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州鹽井

陵州鹽井

《陵州鹽井》作品出處夢溪筆談,作者沈括。創作年代北宋。

作品原文,作品譯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陵州鹽井,深五百餘尺,皆石也。上下甚寬廣,獨中間稍狹,謂之“仗鼓腰”,舊自井底用柏木為乾(井架),上出井口,自木乾垂綆而下,方能至水。井側設大車絞之。歲久,井幹摧敗;屢欲新之,而井中陰氣襲人,入者輒死,人皆患之。唯候有雨入井,則陰氣隨雨氣而下,稍可施工,雨晴復止。後有人以一木盤,滿中貯水,盤底為小竅,釃水一如雨點,設於井上,謂之“雨盤”,令水下終日不絕,如此數月,井幹為之新,而陵井之利復舊。
註:【杖鼓】古代的一種敲擊樂器。在木頭框架上蒙上皮革製成,兩端粗,中間細窄,形狀與現代朝鮮族樂器長鼓相似。
【乾】這裡指在鹽井四壁層層疊架而上,用以加固井壁,防止土石垮落的木框架。
【陰氣】指鹽井中產生的有害氣體,如硫化氫(H2S)、二氧化碳(CO2)、甲烷(CH4)等。
【有人】《宋史》卷三三三記載,創製雨盤者是當時的陵州推官楊佐
【釃】濾酒。這裡指灑水。釃,音shī。

作品譯文

陵州鹽井深五百多尺,井壁全是岩石。井的上部、下部都很寬廣,只有中間較為狹窄,叫做“杖鼓腰”。舊時,用柏木作成井幹,從井底直達井口,從井口的木幹上用大繩吊下去,才能到達水面。井旁安設大絞車絞動繩索。年代久遠,井幹朽爛,多次想換新的,但是井中陰氣襲人,人一下去就死,無法下井施工。只有等到雨天,陰氣隨雨水下降,才稍微可以下井施工,天一放晴就得停止。後來,有人創製了一個大木盤,盤中盛滿水,盤底鑿了許多小孔,水像雨點一樣從小孔中灑出,安設在井口上,稱為“雨盤”,讓清水灑下終日不絕。這樣連續幾個月,井上圍欄被全部更新,陵州鹽井又恢復了原有的鹽利。
陵州鹽井陵州鹽井

作品賞析

四川是我國古代井鹽生產的主要基地,岷江、沱江流域一帶就是鹽井分布的密集區。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縣誌》卷三十三就記載了蜀地鹽井,並詳細描繪了鹽井的規模:“陵井縱廣三十丈,深八十餘尺,益都鹽井最多,此井最大。”
本則筆記記述陵州鹽井的結構以及修復鹽井時為制伏有毒廢氣而採取的措施。讓液體與氣體對流,使液體吸附並帶走那些有害氣體,就是現代化學工業常用的工藝方法。這裡所記錄的“雨盤”制伏“陰氣”一事,是這種工藝方法在歷史文獻中的較早記載。

作者簡介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 ,漢族。1歲時南遷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陽一帶,後隱居於福建的尤溪一帶。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進士。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提舉司天監,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遼國,駁斥遼的爭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後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禦。元豐五年(1082年)以宋軍於永樂城之戰中為西夏所敗,連累被貶。晚年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夢溪筆談》。沈括的科學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曆法,與今天的陽曆相似。在物理學方面,他記錄了指南針原理及多種製作法;發現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歐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闡述凹面鏡成像 的原理;還對共振等規律加以研究。在數學方面,他創立「隙積術」(二階等差級數的求和法)、「會圓術」(已知圓的直徑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長的方法)。在地質學方面,他對沖積平原形成、水的侵蝕作用等,都有研究,並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醫學方面,對於有效的藥方,多有記錄,並有多部醫學著作。此外,他對當時科學發展和生產技術的情況,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金屬冶煉的方法等,皆詳為記錄。 沈括自幼對天文、地理等有著濃厚的興趣,勤學好問,刻苦鑽研。少年時代他隨做泉州州官的父親在福建泉州居住多年,當時的一些見聞,均收入《夢溪筆談》。在天文學方面,沈括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他曾經製造過我國古代觀測天文的主要儀器——渾天儀;表示太陽影子的景表等。為了測得北極星準確位置,他連續三個月,每天用渾天儀觀測北極星位置,把初夜、中夜、後夜所見到的北極星方位,分別畫於圖上,經過精心研究,最後得出北極星與北極距三度。這一科學根據在《夢溪筆談》中有詳細的記載。《夢溪筆談》中還記載了沈括在數學方面的貢獻,他發展了《九章算術》以來的等差級數,創造了新的高等級數求和法——隙積數。幾何學中,他發明了會圓術,即從已知圓的直徑和弓形高度來求弓形底和弓形弧的方法。為此日本數學家三上義夫曾給予沈括以極高的評價。
沈括沈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