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人物生平,大事年表,人物評價,紀念活動,
人物經歷
人物生平
1923年,與兄弟合資創設聯和橡膠公司,不久辭去謙益工作,自創益和公司,自任總經理。大力發展樹膠生意,在十多年內,成為星馬樹膠界鉅子。業務擴展至全馬來亞各地、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地。後又與兄弟開設協和樹膠有限公司,亞洲聯合企業公司,馬來亞紙製品廠,合眾紙廠,亞洲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大石水泥有限公司等,已成為東南亞區著名的華人企業家。五十年代事業鼎盛時期,因樹膠價格猛漲,獲利甚豐。
20世紀50年代,首先提出馬來亞(當時是馬新一家) 是“吾人之故鄉”,從而開啟了華人在居住地落地生根的新時代。1950年,出任中華總商會會長及福建會館主席。在中華總商會會長任內,為華人爭取公民權利益和列華文為官方語文。在任福建會館時期,對福建會館屬下各學校即道南、愛同、光華、南僑、崇福都擴建了或新建了校舍。他同時也經常捐助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的教育費。1950年,當馬來亞大學成立時,他獨捐叻幣三十萬元,可見他不僅支持華文教育,對英文教育也一視同仁。在五、六十年代他曾捐獻各種語文學校的建校費用。1957年,又捐獻五十萬銖給曼谷福建會館作為發展僑校的基金。
陳六使一生最突出的貢獻是倡議和創辦了南洋大學,並捐獻叻幣伍佰萬元作為建校基金。同時又以福建會館主席身份捐獻了五百二十三英畝在裕廊路地段的雲南園作為南洋大學的校園。1953年,效法陳嘉庚先生辦學義舉,創辦中國以外地區(海外)第一所華文大學──南洋大學,並聘請林語堂為第一任校長,以此受到僑界的尊敬。
從1953年至1963年,陳六使不辭勞苦,擔任南洋大學執行委員會主席。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南大創校之中,對校舍的建築,師資的聘任,科研儀器,圖書資料,學生的福利,大學的學位等都付出了心血。南洋大學自1956年開課至1980年,與新加坡大學合併為止以作育英才25年,培養了一萬兩千多名畢業生。但因陳六使親共愛華的立場為新加坡政府所不容,更被李光耀視為眼中釘。
1963年9月16日新馬脫離英國殖民統治,9月21日李光耀帶領人民行動黨贏得大選,第二天,新政府就宣布吊銷南洋大學理事會主席陳六使的公民權。他一手創辦的南洋大學因不符李光耀政府英文至上、排斥華文教育的政策,亦不斷受到官方的打壓,終於在1980年被強行併入新加坡國立大學。這海外唯一一所華文大學就此不復存在,退出歷史舞台,令人扼腕嘆息。
大事年表
陳六使生平大事年表 |
1897年 1歲 誕生於集美鄉 | 清光緒22年 6月7日(農曆丁酉年5月初8),陳六使誕生於中國福建省同安縣集美鄉(今屬廈門市),是陳嘉庚之同鄉。 陳家貧寒,以務農捕魚為生。父親陳纓麟,六使為第六子,兄弟七人,依次是:文倚、文寢、文確、科斗、文知、六使、文章。 陳六使出生之時,是中國內憂外患,國弱民貧的年代,也是國民革命的前夕。 其家鄉附近的廈門,在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割讓香港時,就被英國指定為五口通商之一港口。 |
甲午戰爭 | 在他出生二年前,即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滿清戰敗,被逼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 同年,康有為等“公車上書”,要求滿清政府變法維新。 |
1898年 2歲 變法維新 | 6月11日至9月21日,清光緒皇帝接受康有為、梁啓超等的改革主張,進行戊戌變法、百日維 新。但慈禧太后奪權,囚禁光緒皇帝,殺害譚嗣同等維新“六君子”。 是年,義和團在山東興起。 |
1900年 4歲 | 義和團排外達到高潮。 |
八國聯軍 | 英、日、俄、法、美、德、意、奧八國聯軍進侵中國,攻陷北京、天津,強迫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賠款4億5千萬兩白銀,派兵駐紮北京使館區等地。 |
1902年 6歲 父母雙亡 | 陳六使父親纓麟,不幸在一場瘟疫中,與母親林氏同日去世。不久後,大哥文倚與大嫂也相繼染疫病過世。因此,家境更為貧苦。 |
1905年 9歲 孫中山同盟會 | 8月孫中山先生成立並領導革命組織“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是年7月,清政府廢止科舉考試制度。中國開始有新式學校出現。 |
1911年 15歲 | 4月孫中山,黃興領導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72烈士壯烈犧牲。 |
中華民國誕生 | 10月湖北武昌起義成功,成立湖北軍政府,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史稱“辛亥革命”。 12月17省代表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
1912年 16歲 | 2月12日清宣統皇帝下詔退位,清朝滅亡。 |
袁世凱上台 | 3月10日孫中山為使北洋軍閥歸順而讓位。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此後15年,各北洋軍閥爭權霸位。 |
1913年 17歲 | 陳嘉庚出資在家鄉創辦集美國小,是年正式開學。 |
集美國小讀書 | 陳六使七兄弟只有他、三哥文確和七弟文章,有機會免費在集美國小讀書。文確因需全力謀生,提早退學。 陳家兄弟大家庭人多田少,恐怕來日生計成問題,遂商議先由一人出洋發展。因二哥已婚,就決定由三哥文確出去試試看。 |
陳文確南來 | 文確到新加坡後,先在鄉親的大古(舟旁)船上工作,不幸該船後來失事沉沒,就到陳嘉庚的黃梨廠工作。他邊做邊學文書記帳,後來升任書記、經理。接著陳嘉庚派他去馬來亞經營樹膠園。嗣後,四哥科斗、五哥文知相繼南來,在陳嘉庚的公司任職。 是年3月,袁世凱刺殺宋教仁,開始鎮壓國民黨。 |
1914年 18歲 世界大戰爆發 | 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爆發,交戰雙方是,同盟國:德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協約國:英、法、俄、意、美等十餘國。德、奧開戰原因不外是擴張領土、占據資源市場、種族主義、霸權主義。 9月日本藉口對德宣戰,出兵奪取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強占膠濟鐵路和青島。 |
1915年 19歲 《二十一條》 | 1月日本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要求,交換支持袁做皇帝,幾乎全被接受。 |
1916年 20歲陳六使過番 | 陳六使繼三位兄長之後,也於是年過番到新加坡謀生。其七弟文章也南來。他曾談起初到新加坡的情形:首先去拜見陳嘉庚及其弟敬賢、隨即被派到謙益公司之馬來亞樹膠園工作。陳嘉庚賞識其工作表現,半年後派他到新加坡一膠廠當工頭。他平日只穿木屐和短褲做工,起初每月工資4元,吃住免費。他很節省,每月只花一元多,其餘儲蓄起來。後來陳嘉庚調他到辦公室工作,協助經營樹膠貿易。 |
1917年 21歲 | 陳六使南來時,自萊佛士1819年登入開埠,英國已統治新加坡97年。當時華人人口約有25萬人。新加坡已發展成轉口貿易中心。英國的棉織品和工業品,東南亞的樹膠、錫、香料、稻米,中國的生絲、茶葉、陶瓷,都以新加坡為集散地。 |
新加坡膠業 | 樹膠業已是新、馬的重要經濟成份。新加坡陳嘉庚,林義順等華商的膠廠,當年已經有30家。從1900年起,新加坡就興起新式華文國小,如應新、啟發、養正、端蒙、道南、育英、中華女校,共有15所華校。 |
華僑中學 | 陳嘉庚1918年與各幫領袖創辦華僑中學。 |
1918年 22歲 世界大戰結束 | 11月11日德國戰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這場戰爭,軍民直接死亡約2,000萬人,軍費開銷約2000億美元,直接財產損失1500億美元以上。 |
1919年 23歲 | 1月18日世界大戰勝方在巴黎召開和會,簽訂對德和約。和約決定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 |
“五四”運動 | 5月4日中國“五四”運動爆發,學生在北京示威,高喊:“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還我青島”等口號。運動隨即蔓延全國各地,迫使北洋車閥政府不在巴黎和約簽字。 10月孫中山把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 |
1921年 25歲六使回鄉成親 | 陳六使回家鄉成親。婚後帶家眷返回新加坡工作定居,繼續在陳嘉庚公司任職。 7月23至31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時成立,與會者包括毛澤東。此後中國政壇乃有國民黨與共產黨之爭。 |
1923年 27歲 | 陳六使兄弟在陳嘉庚膠廠膠園工作,由於聰敏好學,對割膠、製作膠片、膠園管理、樹膠加工製作技木、膠片種類識別、膠廠組織管理等,都學得一套實際經驗和知識。 |
開始創業 | 於是在此年,兄弟合資創立“聯和樹膠公司”。先聘用一位退休經理主持業務,但經營虧本。乃由七弟文章離職出來主持,仍無多大起色。陳六使及文確於是先後辭職出來經營聯和業務。在此時期,四哥科斗也和友人合資經營駁運與信局生意。 |
1925年 29歲 | 此年膠市大好,每擔漲至新幣200元,即每磅1元8角。 |
益和成立 | 陳六使和三哥文確,乘機創立“益和樹膠公司”,六使自任總經理,大力發展樹膠生意,在十年內,名列新馬十大膠商之中。 除益和外,陳家兄弟後來進一步開設協和樹膠有限公司、亞洲聯合企業公司、陳永義私人有限公司等企業。 |
孫中山逝世 | 3月12日中國革命領袖孫中山逝世。 7月廣東革命政府改組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
1926年 30歲 蔣介石上台 | 5月蔣介石上任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提出“整理黨務方案”,開始清除共產覺,國共鬥爭日趨激烈。 |
北伐開始 | 7月9日國民革命軍北伐戰爭開始,目的在清除北方軍閥,統一中國。 |
1927年 31歲 | 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 8月9日中共在湖南江西邊區,發動農民秋收起義。 |
國共武力衝突 | 10月毛澤東在江西井岡山建立中共第一個農村根據地。此後在各地發動各種起義,並在農村建立個別軍事基地。國民黨也開始圍剿中共。 |
1928年 32歲 益和兩間膠廠 | 陳六使兄弟的樹膠生意,已有相當規模,益和已名列樹膠貿易頭盤商,並擁有兩間膠廠,一在金泉路,另一在新監光。 |
濟南慘案 | 是年國民黨軍北伐占領山東濟南時,日本出兵阻止,並強占濟南,打死中國軍民6000餘人,史稱“濟南慘案”。 陳嘉庚在新加坡組織濟南慘案籌賑會,募款救濟受難者。 12月29日中國東北軍政強人張學良,歸順國民黨,南京政府北伐成功,統一中國。 |
1929年 33歲 經濟大恐慌 | 10月22日紐約股票暴跌,導至世界爆發空前嚴重的經濟大恐慌,各地股票大跌,工廠關門,銀行倒閉,商家破產,工人失業,國際貿易衰退,原產品價格暴跌。這一危機幾乎波及世界各地,而且持續長久,直到1933年才結束。 |
1931年 35歲 九一八事變 | 9月8日日本擴大侵略中國,出兵占領東三省,史稱“九一八”事變。這是日本全面侵略中國的開端。 |
1932年 36歲大膠商受打擊 | 新馬樹膠業,也受世界經濟危機打擊。國際對樹膠需求大減,膠價暴跌,每磅只售7分,與1925年每磅1元8角相比,真是天淵之別,因此,膠園很多停割,膠廠關閉,膠產大減,膠工失業。大膠商和大膠園主損失巨大,經濟周轉困準。林義順和陳嘉庚的樹膠企業,就在這場經濟恐慌中被拖垮。陳六使的益和及李光前的南益,因是新興樹膠廠商,規模和投資比大膠商小,受打擊也不太大,且因大膠商及大園主多倒閉,他們因而更有活動天地,謀求發展。 |
1933年 37歲資助集美 | 是年,陳嘉庚收縮公司業務,把各膠廠租給舊部屬。麻坡膠廠租給陳六使的益和公司,但訂明所得的部份盈利,須充當廈門大學和集美學校經費。是年,陳六使和文確,每月捐助500元,作為集美學校經費。是年1月30日,德國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政權。 |
1936年 40歲捐5萬助廈大 | 是年陳嘉庚集資16萬元,買400畝樹膠園,以其收益作廈門大學基金。陳六使捐助5萬元。5月義大利法西斯占衣索比亞。7月,德、意軍隊干涉西班牙。 |
西安事變 | 12月12日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扣留蔣介石,要他停止內戰抗日。 |
1937年 41歲樹膠公會主席 | 陳六使自是年起,擔任新加坡樹膠公會主席,後又任膠較公會主席,成為膠業團體領袖。新加坡樹膠公會成立於1918年。“濟南慘案”時,陳嘉庚籌款救濟,樹膠公會募款占總捐款20餘萬元的25%。1937年陳六使任主席後,與李光前等致力發展會務,至1950年會員已達180餘位。他與李光前各資助20萬元為公會購入溫徹斯大廈全座,作公會基業。是年“七七”事變,樹膠公會回響陳嘉庚號召,募捐129萬元,支助抗日。 |
“七七”事變 | 7月7日日軍在北京附近的蘆溝橋進攻中國軍隊,史稱“七七”蘆溝橋事變,中日全面戰爭開始。8月日軍進攻上海,中國軍奮戰,11月失守。 |
南京大屠殺 | 12月日本攻占南京,屠殺30多萬人,史稱“南京大屠殺”。9月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共同抗日。 |
南洋籌賑總會 | 陳嘉庚組織新加坡籌賑會,募捐新幣1,000萬元,支援抗日。隔年又聯合南洋各界組織“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並任主席。陳六使被推舉為新加坡區代表。11月德國、日本、義大利、法西斯軸心組成。 |
1938年 42歲益和向外發展 | 陳六使的益和樹膠業務,經13年發展,已是新馬大膠商。他突破洋行控制,直接把樹膠遠銷歐美消費國,在紐約和倫敦設代理機構,處理樹膠出口貿易。益和也在新馬購置膠園(單柔佛洲振林山就有3000多畝),並把業務擴展到東南亞產膠國一一馬來亞、印尼、泰國、越南各大商埠。 |
益和改組增資 | 10月益和改組為益和(私人)有限公司,註冊及繳足資本皆為100萬元,成為法人大公司。 |
1939年 43歲捐助總商會 | 是年陳嘉庚倡議修建中華總商會會所,陳六使以兄長文確名義,獻捐5萬元,充當總商會大會堂及圖書館25%建築費。是年陳六使又捐購公債券100萬元,以其利息作集美學校基金。3月至9月1日,德、意軍侵占捷克、阿爾巴尼亞、波蘭。 |
二次大戰爆發 | 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
1940年 44歲 | 益和註冊資本增加到200萬元。 |
1941年 45歲任商會副會長 | 3月陳六使當選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副會長。任內積極支持陳嘉庚的南僑總會抗日。 |
太平洋戰爭 | 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夏威夷珍珠港基地,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隨即進侵菲律賓、香港、馬來亞、新加坡、印尼、緬甸等地。 |
日機炸新加坡 | 12月8日日軍在馬來亞北部哥達峇魯登入,同時轟炸新加坡。 |
1942年 46歲匯款回中國 | 1月日本侵占新加坡前夕,陳嘉庚與陳六使商談應變事宜。囑他匯款存於中國,作為將來用途。陳六使即匯中國幣7000萬元回中國,並聲明集美學校如需用,可支取。日本占領新加坡前,陳六使避難印尼外島半年,生意停頓。回來後,曾被日軍拘捕和受刑受辱。2月7日日軍在新加坡裕廊登入。 |
新加坡淪陷 | 2月15日英軍司令白思華向日軍投降,新加坡淪陷。此後3年8個月,日本進行血腥恐怖統治,新馬共有數萬華人被殺害,又被強迫捐出5000萬元“奉納金”。在掠奪和奴役下,各業蕭條,人民苦不堪言。新馬各族反日份子及馬共,組織武裝力量,利用馬來亞森林,對日本進行游擊戰。後來由英國領導,林謀盛參與的“一三六部隊”也加入抗日。 |
1945年 49歲 | 5月8日,盟軍攻克柏林後,德軍無條件投降,戰爭結束。 |
核子彈炸日本 | 8月6日及9日美國向日本廣島及長崎各投一核子彈。 |
二次大戰結束 | 9月2日日本簽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這場戰爭,軍民直接死亡約4000多萬人,軍費開支最少1萬億美元,財產損失一萬億美元以上。中國八年抗日戰爭,軍民死亡2000多萬人;財產、資源損失1500億美元以上。是年8月間,印尼宣布獨立,成為共和國。 |
益和恢復營業 | 9月5日陳六使兄弟的益和公司恢復營業,四哥科斗的兒子永裕,留學美國得工程碩士回來,受陳六使兄弟重用,被委任為益和董事兼經理。他後來曾任中華總商會會長、樹膠公會、樹膠總會及膠較公會主席。 |
新馬分治 | 10月英國把馬來亞9州,加上海峽殖民地的檳城和馬六甲,組成“馬來亞聯邦”,把新加坡劃為直屬殖民地,分開統治新馬。 |
1946年 50歲樹膠統制 | 戰後初期,英國在新馬設軍政府管治,樹膠成為統制物資,由英國壟斷買賣。膠商必須以固定每磅3角6分,賤價賣給英國倫敦收購組織。因此,膠商無法展開樹膠自由貿易,陳六使一再呼籲解除統制。7月國民黨和中共間,爆發全面內戰。7月4日菲律賓脫離美國獨立。美國和蘇聯兩集團,開始進行冷戰。在政治、經濟、思想意識展開鬥爭,影響世界各地。 |
1947年 51歲 | 1月1日,英國政府宣布取消樹膠售賣統制,恢復自由買賣,膠價逐步回升,益和得以大展鴻圖。 |
膠業兩巨頭 | 此後至整個50年代,陳六使的益和及李光前的南益,並稱南洋樹膠兩巨頭。8月14日印度和巴基斯坦結束英國統治,宣布獨立。 |
1948年 52歲怕和軒俱樂部 | 是年至1963年,陳六使擔任怡和軒俱樂部主席,前任是陳嘉庚。該俱樂部成立於1895年,曾是陳嘉庚支援中國抗日,及其他重要社會活動的場所。2月1日馬來亞人民反對“馬來亞聯邦”體制,因它並無增加自治權。英國於是把它改為“馬來亞聯合邦”體制,除英國中央統治權外,各州有自治權,並使不在馬來亞出生的華印族,不易得公民權。因此引起華族的激烈反對,罷工、罷市、衝突。 |
“緊急狀態” | 6月英國政府宣布新馬進入“緊急狀態”,並頒布“緊急法令”。 |
1949年 53歲益和增資 | 2月益和擴充資本,將繳足資本100萬元,增至200萬元。是年9月把公司遷到美芝路5至7號。是年中國國民黨和共產黨內戰日趨激烈,國民黨軍節節敗退。4月22日首都南京失守,蔣介石南退,最後退守台灣。 |
中共執政 | 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天安門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1950年 54歲任總商會會長 | 3月6日陳六使當選為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該會成立於1906年,是華商最高組織。3月15日陳六使就任會長時,即發動募款,自捐30萬元充作馬來亞大學建校基金。 |
福建會館主席 | 是年陳六使亦被選為新加坡福建會館主席,前任是陳嘉庚。此後他連任至逝世為止。陳嘉庚是年回中國定居,曾召見福建會館理事,宣布選陳六使為其繼承人,說他有魄力,只要他認為應該做的事,他就要爭取到底。是年9月,陳六使領導福建會館籌募教育基金150萬元。福建會館成立於1860年,是新加坡最大的宗鄉會館,屬下有五間學校,陳六使擔任它們的董事主席。崇福、光華、南僑的新校舍,皆在他任內興建。 |
韓戰爆發 | 6月25日南北韓戰爭爆發,美國和中國隨即參戰,至1953年7月27日結束。樹膠是戰略物資,歐美國家和蘇聯集團,爭購樹膠囤積,膠價節節上升。 |
膠價大漲 | 7月膠價由韓戰前夕(6月)每磅9角半,上升到1元2角。8月再漲到1.47元,往後還繼續上升。韓戰時期是新馬膠業黃金時代,陳六使的益和公司,獲利甚豐。 |
益和膠廠火燒 | 7月27日益和在金泉路的大膠廠,不幸被人縱火焚燒,據稱是勞資糾紛引起。該廠男工800人,女工300多人,規模巨大。大火一發不可收拾,燒毀大部份建築物及約5000噸存膠,估計損失約1000萬元,幸虧該廠曾向四家保險公司投保700萬元,得以減輕廠方損失。火燒後,益和立即搭建臨時廠房,進行生產,接著重建工廠。益和膠廠火燒,倫敦膠價立刻上升,可見益和在膠幣,舉足輕重。 |
1951年 55歲 | 1月膠價躍升至每磅2.18元。益和雖經火燒,但基礎已雄厚,業務仍繼續發展。 |
外匯統制 | 戰後,英國為自身金融利益,在新馬實行嚴厲外匯統制,除非批准,不準匯款到非英磅區。 |
發動募捐 | 是年,陳六使在中華總商會內發動募捐,共得20餘萬元,捐給防癆協會。 |
1952年 56歲 | 陳六使在中華總商會會長任內,所辦的另一件大事,是大力為新加坡華人爭取公民權和廢除語言限制,並推動民眾參政選舉代議士。 |
爭取公民權 | 總商會於1951年2月,代表華人向英政府提呈要求放寬公民權備忘錄,要求讓非英籍華人取得公民權。1952年2月,再呈備忘錄爭取,11月20日總督口頭拒絕。 |
廢除語言限制 | 1954年,總商會通過其議會代表陳振傳,在立法議會提出廢除語言限制議案。1955年1月,總商會發動所有的社團和民眾,展開一項簽名運動,向英女皇提呈請願書,要求議會採取多種語言制度。戰後,陳六使已把新馬當為故鄉。他在1950年9月就曾說:“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吾人已認識,馬來亞無異吾人之故鄉。”因此,他為華人爭取公民權和參政權。1955年8月15日,英國殖民部大臣林諾鮑來新。總商會及屬下商團,組成1600人請願團,在加冷機場手持標語,向他請願;他乃告訴代表團,本地政府有權力解決這個問題。1956年2月9日,立法議會通過要採用英、華、巫、印四種語言為議院通用辯論語言。公民權法案也終於在1957年7月,在立法議會提出通過,規定居住本地8年居民,可申誦公民權。由11月1日開始申請登記,總商會協助政府登記20多萬申請者。 |
1953年 57歲 | 戰後,新馬華校數目逐年增加。1950年新加坡共有華校301間,學生74,053人,教師1,949人。馬來亞1951年有華校1,261間,學生221,050人,教師5,981人。 |
升學教師難題 | 華校中學畢業生要升大學,以及中學教師來源,成為極大問題。因為當時新馬只有一所英文大學一一馬來亞大學,而中國由於政治關係,要去升學和中國教師南來,幾乎都不可能。因此刨立一間華人大學,是現實的需要。 |
六使倡辦大學 | 1月16日福建會館主席陳六使,在會館執監委員聯席會議上,一語驚人,倡議創辦一間華文大學,並即席認捐500萬元,呼籲各界回響獻捐。他說:“吾人為維護華人文化之長存,實有創辦大學之必要。就目前情形而觀,吾僑中學生無處可資升學,實迫使吾人不得不創辦大學。” |
各界支持 | 陳六使登高一呼,新馬華社的工商界、文教界、勞動界,空前熱烈回響支持。但馬來亞大學副校長薛尼肯因爵士及個別人士,卻認為不需要創辦另一大學。 |
華商名人意見 | 新加坡華商名人,紛紛發表之持意見:中華總商會會長陳錫九說:“目前居住本地之華人,大多故已認本地為家鄉。在本地創辦一間大學,培育子弟為本地服務,實為一件有價值之工作。”總商會副會長高德根說:“創辦華人大學,不但可發揚中華文化,且可促進當地各民族文化之交流。……陳先生為余多年老友,余知彼為人,說得到做得到,馬華大學在彼倡導下,指日可待。”膠業巨子李光前說:“論者或恐另設一大學府,將使馬來亞各族發生分化作用,其實不然。中國文化之精萃是‘四誨之內皆兄弟’,吾人力倡各族親善,以促進馬來亞各族青年,更能從此互相諒解,更能團結一致。”華聯銀行總理連灜洲說:“陳六使先生有資力有魄力,此次號召創辦馬華大學,事關維護中華文化,必定成功。”南洋前輩巨商胡文虎說:“我希望馬華大學在不久將來,能夠建設起來;這不僅是馬來亞華僑之幸,更是東西學術交流的一座好橋樑。……此大學為公開性質,不論種族、膚色及信仰,任何人均可入學。” |
總商會回響 | 1月21日中華總商會特別召開董事會議,議決熱烈支持陳六使創辦大學,並授權正副會長,出席1月25日馬來亞中華商聯會在吉隆坡舉行的常年大會,提出創辦大學議案。 |
福建會館獻地 | 1月23日陳六使以福建會館主席身份,宣布該會館獻出裕廊路500英畝地皮,作為大學校園。他說:“以余之眼光,該地居山臨海,且有平原,實為建設大學之理想地帶。” |
馬華商聯支持 | 1月25日馬來亞中華商聯會第六屆常年代表大會,一致通過議案,支持創辦華文大學的偉大計畫。 |
籌委會成立 | 2月12日中華總商會董事與214個華人社團代表舉行大會,推舉陳六使為主席,討論創辦大學計畫。大會選出陳六使及12個社團組成籌備委員會(後來再加上16位名人籌委)。陳六使在大會上發言說:“我們一定要辦大學,而且一定要辦成功。……十年經費,無須過慮。”2月18日英國東南亞最高專員麥唐納,兩度約陳六使等會談,他主張待馬大擴充計畫完成後,華社才辦另一大學。2月19日馬來亞巫統主席東姑阿部拉曼,發表談話說:本邦馬來人,對設立華文大學的建議,未持異議。 |
定名南洋大學 | 2月20日大學籌備委員會舉行首次會議,通過籌設的大學,定名為“南洋大學”。南洋二字,意在紀念先輩南來開荒拓土的功績。 |
創立南大宣言 | 4月7日南大籌委會發表“創立南洋大學宣言”,列舉四大理由:1、為中學畢業生廣開深造之門;2、為中學培育師資;3、為本邦造就專門人才;4、為適應人口上之需要(全新馬人口670萬人)。 |
成立執委會 | 5月19日籌委會結束,正式成立“南洋大學新加坡委員會”,原有籌委任委員,組織執行委員會,選出11名執行委員:陳六使、胡文虎、陳錫九、高德根、楊纘文、連灜洲、李玉榮、李亮琪、符致逢、柯進來,黃奕歡。5月20日執委會首次會議,選陳六使為主席。陳六使在會上正式宣布捐獻500萬元作南大基金,先交200萬元作開辦費,其餘在南大建成後,分十年交清。連灜洲也在會上宣布獻捐25萬元。 |
南大動土典禮 | 7月26日執委會主席陳六使,在南大裕廊路校址,主持動土典禮,開始校園建築。他在典禮上致詞中說:“今天兄弟在此主持動土典禮,感到非常興奮。我們是在這片荒土播下文化的種子,我們的文化在這裡,將與日月同光、天地共存。”8月5日新加坡及馬來亞各州南大委員會,在新舉行第一次代表大會,會議推選陳六使為主席。他在會上說:“有人謂南大系余創辦,擁護余之號召,其實創辦南大乃是僑眾之力量,人人認為重要,人人盡一份力量,始克有成。”12月13日連灜洲赴美國,專誠聘請南大校長。 |
1954年 58歲 | 1月29日新加坡英政府批准南大建校計畫,並準南大捐款可豁免所得稅。8月10日李光前宣布獻捐辦法:依照南大5年內(1953-1957)實收捐款總額,獻捐其百分之十。8月18日南大特別募捐委昂會召開第一次會議,決定1955年內募足兩千萬元。 |
世界青年大會 | 8月22日第二屆世界青年大會在新加坡舉行,陳六使特設公宴歡迎各國代表五六百人,以宣揚中華文化和辦南大宗旨。他在致歡迎詞中說:“新馬三百餘萬華人,全南洋群島一千餘萬華人,為保障並發展母語教育,為維護偉大的中華文化,不可無南洋大學……南洋大學絕無政治色彩,無領域觀念;所收容的學生,不限於華人;而教授媒介,也不限於華文華語。”10月陳六使號召創辦南大後,除富商紛紛捐巨款外,有團體的勞動界、文教界和個別市民,也熱烈回響,以各種方式捐款、募款。自1953年8月起的15個月內,就有80多項捐獻義舉。 |
三輪車夫義踏 | 最激動人心的是,1954年4月20日,三輪客車工友聯合會的1,577名三輪車工友,在全新加坡各區義踏,收入二萬多元全捐獻南大。馬來亞中華體育促進會每年一度的籃球義賽,共捐款23萬餘元。1953年度華文中學畢業同學四晚文藝演出共捐6萬多元。此外還有平社等義演、德士司機義駛、義運、建築工友獻薪、舞女協會義舞、理髮師義電、義剪、以及義賣、義唱、義畫、義展、個人義捐等等。 |
林語堂事件 | 10月2日林浯堂到新加坡任南大校長。11月15日林語堂舉行首次校務會議,秘密進行,執委會無人參加。在執委會再三催促下,林語堂於1955年2月中旬,將會議報告、開學前預算、開學後發展預算案,交給執委會主席陳六使,預算開支數目之大,令人震驚,例如: |
預算案驚人 | 1955年1月至8月,教職員薪金達32萬元,教授薪金比美國高。到任教職員家具15萬元。教職員來校旅費及津貼24萬元(多數坐飛機頭等艙)。林語堂派女婿任行政秘書、女兒林太乙任校長室秘書、侄兒林國榮任會計長,似有辦林家大學之嫌。林語堂在預算案中,提出設立基金保管委員會,要執委會把預籌的2000萬元悉數交出,由他們全權支配,執委會不得過問。執委會將林語堂預算案發表,各界譁然。陳六使及多名南大委員會委員,幾番耐心與他談判,都無成效,林語堂甚至要請馬紹爾律師為他打官司,被拒絕。 |
三十萬遣散費 | 1955年4月3日,林浯堂一班人接受305,203元遣散費後離開。南大委員會4月7日開會,成立七人遴聘委員會。陳六使在會上宣布捐出全部遣散費,俾免浪費南大基金。 |
遴聘委員會 | 遴聘委員會立即進行聘請院長、教授。委員之一的潘國渠(潘受),出力尤多,幾個月後宣布聘定第一批教職員。潘先生在南大開學時,被委任為南大秘書長。他是海內外著名書法家和詩人,曾榮獲新加坡政府及法國文化勳章。11月20日檳城林連登宣布獻捐50萬元,作為南大圖書館建築費。12月3日檳城劉玉在陳六使一行人到訪的歡迎會上,宣布獻捐20萬元。按劉玉水是陳六使在集美讀書時的同班同學,曾互相幫助學業。他熱烈回響創辦南大,在馬來亞大力推動支持南大,功效甚大。 |
1955年 59歲 先修班開課 | 2月12日南大先修班分別在新、馬舉行甄選考試,錄取學生四百多人。6月15日,先修班正式開課,420名學生分別在華僑中學及中正中學上課。12月12日,先修班舉行結業考試。 |
林德憲制選舉 | 4月新加坡舉行“林德憲制”下的立法議會選舉,結果是:勞工陣線得10席,進步黨4席,人民行動黨3席,華巫聯盟3席,民主黨2席。勞陣聯合華巫聯盟組織部長會議,勞陣領袖馬紹爾任首席部長。人民行動黨剛成立於1954年11月21日,此次只派4人參選,卻得3席(李光耀、林清祥、吳秋泉),支持率甚高。“林德憲制”規定:民選議員25席,委任非官方議員4席,官方議員3席(律政司、財政司、政務司),組織部長會議,由總督任主席。 |
1956年 60歲 | 3月3日南大入學考試揭榜,文、理、商三院共錄取新生330名(不包括先修班錄取者)。3月5日南大校內行政機構一一行政委員會組成,文學院院長張天澤任主席。 |
南大開學了 | 3月15日南大舉行開學儀式,新馬各界期待的一天,終於到來。當南大校旗在圖書館前升起時,千餘觀禮人群高喊“南大萬歲”。執委會主席陳六使在致詞時激動地說:“今日為海外華僑最光榮的日子,因為數百年前華僑南渡,經歷無數的磨折與苦難,終於憑本身的力量與奮鬥,今日建立起一間大學,而且這間大學就在今天開學了!”首席部長馬紹爾祝貿南大開學。陸運濤宣布捐獻理學院建築費(30萬元)。 |
新生573人 | 3月24日南大第一年註冊新生共573名,計理學院277名、文學院256名、商學院40名。3月30日學生開始上課。南大訂此日為校慶日。 |
獨立民眾大會 | 3月19日新加坡要求獨立的黨派和民眾,乘英國國會代表團到訪,數萬人在加冷機場舉行盛大民眾大會,高喊獨立口號,發表激烈演講。 |
獨立談判失敗 | 4月新加坡各黨派組成13人代表團,由馬紹爾率領到倫敦談判,要求新加坡在大英國協內獨立。英國加以拒絕。馬紹爾回來後辭去首席部長職,由其黨人林有福接任首席部長。 |
福利工潮暴動 | 在此年以前,新加坡已有反對殖民地統治的民主運動、左派運動、工運和學運。1955年4月,福利巴士工人罷工反對開除工友,警察干預,一些華校中學生到場同情支持。5月12日,警察到工廠驅散罷工工人,引起衝突而爆動,造成4人死亡,多人受傷。1956年9月新加坡政府採取行動,關閉被認為親共的工會和文化團體,逮捕政界、工人領袖和學生領袖,引起10月間的爆動。 |
1957年 61歲 英國支配膠業 | 英國對新馬樹膠業,一向居支配地位,世界樹膠交易中心,是在倫敦和紐約。樹膠品質檢定和貿易條件,由英國及西商樹膠公會決定。這種局面,陳六使等膠商都希望打破。英政府在西商壓力下,於1952年頒布樹膠包裝配運法令,並成立樹膠出口註冊局執行法令,英美樹膠商可向該局投訴品質不對,要求賠償。該局若認為是事實,可重罰新馬膠商。1956年投訴案竟達204起,新馬膠商苦不堪言。 |
倫敦樹膠會議 | 5月樹膠公會主席陳六使,領導新加坡膠商五人代表(陳六使、陳永裕、黃桂南、孫貴春、陳培熙),出席倫敦英馬樹膠問題會議。出發前,陳六使在他創立和當主席的丹戎禺俱樂部各界歡送會上,激情地說:“今日新馬的樹膠裝配出口貿易,是患了嚴重的‘肺癆’了……十餘年來,本人歷任樹膠公會主席期間,曾為反對歐西人壟斷獨霸樹膠市場而鬥爭。”“樹膠出口註冊局成立之後,幾乎每次寄貨都有割價的事實,每磅是二三便士,等於角余錢……這樣一來,膠商不但無利可圖,血本也虧蝕。因此我說‘肺癆症’已經成了。”“本人這次特別遠行,是要去看看他們如何吸我們的血……不過,我們一定要盡力,尋找‘新藥’回來。” |
建議本地交貨 | 陳六使在倫敦會議上,建議新加坡膠商在本地交貨給外國採購商人。他呼籲英國商人在新加坡設樹膠採購辦事處,這樣就可解決貨物品質問題和割價問題。貨物的優劣,由採購人先行檢查,然後成交。陳六使回來後,各界又在他主持的丹戎禺俱樂部設宴為他洗塵。他報告此行的成就,是使英國廠家認識到新加坡樹膠公會,在新馬樹膠界的地位,重視新加坡華人樹膠界的意見,並承認倫敦樹膠貿易商吸血自肥的事實。 |
成立樹膠總會 | 代表團回後不久,樹膠公會和西商樹膠公會舉行多次談判,結果組成“馬來亞樹膠總會”,公推陳六使為首任主席。雙方發表聯合文告,聲稱樹膠總會的成立,為新馬膠界在國際上增強地位。這是爭取華商樹膠貿易主權的重大突破,華商力量開始受到西商和歐美膠界重視。是年,陳六使到泰國曼谷視察公司業務,捐獻50萬銖給當地福建會館,作為發展華校的基金。 |
內部自治協定 | 是年3月,首席部長林有福帶領各黨派代表團,再到倫敦談判新加坡自治獨立,英國只答應給新加坡內部自治,簽訂協定要點如下:1、新加坡成為自治邦。2、立法議會51名議員全部民選。3、首席部長改稱“總理”。4、廢除總督,以當地人士當任元首。5、英國仍控制國防和外交,有權停止憲法的實施。6、設立內部治安委員會,英、新各派代表三人,馬來亞代表一人,委員會主席由英國擔任。 |
馬來亞獨立 | 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爭取得到獨立,脫離英國殖民統治。11月13日由於政府未承認南大學位,懷疑南大學術水準,南大致函政府,同意聘請國際學者組成南大評議會,審查南大的學術水準。 |
1958年 62歲 | 3月9日南洋大學法令草案呈立法會議(1959年3月通過)。 |
南大落成大典 | 3月30日適逢南大校慶日,南大舉行校舍落成大典。嘉賓雲集,十萬民眾到來參觀,一時人山人海,整條裕廊路塞車,盛況空前。橫貫南大圖書館前的長布條,寫著祝頌南大的八個大字:“長風萬里,大業千秋”,甚為激動人心。陳六使在致詞中說:“科學精神之提倡,乃本大學之急務;多種民族文化之探討,多種民族語言之學習,乃本大學之天職。徒通英文不通華文者,在東南亞不特自囿於小天地,即在整個世界,亦無異自棄其半壁江山。”其時的南大校園,在黃慶祥建築師的全力義務策劃下,已壯觀美麗,正是“山山皆秀色,樹樹盡相 思”。 |
1959年 63歲 投資銀行保險 | 50年代是陳六使企業的高峰期。除樹膠業外,陳家兄弟也投資於銀行業和保險業。他和兄長文確先後擔任亞洲保險有限公司及亞訓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董事主席。六使也曾任華僑銀行董事,香港集友銀行董事主席,南洋商報董事主席,新加坡同安會館主席。 |
行動黨執政 | 5月新加坡依自治協定,舉行立法議會大選。參選政黨多個,人民行動黨派出51人,參加全部選區競選,結果得43席,組織政府。6月3日新加坡自治政府成立,行動黨秘書長李光耀出任總理。 |
福建會館捐獻 | 7月21日在主席陳六使促請下,福建會館再捐獻60萬元,充作南大禮堂建築費。 |
兩個報告書 | 7月22日以西澳大學副校長白里斯葛為首的五人評議會,發表報告書,對南大諸多批評及苛求。7月23日行動黨政府教育部長楊王麟,委任魏雅聆醫生等組成一檢討委員會,檢討白里斯葛報告書,以及審訂南大改組程式與範圍。11月20日魏雅聆檢討委員會報告書發表,提18項徹底改革南大建議,與執委會看法有出入。 |
1960年 64歲 | 1月11日南大宣布聘任莊竹林為副校長,主持校務,結束行政委員會職務。 |
承認首屆學位 | 2月8日財政部長吳慶瑞宣布政府承認南大第一屆畢業生學位,至於將來的畢業生,學位承認與否,視南大改組和提高學術水平而定。2月10日教育部長在立法議會發表對南大政策聲明,原則上接受魏雅聆報告書。2月11日南大檳城委員會副主席劉玉水,蒞新晤陳六使,強烈反對政府政策聲明中,擬議未來南大外國新生入學,人數只限15%,有違南大創辦宗旨。 |
首屆畢業典禮 | 4月2日南大舉行第一屆畢業典禮,畢業生共437名。文、理畢業生大多數到新馬華文中學執教,解決當時中學教師短缺問題。典禮舉行時,南大一片歡欣熱鬧。陳六使在典禮上致詞中說:“俗語說:萬事起頭難。試翻翻世界各大學歷史,有那幾間比我們南大的產生,遭遇到更多的阻礙與困難?又有那幾間的起頭,比我們南大起得更穩健、發展得更迅速?……南大初辦期間,能達到這種境地,是值得欣慰的。” |
1961年 65歲 二屆畢業典禮 | 3月3日南大舉行第二屆畢業典禮。本屆畢業生共344名。楊王麟部長致詞時,肯定南大第一屆畢業生在政府部門服務的表現。陳六使在致詞中,勉勵畢業生說:“本人有幾句臨別贈言,懇切贈給你們畢業同學:發願造福人群,忠誠、勇敢、謙虛,對學術與事業永不停止進取。你們是社會的新血,是國家的生力軍,你們應該獻出你們的青春活力,去改善社會,去增強國家。” |
馬來西亞計畫 | 5月馬來亞聯合邦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在新加坡出席外國通訊社宴會上,透露“馬來西亞”計畫,擬合併馬來亞、新加坡、砂勞越、北婆羅州、汶萊,成為一個國家。新加坡行動黨政府同意加入馬來西亞,但要保有教育和勞工自主權。8月人民行動黨內部意見分歧,一批議員和黨員退黨,組織“社會王義陣線”,反對馬來西亞計畫。1962年9月1日,新加坡政府舉行全民投票,表決是否加入馬來西亞,結果多數通過。 |
1962年 66歲組南大理事會 | 7月14日南大據1959年“南洋大學法令”,成立第一屆南大理事會,推舉陳六使為主席。理事會由新馬12州各推選1人、新加坡政府提名3人(比政府建議者少)、大學教務會議及畢業生同學會各推派2人組成。 |
1963年 67歲 “冷藏行動” | 2月2日新加坡政府內部治安委員會,採取“冷藏行動”,逮捕一批被認為親共的社陣、工會和文教團體領袖及活躍份子。 |
馬來西亞成立 | 9月16日馬來西亞國家正式成立,成員包括馬來亞聯合邦、新加坡、砂勞越、沙巴(北婆羅州)。第一任首相是東姑阿都拉曼。 |
新加坡大選 | 9月新加坡舉行立法議會大選,社會主義陣線和其他政黨參加競選。結果人民行動黨獲勝蟬聯執政。 |
六使失公民權 | 9月22日陳六使失去公民權。 |
六使辭主席職 | 9月25日陳六使向南大理事會辭去主席職務,劉王水暫代任主席。 |
印尼對抗 | 蘇加諾總統領導的印尼政府,強烈反對成立馬來西亞,宣布斷絕外交與貿易關係,並採取對抗政策,派特務在新馬數地點放置炸彈,造成人命傷亡。新加坡與印尼有大量樹膠、土產、商品轉口貿易,對抗時損失慘重。 |
1964年 68歲政府南大協定 | 6月5日新加坡政府與南大理事會簽訂協定,發表聯合聲明,要點為:南大一經改善,政府將給予南大與新大同等待遇,並正式承認南大學位。6月27日新加坡政府解散南大學生會。7月1日南大副校長莊竹林提出辭職。7月8日南大理事會代主席劉王水辭去南大本兼備職。7月20日南大第二屆理事會舉行第一次會議,選高德根為主席,陳期岳為副主席。此後,新加坡政府直接參與南大的決策和管理。 |
南大諸多變更 | 陳六使自辭去南大理事會主席後,已完全沒有參與南大事務。南大從1965年至1979年間,在學制、課程、人事、教學語言、收生等方面,都有不少變更,最後已成為一間以英文為主要教學語文的大學,終於在1980年,與新加坡大學合併,成為新加坡國立大學。 |
1965年 69歲新馬關係 | 馬來西亞成立後,新加坡政府與馬來亞執政黨巫統有不同的政見,種族主義者又從中作祟,以致1964年7月和9月,新加坡發生兩次種族騷亂事件。馬來西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為使新馬緊張關係不致發展成不幸後果,斷然決定使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並於8月間把決定通知新加坡總理。 |
新加坡獨立 | 8月9日馬、新政府同時宣布,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成為一個獨立國家。12月新加坡立法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使新加坡成為一個獨立共和國。 |
1966年 70歲收縮樹膠業務 | 陳六使的樹膠企業,50年代是其黃金時期。及至60年代,由於人造膠使用日廣(1960年世界樹膠消費量中,人造膠已占一半),加上印尼對抗禁運,促使益和集團的業務更進一步地多元化。 |
投資工業 | 陳六使自60年代開始調動資金,到馬來亞投資工業,先後投資於大石洋灰廠、馬來亞紙品廠、合眾紙廠等。此外,益和也投資於旅館和建築業。陳六使擔任怡保大石洋灰有限公司董事主席,該廠是當時全馬規模最大的洋灰廠,產品銷售新馬,還打進國際市場。 |
陳文確逝世 | 是年,與陳六使共同創業和興業的三哥文確逝世。他們兩兄弟是益和的決策人,一向感情好,分工合作,文確主要負責膠園,膠廠及保險業,六使全權處理樹膠貿易。文確除任益和及亞洲保險董事主席外,曾任同安會館及保赤宮陳氏宗祠主席、大華銀行董事等。他育有六子:永祥,永泉,永遠、永興、永炎、永謙,尚有六女。 |
1968年 72歲白手創業興家 | 陳六使兄弟南來白手創業、興業,凡事親力親為,勤勞奮鬥,終成巨商。戰後,第二代加入管理層。益和集團的經營管理,基本上是擁有權和管理權合一。陳家在新馬的家屬成員,大約有200多人。益和集團有下列公司:益和、協和、集和、華益、宜昌、陳永裕工程、聯合建築、亞洲保險、亞洲人壽保險、大石洋灰廠、馬來亞紙品廠、合眾紙廠等。陳六使兄弟互相照顧,把益和集團各公司的股份和董事,公平分配給各兄弟和子侄。 |
陳六使家眷 | 陳六使有子女多名,夫人張金鸞育有四男:永華、永義、永瓊、永博;夫人蔡秀琴肓有五男:永順、永生、永漢、永新、永森。他還有三位女兒:淑貞、蘭英、秀英。 |
1970年 74歲六使金錢觀 | 陳六使對金錢的看法,影響他後半生的行為動向。他曾慨言,對公益事業“出錢如拉屎”。他曾為南大籌款而對新馬富商說:“富人死後遺留錢財給子孫,非但對子孫無益,抑且有害”。因此他慷慨樂捐教育公益,並曾資助許多朋友和商友。1950年9月9日,他為福建會館籌募建校基金致詞中說:“多數人以為多蓄金錢,多多置實業,代代富貴,便是子孫之福,今則不然,如本會館前任主席陳嘉庚先生所蓄金錢,盡施之於教育,培養千千萬萬人才,貢獻國家,為自己子孫計,亦為他人子孫計,是為愛國家愛民族之表率。苦幹富有者,財寶如山,而對社會公益事業,一毛不拔,徒為子孫積惡,誠何足取”。 |
六使為人做事 | 陳六使的為人做事,很受陳嘉庚風範的影響。他創辦南大,領導總商會爭取公民權,為新馬樹膠界爭取自主權,為抗日、教育、慈善捐款,說到做到,敢作敢為,慷慨輸將,勇猛果斷。陳嘉庚傾資興學,為鄉為國為民,不計個人得失。兩人性格作風,先後輝映。當然,陳六使並非完人,而有其缺點。但天下除極少聖賢外,豈有完人? |
1972年 76歲 陳六使逝世 | 9月11日陳六使因心臟病突發逝世,新馬各界深感悲痛惋惜,為他舉行隆重追悼會和葬禮。出殯時, 南大校旗披蓋靈柩,數千人敬送他走完人生行程,默祝先生精神不朽、南大精砷不朽。 |
塑立銅像 | 9月14日南大理事會為紀念先生創辦南大功績,決定塑造銅像一座,置於南大校園,俾供世人瞻仰。1974年6月15日舉行銅像安置禮,陳六使家屬即席認捐給南大50萬元,充作“陳六使獎學基金”。1982年2月,新加坡福建會館決定,為陳六使、陳嘉庚、李光前建立銅像,以紀念他們的功績。 |
永遠懷念 | 陳六使去世已經25年,但南大的學子、南大校園的湖山、樹木、館舍,至今仍時時在懷念先生:南大湖 南大湖清漾綠波, 潤澤學子各方多; 尋源覓水來何處? 闢土開荒六使伯。 南園崗 山崗挺秀聳如公, 曾見躬身撒種中; 勁草繁花今尚在, 緬懷風範創園功。 |
人物評價
陳六使對教育事業的貢獻,對興辦高等教育起了先導影響。1961年成立的義安學院設有中文系。1962年分家後的新加坡大學和馬來亞大學(吉隆坡)亦有中文系。1963年,香港中文大學的成立。1992年,泰國華僑崇聖大學的成立,以及馬來西亞華社倡議設立獨立大學,雖不成功,但最後即成功地開辦了南方學院、新紀元學院和韓江學院。這些都可以說是受到陳六使創辦南洋大學的影響,也可以說是受陳嘉庚創辦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的影響。
陳六使於1972年逝世,享年七十六歲。1974年陳六使銅像安置在南洋大學(簡稱南大)校園,俾供世人瞻仰。同年設立了“陳六使獎學基金”。1998年,在南大又設立了“陳六使中華語言文化教授基金”,邀請傑出學者前來南大講學。1997年12月,香港南洋大學校友會出版了陳六使百年誕紀念文集以紀念他對南洋大學和本地教育的貢獻。近年,世界範圍的13個南洋大學校友會聯合呼籲新加坡政府為陳六使平反昭雪,承認他對新加坡的歷史貢獻。
紀念活動
陳六使是一個傳奇人物,南洋大學是一則神話故事。在東西方冷戰的時代、在共產主義和種族主義延伸的東南亞、在英文至上的新加坡,陳六使創辦華文大學是一種歷史遠見?還是一種時空失察?
2012年9月11日,是南洋大學創辦人陳六使先生逝世40周年。
從中國鄉下的貧農到東南亞社會的富商,從半途輟學的小學生到栽培上萬社會棟樑的大學創辦人,陳六使的一生與20世紀新馬華人社會和東南亞華文教育緊密相連。然而他生命中的榮辱,不在於商,而在於學,更在於南洋大學。
陳六使的浮沉、南洋大學的起落,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矛盾和環境的複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東南亞,需要陳六使、也排斥陳六使;需要華文大學、也排斥華文大學。東南亞是中國境外華人的最大集中地,該地區的華文教育,在殖民地時代蓬勃發展,縱使經歷了日本統治的逆境,在二戰結束後的幾年間也迅速復甦。然而,隨著冷戰時期的到來、東南亞政治氛圍的變異,華文教育的發展即跌入了迴光返照的歷史情境。
首先,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的疏離導致該地區師源中斷、華校生深造無門,華校需要應變,以求突破性的發展;但與此同時,南洋大學的所在地新加坡,華校國小一年級報讀人數在四大語文源流(華、英、巫、印)國小中占據的百分比正在持續下降,華文教育前景暗淡。其次,東西方意識形態之爭強化了殖民地時代已形成的種族矛盾和語群對立,走在自主獨立的道路上,東南亞華人的國家認同因為族群文化的堅持而深受質疑;加上各方權益的角逐,問題更為複雜化,中華文化和華文教育遂被置於政治火爐上反覆烘烤。陳六使,就在這樣一個充滿詭異的歷史情境中創辦南洋大學,不僅籌建過程中遭遇多方阻撓,在發展階段也面對滿途荊棘。
教育與政治糾纏不清
陳六使的南洋大學之路,路難行。它受制於多種因素,其中兩大因素尤不可忽略,一為客觀因素——歷史遺留與現實格局交織下的政治與教育糾葛,一為主觀因素——主角人物的辦學認知、行事作風和政治敏感度。
教育與政治糾纏不清,是南洋大學長期面對的困擾。陳六使帶領的華人社會,認為傳播中華文化、發展華文教育,可以為馬來亞文化的發展和當地人才的栽培做出貢獻;而殖民地政府、馬來族群和部分英文教育者則不以為然,他們堅稱種族和諧和國家建構將因此受到破壞。後者甚至再三將“中國意識”、“共產主義”跟南洋大學捆綁在一起。為了消解政治疑慮,也為了大學健康發展,陳六使一再強調校內師生不可從事政治活動。但是,客觀的發展由不得陳六使,南洋大學始終擺脫不了政治的纏繞。當政府以大學改製作為資助經費的條件時,學生會與政府之間的矛盾就出現了,並且在短時間內從教育的爭執演變成政治的抗衡。1963年9月21日新加坡的大選是抗爭的高潮,陳六使、學生會和南大生,都陷入政治泥沼。大選次日,陳六使的公民權被政府褫奪。第二年,他退出大學領導層,離開了奮鬥了14年的南洋大學。
陳六使是個成功的商人,魄力、膽識、經驗、機遇等使他在商場上脫穎而出。商而優則辦學,是一般華社領袖必經之路。但是,一個國小都沒完成的商人,在冷戰時期於中國境外辦華文大學,還要親自處理校務、跟學者打交道、跟政治人物較勁,談何容易?而他身邊的幕僚,也同樣缺乏辦大學的相關經驗。當陳六使將自己的經商理念和行事風格轉移到南洋大學的創建與發展上,許多問題就產生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他跟首任校長林語堂的矛盾。他為了成功聘請到在美國頗有名氣的林語 堂。另有一說法是,原定於聘請梅貽琦(國立清華大學校長)而林語堂則是毛遂自薦。一再應承對方提出的有關“錢”與“權”的條件。但是,林語堂南來後不久,雙方就為了兩千萬元辦學經費沒能籌足、校長與校董職權無法劃分而發生爭執,內耗了將近半年,最終不歡而散。這場紛爭對草創時期的大學形象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也對之後行政體系的建構與發展帶來不良的影響。再一個重要例子是陳六使對大學學位的認知。他沒能及早認識到政府承認南大學位的重要性,以及殖民地政府以此為“殺手鐧”來左右大學發展的意圖。他錯過了在馬紹爾政府時期——大學與政府的蜜月期——爭取學位承認的良機,終使學位問題後來成為大學與勞工陣線政府和人民行動黨政府爭執的焦點。
歷史的一頁空白等待填補
陳六使的南洋大學之路,路難行。但陳六使以一種“捨我其誰”的豪氣走過了,展示了成功商人的果斷和氣魄,以及企業家敢於冒險的膽識和勇於拼搏的精神。林語堂曾說過:“南大可以沒有林語堂,但不能沒有陳六使”。我們不禁要問:20世紀50年代的東南亞,如果沒有陳六使,會有另一位華人領袖率眾創辦一所華文大學嗎?或者,如果50年代沒有南洋大學,60年代會有可能出現一所華文大學嗎?歷史沒有“如果”,但是做出一些假設,有助於我們評價歷史人物。
陳六使創辦南洋大學,不僅讓成千上萬的華人子弟不至於深造無門,而且為新馬兩個新興國家栽培了工、商、文、教、政等各界急需的人才。同時,在短短數年內,協助世界許多著名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培育數以百計的學者和科研人員。根據統計,南洋大學前八屆(即1960年至1967年,政府在1968年才承認南洋大學學位)的3324名畢業生中,就有414位(12.6%)在國外著名大學取得高級學位,即210人獲博士學位,204人獲碩士學位,其中超過80%在世界各地的大學受聘為教學人員或研究人員。對於一所新辦的、民辦的華文大學來說,這確實是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陳六使是一個傳奇人物,南洋大學是一則神話故事。在東西方冷戰的時代、在共產主義和種族主義延伸的東南亞、在英文至上的新加坡,陳六使創辦華文大學是一種歷史遠見?還是一種時空失察?陳六使個人的辦學理念與認知,以及商人的行事作風,對一所大學的創辦和發展,利如何?弊如何?陳六使與林語堂之間的衝突、陳六使與新加坡政府的博弈,雙方的得失何在?是非何在?陳六使創辦南洋大學,產生了大批受挫、受傷的“沉默的大多數”,但也為新馬兩地的國家和華人社會培養了許許多多各領域的人才,並留下珍貴的歷史遺產——“南大精神”。歷史應該如何給他公正的評價?
陳六使倡辦南洋大學,迄今已六十載。他一直活在南洋大學校友們的心中,也時而會出現在校友們的筆下。一些學者(校友或非校友)也嘗試從某一角度,論析他的商業成就,或國家認同,或教育貢獻。至於聚焦於陳六使與南洋大學的著作,雖有幾篇文章陸續出爐,但學術專著幾乎等於零。這一現象,跟創辦廈門大學的新加坡先賢——陳嘉庚比照,有著天壤之別。這是政治忌諱造成?還是感情糾結所致?抑或是史料缺乏的結果?無論如何,歷史空白的那一頁,正等待著學者來填補。就在六十年後的今天,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即將出版利亮時的專著——《陳六使與南洋大學》,以此作為紀念陳六使逝世四十周年的一份獻禮。本文即摘自筆者為該書所寫的序文之前半部,先行一步發表,藉此緬懷離開我們整四十年的南洋大學創辦人——陳六使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