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陵宮
- 拼音:líng gōng
- 注音: ㄌㄧㄥˊ ㄍㄨㄙ
- 出處:《宋史·樂志十六》
陵宮 即陵寢。《宋史·樂志十六》:“山陰處,茂林修竹芊芊。望陵宮,應弗遠,金粟堆前。”清 顧炎武 《僑居神烈山下》詩:“猶餘 伯玉 當年事,每過陵宮一下...
明德陵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和皇后張氏的合葬陵墓,位於天壽山陵域潭峪嶺西麓。始建於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九月,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三月玄宮建成,...
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區內最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長陵的陵宮建築,占地約12萬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呈前方後圓形狀。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後相連的三進院落...
建築自石橋起,依次分列陵門、碑亭、祾恩門、祾恩殿、明樓、寶城等。明長陵建築布局 編輯 明長陵整體分布 明長陵的整體布局為“前方後圓”,整個陵宮建築南向偏...
正好皇上下旨讓他進宮,於是宇文邕便前往皇宮。宇文護正在宮中和皇上商議國事,見到宇文邕後宇文護便向他道喜,稱突厥有意將公主和宇文邕聯姻。宇文邕急忙以元清...
明孝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位於鐘山風景名勝區內,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馬氏諡號“孝慈高皇后”,...
明十三陵博物館(Ming Tombs Museum)是明朝遷都北京後明成祖朱棣及其以後總計十三位皇帝的陵墓的總稱,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境內的天壽山南麓,距離北京市中心約5千米,陵...
2013年4月30日,成吉思汗春祭大典在成吉思汗陵宮大殿舉行。從13世紀以來,達爾扈特人代表全體蒙古人守護成吉思汗陵、傳承成吉思汗祭祀,世代相傳到現在。2006年,...
陵門即陵宮的正門。永陵陵門原為其外羅城城門,今僅存遺址,現陵門為原永陵重門,是半圓形門洞的三孔紅門。明永陵祾恩門 永陵的祾恩門初建時為五間,乾隆年間...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為了推崇皇權,恢復了預造壽陵的制度,並且對漢唐兩宋時期的陵寢制度作了重大改革。這些改革表現在很多方面。首先,陵墓形制由唐宋時期的方形改為...
其二是開創了“前朝後寢”的帝王陵宮制度和“前圓後方”的陵墓格局。明孝陵繼承了中國帝王陵墓“因山為陵”的制度,但一改漢、唐、宋以來帝陵方上、靈台、方垣...
地上陵宮由寶城、明樓、祾恩殿(重檐7間)、祾恩門(5間)、左右廊廡(各7間)及外羅城內外的宰牲亭、神廚、神庫、碑亭組成,占地約18萬平方米。 [2] ...
這些守陵的宮人也曾擁有青春美麗的容顏,但是命途多舛,薄命如葉,在後宮得不到皇帝的恩寵,只能長年奉守陵園中的宮室,在無盡的愁思中虛度年華,任憑紅顏老去。被...
在成吉思汗陵宮西南供奉著成吉思汗的軍徽 -- 鎮遠神矛蘇勒德。“蘇勒德 ”是蒙古語,意為徽標。所以,蘇勒德就是成吉思汗的軍徽,就是所向披靡的戰旗,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