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丹台玉案》卷三。具有清熱利濕之功效。主治黃疸內熱,嘔吐而渴,欲飲冷水,身體面目俱黃,小便不利。
基本介紹
- 名稱:除濕湯
- 別名:甘草乾姜茯苓白朮湯《金匱要略》、治要除濕湯《仁齋直指》卷十三、除風濕羌活湯《內外傷門辨》卷十
- 出處:《丹台玉案》卷三
- 組成:茯苓、澤瀉、茵陳、豬苓、黃芩、黃連、知母、天花粉、白朮、防己、陳皮、青皮、蒼朮
- 功用:清熱利濕
- 主治:黃疸內熱,嘔吐而渴,欲飲冷水,身體面目俱黃,小便不利
除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丹台玉案》卷三。具有清熱利濕之功效。主治黃疸內熱,嘔吐而渴,欲飲冷水,身體面目俱黃,小便不利。
祛濕湯是一道治療濕熱腰痛的湯,處方出於《玉案》卷五。其主要使用澤瀉、黃柏、白茯苓、木通、防己等藥材,再加生薑片煎熬而成。其也有其他做法。...
除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一一八。主治寒濕所傷或脾虛停濕,身體重著,腰腳疫痛,面足浮腫,腹脹痞滿,大便溏,小便,澀,及濕瘧,泄痢。①《普濟方》:...
健脾除濕湯是一劑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滋陰養胃,健脾和胃,除濕清熱。...... 健脾除濕湯是一劑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滋陰養胃,健脾和胃,除濕清熱。中文名 健脾除濕湯 出...
健脾除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趙炳南臨床經驗集》。具有健脾除濕利水之功效。主治慢性濕疹,滲出較多;慢性下肢潰瘍(濕臁瘡),慢性足癬(腳蚓)滲出液較多者;下肢浮腫,...
七味除濕湯,組成成分有半夏曲(炒)2兩,厚朴(姜制)2兩,蒼朮(米泔浸)2兩,藿香葉(去土)1兩,陳橘皮(去白)1兩,赤茯苓(去皮)1兩,甘草(炙)7錢。...
除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眼科纂要》卷上。主治風弦赤爛外障,脾胃濕熱甚者。...... 除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眼科纂要》卷上。主治風弦赤爛外障,脾胃濕熱...
除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萬病回春》卷五。主治風濕握住,腳氣疼痛。...... 除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萬病回春》卷五。主治風濕握住,腳氣疼痛。名稱 除濕湯 ...
健脾祛濕湯是一劑中藥方劑,主要功效用於脾虛濕郁帶下。可加川續斷、懷牛膝補肝腎,強筋骨。此外,服藥期間,忌食辛辣之品。...
辨證風毒外侵。治法散風清熱,除濕消腫。方名疏風除濕湯。出處《趙炳南臨床經驗集》。組成荊芥穗6-12克,防風6-12克,蟬衣3-9克,生薏仁15-30克,生枳9-15克...
祛風除濕湯是一副中藥,主治中風癱瘓,筋骨疼痛。...... 祛風除濕湯是一副中藥,主治中風癱瘓,筋骨疼痛。藥品名稱 祛風除濕湯 用法用量 水煎服 處方來源 《張皆...
補脾除濕湯是用猴頭菇200克、平菇100克、海帶50克、紫菜(乾)10克、胡蘿蔔半根、蝦1隻為主要食材做成的一道美食。...
祛風除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古今醫鑒》卷二。具有養血祛風,化痰通絡之功效。主治中風癱瘓,筋骨疼痛。...
加味除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世醫得效方》卷六。主治下痢濕證。一身盡痛,重著浮黃,下痢如豆羹汁。...
導氣除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發明》卷八。具有除濕瀉濁之功效。主治腳氣腫痛。...
溫經除濕湯是中藥,主治主治四肢痿厥無力,沉重疼痛,合眼肢麻,頭眩醋心,惡風寒者。...... 溫經除濕湯是中藥,主治主治四肢痿厥無力,沉重疼痛,合眼肢麻,頭眩醋心,...
參考資料 1. 春季祛濕湯 .好豆網.2013-02-01[引用日期2013-02-01] 詞條標籤: 食品, 菜品 圖集 春季祛濕湯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
白朮除濕湯編輯 鎖定 本詞條缺少概述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中藥方劑,主治:1.治午後發熱,背惡風,四肢沉困,小便色黃。2.又...
搜風除濕湯藥物組成 編輯 全蟲2-4錢,蜈蚣3-5條,海風藤3-5錢,川槿皮3-5錢,炒黃柏3-5錢,炒白朮3-5錢,威靈仙5錢至1兩,炒薏米5錢至1兩,炒枳殼3-5錢...
除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是齋百一選方》卷三。主治①《是齋百一選方》:一切中濕,自汗,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陽虛自汗,呼吸少氣,風濕,風溫,表實里虛,表虛...
春季祛濕湯湯譜是由 廣東旅遊出版社出版的書. 廣東人春季喝祛濕湯是有道理的。中醫理論認為,春天是肝氣主導的季節,肝氣旺盛,易克脾土,以致脾胃虛弱,水濕不化,濕...
熟地除濕湯出自 《外科正宗》 組成:川芎、當歸、白芍、熟地、柴胡、黃芩、陳皮、貝母、知母、地骨皮、澤瀉、甘草、生薑。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陰除濕,化痰通絡...
天麻除濕湯藥物組成是白朮120克 等,主治濕留肢節,身體疼煩,手足腫痛,或時麻木。...... 天麻除濕湯藥物組成是白朮120克 等,主治濕留肢節,身體疼煩,手足腫痛,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