劑量率效應

劑量率效應

劑量率效應是指輻射劑量率對生物效應的影響。劑量率即單位時間內機體吸收的輻射劑量,通常以Gy/d、Gy/h、Gy/min或Gy/s表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劑量率效應
  • 外文名:dose-rate effect
  • 單位:Gy/d、Gy/h、Gy/min、Gy/s
  • 輻射類型:電離輻射
簡介,劑量率效應,劑量效應關係,劑量限制制度,

簡介

人體在受到輻射照射後可能產生各種不同的生物學效應。除與不同類型的射線有關外,最直接的影響因素是輻射的劑量、劑量率。一般來說,劑量、劑量率越大,效應越嚴重。當照射的其它條件相同時,受照射面積越大,生物效應越明顯。

劑量率效應

劑量率效應是指輻射劑量率對生物效應的影響。劑量率即單位時間內機體吸收的輻射劑量,通常以Gy/d、Gy/h、Gy/min或Gy/s表示。在低LET輻射一般情況下劑量率愈大,生物效應愈顯著。但當劑量率達到一定程度後,生物效應和劑量率之間失去比例關係。而且劑量率對生物效應的影響隨所觀察的具體效應不同而異。要引起急性放射病,必須達到一定的劑量率閾值。每日0.005-0.05Gy(0.5-5rad)的劑量率即使長期大量累積也不引起急性放射病,只能引起慢性放射病。當劑量率達到每分鐘0.05-0.1Gy(5-10rad)或更高時,則有可能引起急性放射病,而且其嚴重度隨劑量率增大而加重。小劑量輻射慢性作用時,劑量率對生物效應也有明顯的影響;當累積劑量相同時,劑量率愈高,遠期效應(如白血病發生率)愈顯著。應當指出,在某些情況下,劑量率效應不明顯,例如高LET輻射的生物效應,劑量率min(1rad/min)或>1Gy/ min(100rad/min)的X線的致死效應,以及0.3-10Gy/min(30-1000d/min)的X線放射治療效應等,都看不出劑量率有明顯的影響。

劑量效應關係

ICRP26號出版物中把劑量效應關係規定為:需要防禦的有害效應(腦體效應和遺傳效應)分為隨機效應( (stochastic effects)和非隨機效應(non- stochastic effects)隨機性效應是指效應發生的幾率(不是指嚴重程度)與劑量大小有關的效應。這種效應不存在劑量閾值。在輻射防護所涉及的劑量範圍內,遺傳效應視為隨機性效應。某些軀體效應也是隨機性的,其中癌的發生是在低劑量下主要的軀體性照射危險,因而也是輻射防護所關心的主要效應。
就隨機效應來說,在小劑量率或間斷性的小劑量照射條件下,某一種效應出現幾率與劑量之間存在著線性無閾關係。在這一假設下,效應的嚴重程度與劑量無關,效應出現幾率的增加正比於劑量的增加
線性無閾劑量回響模式是為了輻射防護的目的而在目前必須採取的一種簡化模型,它是偏于謹慎的假設,它所給出的危險度估計有可能偏高。但在幾種可供選擇的實踐之間做出抉擇時,採取謹慎的立場是正確的。
非隨機效應是指效應的嚴重程度取決於所受劑量的大小,並且可能存在著一個明確的閾劑量,在這劑量以下不會見到有害效應。非隨機效應是特殊組織所獨有的,例如眼晶體的白內障,皮膚的良性損傷,骨髓內的細胞減少而引起造血障礙,性細胞損傷引起生育力的損害。
輻射防護的目的在於防止有害的非隨機性效應,並限制隨機效應的發生率,使之達到被認為可以接受的水平。

劑量限制制度

為了達到輻射防護的目的,即防止有害的非隨機性效應,限制隨機性有害效應的發生率,使之達到可接受的水平,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第26號出版物建議了一套劑量限制制度。
該制度包括下列三項基本原則。
1.正當化原則任何來源的照射必須具有正當的理由,即只有當某一伴有輻照的實踐帶來超過代價的純利益時才能認為是正當的,否則不應採取此種實踐。
2.最最佳化原則依據利益與代價的差分分析,取純利益達到最大的最最佳化條件,即按單位劑量當量計算所增加的防護代價與所減少的危害相抵,在考慮到經濟和社會因素之後,使得任何輻照保持在可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
3.劑量當量限值原則滿足正當化和最最佳化條件的劑量,不一定對每個人都是安全合適的,為此還必須使個人所受的劑量當量不超過對各類人員所規定的限值。這同樣是必須遵守的原則。
ICRP第26號出版物中列出了職業性人員和公眾中個人的劑量當量限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