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是指在院外對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廣義的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在發病時由醫護人員或目擊者在現場進行的緊急搶救,而狹義的院前急救是指具有通訊器材、運輸工具和醫療基本要素所構成的專業急救機構,在病人到達醫院前所實施的現場搶救和途中監護的醫療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院前急救
  • 外文名:First aid
  • 實質:被救援者救援前階段
  • 又名:第一發現者
特點,模式,症狀,預防,保障,公益性,安全隱患,護理管理對策,

特點

院前急救
1.隨機性強
病人隨時呼救,大多數呼救人員無法說清病人的情況,病種多樣性,重大事故或災害具有不可預測性, 因此,要求救護人員要全面掌握急救操作技術並有較強的語言溝通技巧。
2.一有呼救立即出動
一到現場立即搶救或運送,做到先搶後送,充分體現“時間就是生命” 的緊急性,要求救護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做到沉著、冷靜、果斷。
3.流動性強
院前急救服務區域廣,含蓋發達交通線、旅遊(涉外)區、可以是就近的工廠、學校或居民點,也可以跨區、跨縣,對重大災害事故進行增援。
4.急救環境條件差
現場急救有時在野外、路邊、變形車內及運送途中,光線、噪音、震動會給聽診、測量生命體徵、注射等護理操作帶來闌難。
5.病種多樣且複雜
呼救病人的疾病涉及臨床各科,在短時間內需進行初步診斷和緊急處理,所以,要求救護人員必須掌握各種常見急症的急救和護理。
6.體力勞動強度大
短時間內連續派車,現場搶救有時要棄車步行,有時要樓梯搬運病員,途中顛簸等情況,均需付 較大的體力勞動

模式

院前醫療急救機構與上世紀五十年代始成立,常稱為急救中心或緊急救援中心,沒有統一的體制,現主要有四種運行模式:一是獨立型模式,是指急救中心的管理和運行完全單獨且具有法人資質的機構,財務獨立核算,從受理急救電話到病人送達醫院均由急救中心負責;二是依託型模式,從管理體制上講,急救中心屬於一個獨立機構,但設在醫院內,部分急救人員、救護車、急救設備和經費支出靠醫院解決,由政府和醫院共同投入解決中心的運行成本:三是依附型模式,不作為一個獨立機構,不但設在醫院內,而且急救人員、救護車、急救設備和經費支出全部靠醫院解決,屬於醫院的一個部門:四是指揮型模式,急救中心是一個具有獨立法人的機構,但承擔的職能僅僅是受理急救電話,調度指揮其他醫院的救護車和人員到現場進行急救。
全國各地根據當地情況選擇模式,北京市、上海市、武漢市、天津市、昆明市急救中心是獨立型模式,重慶市急救中心是依託型模式,縣級急救站往往是依附型模式,而廣州市、深圳市、成都市急救中心是指揮型模式。多年來,大家對以上幾種模式的優劣一直爭議不休,近年來傾向獨立型模式較為理想,浙江省11個市有6家是獨立型模式。

症狀

在此期間,第一發現/救援者首先應該採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使病員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撥打急救中心電話,呼叫救護車並守候在病員身邊,等待救護車的到來;救護車到達後,急救醫生將會採取許多措施來延緩病員的病情,延長病員的生命,使其在到達醫院時具備更好的治療條件。比如在現場利用攜帶型心臟起博器、救護車車載供氧系統、氣管切開術等等手段實施心肺復甦;對於外傷施行消毒、包紮;利用急救固定器械對可能發生骨折的部位實施臨時固定等等。
院前急救對於突發疾病或者遭遇意外創傷的病員來說,至關重要,甚至關係到病員的生命能否延續。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講,很有可能成為第一發現/救援者,因此,也有必要了解院前急救的概念和一些基本處置原則。

預防

一般情況下,非專業急救人員不要搬動病員的身體。如果病員因外界因素導致呼吸困難或者傷口出血,我們可以幫助排除阻礙病員呼吸的障礙,採取簡單有效的方法幫助病員止血。然後,守候在病員身邊等待急救人員到來。
非專業人員輕易搬動病員很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院前急救應採取的處置步驟是:心肺復甦、止血包紮、軀幹及肢體固定,然後才是搬運至救護車上。尤其是對於脊柱損傷以及骨折的傷員,在沒有固定的情況下進行搬運,極易導致傷員的二次損傷,嚴重者可能導致傷員高位截癱或者體內大出血,出血過多就會死亡。

保障

院前急救的保障主要是人員、經費、裝備的保障,普遍存在保障不足現象,才導致了多種院前急救模式的存在。政府應落實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質,從編制上解決人員不足的問題,在財政政策上保證運行經費,配置必備的業務用房、通訊調度系統、救護車、急救器材、急救藥品,明確把院前急救服務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

公益性

院前急救是由政府主辦的公益性事業,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係到人民民眾生命安全,屬於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應由地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按照“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合理配置、提高效能”的原則,統一組織實施。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保證院前醫療急救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醫療服務需求相適應。

安全隱患

1.出診不及時
在院前急救中時間就是生命,急、危、重症患者死於原發病的不到10%,多由於搶救時機的延誤,併發症加重而死亡 。發病1h內為搶救的黃金時間,在最短的時間裡把救護人員和藥械送到患者身邊是急救成功的關鍵。由於無專人接聽電話,導致不能及時接聽120電話,或接聽電話後未能詳細詢問地址及聯繫電話,醫、護、司機出診速度慢,路徑不熟,交通狀況差,不良天氣等延長了到達現場的時間,醫護人員不能及時、有效地對患者進行救治,均可延誤急危重患者的搶救時機。無治療期的延長對於院前患者的生命安全、預後影響至關重要。
2.現場急救隱患
在院前急救時受環境和條件所限,護士都是執行的口頭醫囑。現場急救時,不僅僅要求“三查七對”更要強調“三清一覆核”,即聽清、問清、看清、及醫師的覆核,保證搶救的過程忙而不亂。由於接電話時未詳細詢問患者的情況,對患者的評估不足,出診時未能針對患者實際情況攜帶藥品及器械,而且急救現場人員多,環境嘈雜,導致到達現場後,對患者延時救治,增加了誤診誤治的幾率。
3.急救的設備
設施及藥品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院前急救的現場,不僅衛生條件自然條件差,還受到所能攜帶的儀器設備和藥品的限制。這在客觀上為院前急救安全性又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4.急救技術不熟練
院前急救的對象是急危重症患者,要求醫護人員熟練掌握高難度的救護技術,迅速有效地進行心肺復甦、電擊除顫、氣管插管、各種穿刺、監護等。在院前急救中病情判斷處置失誤、操作不規範、技術不熟練,如靜脈穿刺、氣管插管多次失敗,心肺復甦時胸外按壓的部位、手法、頻率、胸廓下陷的幅度不到位,電擊除顫不及時、選擇能量不正確,搶救用藥不合理,將直接影響搶救效果,特別是突發急症、年輕患者搶救無效時,家屬難於接受,易引起醫患糾紛。
5.轉運途中存在的安全隱患
①患者放置不當:骨折患者肢體未妥善固定,途中顛簸造成繼發損傷;輸液患者保護不當,造成液體滲出或針頭脫出;吸痰不盡,不能有效保持呼吸道通暢;顱高壓患者嘔吐物多不便清理易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有的內出血患者搬動後可能會加重出血使病情惡化。
②監護不嚴觀察不仔細,未能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如意識是否清楚,呼吸是否通暢,有無繼發損傷,傷口及內臟有無繼續出血,若不及時處理,將會使病情加重或惡化。
③向患者家屬交代不詳,開放性院前急救環境弊多利少:在開放性的環境裡,醫護人員對患者實施的急救、治療、護理等,家屬均親眼目睹。如果途中轉運病情交代不詳,未向患者或家屬交代途中可能出現的危險,如窒息、休克、呼吸心跳驟停等。危重患者病情突然變化而搶救無效時,患者家屬心理壓力大,容易激動,易引起不必要的糾紛,直接干擾醫護人員的搶救。
④出診記錄不規範,缺乏法律觀念院外搶救記錄不全,出診時間、接診時間、到達醫院時間記錄不準確,醫生與護士記錄時間不一致,甚至因搶救患者未及時書寫護理記錄。記錄不詳細,關鍵的陽性體徵遺漏,語言描述不確切,未使用醫學術語;時間有塗改;搶救記錄書寫不規範,過於簡單,未及時記錄所用搶救藥物。出診記錄是院前急救成為糾紛時的主要法律依據,應認真、及時、準確地記錄不出現遺漏、塗改現象,保證醫療護理文書書寫質量

護理管理對策

1.培訓護士護理風險防範意識
護理風險管理的理論是把發生護理不安全事件後的消極處理變為護理不安全事件發生前的積極預防 。組織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相關的法律、法規,請醫學律師分析醫療糾紛個案,增強護士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2.加強護士理論技能培訓
加強急救人員素質的培養是提高急救存活率的關鍵因素。應有針對性、計畫性地培訓急診護士,進行崗前培訓及基本技能、專科技術、理論知識、職責制度等培訓,進行心肺復甦、氣管插管、外傷包紮、止血、固定等技能的培訓及定期考核,做到人人過關。完善急診出診工作流程,制定重大意外傷害事故護理應急預案及差錯事故預防措施和發生差錯事故後處理程式。同時注意加強護士責任心教育和溝通技巧培訓,提供人性化服務。
3.加強急救電話的管理
急救電話的暢通是急救綠色通道的開始,加強急救電話的管理是院前急救的重要保證。認真接聽120呼救電話,接到電話後應問清急救患者所在詳細地址、聯繫人、聯繫方式、患者的大概病情等,總之在儘量短的時間內收集詳盡的急救信息,為接診做指導。
4.確保在規定的時間內迅速出診 加強組織管理,提高急救意識,樹立“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將出診的規章制度貫穿於院前急救的各個環節,具體工作落實到每個班的每個人。救護車司機24h待命,當班者隨時保持通訊暢通,接到呼救電話後,立即通知出診醫生、護士、司機,要求三者均應在5~10 min內到達救護車上。為了節省用物準備時間,將常規出診用物備在救護車上。
5.加強轉運途中的護理
患者及家屬的感受最為重要,做好患者和家屬的心理疏導,保持良好的急救環境,及時簡明扼要的介紹各種治療,在轉運前應向患者及家屬做好解釋工作,說明途中可能出現的情況,以取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諒解,穩定其情緒;轉運時應保證患者的安全,固定車床,拉起床擋,對不合作的患者使用約束帶,保持合適安全的體位,意識障礙及嘔吐的患者,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徵,注意觀察患者意識、面色等。對意識清醒者要適時進行簡短的對話,以判斷其意識的改變,對意識障礙者隨時觀察瞳孔的變化,發現生命體徵異常要及時處理。
6.重視院前的護理文書的規範書寫
在完成急救任務的前提下,及時書寫院前急救護理記錄。記錄接聽電話的時間、出車時間、到達現場的時間、上車時間、到院時間、搶救措施時間。內容包括生命體徵、病情變化及執行醫囑時間、所用藥品的名稱和劑量。使記錄具有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