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陽城淀
- 地理位置:河北望都縣
- 拼音:yáng chéng diàn
- 出處:《水經注·滱水》
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生平,作品介紹,
原文
博水又東南經穀梁亭南,又東經陽城縣,散為澤渚①。渚水瀦(zhū)②漲,方廣數里,匪直蒲筍是豐③,實亦偏饒菱藕。至若孌婉丱(guàn)童④,及弱年崽子,或單舟采菱,或疊舸折芰⑤,長歌陽春,愛深綠水,掇拾者不言疲,謠詠者自流響。於時行旅過矚,亦有慰於羈望矣!世謂之為陽城淀⑥也。
注釋
①渚:水中小塊陸地。
②瀦(zhū):積聚。
③匪直蒲筍是豐:不只蒲筍之類的水草十分豐盛。
④孌婉丱(guàn)童:天真活潑的孩童。孌:美好。
⑤折芰:采菱。
⑥陽城淀:在今河北省望都縣的東面,如今早已不復存在了。
譯文
博水又向東流,經過穀梁亭的南面,再向東流經過陽城縣後,就散作一片湖泊。方圓有數里之大,不止生長蘆葦,更盛產菱藕。等到成熟,不論婦女、老年人還是兒童,都駕著小舟到湖中去采菱。這時有人大聲唱陽春之曲,湖水碧綠為人喜愛。采菱的人都不知道疲倦,歌謠在水上飄蕩。我在路過時曾見到這個景象,也是對在外地思鄉的一種慰籍。這就是陽城淀呀。
作者生平
酈道元故居在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境內。
在酈道元兄弟五人中,道元為長,承襲其父永寧侯爵位,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被害於關中(今陝西臨漳縣)。酈道元出生於官宦世家,其父酈范年少有為,在太武帝時期給事東宮,後以卓越才能成為優秀的軍師,曾經做過平東將軍和青州刺史。酈道元也先後在平城(北魏前期的首都,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陽(北魏都城於公元493年南遷至此)擔任過騎都尉、太傅掾、書侍御史、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將等中央官職,並且多次出任地方官,擔任過冀州鎮(今河北省冀縣)東府長史、魯陽郡(今河南省魯山縣)太守、東荊州(今河南省唐河縣)刺史、河南(今洛陽)尹等職。
作品介紹
《水經注》在寫作體例上,不同於《禹貢》和《漢書·地理志》。它以水道為綱,各地的地理概況,開創了古代綜合地理著作的一種新形式。《水經注》涉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從地域上講,酈道元雖然生活在南北朝對峙時期,但是他並沒有把眼光僅限於北魏所統治的一隅,而是抓住河流水道這一自然現象,對全國地理情況作了詳細記載。不僅是這樣,書中還談到了一些外國河流,說明作者對於國外地理也是注意的。從內容上講,書中不僅詳述了每條河流的水文情況,而且把每條河流流域內的其他自然現象如地質、地貌、土壤、氣候、物產民俗、城邑興衰、歷史古蹟以及神話傳說等綜合起來,該書還記載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文學價值,做了全面描述。因此《水經注》是六世紀前我國第一部全面、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述。對於研究我國古代歷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