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網墜是指出現在6000年多前的半坡時期,人類祖先開始使用魚網捕魚的一種輔助工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陶網墜
- 時期:半坡時期
- 時間:六千多年前
- 用途:漁網
陶網墜是指出現在6000年多前的半坡時期,人類祖先開始使用魚網捕魚的一種輔助工具。
陶網墜是指出現在6000年多前的半坡時期,人類祖先開始使用魚網捕魚的一種輔助工具。...... 陶網墜是指出現在6000年多前的半坡時期,人類祖先開始使用魚網捕魚的一種...
名稱:陶網墜 英文名稱:pottery net pendant 年代:商(16世紀初~11世紀中) 尺寸: 來源:1985年四卜大郭家遺址出土 備註:泥質,圓柱形,兩頭及兩側各有一道槽。...
1992年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的骨網鉤、陶網墜、蚌鐮、石鏟、石斧和玉器等新石器時代的文物。 小拉哈遺址是小拉哈文化的命名遺址。它的發現,在松嫩平原第一次...
【陽春缸瓮埇窯】宋代陶等窯址在廣東省陽春市崗美鎮新埠村缸瓮埇河邊的筊杯崗、瓦窯嶺一帶。均為龍窯。生產的陶器有壺、執壺、陶罐、陶盤、陶網墜、陶蟬、...
此外,在許多文化遺址還發現了陶網墜、陶紡輪、陶子彈等生產工具,陶網墜用於捕撈,陶紡輪用於紡織,陶子彈用於打獵。這表明陶製品已從生活領域跨入生產領域。...
陶杯、陶網墜、陶塑魚鷹、玉璧、玉環、玉石斧、蚌環、蚌刀等說明昂昂溪文化是一種以漁獵業為主,併兼有養畜業、農業和手工業等多種原始經濟形態的北方草原新...
而且,獅子山出土的大量石斧、石頭磨製的箭矢,以及紡織用的陶制紡輪、漁網上的陶器網墜,證實在新石器時代,這裡還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聚落,有人專門在此制陶,漁獵經濟...
人們除了狩獵外,還在河中捕魚,城址中石鏃、骨鏃、銅鏃、蚌鏃、石球、石彈丸、陶彈丸、石網墜、陶網墜、骨魚鏢等漁獵工具為數可觀,表明當時漁獵業的發達,人們...
率洲豬婆嶺位縣域率洲管理處境內,為新石器時代遺址。1955年5月,湖北省文物普查隊至率洲豬婆嶺考古挖掘,出土陶片、陶網墜、石鏟、石斧子等,經專家鑑定為新石器...
陳家古窯址,位於霑化泊頭鄉陳家村東北1公里處。1982年4月發掘。兩處古窯址出土文物有紅陶簋、灰陶豆、將軍盔、石刀、灰陶網墜及鹿角馬牙,為東周時期遺物。 ....
遺址內出土了大量石斧、石鏟、石錛、石球、石環等磨製石器,還有骨鏃、骨笄、骨錐等骨器,陶器有鬹、鬲、鼎、罐、缽、盤、杯的殘片,以及陶紡輪、陶網墜等。從...
陶紡輪是當時人們用來紡線的工具,說明紅土埠的原始居民已經穿戴用植物纖維或獸毛編織的衣物。陶網墜的出現,則說明當時人們已經在附近河流用網捕魚。...
這兩次發掘出土的大量文物、遺蹟,出土的石器有斧、刀、鏟等;陶器有陶鼎、罐、盤、缸、陶紡輪、陶網墜等。遺蹟有房基柱洞30餘個,經過焙燒的紅燒土塊,還有鋪...
從全國許多古文化遺址出土的這一時期的各種捕魚工具如骨制的魚鏢、魚叉、魚鉤和石、陶網墜等,可以推斷這一時期已有多種捕魚方法。除用手摸魚、用棍棒打魚和用...
樓下村位於江西省安義縣石鼻鎮樓下村,面積約5600平方米,四周築有土圍。1982年採集到硬陶片呈雲雷紋、方格紋、圓渦紋、工紋、回字紋、曲折紋等,陶質網墜、...
在外槨東側、東南角二層台上,分別隨葬有2件獸骨及8件泥丸、1件陶網墜及1件動物形泥塑。在內槨的東北角,隨葬有磨製陶餅。總計器物54件。這些隨葬品製作精良...
鄭家窯址位於泊頭鄉鄭家村西北一公里處。兩處出土有紅陶簋、灰陶豆、灰陶盔、灰陶罐、石刀、灰陶網墜、彩繪陶壺。文化層均在地下三米深處。 [1] ...
大量陶網墜的發現,表明當時的漁業在經濟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規模的聚落建築,標誌著人類穴居生活的消亡。漢書文化已經進入了一個相對文明的社會階段。遺物比較...
歐貝德陶器則以半球形小碗及奇異的幾何圖案裝飾最富特徵。此外,在遺址中還發現有陶網墜、奉獻於祭壇的小型容器等。詞條標籤: 遺址, 文物考古 , 文化, 地點 ...
漁獵工具有石鋤、骨角鏃、石陶網墜。武器有銅鏃、石鉞等。生活用具以陶器為主,陶質有夾砂、泥質、細泥3種,文飾有繩紋、弦紋、附加堆紋、印紋和劃紋等。...
曾揀到不少陶足、鼎定、陶網墜、陶豆把、陶仿輪、鹿角、螺絲殼、蚌殼等物。並發現有紅燒土和灰坑,與台寺遺址出土文物十分相似。 [9] ...
還出土算珠形陶紡輪和橢圓形兩面有十字凹槽陶網墜。出土隋代遺物有青釉高足盤,盤內底印柏樹紋和團花紋;青釉碗,碗內底部刻劃弦紋和朵花紋。...
崧澤文化時期的制陶,在中國新石器諸文化中,可謂是進入了一個劃時代成就的時期...長方形穿孔石斧、扁平和長條形石錛、小石鑿等,此外還有陶紡輪、陶網墜,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