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邏港
滔滔江水格外垂青荊楚大地,不但在這裡留下了少有的深水良港,還留下良好的岸線資源和航道。湖北也正因江河運輸四通八達,才被譽為“
九省通衢”。隨著武漢新港的興建,以開放、創新為精髓的當代大碼頭文化的勃興也必將可期,而這條“
黃金水道”,也必將煥發青春,成為融通中西經濟文化的橋樑和
紐帶,延續著中華文明的
脈絡。
天興洲以東70公里的長江岸線上,將崛起總億噸級大港,問鼎中國最大內河航運港口,這就是規劃中的武漢新港——
省領導關注新港建設
省委書記
羅清泉提出,建設武漢新港,將其作為實施中部崛起和
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試驗任務的重要突破口。
正在規劃的武漢新港打破了行政區劃,包括武漢、黃岡、鄂州三市的部分港口。規劃範圍,左岸從
黃陂區窯
武漢新港將打造為集先進港口技術為一體的現代港,中西部走向海外國際港,水水、水陸中轉的樞紐港,和港口與產業相互促進的先導區;發展目標為“億噸大港,千萬標箱”。
港區直接建設預計投資370億元,年吞吐總量將達1.6億噸,配套新城區
居住人口可達207萬。全部建成將用時20年。武漢新港首批啟動的項目有16個,投資總額100億元左右。
據了解,省委、省政府在作出建設武漢新港決策前,省領導多次召集各方面專家進行研討,並深入現場考察,徵求了方方面面的意見。大家認為,建設“武漢新港”決策,有利於緩解能源、土地、環保等資源問題,是運用市場經濟和政府引導雙重手段,建設“兩型社會”的重大題材、重大探索。
作為省委省政府“大項目”興鄂戰略的開篇之作,省市領導十分重視。6月11日,省長李鴻忠,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憲生,副省長田承忠聽取武漢新港規劃匯報。
6月20日,羅清泉、
李憲生、
李春明(時任副省長,現任省委常委、宣傳部長)一行,冒著酷暑,在武漢粵漢碼頭登上維宜號客輪沿江而下,實地考察了沿江兩岸口岸建設、岸線和陸域控制、設施配套、港口周邊產業發展等情況。羅清泉提出深化武漢新港規劃方案10個方面的意見。
7月3日,李春明聽取深化武漢新港規劃方案的情況匯報。
中國內陸航運最大碼頭——武漢新港的面紗,正逐步被掀開。
2004.02.09 武漢陽邏國際
貨櫃轉運中心開港
2004.09.10 陽邏口岸保稅倉庫開業
2008.04.22 羅清泉實地考察指出:把陽邏港建成長江航運中心
2009.04.06 武漢新港陽邏港“江海直達航線”開始正式運營
2009.12.01 陽邏港成為湖北省首個外籍船舶可停靠港
2009.12.11 國務院副總理
張德江考察陽邏港
2010.04.22 台灣台中港直達武漢陽邏港 漢台快航正式啟運
2010.09.26 羅清泉調研陽邏港 武漢新港建設定下“十六字方針”
2010.10.22 溫家寶總理考察武漢新港陽邏港區
2010.12.18
長江中游最大的水上搜救基地在陽邏開建
2011.1.3 武漢新港邁入"億噸大港"行列 成為中部水上門戶
2011.6.1 楊泗港碼頭6月1日起遷至陽邏港
2011.6.22 全國最大內河臨港產業園“陽邏港·華中國際產業園”開建
2011.7.1 武漢新“江海直達”航線首發 72小時可抵上海
未來構想
工業新城
循環、綠色、和諧的工業新城
2025年。船行江上,武漢新港長江沿岸,遠遠可看各種
吊裝設備正伸展長臂,將油、煤、鋼、水泥等貨物吊上吊下。
現代化港口背後,是各種先進的製造工廠。原材料從沿海及東南亞地區通過扁平型萬噸巨輪經長江運入,直接進入工廠車間。製成品又直接從碼頭運往東南亞國家出口。
離港區和工廠區不遠處,是按宜居模式設計的生活區,不僅配套設施完備,還有大大小小的生態旅遊區,讓家宛如在畫中。
負責《武漢新港規劃研究報告》的武漢理工大學教授陶德馨,昨日向記者描繪了若干年後,武漢新港將呈現的誘人景象。
這一美好前景的理論表達,是武漢新港將成為一個循環、綠色、和諧的工業新城。它按中國四大交通樞紐中心來規劃,以兩型社會和中部崛起為基本思路,統籌考慮了沿江產業、循環經濟、交通運輸、城市空間布局和綠色物流等各項目標。“與此前的武漢港修編規劃和華中航運中心規劃相比,武漢新港規劃沒有就航運談航運,更具有戰略性和前瞻性。”
武漢新港將成為湖北新型工業化、現代化、兩型社會的綜合試驗區,陶德馨將之稱為“
武漢城市圈試驗區的縮影”,在相對集中的長江沿線80公裡帶狀區域內,可以比較容易實現武漢城市圈所提倡的“五統一”,打破行政區劃,集中規劃、建設、投入,並較易看到示範效應。
組合專業碼頭
十大專業碼頭打出“組合拳”
儘管結合了交通、流通、現代工業、城鄉建設等眾多主題,武漢新港的核心內容仍是港口。航運專家認為,水運的結點不是流動的水或船,而是有實在依託的地面的港口,如上海有
洋山港,天津有
濱海新區。
根據武漢理工大學編制的初步規劃,武漢新港的左岸從
黃陂區窯頭至黃岡市的蔡胡廖,
岸線全長59.72公里;右岸從青山區武鋼運河口至
鄂州市長港出口,岸線全長71.31公里。港區
規劃用地3225萬平方米,其中包括10大港口作業區,190個生產性
泊位。
10大作業區展示了未來武漢新港龐大的“組合實力”
新洲區陽邏一作業區。以鋼鐵和石油化工品運輸為主,規劃泊位8個,總通過能力665萬噸。
新洲區陽邏二作業區。以貨櫃和水泥運輸為主,規劃泊位14個,其中現有泊位5個,總通過能力1130萬噸,貨櫃105萬標箱。
新洲區陽邏三作業區。該作業區在
倒水河以上部分以貨櫃運輸為主,以下部分以糧食及石油化工品運輸為主。規劃泊位24個,其中現有泊位1個,總通過能力930萬噸,貨櫃250萬
標箱。
新洲區林四房作業區。以煤炭、水泥和非金屬礦石運輸及煤炭物流配送為主,規劃泊位19個,總通過能力3615萬噸。
新洲區唐家渡作業區。以煤炭及
化肥、農藥、輕工等貨種為主,規劃泊位27個,總通過能力1110萬噸。
青山區武鋼作業區。以金屬礦石、鋼鐵運輸為主,規劃泊位18個,其中現有泊位10個,總通過能力2950萬噸。
洪山區北湖作業區。以石油、化工及鋼鐵運輸為主。規劃泊位32個,其中現有泊位2個,總通過能力2575萬噸。
新洲區白滸山作業區。以石油、化工及貨櫃運輸為主。規劃泊位25個,其中現有泊位7個,預留貨櫃泊位17個,貨物吞吐能力788萬噸,貨櫃260萬標箱。
鄂州市葛店作業區。以機械、材料、工業製成品等運輸為主,規劃件雜及多用途泊位25個,總通過能力465萬噸。
黃岡市三江作業區。規劃以鋼鐵、礦建材料等為主,規劃泊位16個,總通過能力635萬噸。
到2010年,武漢新港將基本建成
武鋼江北基地碼頭、南順石油化工碼頭、陽邏貨櫃二期工程、亞東水泥碼頭、國家稻米交易中心;到2015年,基本建成林四房配煤中心碼頭、80萬噸乙烯配套碼頭、白滸山作業區、陽邏三作業區、三江作業區、唐家渡作業區;到2025年,全面完成武漢新港建設。
水上門戶
中部通達世界的水上門戶
長江航運的一個特點,是5000噸船舶往上游只能到達武漢長江大橋。這意味著武漢新港是長江流域通江達海港口的起始點。
南京以下航道,3萬至5萬噸船舶可直達,實際上成為海港。武漢至南京航線上,通常只能航行5000噸級船舶。武漢新港建成,就將成為中國中部通達世界的水上門戶,中國內河最大的國際性港口。
專家認為,快速發展的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
吳家山台商投資區、葛店開發區、
陽邏開發區、
武鋼、武漢化工新城等,對武漢新港建設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武漢城市圈及湖北全省都成為武漢新港的直接腹地。通過長江、漢江水路、鐵路、公路包括航空,重慶、四川、湖南、陝西、山西、河南等省市,都將成為武漢新港深厚的間接腹地。
陶德馨說,武漢新港做好了交通的硬基盤,將成為中西部地區走向海外的國際港,可匯集中西部腹地水運貨物,開通直達日本、韓國、台灣地區、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國際航線,並提供便利的口岸通關服務。
項目背景
“首發陣容”:14個項目先行
7日召開的武漢新港規劃建設籌備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確定了武漢新港建設將從14個項目起步,概算總投資79.98億元。這些項目今明兩年陸續開工,最遲2015年竣工。它們包括:
南順石油化工碼頭。新建2個5000噸級石油化工浮式泊位,建設20萬立方米液體化工儲存基地,設計年通過能力177萬噸。投資5600萬元。
武鋼江北基地碼頭。新建4個5000噸級泊位,設計年通過能力433萬噸。投資5.3億元。
亞東水泥碼頭。新建2個5000噸級散貨泊位,設計年通過能力294萬噸。投資1.04億元。
陽邏貨櫃二期工程。新建4個5000噸級貨櫃泊位,建成後年吞吐能力達到75萬標箱。投資10.8億元。
WIT多用途碼頭。新建1個多用途泊位(兼顧貨櫃與重件),設計貨櫃年通過能力10萬標箱,貨物年通過能力20萬噸。投資1億元。
陽邏三作業區碼頭工程。規劃建設15個貨櫃泊位,年設計通過能力250萬標箱。投資37.5億元。
中石油油碼頭。新建4個5000噸級油品泊位。投資3.6億元。
全國稻米交易中心配套碼頭。新建2個5000噸級散貨泊位,設計年通過能力109萬噸。投資1.8億元。
林四房配煤中心碼頭。新建4個3000噸級兼顧5000噸級煤炭泊位(其中3個出口泊位、1個進口泊位),年通過能力1000萬噸。投資7.48億元。
80萬噸乙烯配套碼頭。新建6個2000噸級兼顧5000噸級件雜泊位、3個2000噸級兼顧5000噸級液體化工泊位、1個2000噸級固體危險品泊位、1個3000噸級散貨泊位,設計年通過能力650萬噸。投資6.5億元。
左嶺化學品碼頭二期工程。新建1個危化品泊位。投資1.9億元。
黃岡禹傑物流綜合碼頭。新建3個1000噸級散貨泊位,1個5000噸級件雜泊位。投資1.5億元。
湖北三和管樁綜合碼頭。新建2個800噸級泊位。投資2000萬元。
鄂州鴻泰鋼鐵綜合碼頭。
新建2個3000噸級礦石、鋼鐵綜合碼頭泊位,設計年吞吐量180萬噸。投資8000萬元。
亮點
為了推進武漢新港項目,省政府有關部門、武漢市、黃岡市和
鄂州市,形成了省市推進、三地聯手的合作態勢。
這體現在7月7日召開的武漢新港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省和武漢市、
黃岡市、鄂州市,共同成立了新港領導小組辦公室,以負責武漢新港規劃發展的具體事務。辦公室設在武漢市,武漢市常務副市長袁善臘任辦公室主任,經費由武漢市承擔。
對於武漢新港的規劃,武漢市常務副市長袁善臘、黃岡市副市長龍福清、鄂州市副市長劉立勇都表示,將組織專人專班,在規劃、土地、外貿、工業、港口等部門深度對接。黃岡、鄂州市還表示,將調整本地的工業規劃,以對接武漢新
項目影響
江城經濟重心或將東移
港的工業規劃。
根據對本地長江岸線資源的了解,黃岡、鄂州兩市市長還提出,希望能將武漢新港的規劃範圍有所擴大,以更好地利用長江資源,發展區域經濟。
據了解,三市的國土管理部門正利用本輪土地修編,了解武漢新港規劃範圍內的土地狀況,以提出土地利用規劃的修編建議。同時實現三地土地規劃,與長江流域綜合規劃、防洪規劃、航道發展規劃、環境保護規劃、城鎮發展規劃的重點對接。
影響 江城經濟重心或將東移
長期被視為心頭大患的“水”,成了湖北振興經濟、促進中部崛起的新載體。
以“億噸大港,千萬標箱”為目標,湖北將制訂出跨越武漢、鄂州、黃岡三地的全新規劃,打造中國內河航運最大碼頭——武漢新港。
這個“巨無霸”式的新港占地3225萬平方米,10個港口作業區擁有190個泊位,到2025年,貨物吞吐量將達1.636億噸,貨櫃吞吐量達到350萬標箱,未來將超過1000萬標箱。港區同時規劃布局“四大產業集群,二條沿江產業帶,四大
綜合物流中心”的產業園區,和“一軸兩心四城”的區域
城鎮體系,以港口帶動產業和城市發展。
有專家分析,這片長80公里的帶狀區域,將帶動湖北及長江流域經濟發展,形成中部崛起的一個高地。
作為歷史悠久的碼頭城市,武漢依水而生,九省通衢因水得名;百姓也畏水而居,防洪抗汛是每年夏季的重中之重。相比鐵路、公路和航空的發展,相當於16條京廣鐵路的長江航道並未得到足夠重視和良好利用。如今,能源緊缺、油價飆升,
黃金水道低能耗、低占地、低成本、大運量的交通優勢凸顯。
有別於普通港口的是,規劃中的武漢新港,不僅是集聚生產要素、服務中部崛起的重要平台,也是促進中部國際貿易發展的內河國際港,是促進臨港經濟和城市組群發展的先導區,它還是集納了高速公路、航空、鐵路和水運於一體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
而未來,武漢新港將形成以港口為點,長江為線,帶動中部地區“面”上一批產業集群發展的經濟成長新模式。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楊松稱其為“芝加哥+亞特蘭大”的模樣。
在武漢新港的初步規劃中,長江沿線將建設綜合保稅區、經濟開發區、物流加工區等產業園區,大力發展臨港經濟,形成物流、鋼鐵、化工、能源、造船、
新型建材、光電通信和
現代製造業等產業集群。
到2025年,貨物吞吐量達到16360萬噸,貨櫃吞吐量達到350萬標箱,未來將超過1000萬標箱。這相當於每天有至少5000輛大卡車運送6米長標準貨櫃從武漢新港出發。
專家認為,這將帶動武漢經濟重心的東移。
武漢經濟呈現西南強,東北弱的狀況,一個重要原因是西南地區的交通狀況明顯優於東北地區。在陽邏大橋通車前,從武漢市區通達
新洲區及區內的陽邏開發區,都是件困難的事,雖然陽邏與青山隔江而望。
情況發展了根本性變化。陽邏大橋建成後,武漢新港規劃的南北兩岸連成一體,並成為由武漢三環線、武漢繞城高速、106國道、
武鄂高速公路、唐家渡長江大橋、滬蓉高速公路等構成的“四縱五橫十聯線”公路疏港系統的一部分。鐵路方面,京九、武九及其間的鐵路連線線,形成“工”字形鐵路路網。未來還將規劃建設陽邏電廠鐵路專用線複線、武九鐵路至白滸山作業區、北湖作業區鐵路專用線等港區鐵路專用線項目。
這些交通設施以現代化港口為核心,推動
武鋼鋼材深加工及裝備製造產業、80萬噸乙烯項目帶動的石化工業及下游產業、紡織服裝產業、新型建材產業等發展,形成以重化工為主的武漢經濟新重心。政府方面還希望以港口建設,帶動
新城區建設,實現港城互動,促進陽邏新城和武漢化工新城加快發展,形成葛化港口工貿新城、唐家渡港口物流新城等城市組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