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軍

陳新軍

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院長。男,1967年10月生,浙江省義烏市人,漢族,畢業南京農業大學漁業資源經濟學方向,獲管理學博士學位。2002年成為上海市科技啟明星,2004年成為上海市曙光學者,2006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兼任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海洋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中國遠洋漁業分會魷釣技術組組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海洋科學學院院長。兼國家遠洋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大洋漁業資源可持續開發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新軍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省義烏市
  • 出生日期:1967年10月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南京農業大學
人物經歷,教育經歷,工作經歷,學術兼職,主要貢獻,學術論著,研究成果,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86.9-1990.6 湛江水產學院海洋漁業專業。
1990.7-1992.8 浙江省義烏市水利電力局工作。
1992.9-1995.6 上海水產大學攻讀漁業資源專業碩士。
1998.9-2001.11 南京農業大學土地管理學院在職博士,研究方向為漁業資源經濟。

工作經歷

1995.7-1998.06 上海水產大學海洋學院工作,講師。
1998.7-2002.08 上海水產大學海洋學院工作,副教授(1998年破格)。
2002.9-2008.05 上海水產大學海洋學院工作,教授,博導(2002年破格)。
2008.06-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工作,教授,博導。

學術兼職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學科評議組水產組成員,上海市學位委員會第四屆學科評議組成員(農學),東海區漁業資源、環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遠洋漁業協會魷釣技術組組長,中國水產學會第九屆理事會名詞審定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海洋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海洋遙感專業委員會第五屆委員會常務委員,Canadian 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Aquatic Sciences編委(2007-2009),國家海洋局空間海洋遙感與套用研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主要貢獻

在遠洋魷釣資源與漁場的開拓和我國遠洋魷釣漁業的發展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被譽為國內遠洋魷釣行業的科技領軍人物。作為項目負責人和技術骨幹,先後主持並完成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攻關課題、農業部公海漁業資源開發等重大項目,及企業委託課題共近40項。取得的主要成就和貢獻有:在農業部漁業局和中國遠洋漁業協會支持下,帶領團隊先後組織實施了北太平洋、紐西蘭、西南大西洋、秘魯外海和印度洋西北海域等魷魚類資源的開發,對其資源分布、中心漁場形成機制、海洋環境條件與資源漁場影響和釣捕技術等進行攻關,獲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為我國在國際公海海域獲取更多的海洋生物資源和優質水產品在科技上做出保障。多次受到農業部漁業局和中國遠洋漁業協會的表彰。目前,我國魷釣船達到400多艘,年產量近25多萬噸,年產值20多億元,已成為我國大農業中“走出去”戰略的重要力量。
主要從事遠洋魷釣漁業、漁業資源與漁場學和漁業資源經濟學等方面的研究,發表論文120多篇,出版專著5本,參編教材2本。

學術論著

阿拉伯海北部公海海域鳶烏賊資源密度及其分布。
北太平洋150~0-165~0E海域柔魚魷釣漁場及其預報模型研究。
論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西北太平洋海域柔魚的產量分布及作業漁場與表溫的關係研究。
北太平洋柔魚資源與漁場的時空分析。
Fishery biology of purpleback squid, 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 in the northwest Indian Ocean。
紐西蘭海域雙柔魚的生物學研究。
印度洋西北部公海鳶烏賊資源特徵及其與海況的關係。
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灰色相對關聯評價。
21世紀教材《資源經濟學》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1年。
灰色系統在漁業科學中套用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3年。

研究成果

1. 西北太平洋柔魚漁場、釣捕技術及其裝備的研究,農業部重點項目。主要參加者,1993-1995年。負責資源與漁場的子項目。
2. 北太平洋中部海域柔魚漁場開發及其釣捕技術研究,農業部指導性項目,第二主持人,1996-1998年,主持海上實際調查工作。
3. 引進和推廣水下燈在魷釣漁業的套用,農業部948項目。1996-1999年,主要負責人之一。負責試驗方案的起草,主持海上試驗工作。
4. 中國遠洋魷釣漁業的發展及其對策研究,農業部重大軟課題,主要參加者,1996-1998年,負責漁場和資源部分。
5. 魷釣釣鉤的行業標準。農業部行業標準。負責人。1999-2001年。
6. FAO東黃海底層魚類資源的社會經濟分析。FAO,主要參加者。1999-2000年。

獲獎記錄

先後獲得6次省部科技獎。
1,《北太平洋柔魚資源開發和捕撈技術及其裝備的研究》獲1997年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2,《北太平洋柔魚資源開發和捕撈技術及其裝備的研究》獲1997年上海市產學研工程一等獎。
3,《北太平洋柔魚資源開發和捕撈技術及其裝備的研究》獲2000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推廣類二獎。
4,《魷釣水下燈裝置的套用》獲2001年上海市產學研工程一等獎。
5,《遠洋魷釣光魷裝置的研製及其套用》獲2003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6,《北太平洋魷魚漁場信息套用服務系統及示範試驗》獲2006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7,《印度洋西北部鳶烏賊資源漁場、釣捕技術和加工利用研究》獲2007年中國水產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8,《資源經濟學》獲中華農科基金會2006年度的優秀教材獎(參編)。
9,2001年上海市新長征突擊手。
10,2006年上海市科教黨委系統優秀共產黨員。
11,2006年上海市科教黨委系統第一屆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獲得者。
12,2007年楊浦區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 13,2007年度航海科技創新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