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窯具(kiln furniture)是2019年公布的冶金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陶瓷窯具
- 外文名:kiln furniture
- 所屬學科:冶金學
- 公布時間:2019年
陶瓷窯具(kiln furniture)是2019年公布的冶金學名詞。
陶瓷窯具 陶瓷窯具(kiln furniture)是2019年公布的冶金學名詞。定義 用於裝燒陶瓷製品的耐火材料用具,如匣缽和各類墊具。出處 《冶金學名詞》第二版。
二號窯堆居中,面積最大,是窯址的中心區域。堆積層的厚度一般為1~3米,包含有大量的窯具和瓷片。窯具主要是凹底的匣缽,有不同規格的大小式樣,是一種迭燒的裝窯器具。該窯的產品以青瓷為主,兼有部分黑釉瓷器。一個地方陶瓷製造業的興展,具有歷史背景、生產規模、市場範疇諸因素。技術則包括礦土採掘、胎泥...
古瓷片、窯具還俯拾皆是,一條條用阻壇和窯磚鋪成各種圖案的長街古巷,縱橫交錯,依舊保留了古瓷城的風貌。吉州窯陶瓷在中國宋元時期是重要的商品之一,它為促進中國和世界各國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貢獻。世界各地的很多博物館和收藏家都藏有吉州窯的名貴產品。1975年,在東京博物館舉辦日本出土的中國...
產品器型別具一格,很具地方特色。東門渡窯燒造陶瓷的特點是,依據器物分窯燒制。如營盤山、康王山以燒造注子、壺、罐為主;蛤蟆地則主要燒制碗、缽、碟類器物,寶塔山、小竹園則是專燒缸類器等。特別值得指出的是,我在考察窯址時,採集到刻有“宣州官窯”和刻有“章”字窯具標本各壹片,使得對宣州窯的...
1976年為編寫淄博陶瓷史,省市有關部門又組成聯合調查組進行了試掘,收集了大量青瓷窯具和器物,重新判定為北朝到唐宋時期的產品。因此,寨里古瓷窯遺址,先後被列入省級、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寨里古瓷窯址的分布 寨里古瓷窯址是1957年全省文物普查時發現的,當時發現面積也較小,未作大面積普查,根據發現器物殘片和...
陶瓷匣缽 陶瓷匣缽是燒制陶瓷的窯具。陶瓷燒成與否與匣缽有密切關係。陶瓷坯成型後不能直接經火燃燒,否則會因煙塵而變色,必須裝入匣缽才能入窯點火。匣缽以耐火材料製成,高溫荷重軟化溫度應比坯體燒成溫度高,且要求耐急冷急熱性好,使用壽命長。約始用於隋,唐至宋早期多為漏斗形匣缽,宋中期後出現桶形匣缽。
過去多認為玲瓏瓷始燒於“明隆慶、萬曆時期”,隋代玲瓏瓷在洪州窯遺址出土,這是中國陶瓷史上罕見一例。過去認為芒口瓷發生於“上承晚唐,下啟北宋”的河北定窯,而洪州窯在南朝時期即出現“對口扣燒”的芒口瓷,至少應有1500年的歷史。大量出土的裝有多種青瓷產品的匣缽窯具可以證實,洪州窯匣缽裝燒工藝的使用...
邛窯是“源”,朗州窯是“流”。早在隋代,邛窯就發明了高溫釉下褐、綠、黑三彩彩繪瓷,這比長沙銅官窯要早近百年。專家因此認為,邛窯才是中國彩繪瓷的發源地。著名古陶瓷鑑定專家耿寶昌認為,邛窯高溫釉下彩工藝傳播江南諸名窯,長沙銅官窯受其影響最深,因而兩窯產品頗為相似,堪稱“姐妹窯。”朱清時稱,“...
耀州瓷,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耀州瓷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因產地在宋代轄於耀州,故名耀州瓷,或名耀瓷,屬六大窯系。青瓷胎薄質堅,釉面光潔勻靜,色澤青幽,呈半透明狀,十分淡雅。耀州瓷有耀州青瓷、黑釉及剔花瓷、白釉及剔花瓷、蘭花瓷、鐵鏽花瓷、花釉等六大系列陶瓷,其中精品倒流...
6世紀後期,北齊(550年—577年)產白釉器皿,但從釉藥學角度來看,那些白釉器皿只能稱為低溫釉陶,或高溫半瓷胎土的低溫鉛釉器,非屬一次性高溫燒造的白瓷;不過北朝陶匠蓄意追求白色陶瓷外觀的努力,已經相當明顯。隋(581年—618年)、唐(618年—907年)是北方瓷業全面發展的時期,以生產精細白瓷聞名的邢窯...
此外,缸瓦窯還燒制缸胎琉璃建築陶瓷,主要是板瓦和建築構件,施黑釉、墨綠或黃釉。瓦缸窯始燒於遼代早期,元代停燒。代表作品 白釉黑彩罐 遼。高18.5厘米,口徑19.7厘米,足徑15.8厘米。胎質白而微黃,粗糙堅硬,敷白色化妝土,外罩白釉。罐口沿外捲成唇狀,短頸、圓腹、平底。肩部劃雙弦波紋一圈,腹上部...
窯具之一。在燒制陶瓷器過程中,為防止氣體及有害物質對坯體、釉面的破壞及污損,將陶瓷器和坯體放置在耐火材料製成的容器中焙燒,這種容器即稱匣缽,亦稱匣子。技術簡介 使用匣缽燒制陶瓷器,不僅可提高裝燒量、製品不致粘結、提高成品率,而且匣缽還具有一定的導熱性和熱穩定性,可保證陶瓷質量。匣缽的形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