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孝德(民主人士、原全國工商聯執委)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孝德,民主人士、原全國工商聯執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孝德
  • 別名:乃純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撫寧縣大旺莊
  • 出生日期:1905年
  • 逝世日期:1972年
  • 職業:商人
  • 主要成就:全國工商聯執委
個人簡介,簡歷,

個人簡介

陳孝德,原名乃純。1905年生。直隸(今河北省)撫寧縣大旺莊人。12歲入本村私塾讀書,4年後輟學。1920年6月,跟隨同鄉來到吉林省寧安縣(今黑龍江省寧安縣),在和增永雜貨店學徒。他天資聰明,勤奮好學。3年滿徒後,掌柜便讓他管賬。 1924年,和增永歇業,陳孝德返鄉娶親。5個月後重回寧安,被永生源商店聘做司賬,管理倉庫和採購貨物。1931年“九·一八”事變使永生源損失嚴重,難以維持。他為尋求生活出路,經人推薦,到海林站三益隆當店員。由於工作認真,不辭辛苦,深得經理信賴,不到3個月,就派他到牡丹江站籌辦三益隆分號。

簡歷

1936年4月,他用自己有限的積蓄作半身股,集資開設義興厚雜貨店兼油坊,自任經理。1939年被選為牡丹江商工會參事。從此,應酬官場,周旋於大小工商業戶之間,儘可能地維護民族工商業的利益,贏得了中小工商業戶的信賴,也引起日本統治者的注意。1943年,日本人委任他為南區第四分區(相當於現在的辦事處)區長。由於實行配給制,經營受挫,思想消沉,染上吸食鴉片惡習。後來力圖在困境中闖出一條新路,均遭失敗。日本侵略者投降後,才絕路逢生。
1945年8月18日,蘇聯紅軍司令部邀集工商界和地方人士20餘人開會,組成牡丹江市地方治安維持會,他被推舉為委員。9月2日,維持會宣告成立牡丹江市政府,他被聘為民政科科長。9月25日,在重建的商務會中,被推舉為董事會會長。在中國共產黨接收牡丹江市政府之前,國民黨為擴大地方勢力,籠絡工商界人士,吸收他加入國民黨。
民主政府成立後,陳孝德先後被委任為軍區參議官,省、市參議員和政府委員。這期間,國民黨曾兩次派人送委任狀,說服他做“內應”或勸市長李荊璞投降,都被他拒絕。但是,對共產黨能否站住腳,他也在觀察,甚至也想到給自己留條後路。由於他頻頻接觸黨政軍領導,使他對共產黨逐漸有了認識。政府對他的信任和希望,也使他為之感動。因此,他積極回響中共號召,在恢復生產、繁榮經濟、發展工商業方面做出很大貢獻。
1946年3月,牡丹江軍區收編的二十六團一營營長,趁團長不在而反叛,把軍區派的政委彭懂抓起來。軍區政委李大章派陳孝德和宋子元去營救。他們2人不顧安危,以兩家人的生命財產擔保,到柴河救出彭懂。由於他站在共產黨一邊,為共產黨辦事,在牡丹江的國民黨代表人物楊蘭波等對他恨之入骨。他們逃到國民黨統治區長春後,在國民黨的報紙上,刊登陳孝德的“罪狀”,並派特務潛回牡丹江,準備暗中下毒手,揚言要活捉、油炸陳孝德。牡丹江軍區和政府為了他的安全,發給他一支手槍,並採取其他保護措施。
解放戰爭中,在供給軍需、支援前線、協助政府解決經費等工作中,陳孝德帶動工商業者做出許多貢獻。特別是在抗美援朝期間,除擁軍優屬捐款,加工被褥及其他軍用品送前線外,帶動全市工商業者慷慨捐獻戰鬥機1架、高射炮1門。從1950年8月,牡丹江市二屆一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至九屆五次(1954年1月)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陳孝德一直當選為協商委員會副主席。在“五反”運動中,他經營的義興厚油坊被定為完全守法戶。由於社會活動多,無暇顧及油坊,請人代辦經營,並一再向政府提出,想把油坊交給公家,自己只作一名國家工作人員。
1953年春,陳孝德代表牡丹江市工商界,參加松江省赴朝慰問團。這成為他一生中引以自豪的大事。從1954年3月市一屆人民代表大會開始,他連續被選為市第一至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市人民委員會委員。並從1955年起,連續三屆擔當市政協副主席。
1956年,在社會主義改造期間,他作為工商聯合會主任委員,帶頭回響黨的號召,宣傳黨的政策,領導私營工商界順利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
1957年3月,陳孝德被任命為牡丹江市服務局局長。1958年11月,中國民主建國會牡丹江市委員會成立後,連任三屆主任委員。到1966年連任八屆工商聯主委。此外,他還當過省人民代表、省人民政府委員、省政協委員、省工商聯副主委、全國工商聯執委。
1972年2月11日病逝,終年67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