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寵物

陶瓷寵物

陶器作為一種器具首先用於生活之中,所以一開始陶器多製成罐、碗、盆、缽等用於燒煮、儲藏、飲食方面的用具。在許多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各類炊煮器、食用器、盛貯器,這些都是滿足先民們生活需要的用品。這一用途一直保留至今。此外,在許多文化遺址還發現了陶網墜、陶紡輪、陶子彈等生產工具,陶網墜用於捕撈,陶紡輪用於紡織,陶子彈用於打獵。這表明陶製品已從生活領域跨入生產領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陶瓷寵物
  • 外文名:Ceramic pet
  • 用途:用於燒煮、儲藏、飲食方面
  • 特點:易於加工
  • 示例:商代白陶
簡介,工藝特色,概述,商代白陶,唐代陶瓷,宋代瓷器,明清瓷器,陶瓷寵物,

簡介

歷史沿革
商代以後,陶器的最大用途是用做建築材料。商代早期已出現了陶水管,晚期又出現三通陶水管,這些都是用於地下排水系統。西周初期,筒瓦和板瓦已經出現,隨後瓦當也問世了。這就使屋面的建築材料有了新的格局。此後幾千年,屋面建築大都是這一格局。到了戰國時期又出現了磚塊。陶製建築材料,如磚瓦在秦、漢有了更大的發展,“秦磚漢瓦”成了建築的基本材料。東漢以來至魏晉時製作的瓷器,從出土的文物來看多為青瓷。這些青瓷的加工精細,胎質堅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層青色玻璃質釉。這種高水平的制瓷技術,標誌著中國瓷器生產已進入一個新時代。

工藝特色

概述

陶器由於易於加工,人們在製造陶器時一開始就注意到美觀的需求。我國古代陶瓷器釉彩的發展,是從無釉到有釉,又由單色釉到多色釉,然後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並逐步發展成釉下與釉上合繪的五彩,鬥彩。
彩瓷一般分為釉下彩和釉上彩兩大類,在胎坯上先畫好圖案,上釉後入窯燒煉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後入窯燒成的瓷器再彩繪,又經爐火烘燒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種。最早的嘗試就是在陶坯成型後,處於半乾時用手和水將表面抹平,甚至在表面塗一層泥漿,即所謂陶衣。彩陶的出現,更增加了陶器的審美價值。陶塑作為一種藝術在新石器時代已經開始,如河母渡遺址出土的陶豬、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人頭像等。到了商代,陶塑得到更大的發展,種類增加,形象更加生動逼真。舉世聞名的秦兵馬俑是秦代制陶工人的傑作。原料就地取土,未加調配。使用如此一般的黏土燒制這樣巨大的陶俑而不變型,歷經2000餘年不損壞,這說明當時制陶技術的精湛、高超。

商代白陶

瓷器是中國人發明的,這是舉世都公認的。瓷器的發明是在陶器技術不斷發展和提高的基礎上產生的。商代的白陶以是用瓷土(高嶺土)作原料,燒成溫度達1000°C以上,它是原始瓷器出現的基礎。白陶的燒製成功對由陶器過度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商代和西周遺址中發現的“青釉器”以明顯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徵。它們質地較陶器細膩堅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燒結溫度高達1100-1200°C,胎質基本燒結,吸水性較弱,器表面施有一層石灰釉。但是它們與瓷器還不完全相同。被人稱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原始瓷從商代出現後,經過西周、春秋戰國到東漢,歷經了1600-1700年間的變化發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唐代陶瓷

我國白釉瓷器萌發於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至唐代更有新的發展。瓷器燒成溫度達到1200°C,瓷的白度也達到了70%以上,接近現代高級細瓷的標準。這一成就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發展打下基礎。“唐三彩”陶器是用白色黏土做胎,施以含鉛的低溫釉,釉中使用鐵、銅、錳、鈷等多種金屬作呈色劑,在750-850°C低溫下焙燒而成。所謂“三彩”即多彩之意。在製作時還採用了類似“蠟染”的所謂“漏花”的技法,巧妙的製成五彩繽紛,鮮艷奇目的器物。

宋代瓷器

在胎質,釉料和製作技術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燒瓷技術達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藝技術上,有了明確的分工,在我國瓷器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宋代聞名中外的名窯很多,耀州窯、磁州窯、景德鎮窯、龍泉窯、越窯、建窯以及被稱為宋代五大名窯的汝、官、哥、鈞、定等產品都有它們自己獨特的風格。耀州窯(陝西銅川)產品精美,胎骨很薄,釉層勻淨;磁州窯(河北彭城)以磁石泥為坯,所以瓷器又稱為磁器。磁州窯多生產白瓷黑花的瓷器;景德鎮窯的產品質薄色潤,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龍泉窯的產品多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麗光亮;越窯燒制的瓷器胎薄,下巧細緻,光澤美觀;建窯所生產的黑瓷是宋代名瓷之一,黑釉光亮如漆;汝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冠,瓷器釉色以淡青為主色,色清潤;官窯是否存在一直是人們爭議的問題,一般學者認為,官窯就是卞京官窯,窯設於卞京,為宮廷燒制瓷器;哥窯在何處燒造也一直是人們爭議的問題。根據各方面資料的分析,哥窯燒造地點最大的可能是與北宋官窯一起生產;鈞窯燒造的彩色瓷器較多,以胭脂紅最好蔥綠及墨色的瓷器也不錯;定窯生產的瓷器胎細,質薄而有光,瓷色滋潤,白釉似粉,稱粉定或白定。

明清瓷器

以銅為呈色劑的單色釉瓷器的燒製成功,使明代的瓷器豐富多彩。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樣化,標誌著中國制瓷技術的不斷提高。成化年間創燒出在釉下青花輪廓線內添加釉上彩的“鬥彩”,嘉靖、萬曆年間燒製成的不用青花勾邊而直接用多種彩色描繪的五彩,都是著名的珍品。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起來的,制瓷技術達到了輝煌的境界。康熙時的素三彩、五彩,雍正、乾隆時的粉彩、琺瑯彩都是聞名中外的精品。 明代在釉下青花輪廓線內添加釉上彩而燒成的一種瓷器,由於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繪爭奇鬥豔,故名“鬥彩”。清代仿銅胎畫琺瑯效果的一種瓷器。琺瑯彩又稱“料彩”。

陶瓷寵物

我國初唐時期,瓷器便由海上和“絲綢之路”輸入到西方去了。公元8世紀,我國瓷器已經傳到阿拉伯、印度、波斯、埃及和地中海沿岸各國。五代時瓷器傳到朝鮮。與此同時,制瓷技術也被引進。朝鮮工匠在學習中國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燒製成功了優美的“翠色”瓷器。唐代的陶瓷在日本出土的很多,南宋時期日本人加藤四郎、左衛門景正在福建學習制瓷,回國後建窯,燒制出黑釉等瓷器。在南洋一帶,如印度尼西亞曾出土晚唐、五代的青瓷和三彩陶器。汶萊也發現過唐代黑釉、青釉瓷器。馬來半島也發現過唐代的瓷器。11世紀,我國造瓷技術傳到波斯喇吉斯,後來又傳到阿拉伯、土耳其和埃及等地。15世紀後半葉,中國的造瓷技術才傳到義大利的威尼斯。從此,歐洲的造瓷技術便得到迅速發展。現今,陶器已經成為了人類不可缺少的對象,這裡面包含陶瓷做的貓狗等寵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