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劇情簡介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製作人 | 導演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選角導演 | 藝術指導 | 美術設計 | 服裝設計 | 視覺特效 | 布景師 |
---|---|---|---|---|---|---|---|---|---|---|---|---|
艾伯特·伯傑 Michael Beugg 傑布·布洛迪 David T. Friendly 巴特·立頓 Peter Saraf Marc Turtletaub Ron Yerxa | 喬納森·戴頓 維萊莉·法瑞斯 | 希瑟·安德森 凱特·格林伯格 Thomas Robinson Harper 巴特·利普頓 Joe May 格雷戈瑞·史密斯 | 麥可·阿姆特 | Tim Suhrstedt | 麥切爾·丹納 | 帕梅拉·馬丁 | 賈斯汀·巴德利 基姆·戴維斯 | 卡琳娜·伊萬諾夫 | 艾倫·E·莫拉卡 | 南茜·斯坦納 | 亞當·阿維塔比萊 | 梅麗莎·M·萊萬德 |
角色演員介紹
- 奧莉芙演員:艾比蓋爾·貝斯林7歲的奧莉芙·胡弗是典型的美國鄉村小姑娘,長頭髮、大眼睛(還戴大眼鏡)、有點胖、衣著也比較土。但是奧莉芙有著夢想,那就是參加選美,離她最近的比賽就是加利福尼亞洲舉辦的“陽光小美女”比賽,在報名參賽之後,奧莉芙整天樂此不疲地為參賽做準備。
- 理察演員:格雷戈·金尼爾身為“成功法則”培訓師的爸爸理察深信自己的那套法則能度人成功,整天喋喋不休的將其法則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 雪兒演員:托妮·柯利特媽媽雪兒忙著做個賢妻良母,一心維持家庭和諧,雖然她已經受夠了丈夫的誇誇其談。
- 弗蘭克演員:史蒂夫·卡瑞爾奧莉芙的舅舅弗蘭克剛剛從醫院回來,原本是心理學教授的弗蘭克喜歡上自己的男性學生,在示愛遭拒之後,自己一心想得到的獎又被情敵所獲得,接受不了打擊的弗蘭克一怒之下乾出傻事,丟掉工作的他割脈自殺,雖然被救但自覺人生無希望。
- 德維恩演員:保羅·達諾奧莉芙的哥哥德維恩討厭任何人,他發誓要考上空軍學校,不達目的就不說活,為此他已經堅持以筆代口9個月了。
- 爺爺演員:艾倫·阿金最開心的家庭成員應該算是與奧莉芙並肩作戰的爺爺,他在老人院吸毒之後被趕回家,對女人很有“好感”的色老頭決定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奧莉芙,讓她學會如何成為有吸引力的女人。
音樂原聲
專輯名稱 | 發行事件 | 序號 | 曲目 | 序號 | 曲目 |
---|---|---|---|---|---|
《陽光小美女》 | 2006年7月11日 | 01 | 《The Winner Is》 | 02 | |
03 | 04 | 《First Push》 | |||
05 | 06 | 《Let's Go》 | |||
07 | 《No One Gets Left Behind》 | 08 | 《Chicago》 | ||
09 | 《We're Gonna Make It》 | 10 | 《Do You Think There's a Heaven》 | ||
11 | 《Catwalkin'》 | 12 | 《Superfreak》 | ||
13 | 14 | 《How It Ends》 |
幕後花絮
- 2004年,焦點公司幾經商酌還是放棄了為影片投資,原因是劇本太過平淡。
- 由於資金問題,劇本被雪藏了五年時間才得以重見天日。
- 由於劇本一再被人輕視,製片人馬克·特托圖以25萬美元的超低價買下了故事的電影改編權。
獲獎記錄
時間 | 名稱 | 獎項 | 種類 | 得獎者 |
---|---|---|---|---|
2007年 | 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男配角 | 獲獎 | 艾倫·阿金 |
最佳原創劇本 | 麥可·阿姆特 | |||
最佳影片 | 提名 | 全體劇組 | ||
最佳女配角 | 阿比吉爾·布萊斯林 | |||
2007年 | 美國金球獎 | 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 | 提名 | 全體劇組 |
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 托妮·科萊特 | |||
2007年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最佳男配角 | 獲獎 | 艾倫·阿金 |
最佳原創劇本 | 麥可·阿姆特 | |||
大衛·林恩導演獎 | 提名 | 喬納森·戴頓 、維萊莉·法瑞斯 | ||
最佳影片 | 全體劇組 | |||
最佳女配角 | 阿比吉爾·布萊斯林 | |||
最佳女配角 | 托妮·科萊特 | |||
註:只列出3個電影大獎的獲獎情況,影片共獲獎67項,提名67項 |
幕後製作
發行信息
上映信息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法國 France | 2006年9月6日 | 英國 UK | 2006年9月8日 |
義大利 Italy | 2006年9月22日 | 新加坡 Singapore | 2006年9月21日 |
澳大利亞 Australia | 2006年10月12日 | 德國 Germany | 2006年11月30日 |
香港 Hong Kong | 2006年12月7日 | 日本 Japan | 2006年12月23日 |
丹麥 Denmark | 2006年11月17日 | 巴西 Brazil | 2006年10月20日 |
票房信息
影片評價
外媒評價
- 這是一部藉助孩子來敲開觀眾心靈之門的家庭喜劇,雖然同類型的影片比比皆是,卻缺少本片所具備的靈性。(《綜藝》評)
- 沿用了“國家諷刺文社”的風格,只是調調要更加黑暗一些。(《華盛頓郵報》評)
- 這部片更加貼近地反映人們生活的現實。(《時代》周刊評)
- 第一眼看到的是那個小女孩的藍眼睛,她似乎能看穿我們的靈魂深處。這是一部關於夢想和幻想的電影,選角和演出都是最棒的,他們能讓你領略到原來沒有對白的演出也能那么有趣。(《芝加哥太陽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