大。非隨機效應則有一個明確的劑量值,只有當照射劑量超過某一界限值時,才會發生輻射生物效應,效應的嚴重程度與照射劑量大小有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隨機輻射效應
  • 套用領域:電離輻射
  • 特點:沒有明確劑量閾值
詳解
眾所周知,在廣島和長崎的核子彈爆炸倖存者中,白血病的發病率在爆炸後幾年內開始增長。這種增長與暴露於爆炸所產生的電離輻射相關聯。白血病是一個輻射曝光的遠期後果的例子。
在個體被輻照後幾年或者更久出現的放射性效應有幾個共同的特點:①效應發生的機率(即:表現出這種效應的人占總人群的比例)隨著劑量的增加而增加。②對一個個體來說,效應的嚴重性與劑量的大小無關。③損害劑量無閾值,即不能很肯定地說低於某個閾值就不會發生輻射效應。
明顯地,這些效應是輻射激活在人體中產生疾病的機制的結果。隨機過程(失調或輻射效應)是根據輻射的劑量出現的可能性,而不是失調的嚴重性。事實上嚴重性與劑量無關,表明輻射引發了一個疾病的過程,最終的結果由個體中的其他因素決定。
對諸如輻射等因素產生的隨機效應提供精確估計的困難之一是,這些效應在無輻射的情況下也發生。確切地說,這裡存在著有別於我們所考慮的因素以外的原因產生的該效應,也即“自然發生率”。
三種輻射隨機效應已經分類如下:①致癌作用,誘發癌症;②致畸作用,對胎兒的輻照誘發的出生缺陷;③致突變作用,在受精前對生殖細胞(精子和卵子)的輻照誘發後代的遺傳異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