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厝

陳厝

陳厝顧名思義是陳氏人家居住的房子。據李墩東山村南宋鹹淳八年(公元1271年)初修的《陳氏宗譜》記載,宋朝期間長溪縣(今霞浦)廉村陳伉九公遷居李墩,伉九公次子康八公於宋仁宗年間(公元1203—1063年)從李墩村遷到富足乾村拓居,康八公後裔陳八公於南宋時期從富足乾村遷入相鄰的陳厝村,至今約800年歷史。明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陳厝陳氏分居七步竹下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厝村
  • 位置: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李墩鎮陳厝村
  • 面積:400畝
  • 人口:860
  • 電話區號:0593
  • 主要從業:農業、建築、園林花卉、養殖
  • 下轄:八斗邱、下轉盤
  • 語言:寧德話、國語
  • 隸屬:李墩鎮
  • 行政代碼:350925104
  • 郵政編碼:352000
村莊位於周寧縣第二大高山盆地——六浦洋西面,與黃埔村相鄰,村落倚山畔水,北山酷似牛形,南山狀若猛虎,六浦溪隔在兩山之間,猶如玉帶纏腰,村東側還有一條小溪澗從龍崗頭款款而來,灌溉了村後大片良田。李墩至禮門的古道經村邊的觀音橋穿村而過,公路則沿溪岸繞村而過。村落顯然是經過精心規劃布局的,100多座房子一律坐北朝南,從公路至山腳呈東西走向筆直地排成數排,兩條南北走向的村道把所有巷道串聯在一起,橫平豎直非常規整,現在已經很難看到舊村落的模樣了,只有分布在四周的大廳、陳氏宗祠、林公宮、觀音橋等古建築還保留古老的風貌,宗祠旁邊的百年赤皮青岡、百年柳杉以及村後的原始次生林,構成村莊永固的綠色屏障,也是最令人喜愛的一抹色彩。
寧德市周寧縣李墩鎮陳厝村地圖
與陳厝村隔溪相望的八斗丘村羞答答地隱在山坳中,因定居時房子建在一塊2.8畝(舊制八斗)的田丘上而得名。解放前社會動亂,一些陳氏人家隱居到深山裡,1950年遷到此處定居。八斗丘南面有始建於明天順六年(1462)的盤龍寺,由陳厝及周邊的幾個村莊合資共建,據說寺院的藏經閣內珍藏著三千多卷經書。站在寺院前,感覺四周的山體象一條巨龍盤繞著寺院,龍尾延伸到八斗丘,龍首不得見,不知寺名是否與這山形有關。
陳厝始祖自唐朝,天下騷動,從河南途經江西入閩後到寧德,再遷北山、下坂坑(現李墩)於李巡先生換去付足乾,生三子陳六、陳七、陳八,陳八遷居六峰幢糧房下,據說過去六浦納糧在陳厝糧房下開基始祖陳八翁:有眉山贊,出谷遷喬創業基,眉山景物愛呈奇,六峰拱照速祥瑞,四水環朝到處宜磐谷莫雲惟李願朝川。那道只王維芳村,小產高賢地所看鵬搏萬里時。
陳厝村據說:主村原有陳蘇兩姓,陳姓興旺,蘇姓外遷,至今還有一千多年歷史,過去幾百年里,一直停滯不前,直至解放後,在黨正確領導下才復醒,陳厝現有170多戶,860多人口,4個村民小組,以陳姓為主,餘為阮、葉等姓,現有耕地面積370畝,山地2000多畝,將來寧武高速開通,互通口設在陳厝村前,土地平坦,田山寬闊,交通方便,將來陳厝是個機遇。  陳厝歷史悠久,至今還有一此舊建築,有千年名勝古蹟般龍庵,感應威靈齊天大聖王,有千年古樹多株,林業部門已綿保護,令人奇特的是村內有兩口天然古井,口小腹大,形如瓮,井有泉水,水質尚好,村民還拿生活用水,該井水還能自動升落,是否與潮水有沒有關係,尚待地質專家考察,是個異見的自然奇觀,還有一條紅色線路,早在革命年代,有小批紅軍以張華山同志為領導紅軍從福安、寧德至郭洋天山至陳家山石洞(陳厝山)至陳厝村至西山角,壽寧一帶,時經多年。
陳厝村近年來以種植為主,農工商齊發展的方針,目前已有一部分人落戶上海、廣州、福州經商,在家勞力到寬闊土地,辦鑄造業,發展多種經營,以種糧為主,兼營茶葉400多畝、生薑300畝,是種姜專業村,還營造林業無竹養殖豬、兔等副業,逐年增加收入,改變了陳厝歷來貧窮落後面貌。
陳氏宗祠陳氏宗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