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十弟兄”

陪“十弟兄”,舊時流行於湖北省荊門市城鄉的婚俗禮儀,是指男青年結婚這天吃的一頓“午飯”,俗稱“陪新郎”或稱“陪狀元”。解放前男的結婚這天,在荊門城鄉有的地方稱“過期”。“過期”以前長輩都稱他“娃子”,“過期”後就成“大人”了,即使是年幼無知,也要裝作一個大人的樣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陪“十弟兄”
  • 屬性:湖北省荊門市城鄉的婚俗禮儀
  • 解釋:男青年結婚這天吃的一頓“午飯”
  • 俗稱:陪新郎
簡介,敬酒,唱歌,相關信息,歌曲,

簡介

土家族苗族兒女結婚,男方有講酒令陪“十弟兄”的風俗,主要流傳於於恩施地區
十弟兄其實只是一個概數,不過,這陪伴新郎左右各一的陪男,是有些講究的。要沒有結婚的型男,要和新郎年紀相差仿佛,多為“閨中”密友,長相還要拜得客,不能丟“臉”。而圍坐在香桌上的其他男青年,就沒有那么苛刻,只要是沒有結婚的少男了。
婚前,男方是要托,合八字訂婚認親,報期等一系列繁瑣程式的。這結婚的日期,得請會看日子先生掐指頭翻黃曆,定好黃道吉日,備了茶食去女方報期。曰古歷何日何日。古歷就是舊曆。但凡兩天。頭日為女方正期,翌日為男方正期。故曰結婚叫整酒或過期。有好事之人,就肆意篡改:過期作廢。說得多了,也就無甚新意,無人理會
過期的時候,又多為陰天或者雨天。人說好日子天占哩。日子是好,可忙壞了前來幫忙之人。個個調和得稀誇誇的,褲子濕了半截,心裡卻樂呵呵。
男方請來了能說會道的支客司,早早就安排幫忙的入席,個個是狼吞虎咽,一碗菜剛端上席面,就風捲殘雲般被剿滅,只等碗筷一甩,嗩吶便開始吹起來。在一陣鞭炮聲中,一支浩浩蕩蕩的娶親隊伍,扛著長短不一,刷了淺淺紅色的抬槓,就出發了。男方的客人們這才被請上開設在堂屋裡的席上,安安心心“吃”起喜酒來。
入夜伊始,那些細娃兒們就開始吵鬧著,要看陪十弟兄。或許是這段時間裡,新郎的心裡空寥寥的,正要用一種方式來填充。好不容易熬到子夜時分,支客司便指使幫忙的夥計,拼湊了吃飯的方桌,披了淺紅的床單,遂將葵花瓜子橘子核桃板栗糖果餅乾等小吃一一擺上來。香火台上的蠟燭是要大紅的那種,香台上一樣也是要紅蠟燭的,如若沒有,就扯了寫對聯剩下的紅紙,將白色的蠟燭攔腰纏上一道紅箍。
一切準備就緒。新郎倌在兩個伴郎的簇擁下,粉墨登場了。十個弟兄前前後後被支客司“請”上了香台。因為陪十弟兄是必得說酒令的,年輕的小伙子大都怕出洋相,幾乎都是在經過推推搡搡,嘴巴都磨起了繭後,才帶著極其複雜的心情坐上了台面。圍在二排的那些男男女女,無不是一些看熱鬧,想混得一二把瓜子三四顆糖果的後生青年男女。而那些站在外圍的老年人,自然充當起了顧問的角色。他們都是過來之人,參加過這樣的禮儀多,或多或少記得一些常見的酒令,正好可以派上用場。
此時此刻,支客司搖身一變又成了主持人。將原本散亂的稻草擰成了一股繩子,只是這繩子比較鬆散。酒令總算在這種松松垮垮的氛圍中開始了。還是支客師拋磚引玉在先:
“石榴開花一口鐘,今晚陪個十弟兄。各位兄弟都請坐,聽我唱個開台歌。說開台,就開台,開台歌兒唱起來。新打剪子才開口,剪起牡丹石榴。東剪日頭西剪月,當中剪起梁山伯。梁山伯祝英台,二人同學讀書來。男讀三年做文章,女讀三年考秀才。張秀才來李秀才,接我文章做起來。”
支客司噼里啪啦一陣子開台酒令將台上的十個弟兄都給弄懵了。眼睛直直地望著,措了榫。年輕娃們哪裡見過這樣文縐縐的陣勢,一個個啞巴似的目瞪口呆。台上好一陣鴉雀無聲。
支客司見此情景,又來一個拋磚引玉:“一根杉樹尖又尖。”
“酒令其實就是順口溜,不過,一定要和新郎倌結合起來,揀最好的說!”
在支客司的啟發下,“十弟兄”們開始活泛起來:“門口一園草,風吹兩面倒,今年娶媳婦,明年娃娃跑!”“門口一園竹,風吹二面撲,今年接媳婦,明年娃娃哭!”許多吊兒郎當的娃子甚至將舶來的葷段子也搬上了十弟兄的舞台:“爹媽生我一桿槍,十七八歲沒用槍,一槍打到鶯歌嘴,扒開亂草就插秧!”眾人哄堂大笑,紛紛要罰酒。那後生原本是想活絡氣氛的,最後招徠了一大碗苞谷老燒。在嘈雜的混亂中,只得咕咕將燃燒的喜酒一飲而盡。
站在外圍的老爺子早就在教他孫子臨陣磨槍,沒等支客司再開口,就接上了:“一條黃龍九丈九,盤在新哥大門口,左盤三轉生貴子,右盤三轉生狀元!”“一張桌子圓又圓,一碗雞肉螭上天,新郎揀了七八哈,我一哈都沒揀!”這個有點戲謔成分的酒令,一下就將桌子上的氣氛點燃起來,直衝高潮而去。人們紛紛發揮著極度的想像力,無論如何都要將新郎倌嫁接到這些類似四言八句式的酒令中來。
雖然是順口溜一樣的酒令,還是有不少男仔並不會即興創作,在那裡乘人不備“偷”那獎勵說酒令人的粑粑糖果吃。這個時候,能者就將矛頭從新郎倌那邊轉移了過來:“一張桌子四隻角,兩張桌子八隻角,方對方角對角,不說的就是個豬腦殼。”
站在身後為他鼓乾的嗲嗲接上了頭:“久不唱歌忘記詞,久不開口臉皮薄,秀才提筆忘記字,野雞抱兒忘記窩。”有人開始鼓掌,說:“還是嗲嗲稱得上大直尕。不是說麻繩子打草鞋,一代傳一代嗎?”這酒令就在似與不似之間,延續著輕鬆歡快的氛圍。葡萄糖瓶子裡的喜酒沒涉下去多少,桌子上的粑粑果果,漸漸露出了盤底。恍惚間,就將幾個鐘頭的時間拋在了昨夜。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最後,還是由支客司來圓台:“四川下來三個莊,不種穀子種苞谷。喝酒要喝苞谷酒,酒令要從高起手。你一首,我一首,說到月落雞開口。”陪十弟兄便在一串爆竹聲中,落下帷幕。
又一個黎明已然悄悄來臨。“這個時候,女方的十姊妹也應該接近尾聲了吧。”新郎想著明天的夜晚。是的,我們都期待著。明天,即將燃燒一場生命的盛宴。

敬酒

結婚這天,非常熱鬧,也很講究.屋裡屋外打掃得千乾淨淨。有錢的家庭要將房屋裝飾一新,無錢的家庭也要把新房布置一番,請屠戶殺豬,請廚師做酒席,請喇叭迎客,請茶水師傅燒茶,門上貼大紅雙喜宇和婚聯,顯出一振喜氣洋洋的氣氛。
席前,新郎要剃光頭刮鬍須,戴上輾有紅頂珠的瓜皮帽子,穿上新縫製的長袍長衫,腳穿新鞋襪,向祖宗行“八大禮”。下午兩點左右在堂屋正中間,擺上一張八仙桌,四條板凳,禮儐先生把新郎請柬在桌旁正中坐著,裝新的(幫新郎料理穿戴事務)兩人分坐左右,接著將親兄弟、叔伯兄弟、表兄弟等請來陪席,一般以未婚為好。上首、下首各坐三人,兩旁各坐二人,恰好十人,所以叫陪“十弟兄”。喝酒很有講究,問新郎是喝“一年”(即十二杯),還是喝一個月(即三十杯)?這天新郎為大,親朋好友都來敬酒;當菜端到四、八、十碗時,喇叭師傅要來吹大號,以示祝賀。第三次來時新郎要拿出“封子”,就是給喜錢;廚師也忙著送來“腰花湯”,新郎也要給“賞餞”。喝酒時,還要“出令”,就是“吟詩作對”,不會說的人就要用喝酒懲罰。
這天,族長或老師要給新郎取上號名,俗稱“大號”。把號名寫在一個精緻的木匣上,兩旁對聯一副,到了晚上“升號”,掛匱由能說會道的人抱匱,沿梯而上,升號人唱讚歌如:“上一步,榮華富貴,上二步,金玉滿堂,上三步,三元及第,上四步,四海名揚……”將號匾掛在堂屋牆上,然後順梯贊唱而下,折騰一天,半夜方告結束。

唱歌

陪十弟兄”所唱歌曲,較之“陪十姊妹”歌曲更具有陽剛之氣,歌詞排列密集,曲調起伏不大,節奏性較強。陪十弟兄歌在演唱形式上,按不同曲牌與歌詞的需要,或獨唱或對唱或一人領唱眾人幫腔。其內容除歌手們相互奉承賀喜之類的吉利話外,一般故事、古人、盤歌(猜調)之類的歌均可唱。有的還用嗩吶或絲弦伴奏。最後仍然由歌師傅唱圓台歌,收令散席。
《陪十弟兄歌》(恩施芭蕉、三岔)
歌師開台:“各位老少都請坐,聽我唱個開台歌,今晚開台就開台,從大到小唱起來。”
歌師唱開台歌后,即依次傳唱:
“大樹蓬蓬丫枝多,千年鳳凰來做窩,鳳凰窩裡開糧巢,弟兄口裡好搬歌。”
“三根杉樹尖對尖,陽雀生蛋在天邊,哪個揀到陽雀蛋,人人叫他活神仙。”
……
歌師若發現有誰不唱,即風趣地提示:“唱歌大哥你且聽,坐到席上不做聲,一不是姜辣口,二不是蒜辣心,莫非是花椒胡椒辣到心?”答曰:“唱歌大哥你莫罵,住在天邊雷腳下,犀牛背上打得滾,老虎口裡耍得叉,唱歌娃娃在腳底下。”
又如歌師唱道:“一張桌子四隻角,兩張桌子八隻角,方對方角對角,不唱歌的是豬腦殼。”答曰:“久不唱歌忘記歌,久不開口臉皮薄,秀才提筆忘記字,野雞抱兒忘記窩。”
歌聲此起彼伏,弟兄們還不斷地祝賀新郎和逗新郎:“一朵鮮花鮮又鮮,插到新郎帽沿邊,插到左邊生貴子,插到右邊點狀元。”“白銅煙桿嘴又長,裝袋煙來敬新郎,新郎不吃這袋煙,一心只想新姑娘。”
宴席將散,賓客向新郎致謝,唱道:“岩上滴水叮噹響,賤腳走到貴地方,滿盤盛席多謝你,陽雀過海把名揚。”新郎答謝道:“岩上滴水叮噹響,貴腳走到賤地方,粗茶淡飯怠慢你,回去傳好莫傳歹。”
陪十弟兄儀式最後由歌師圓台:“四川下來三個莊,不種穀子種高粱,吃酒要吃高梁酒,唱歌要從高起手。你一首,我一首,唱到月落雞開口。”
一根杉樹尖又尖,陽雀生蛋在天邊。新郎撿到陽雀蛋,不做皇帝也做官。”言畢,自己率先在盤子裡抓了一把花生:“從陪郎開始,一個一個來,講不了酒令的就喝酒,這才叫酒令。

相關信息

和“陪十姊妹”一樣,“陪十弟兄”是鄂西南恩施地區婚嫁的又一民族民間習俗。

歌曲

石榴開花一口鐘,今晚陪個十弟兄。各位兄弟都請坐,聽我唱個開台歌。說開台,就開台,開台歌兒唱起來。新打剪子才開口,剪起牡丹對石榴。東剪日頭西剪月,當中剪起梁山伯。梁山伯與祝英台,二人同學讀書來。男讀三年做文章,女讀三年考秀才。張秀才來李秀才,接我文章做起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