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障蔽島
- 外文名:Block island
- 別名:障蔽沙嘴
- 分布:世界各地的海岸線
基本信息,形狀分布,形成原因,結構組成,功能,影響變遷因素,相關資訊,
基本信息
障蔽島,又稱障蔽沙嘴,在世界各地的海岸線均有分布,但以北美東部的海岸線尤為密集,在那裡,障蔽島從新英格蘭開始伸展至大西洋沿岸,繞墨西哥灣綿延至墨西哥南部。障蔽島是倍受青睞的度假聖地,從新澤西的大西洋城到佛羅里達的邁阿密,包括度假社區在內的觀光點星羅棋布。許多人都在障蔽島上安置度假宅邸或住所,越來越多的障蔽島被開發成旅遊資源。但是,障蔽島是脆弱的,對海岸地質和生態而言十分重要的生態環境正在日益惡化。 資源開發對這些生態環境構成的威脅是巨大的,同時,每年因颶風和氣旋風暴導致的財產損失正在不斷攀升。
形狀分布
障蔽島是狹長形的,它們是海里的沙石或沉積物離岸沉積的結果,與海岸線呈平行分布。有些障蔽島的長度超過160公里。障蔽島和陸地之間由很淺的海峽、港灣或瀉湖分隔。障蔽島常常沿海岸線呈鏈狀分布,彼此由狹窄的進潮口分開,北卡羅來納的外灘就是這樣。
形成原因
障蔽島的成因十分複雜,至今仍然沒有找到完美的解釋。海潮理論稱,障蔽島早在18,000年前最後一個冰河世紀結束時就已形成。隨著冰川的消融和退行,海平面開始上升,沖毀了當時灘脊後方的區域。不斷升高的海水將灘脊上的沉積物帶離陸地,它們在離新形成海岸線不遠的淺海區域沉積下來。波浪和海潮繼續帶離更多的沉積物,不斷堆積,最終形成了障蔽島。 另外,河水將沉積物從陸地上沖刷下來,送入障蔽島後方,這也促成了障蔽島的形成。
結構組成
典型障蔽島結構包括以下區域(由海洋至海峽):
海灘——由因波浪衝擊而沉積下來的沙石構成
沙丘——由因風力作用而裹帶沉積的沙石形成。 沙丘靠植物(海燕麥、苦藜)的根系自然固定,還可以靠籬笆進行人工固定。 沙丘主體面朝大海,靠近內陸的後方可能還有次級和三級沙丘。
堰州坪——(又稱背丘、洪積區或泥灘)由沉積物構成,沉積物由風暴(如颶風)推送,越過沙丘。 植被在這些區域上生長,將它們固定起來。
鹽沼——障蔽島上靠近海峽一側的較低區域。 鹽沼通常分為高沼澤區和低沼澤區。 每月兩次的朔望潮會漫過高沼澤區,每天兩次的滿潮會漫過低沼澤區。 鹽沼區域或許是地球上生態密度(每 4000 平方米的植被)最大的區域,這個區域靠米草固定。
功能
障蔽島主要有兩種功能。 首先,它們可以保護海岸線免收強風暴的破壞。 其次,它們可以保護生物賴以生存的多種棲息地。 事實上,障蔽島的鹽沼生態系統和海岸可以淨化來自陸地水體的徑流。 雖然障蔽島是狹長形的,但是島上卻有多種獨特的棲息地:
海灘
沙丘
堰州坪
鹽沼
每一種棲息地都有著截然不同的環境和生物。 我們將根據不同的棲息地,研究其中某些生態系統。
海灘棲息地
靠近海洋一側是障蔽島的海灘棲息地。 從缺乏淡水的意義上說,海灘與沙漠非常相似,但是海灘的很大一部分每天兩次幾乎全部被鹽水覆蓋(風暴期間,整個海灘直至沙丘底部都會被海水浸沒)。 這種環境(稱作潮汐帶)中生長的動植物必須交替忍受長時間暴露在海水和乾燥空氣中的生活。 在海灘上,人們能見到的唯一的植物就是被衝上岸的藻類。 海浪帶來的海水從沙粒間滲入,細菌就生長在沙粒的空隙中。 海灘上的動物有鼴蟹這樣的掘穴動物和蚌這樣的濾食動物,它們在滿潮時活動;還有靠進食沙粒中的細菌為生的蚯蚓、沙蟹(鬼蟹)和各種捕捉螃蟹的濱鳥(磯鷂、海鷗和鵜鶘)、掘穴動物和海魚。
沙丘棲息地
海岸森林中的灌木群落
沙丘的濕度來自雨水、海浪和大風暴時偶爾的洪水。 沙丘的沙質土壤鹽分很高,幾乎不含淡水,是一個相對嚴酷的生存環境。 海燕麥、苦藜等植物具有固沙作用。 它們的根系將沙土固定起來,它們的莖葉減慢了風速,令沙粒得以沉積。 在沙丘上,您會發現許多螃蟹,尤其是鬼蟹。 在這裡,您也會發現海鳥(海鷗、燕鷗),它們進食生活在沙丘上的動物。
堰州坪棲息地
在其他島嶼上,堰州坪都在沙丘後面。 主要的植被包括米草和克拉莎草。 在滿潮期,這些區域常常終日溢滿海水。 泥漿和沉積物中充滿了厭氧菌(沉積物中幾乎沒有氧氣)。 細菌降解沉積物中富含的有機質,這些有機質來自死亡的動植物。 生活在泥漿中的動物濾食潮水中的細菌和浮游生物,或進食泥漿中的細菌;這些動物包括蚌、蛤、蝸牛和蠕蟲。 各種魚類隨著潮起潮落沉沉浮浮。 招潮蟹靠食用泥漿中的細菌為生。 鬼蟹和藍蟹食用細菌、小型無脊椎動物和小魚。 鳥類(海鷗、白鷺、鵜鶘)捕食魚類、螃蟹和無脊椎動物。
鹽沼棲息地
障蔽島的海峽側通常被鹽沼占據。 在障蔽島海峽側發現的鹽沼與海岸主陸上發現的鹽沼類似。 與堰州坪一樣,鹽沼在滿潮時溢滿海水,所以鹽沼上的動植物也和堰州坪類似。
影響變遷因素
障蔽島正在不斷變遷。 下面的環境都會影響它的演進:
波浪——在障蔽島的近海側沉澱和沖刷沉積物
海潮——因波浪拍擊島嶼而形成的海潮在合適的角度下,能夠將沙子從島嶼的一端衝到另一端。 比方說,美國東部海岸邊的海潮總是將沙子從障蔽島的北端衝到 南端,沙子在南端沉積。
潮汐——將沉積物衝到鹽沼,最終填塞了鹽沼。結果障蔽島海峽側往往會越來越高,而近海側會逐漸被侵蝕掉。
風——將沉積物從海灘吹送過來,形成沙丘,並吹入鹽沼中,進而導致鹽沼的不斷升高。
海平面變化——海平面升高會使障蔽島向陸地一側移動
風暴 ——風暴對障蔽島的影響最為強烈,風暴會導致洪積區形成並侵蝕海灘以及障蔽島的其他部分。
風暴對障蔽島的衝擊取決於風暴的性質(風暴潮、波浪)以及暴風眼登入障蔽島的海拔。為了量化風暴所帶來的破壞,美國地理調查 (USGS) 制定了如下“危險級別”:
一級衝擊——波浪侵蝕僅限于海灘地區。被侵蝕掉的沙子會在幾周或幾月內得到補充,障蔽島系統不會有很大改變。
二級衝擊——波浪侵蝕沙丘,導致沙丘退化。這會給障蔽島系統帶來半永久性或永久性的改變。
三級衝擊——波浪的作用已經超出了沙丘的高度,破壞了沙丘並將沉積物從沙丘向陸地沖送(大約 100米),形成洪積區。 系統的這種變化使障蔽島向陸地移動。
四級衝擊——風暴潮完全淹沒障蔽島,摧毀沙丘系統將沉積物向陸地方向推移(速度大約 1 公里)。這會給障蔽島或障蔽島的一部分帶來不可逆的長久影響。
相關資訊
由於障蔽島是知名的度假地,目前正在對許多障蔽島進行開發。 島上正在興建許多度假社區,包括高層結構的酒店、公寓式住宅和高爾夫球場。 為了容納這些建築,人們破壞了沙丘,充填了鹽沼和堰州坪。資源開發對障蔽島的天然動態平衡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我們將從幾個例子入手,探討人類活動對障蔽島的影響及其後果。
Cape Hatteras燈塔
Cape Hatteras燈塔在北卡羅來納州的 Hatteras 島上,像 Hatteras 島這樣的障蔽島一直在不停變化。海潮將沙子帶離海島的一端,令其沉積在另一端,從而改變著海島的形狀。 Cape Hatteras 燈塔自十九世紀以來就一直為船隻指引航向。 由於燈塔周圍的海灘不斷遭到侵蝕,燈塔有落入大西洋的危險。1989年,政府決定將燈塔搬離它呆了一百多年的老位置,朝內陸方向挪動大約0.8公里。 多年的報告、調研和公眾意見延誤了這一決定,直到1999年,它才得以實際貫徹。遷移工作面臨許多技術上的問題,關於這方面的報導和文章可以在 Cape Hatteras 燈塔遷移方面的文章和圖片中找到。
佛羅里達 Upham 海灘
海潮和波浪作用對沙子的侵蝕可能給海灘帶來極大改變。 為了保護海灘,人類必須從別的地方挖沙,重新修繕海灘,這個過程稱作海灘修繕。 海灘修繕是個昂貴的工程,常常花費百萬美元。 下面你將看到,佛羅里達 Upham 海灘的修繕效果未能持久。 不到一年時間,海潮就侵蝕掉了修繕後的海灘。 海灘修繕是一個昂貴的暫時性手段,治標不治本,無法停止障蔽島沙石不可避免的遷移進程。
馬里蘭州大洋城
大洋城坐落在馬里蘭東海岸 Fenwick 島的南端,很長時間以來一直是知名的海灘度假聖地。 20 世紀20年代,幾家大酒店在那裡興建。到了50年代,那裡的旅遊發展迅猛,這種狀況一直延續了30年。 20世紀70年代,這個島的生態問題引起廣泛關注,現在相關立法已經出台,禁止人們挖掘溝渠,充填濕地。
北卡羅來納 Topsail 島
Topsail島是北卡羅來納海岸著名的海灘度假地。 這個障蔽島上興建了許多公寓式住宅和海灘度假屋,旅遊資源被過度開發。1996年9月,Fran 颶風在北卡羅來納Wilmington附近登入。暴風眼周圍逆時針方向的氣旋在Topsail島上捲起巨大的風浪和風暴潮。 風暴摧毀了島嶼的大部分,形成洪積區。島上許多建築都被摧毀,唯一的高速公路嚴重損壞。住宅毀壞嚴重,財物損失高達數億美元。幾位環境學家以及知名的地理學家、杜克大學的 Orrin Pilkey就在障蔽島上興建建築物所形成的危險發出警告。
障蔽島的資源開發是一個危險的工程,障蔽島對海岸而言十分重要(保護海岸免受風暴襲擊、滋養生態環境、保護野生動物)。儘管如此,障蔽島仍然是倍受歡迎的度假地和休閒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