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造生命系列:一擲千金的上帝

《陶造生命系列:一擲千金的上帝》是2012年11月1日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提姆·凱樂 (Timothy Keller)。

基本介紹

  • 外文名:The Prodigal God:Recovering the Heart of the Christian Faith
  • 書名:陶造生命系列:一擲千金的上帝
  • 作者:提姆•凱樂 (Timothy Keller)
  •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0433665, 9787510433665
  •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 頁數:119頁
  • 開本:32
  • 品牌:新世界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編輯推薦

《陶造生命系列:一擲千金的上帝》是《紐約時報》與亞馬遜書店排行榜暢銷書作者提姆·凱樂專著,故事主要講述一位有兩個兒子的父親,在將家產分給兒子後,對小兒子因那家產後離家出走,並隨意揮霍後回家的態度,不僅接納,更是讓大兒子也去原諒和接納小兒子。借而來說明每個人的成長及內心的期盼

內容簡介

《陶造生命系列:一擲千金的上帝》講述有一位父親,他有兩個兒子。小兒子要求分家產,在得到家產之後他就離開家鄉遠走高飛,在紙醉金迷、放縱聲色中耗盡了所有。在憂傷痛悔的覺悟中他決定回家,沒想到父親竟然伸開雙臂迎接他。但這個歡迎卻讓大兒子極度生氣。故事最後父親規勸大兒子一起來接納並赦免他的弟弟。在尋求意義和價值的旅途中,我們每個人都正如這故事中的兒子。或是如小兒子,放任自我顛覆傳統;或是如大兒子,順服自律,心卻早已遠離。無論我們是何種類型的人,都迷失在外。我們的內心要如何才能由“小兒子”的恐懼、“大兒子”的憤怒,轉變為喜樂、愛與感恩呢?《陶造生命系列:一擲千金的上帝》向我們顯明上帝是一位花費極大耗盡所有的上帝(Godof Great Expenditure)。對他的兒女來說,若不說他是“一擲千金”地施恩在我們身上,就不足以形容。不計一切的恩典,是我們最大的盼望,是我們生命改變的經歷,也是《陶造生命系列:一擲千金的上帝》的主題。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提姆·凱樂(Timothy Keller) 譯者:呂允智
提姆·凱樂,1950年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戈登康維爾神學院(Gordo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道學碩士,威斯敏斯特神學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教牧學博士。他和妻子凱西及三個兒子住在紐約市。提姆·凱樂的著作還包括《為何是他》(The Reason for God)、《陶造生命系列:諸神的面具》(Counterfeit Gods)等。他的第一本書《為何是他》,在2008年剛出版即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非小說類第七名。《新聞周刊》在介紹提姆?凱樂時,稱他為“21世紀的路易斯(C.S.Lewis)”。

圖書目錄

引言
比喻的內容
01耶穌四周的人們
“眾人都挨近耶穌,要聽他講道。”
02兩個迷失的兒子
“一個人有兩個兒子。”
03重新定義“罪”
“我服待你(我做你奴隸)這多年。”
04重新定義“迷失”
“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
05真正的大兒子
“兒啊
06重新定義“盼望”
“他
07父親的筵席
“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
感謝

後記

我要再次感謝樂瑪(Jill Lamar )、麥克密(DavId Mccorllllck)和塔特(Brian Tart),因著他們在文學技巧與個人方面的支持,這本書才得以問世。我還要和以前一樣地謝謝沃斯(Jarfice Worth)與藍德(Lynn Land),讓我在每年夏天可以有兩個星期安心地讀書和寫作。我也要感謝“救主長老教會”(Redeemer Presbyterlan Church)的每一位,願意開放自己的心靈 與頭腦,來聽本書中這些和直覺不太一樣的信息。
多年前我聽到柯隆理博士(Edmund P.Clowney)以浪子的比喻講道,他的信息改變了我對基督教的整個看法和我傳揚它的方法。當我在這些年更多認識他以後,他也讓我看到是有可能既在神學上嚴謹而正統,又同時帶有不盡的恩典——這是極少見而珍貴的綜合體。
如果要把所有帶領過我、鼓勵過我、塑造過我事奉的前輩一一都寫下來的話,那要花上好多頁的篇幅,不過這其中一定會包括博德(Barbara Boyd)、勒弗雷斯fRichard Lovelace)、倪可爾(Roger Nicole)、史鮑爾( R.C.Sproul)、艾莉莎(Elisabeth Elliot)、司馬特(Ken-nedv Smartt)、康恩(Harvie Conn)、米勒(Jack Miller),還有我的妻子凱西(Kathy)。謹以此獻上我最深的謝意。
提姆·凱樂(Timothy Keller)

序言

路加福音第15章中有一個著名的故事,這個比喻的情節與人物非常簡單:有一位父親,他有兩個兒子,小兒子要求分家產,而在他得到家產之後就離開家鄉遠走高飛,在紙醉金迷、放縱聲色中耗盡了所有。後來他在憂傷痛悔的覺悟中回家,沒想到父親竟然張開雙臂迎接他。但這個歡迎卻讓大兒子極度生氣。故事的最後說到父親規勸大兒子一起來接納並寬恕他的弟弟。
從表面看來,這段敘述並沒有很扣人心弦,但我相信,如果以一個湖來形容耶穌所有的教訓,那么這個著名的浪子比喻,就是湖中最清澈見底的地方之一。在過去幾年中,有很多人針對這段經文發表了精彩的研究,但是我對它的認識,則是建立在三十年前第一次聽到柯隆理博士(Edmund P.Clowney)根據這段經文所講的信息。那篇講章改變了我對基督教的認識,我幾乎認為自己發掘到了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秘密。這些年來我經常反覆教導與研讀這個比喻,在我解說其中的精義以後,我見到許多人從這經文中得到的激勵、啟發與幫助,是遠超過其他任何經文所帶給人的。
有一次我在海外服事,藉助翻譯對當地的會眾就這個題目進行了一場演講。不久之後為我翻譯的那個人寫信告訴我,當他在傳譯這篇信息時,感到這個比喻像箭一樣地刺入他的心。在經過一段掙扎和反思以後,他就信靠了基督。還有許多人告訴我,當他們了解耶穌的這個故事以後,他們的信仰、婚姻,有時甚至包括他們的性命是如何地被挽救過來。
在本書開始的前五章,我會先解釋這個比喻的基本意義;到了第六章,我會說明這個故事如何能幫助我們全面性地了解聖經;而在第七章,我就要指出這個教訓如何能落實在我們在世上的生活中。
我不用這個比喻最常見的名稱:“浪子的比喻”,因為我認為單是以小兒子作為故事的焦點是不正確的。連耶穌都沒有稱此比喻為一個浪子的比喻,而是以“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展開這個故事的;而且其中對大兒子的敘述不少於對小兒子的,提到父親的分量也與兩個兒子的相當。不僅如此,耶穌對大兒子的講論,是聖經給我們的最重要的信息之一。所以,這個比喻更好的名稱,應該是叫做“兩個迷失的兒子”。
描述“浪”子的英文形容詞是“prodigal”,但其實它的意思並不是“任性”;按照《韋氏大辭典》(Men—am—Websterk Collegiate Dictionary)的解釋,它是指“不計一切地花費”,意思是一擲千金地花費直到什麼都不剩。因此用這個詞來描述父親和描述小兒子都是同樣恰當的。父親歡迎悔改的兒子,可以說是不計一切的,因為他沒有“計”算或數點他的罪,也沒有要求他賠償。但父親的這個反應激怒了大兒子,也極可能不為鄰里社區所接受。
這個故事中的父親代表了耶穌所熟知的天父,使徒保羅寫道:“……上帝在基督里,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哥林多後書5:19)耶穌在這個故事中向我們顯明天父是一位花費極大的上帝(God of Great Expenditure),對他的兒女來說,若不說他是“一擲千金”地施恩在我們身上,就不足以形容。上帝不計一切的恩典,是我們最大的盼望,是我們生命改變的經歷,也是這本書的主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