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訓練

院校訓練

軍隊院校有計畫有目的地培訓各級各類軍官和專業技術人員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是培訓軍官的主要途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院校訓練
  • 外文名:training in military academies
  • 定義:培訓軍官的主要途徑
  • 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院
概述,簡史,解放軍院校訓練,院校訓練方針,院校訓練體制,院校訓練內容,教員隊伍建設,院校訓練保障,

概述

yuan-xiao xunlian
training in military academies

簡史

中國軍隊院校訓練歷史悠久,早在北宋慶曆三年(1043)設立了武學,數月即廢。熙寧五年(1072)恢復武學,習諸家兵法、歷代用兵成敗及忠義史實。元豐年間(1078~1085)頒布以《孫子兵法》、《吳子》、《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為內容的《武經七書》,作為武學必讀之書。明朝設京衛武學和各衛武學,訓練年輕武官及繼承武官祿位的子弟,主要學習兵法,操練刀、槍、劍、戟等十八般武藝(見十八般兵器)。清朝末期(19世紀下半葉),開始引進西方科學技術和新式武器,先後創辦船政學堂、水師學堂、武備學堂、講武堂等新式軍事學校。同治六年(1867)創辦的船政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海軍學校,學制五年,讀《聖諭廣訓》、《孝經》,設有算法、畫法、駕駛和英語、法語等課程。光緒十一年(1885)創辦的北洋武備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陸軍學校,聘用德國教官,主要學習“西洋行軍新法”和軍事操典。光緒三十二年又創辦保定軍官學堂,授以各種高等兵學,培訓高級軍官。中華民國二年(1913)創辦的南苑航空學校是中國近代第一所航空學校,聘用法國教官,主要學習飛行技術。中華民國十三年,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創辦的黃埔軍校,設有步兵、炮兵、工兵、輜重、騎兵、交通、無線電等科。學習戰術、兵器、築城、地形、交通通信“五大教程”和步兵操典、射擊教範、野外勤務令等。實行軍事和政治訓練並重、教學內容少而精的方針,為國民革命軍培養了大批骨幹。國民黨軍隊在20世紀30年代後,陸續開辦了陸軍軍官學校、陸軍大學和海軍、空軍等專門學校,主要仿照德、英、美等國軍校的訓練方式培養軍官和技術人才。

解放軍院校訓練

中國人民解放軍院校訓練
中國人民解放軍院校訓練歷來受到重視,把它作為軍隊建設的重要方面。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先後建立了工農紅軍學校、紅軍大學和少數專業學校。紅軍大學培訓營以上幹部,貫徹理論與實際並重、軍事與政治並重、教學內容少而精的方針,主要學習黨的建設、社會發展史、政治工作、步兵戰鬥條令、野戰條令等。注重總結作戰經驗和軍事演習。抗日戰爭時期,紅軍大學改稱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在各抗日根據地成立了11所“抗大”分校和炮兵、通信、供給、衛生等專業學校。“抗大”學員從部隊抽調,並招收知識青年。主要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理論、中國歷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民運工作、毛澤東軍事著作和游擊戰戰術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聯繫實際,邊學習、邊戰鬥、邊生產。解放戰爭時期,創辦了軍政大學和後勤、炮兵、航空、工兵、海軍等學校。各學校根據戰爭需要,貫徹急用先學的原則,設有政治教育和戰術、技術等課程。各軍事學校根據毛澤東為“抗大”確定的“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的教育方針,“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風,以及“艱苦奮鬥,英勇犧牲”的校訓,不斷加強學校建設和訓練,為軍隊建設和革命戰爭的需要培養了大批軍政幹部和專業技術人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建立了高等軍事學院、軍事學院、政治學院、後勤學院、海軍學院、空軍學院等一大批指揮、政治、後勤、專業技術和醫務院校,形成了完整的院校體系,實施系統正規的訓練。1985年成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進一步完善了指揮院校的培訓體制。

院校訓練方針

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以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為依據,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建設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教學與科學研究相結合,院校教育與部隊建設相結合。根據現代戰爭和部隊建設的需要,不斷改革訓練內容和訓練方法,加強訓練的科學性、針對性、適應性,使院校在正規化建設和作風、紀律的培養等方面成為部隊的表率。

院校訓練體制

指揮、政治、後勤院校為三級制,分別培訓初級、中級、高級軍官。專業技術和醫務院校分中等和高等兩類,分別培訓中級和高級技術、醫務軍官和專業技術人才。院校實行以培訓為主,培訓與輪訓相結合的訓練制度。學制:初級指揮院校為2~4年,中級和高級指揮院校為1~2年,中等技術、醫務院校為2~3年,高等技術、醫務院校專科2~3年,本科4年以上。

院校訓練內容

初級院校著眼於打好基礎;中、高級院校主要是在初級院校培訓的基礎上深造提高。指揮院校主要學習軍事理論、戰役、戰術、組織指揮和必要的技術;政治院校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共產黨黨史、軍隊政治工作等;後勤院校主要學習後勤指揮、專業勤務和專業技術;技術和醫務院校主要學習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此外,指揮、後勤、技術和醫務院校還學習政治,政治院校還學習軍事,各類院校還學習相應的科學文化知識。

教員隊伍建設

教員是院校完成教學和科研任務的主要力量,各院校都很重視建設一支高水平的教員隊伍,選調熱愛教育事業、具有部隊工作經驗、有一定學術水平和專業知識的各級各類優秀軍官擔任。並採取各種措施對教員進行培養深造,不斷提高教員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

院校訓練保障

院校都重視組織良好的訓練保障,建設完善的教學設施,建有圖書館、資料室、專修室、實驗室和各種訓練場地。有的還設有實習工廠、教學醫院,大力開展模擬訓練和電化教學,使教學手段現代化。在院校比較集中的地區還建立教學協作中心,進行地區性和專業性教學協作。
世界許多國家十分重視院校訓練,把它作為培訓軍官的主要手段。美軍、英軍和蘇軍培訓軍官大體可分為新軍官培訓和現職軍官進修深造兩個階段。其院校體制,培訓現職軍官的院校有三級,分別培訓初級、中級、高級軍官。
除院校培養外,還普遍採用函授等多種教育形式,加速對人才的培養。培訓基層軍官,重視大學基礎課程、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和軍事基礎知識的教育訓練,使之不但適應擔任基層軍官的需要,而且為爾後晉升打好基礎。院校既是教學機構,又是軍事學術、軍事技術研究中心。實行教學與科學研究相結合,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促進軍事科學的發展。
[中國人民解放軍某學院運用電教設備進行教學]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武器裝備的改善,對軍官的知識化、專業化的要求越來越高。今後,許多國家的軍隊將更加重視智力投資,保障院校培訓人才的需要,不斷更新訓練內容,改進訓練方法,使院校培養的軍官在科學文化、軍事理論、專業知識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成為具有高超的指揮藝術、熟練的專業技術和強健的體質,能適應未來戰爭需要的軍事專門人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