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縣孟莊遺址

柘城縣孟莊遺址

位於柘城縣崗王鎮孟莊村北,柘(城)太(康)公路通過將遺址分割為南北兩部分。北部原為古心悶寺基址,南北長280米,東西寬110米。1977年發掘,發現房基9座、陶窖1座、墓葬7座,出土有大量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卜骨龜甲等。並發現了陶文和商代草鞋遺蹟。在夯土層中還發現一女性骨架(約17~18歲),其臂、腕骨上殘留有三道捆綁繩痕,死者應為奠基的奴隸。該遺址屬商代前期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七批)。

孟莊原名心悶寺,占地4萬平方米,1975年我國科技工作者在此地發掘,屬商代早期遺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柘城縣孟莊遺址
  • 地區:柘城縣
  • 占地:4萬平方米
  • 位於柘城縣孟莊村北
  • 南北長:280米
  • 東西寬:110米
介紹,近年措施,

介紹

據史料記載,宋朝靖康年間(1126年),心悶寺更名為肇慶寺。明代嘉靖年間(1522~1566年)重新修葺。至清順治七年(1650年),又進行一次修葺。民國時期寺院被毀,成為一片瓦礫。建國以後,寺院基址僅存一座高出地面約4米的土崗子。崗子南部約100米有一口古井,古井的口沿是用青石砌成。由於長期提水,青石上因井繩的研磨而留下了數不清的痕跡。古井的下半部是用明代大磚砌成。崗子東部有一棵古老的白果樹,當年葉茂枝盛,蒼勁挺拔。可惜此樹於1977年夏季遭雷擊後枯死,有人認為此樹有600年樹齡,奇怪的是兩年後有一棵楮樹從白果樹的樹心生長起來,根系力穿古樹身軀,枝葉繁茂,亭亭如蓋。形成一株罕見的樹中樹,成為當地一大新奇景觀。多年以來被當地人視為神樹,民眾自發組織建有護院,並對白果樹根部進行築台覆土,參觀拜祭者絡繹不絕。土崗子的北部為原心悶寺遺址,南北長280米、東西寬110米。197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發現房基9座、窖穴31座、陶窯1座、墓葬7座,出土有大量生產工具、卜骨、龜甲等,並發現了陶文和商代草鞋遺蹟。在夯土層中還發現一具女性骨架,年齡約17~18歲,其臀、腕骨上殘留有三道捆綁繩痕,死者應為陪葬的奴隸。出土的生產工具有石斧、錛、鑿、骨鏟、蚌鏟、石刀、蚌刀、石鐮、角鐮以及冶鑄工具、制陶工具、制骨工具、紡織和縫紉工具等。漁獵工具有石鋤、骨角鏃、石陶網墜。武器有銅鏃、石鉞等。生活用具以陶器為主,陶質有夾砂、泥質、細泥3種,文飾有繩紋、弦紋、附加堆紋、印紋和劃紋等。器型有鬲、鼎、觚、杯、缽、碗、壺、平底盤、圈足器、小口尊、盆、瓮、器蓋等。1981年3月,在南側發掘點又出土了商代銅鼎、銅觚各1件,戰國銅矛1件。該遺址屬於商代前期遺址,其年代經C-14測定,為公元前1800—公元1500年。這說明在三千六百多年前,此處就成為人們生活、生息、生產的一個據點,擁有三千六百餘年的文明史。

近年措施

1986年,該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樹立了保護標誌,劃定了保護範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