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96年獲得華中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醫學博士學位。
1996年11月至2006年5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後並留所工作;
2001年9月-2002年9月,瑞典卡羅林斯卡大學諾貝爾醫學生物化學研究所博士後。
2006年6月加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中國毒理學會及國際純粹與套用化學聯合會會員,2007年起擔任《生態毒理學報》雜誌編委。
2018年6月當選亞洲毒理學會秘書長
研究方向
長期致力於
納米材料的生物效應、外源性物質的生物毒理學、核技術在生命科學中的套用等領域的研究工作。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
(1)高效低毒抗腫瘤納米藥物的研製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
(2)典型納米材料與生物體相互作用的規律及其影響因素;
(3)核分析與同步輻射技術及組學技術用於生物體系納米顆粒暴露和效應標誌物的研究;
(4)易感人群環境污染物長期暴露的分子毒理學研究。
主要貢獻
1996年在華中科技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之後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瑞典卡羅林斯卡大學諾貝爾醫學生物化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2年在中科院高能所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實驗室,任課題組長。2006年6月加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先後主持科技部973項目課題、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課題、國家重點研究計畫“納米科技”專項、歐盟第六、第七框架計畫(EU-FP6&FP7 )、歐盟“地平線2020”計畫、國際原子能機構協調研究計畫(IAEA)等多項國內與國際合作項目。擔任Science Bulletin與NanoImpact副主編,擔任Metallomics, Nanotoxicology, Particle and Fibre Toxicology和Current Drug Metabolism等雜誌編委。201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第二完成人);2011年被評為“中國標準化傑出人物-創新人物”;2014年獲“中國十大青年女科學家獎”,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獲得“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入選Thomson Reuters公布的“全球高引用科學家”;2016年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2017年獲中科院第五屆“十大傑出婦女”;入選Clarivate Analytics公布的“全球高引用科學家”。2018年當選亞洲毒理學會秘書長。
目前主要從事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性評價、新型醫用納米材料的構建及其在生物醫學領域套用的研究。在Nature Commun, JACS, Adv Mater, PNAS, ACS Nano,Small,Biomaterials等國際重要學術期刊發表研究論文230餘篇。研究成果被引用>1.8萬次, H-Index為68 (Google學術)。主編中英文專著6部,分別由英國RSC、德國Wiley和科學出版社出版。應邀為Nature Nanotech創刊十周年撰寫領域研究進展,並被評價為該領域的“引領科學家”。申請發明專利17項,國內授權發明專利17項,國際授權PCT發明專利1項(美國、歐盟、日本)。負責建立我國第一個納米技術國際標準,被ISO和IEC頒布為全球使用的標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