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白朮、白茯苓、蒼朮(米泔浸)、藿香葉(去土)、甘草、橘紅、厚朴、半夏各一兩,附子(炮)六錢,生薑二兩。
用法用量
厚朴、半夏、生薑一處搗作餅子,焙乾,同眾藥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二大盞,加生薑十片,煎至一盞,不拘時候。
主治
①《是齋百一選方》:一切中濕,自汗,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陽虛自汗,呼吸少氣,風濕,風溫,表實里虛,表虛里實,腠理開疏,氣道壅塞,虛汗,盜汗,目黃身腫,小便不利,胸膈溢滿,腰疼體痛,嘔吐涎沫。②《證治準繩·類方》:治寒濕所傷,身體重著,腰腳酸疼,大便溏泄,小便或澀或利,中濕,傷濕,瘧。
附方
名稱:除濕湯
組成:半夏60克,川朴60克,蒼朮60克,藿香葉40克,陳皮40克,茯苓40克,甘草12克,白朮48克,制附子60克
用法:附子先煮1小時,余藥後下,湯成,去渣,分3次溫服
主治:一切中濕自汗,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陽虛自汗,呼吸少氣
出處:《是齋百一選方》
功用:溫陽除濕
名稱:除濕湯
組成:半夏15克,川朴15克,蒼朮15克,藿香葉10克,陳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3克,白朮12克,制附子15克
用法:附子先煮1小時,余藥後下,湯成,去滓,分3次溫服
主治:一切中濕自汗,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陽虛自汗,呼吸少氣
出處:《是齋百一選方》
名稱:除濕湯
組成:半夏曲(炒)、厚朴(姜制)、蒼朮(米泔浸)各二兩,藿香葉、陳皮(去白)、白茯苓(去皮)各一兩,甘草(炙)七錢,白朮(生用)一兩
用法: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鐘,姜七片,棗一枚,煎七分,食前溫服
主治:寒濕所傷,身體重著,腳腰酸疼,大便溏泄,小便或澀或利
出處:《是齋百一選方》
名稱:除濕湯
組成:蒼朮、陳皮、茯苓、制夏、藿香、厚朴、甘草
用法:水煎服
主治:傷濕腹痛,身重足軟,大便溏瀉
出處:《時病論》
重要文獻摘要
《醫方類聚》:“除濕湯治一切中濕自汗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陽虛自汗,呼吸少氣,風濕風溫,表實里虛,表虛里實,腠理開疏,氣道壅塞,虛汗盜汗,目黃身腫,小便不利,胸膈溢滿,腰疼體痛,嘔吐涎沫。葛丞相云:白朮、白茯苓、蒼朮(米泔浸)、藿香葉(去土)、甘草、橘紅、厚朴、半夏各一兩,附子(炮)六錢,生薑二兩。右厚朴、半夏、生薑一處搗作餅子,焙乾,同眾藥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二盞,姜錢十片,煎至一盞,不拘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