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西省農村扶貧開發規劃(2001—2010)
- 印發機關:陝西省人民政府
- 文號:陝政發〔2002〕29號
- 印發時間:2002年6月18日
檔案通知,規劃,
檔案通知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陝西省農村扶貧開發規劃(2001—2010)的通知
陝政發〔2002〕29號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陝西省農村扶貧開發規劃(2001-2010)》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實 際情況,認真貫徹執行。
陝西省人民政府
2002年6月18日
規劃
陝西省農村扶貧開發規劃(2001—2010)
2001—2010年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歷史時期,扶貧開 發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為了搞好新時期我省的扶貧開發工作,根據《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與《陝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畫綱要》的總體要 求,結合我省扶貧開發的實際,特制定本規劃。
一、形勢和任務
組織實施扶貧開發,緩解和消除貧困現象,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貫穿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艱巨任務,是關係社會穩定和順利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重大政治課題。從1986年國家開展有組織、有計畫、大規模的扶貧開 發,特別是1994年實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畫》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 ,經過全省廣大幹部民眾的不懈努力,我省貧困地區的社會經濟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農村 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得到基本解決,《陝西省“五七”扶貧攻堅計畫》確定的戰略目標已經 基本實現,扶貧開發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貧困地區產業開發成效顯著,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得 到明顯改善,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到2000年底,全省69個貧困縣人均占有糧食由1993年的 297公斤增加到367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由477元提高到1166元,解決了383萬農村貧困人口的 溫飽問題。在多年的扶貧攻堅中,全省廣大幹部民眾積極實踐,開拓進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主要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以扶貧攻堅總攬貧困地區農村工作全局,有組織 、有計畫地開展扶貧攻堅工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開發開放式扶貧,著力發展貧困 地區的生產力;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立足省情,不斷探索扶貧到村到戶的有效途徑,真扶 貧、扶真貧;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組織動員全社會力量大打扶貧攻堅總體戰,這 些經驗是我們搞好新世紀扶貧開發的寶貴財富。
在充分肯定“五七”扶貧攻堅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扶貧開發仍然是一項長期 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基本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只是實現了扶貧開發的一個階段性目 標,貧困問題仍是制約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一是全省農村目前還有382萬貧困 人口未能解決溫飽問題。二是貧困地區農業生產條件尚未得到根本改變,抗災能力較差,而且 已解決溫飽的標準很低,遇災極易返貧。三是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不到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 的三分之二,農民人均純收入865元以下的還有817萬人。由於貧困地區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劣 勢地位,發展困難重重,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呈現不斷擴大趨勢,解決相對貧困問題將是一項長 期的歷史任務。
新世紀我省扶貧開發的任務十分艱巨,我們要充分認識扶貧開發的長期性、複雜性和艱 巨性,繼續把扶貧開發工作放在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 機遇,認真貫徹《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振奮精神,開拓創新,苦幹實幹, 舉全省之力,加快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步伐,把我省扶貧開發事業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二、指導思想和基本方針
“五七”扶貧攻堅計畫目標的實現,標誌著我省的扶貧開發工作將進入一個由解決 絕對 貧困轉向解決相對貧困,也就是由以解決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為主轉向以增加貧困人口收入, 縮小收入差距為主的新階段。新階段扶貧開發的指導思想是:以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 要思想為指導,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堅持以扶貧開發總攬貧困地區農村工作全局,圍 繞增加貧困人口經濟收入,積極調整最佳化農村產業結構,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提高貧 困人口素質,繼續總結推廣扶貧到村到戶的成功經驗,不斷探索綜合扶貧的新路子,加快貧困 地區民眾脫貧致富步伐,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在實際工作中要遵循以下基本方針:
1、堅持開發式扶貧的方針。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積極扶持貧困地區開發自然資源, 發展商品生產,提高經濟收入,儘快形成並逐步提高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能力。
2、堅持綜合治理的方針。把發展生產同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結合起來,在提高 貧困人口經濟收入的基礎上,採取綜合治理的方式,加強貧困人口聚集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為 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奠定基礎。
3、堅持全面發展的方針。把開發自然資源同提高貧困人口素質結合起來,積極發展與貧 困人口素質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密切相關的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促進貧 困地區的全面進步。
4、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方針。把貧困地區當前脫貧與長遠發展結合起來,在開發資源、發 展生產的同時,有效控制人口增長,注意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實現資源、人口和環境的良性 循環,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5、堅持扶貧開發到村到戶的方針。始終堅持以貧困村為主戰場,以貧困戶為基本對象, 把各項扶貧措施落實到村到戶,真扶貧,扶真貧。
6、堅持動員全社會打總體戰的方針。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積極動員和組織社會各 界廣泛參與,主要依靠貧困地區廣大幹部民眾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通過自身的努力 ,加快改變貧困地區的落後面貌。
三、對象範圍和工作重點
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和我省的實際情況,2001—2010年,我省扶貧開發的基本對象 是 :農民人均純收入在865元以下的817萬低收入人口,包括625元以下的382萬尚未解決溫飽問題 的貧困人口,以及625-865元之間的435萬初步解決溫飽問題的貧困人口,重點是尚未解決溫飽 問題的貧困人口。
根據全省貧困人口分布情況,2001—2010年,我省扶貧開發的範圍涉及有扶貧任務的95個 縣,重點是50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27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共包括10700個扶 貧開發工作重點村。這些貧困村主要分布在陝北地區、秦巴山區(含秦嶺北麓)和渭北沿山地 區,自然條件差,經濟落後,發展困難較大,集中了大部分貧困人口,是今後全省扶貧開發工作 的主戰場,要集中力量,重點扶持。
四、奮鬥目標和實施步驟
今後10年,我省扶貧開發的總體目標是:通過改善貧困地區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提 高貧 困人口的綜合素質,加快發展區域優勢產業,迅速提高貧困人口的經濟收入,儘快解決剩餘貧 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鞏固已經基本解決溫飽的扶貧成果,為邁向小康水平創造條件。具體要求:
——基本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貧困戶人均1畝以上高標準基本農田,其中陝北2畝,關中 1.5畝,陝南1畝。貧困地區人畜飲水困難得到基本解決;基本實現到縣公路二級化、鄉級公路 柏油化,村級道路沙石化;通電入戶率達到99%,廣播電視、電話入村率達到100%。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青壯年 文盲率控制在2%以下;貧困地區鄉鄉有衛生院、村村有衛生室,危害較大的地方病得到基本控 制;建立健全貧困地區科技推廣和技術培訓體系,使實用技術普及率達到60%以上。
——特色產業發展壯大。貧困地區每縣形成2—3個主導產業,每鄉形成2—3個拳頭產品,每 村有1-2個致富項目,戶戶有致富門路,使特色產業成為地方財政和民眾增收的主要來源。
——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得到穩定解決,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 入接近全省平均水平,民眾生活得到顯著改善,向小康水平邁進。
按照全面規劃,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我省2001—2010年的扶貧開發按兩個階段組 織實施:
——2001年至2005年,主要任務是解決剩餘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鞏固溫飽成果,完成5000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的建設任務,將貧困人口正常年景的返貧率控制在8%以內。全省貧困 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水平超過全省農民收入平均水平,使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得到穩定 解決。
——2006年至2010年,主要任務是加快貧困地區全面發展,為實現小康目標創造條件。完成 剩餘5700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的建設任務,將正常年景返貧率控制在5%以內。全省貧困地 區農民人均純收入接近全省平均水平,貧困人口生活顯著改善,向小康水平邁進。
五、內容和途徑
(一)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新階段扶貧開發的中 心任 務是增加農村貧困人口的經濟收入,根本途徑是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要 繼續把發展種養業作為扶貧開發的重點,採取小額信貸等扶持方式,在穩定提高貧困地區糧食 綜合生產能力的基礎上,依託資源比較優勢,大力發展區域特色農業,組織引導貧困地區調整 農業結構。陝北要大力發展以日光溫室蔬菜、舍飼養羊為主的設施農業,加快建設紅棗、仁 用杏等林果生產基地;渭北要大力實施優果工程,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優質果率,加快建設300 萬畝出口蘋果基地,因地制宜地建設酥梨、核桃等特色果品基地;陝南要以發展蠶桑、茶葉、中藥材、食用菌等名特優產品生產為重點,努力擴大基地面積,增加商品批量,提高市場競爭力。
要根據基地建設和發展的需要,加快貧困地區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因地制宜地扶持發展 一批具有較強市場開拓能力的大中型農產品加工企業,積極發展訂單農業和公司加農戶經營, 加快形成貿工農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格局,不斷提高優勢產業開發水平和產 品的競爭能力,促進貧困地區農民增收。
(二)以萬村扶貧開發工程為重點,按照參與式扶貧的要求切實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 設。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是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要制約因素。要抓住西部大開發 的歷史機遇,加快貧困地區的道路、電網和通訊網路的改造步伐,為貧困地區發展創造良好的 條件。要結合山川秀美工程建設,大力植樹種草,加快改善貧困地區的生態環境。要繼續搞好 基本農田建設,陝北以淤地壩建設和窖灌工程為主,陝南以塘窖工程為主,加快建設高標準基 本農田,穩定地解決民眾的吃飯問題。
要堅持強基固本、突出重點、綜合治理、全面發展的原則,按照參與式扶貧的要求,在摸 清基本情況和民眾廣泛參與的基礎上,對全省10700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的水、電、路等基 礎設施建設、產業開發、村容村貌整治等進行綜合設計,逐村規劃,集中投資,先易後難,分批 實施,從根本上改變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三)加大科技扶貧力度,提高貧困人口素質。要努力把新階段的扶貧開發轉移到依靠科 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認真總結推廣陝北老區科技扶貧的成功經驗,圍繞區 域主導產業開發,採取項目管理的辦法,吸引科技人員參與扶貧開發,在貧困地區引進和示範 推廣一批先進適用技術,不斷提高產業開發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要按照管理創新、機制 創新、科技創新的要求,進一步建設好農業科技扶貧示範園,將其建成集試驗、示範、培訓、 推廣為一體的科普基地,並積極在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建立一批科技示範村、示範戶,充分發 揮示範帶動作用。
要繼續深入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大力推進農科教結合,積極發展職業 技術教育,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實用技術培訓,確保每個貧困 戶有1名勞動力能夠熟練掌握和套用先進農業生產技術。要不斷改善農村基礎教育條件,建立 健全貧困鄉村醫療網點,配備必要的醫療衛生設備,使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提高民眾健康水平。
(四)積極推進移民搬遷,加快改變特困地區民眾的生存與發展環境。實施異地移民扶貧 開發,是從根本上解決特困地區民眾溫飽問題,加快脫貧致富的一項重要舉措。要抓住國家實 施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和加快小城鎮建設的機遇,堅持民眾自願、穩步推進的原則,以搬得出, 穩得住,能致富為目標,以居住在邊遠高寒山區、資源貧乏、災害頻繁、生存環境極為惡劣的 貧困戶為重點,從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國有農場、林場和閒置土地,採取集中安置與分散安置 相結合,多形式、多渠道安置移民,加快移民搬遷步伐,力爭完成123萬人的搬遷任務。要嚴格 執行移民搬遷政策,摸清底子,搞好規劃,防止出現搬富不搬貧的問題。各級政府要制定鼓勵 移民搬遷的優惠政策,加強對移民搬遷工作的組織領導,縣內的移民搬遷由縣政府負責,跨縣 的由市政府負責,跨市、跨省的由省政府統一組織。要切實做好移民搬遷的善後工作,幫助搬 遷戶建立穩定的增收項目,使他們儘快脫貧。
(五)加強組織引導,擴大勞務輸出。勞務輸出是貧困地區民眾增收的一條重要途徑,也對 貧困民眾轉變觀念、提高參與市場競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各市、縣要加強對貧困地區勞務 輸出的組織管理,建立健全勞務輸出管理機構,加快發展勞動力輸出中介服務組織,進一步拓 寬勞務輸出渠道,逐步建立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的勞務協作關係,引導勞動力有序流動,幫助 解決勞務輸出人員的實際困難。要加大貧困地區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切實加強輸出 勞動力的定向技能培訓,逐步實施上崗資格證書制度,力爭每年在貧困地區組織輸出100萬名勞動力。
六、政策措施
(一)多渠道增加投入,切實管好用好扶貧資金。增加投入是保證新時期扶貧開發目 標順 利實現的重要條件。省、市、縣財政都要不斷加大扶貧開發投入力度,把扶貧開發資金列入 年度財政預算,每年從新增財力中劃出5%用於扶貧開發,確保逐年有所增加。各級政府每年都 要安排一定的財政資金貼息,依託農業銀行或農村信用社籌措資金,不斷增加扶貧信貸資金投入。從2001年起,省上各部門安排的農村公路建設、農田水利建設、農村電力發展以及科技 、教育、醫療衛生等專項資金也要按照用途不變、渠道不亂、各盡其力、各記其功的原則, 與扶貧資金統籌安排,集中用於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建設。
各項扶貧資金都要按國家扶貧資金管理辦法的規定,由各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統籌安排 使用,嚴格資金投向、用途、範圍、立項及審批程式,實行專戶管理,封閉運行,保證及時足額 到位,專款專用。根據全省貧困人口的分布情況,中央安排我省的財政扶貧資金(含以工代賑 資金)和信貸扶貧資金主要用於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同時兼顧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和非重點縣的貧困鄉村。財政扶貧資金(含以工代賑資金)由各扶貧主管部門編制項目計畫, 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審定後下達,主要用於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等公益性事業,其中40% 以上要集中用於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建設。信貸扶貧資金由扶貧部門立項,農業銀行評估、 審批、發放,由扶貧、財政部門認定後貼息,重點用於扶持貧困戶發展生產,支持貧困地區農 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二)實行優惠政策,為貧困地區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繼續對貧困地區實行優惠的財稅政 策,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認真落實國家對貧困戶在糧食定購、農業稅、農業特產稅和貧困 地區新辦企業所得稅等方面的優惠政策,貧困戶利用荒山、荒地、水面開發的農產品,自有收 入時起可免徵農業稅1—3年和免徵農業特產稅1—3年;對於企業捐贈的扶貧資金,可以按照國 家的有關規定在稅前列支,計入成本。要進一步加大對貧困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逐步提 高貧困地區財政保障能力。
在國家土地承包開發利用的政策範圍內,貧困地區可以把國有和集體所有的荒山、荒坡 、荒溝、荒灘、荒地、荒沙以及25度以上坡耕地的使用權,以承包、租賃、拍賣等形式轉讓 給企業或個人,按照土地利用規劃合理經營,使用期限可以延長至50年。對於企業與個人開發利用荒沙、荒山和荒灘地安置移民戶,可以在立項和資金的安排上給予適當傾斜。
要高度重視科技教育事業的發展,加快培養貧困地區建設人才。省屬有關院校要適當降 低貧困地區學生的錄取標準和收費標準,加大定向培養力度。貧困地區要積極創造條件,以更 加優惠的待遇,留住當地人才,吸引外部人才。全省每年組織千名科技人員深入貧困鄉村,引 進、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幫助貧困戶發展生產,對於成績突出的,要給予表彰獎勵。
(三)實行開放式扶貧,擴大貧困地區對外合作與交流。擴大貧困地區對外開放,不僅能夠 引進資金,更重要的是能夠引進人才、技術和先進的管理方式,同時也有利於市場的開拓。貧 困地區要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和“你賺錢,我發展”的觀念,堅持以大開放促大開發, 以大開發促大發展,按照“四換”的要求,突出以資源換資金、技術,制定全方位的對外開放 優惠政策,加大資金、技術、人才的引進力度,努力探索開放式扶貧新路子,逐步打破依靠政 府單一投入的格局,形成扶貧開發多元化的投入機制。
要把做好中央部委和蘇陝對口扶貧協作,作為擴大貧困地區對外開放,推進開放式扶貧的 一條重要措施。積極爭取更多的中央部委來陝西開展定點幫扶工作,並按照“優勢互補、互 惠互利、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進一步加強蘇陝對口協作,努力開展與東部其它省份 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經濟合作與交流,吸納東部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西進,爭 取更多的資金和項目,把東西合作引向深入,促進貧困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要按照優勢互補 、共同發展的方針,積極開展省內發達地區與貧困地區之間的對口幫扶工作,廣泛開展項目開 發、幹部交流、人才培訓、勞務輸出等方面的合作,走共同富裕的路子。
要在繼續抓好秦巴世行貸款扶貧項目的同時,積極爭取國際組織和已開發國家的扶貧援助 項目,地方財政要優先安排配套資金。要充分借鑑外資扶貧項目的成功經驗和行之有效的方 法,提高我省扶貧開發的管理水平。
(四)廣泛組織動員全社會力量,努力打好扶貧開發總體戰。幫助貧困地區民眾脫貧致富, 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任務,也是社會各界義不容辭的責任。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開展定 點聯縣扶貧工作,對支持貧困地區的開發建設,密切黨群關係,轉變機關作風,培養鍛鍊幹部具 有重要意義,要作為一項制度長期堅持下去。各級黨委、政府要根據新時期扶貧開發的任務, 對參加幫扶的單位進行適當調整,把幫扶任務同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建設結合起來,進一步夯 實幫扶的責任。各級黨政領導要帶頭參加幫扶工作,充分發揮表率作用。各幫扶單位要提高 認識,加強領導,落實機構,充實力量,努力為貧困地區辦實事、辦好事。
民主黨派、工商聯、民眾團體、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和各種所 有制形式的大中型企業等社會各界,都要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優良傳統和美德,發揮各自 的優勢,積極參與扶貧開發,繼續開展“希望工程”、“健康工程”、“春蕾計畫”、“雙學 雙比”、“一部一村”、農村青年“公司化創業行動”和多種形式的“送溫暖,獻愛心”活 動,為貧困地區開發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對在社會幫扶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各級黨委、政府都要給予表彰獎勵。 凡被評為扶貧先進個人的,在年度考核中,按優秀對待,對於成績特別突出的個人,可以評為“ 扶貧標兵”。
七、組織領導
(一)堅持扶貧開發黨政一把手負責制。要以扶貧開發總攬貧困地區工作的全局,繼 續實 行扶貧工作黨政一把手負責制,切實加強對扶貧開發工作的組織和領導。要推行任期目標責 任制,把扶貧開發成效作為考核貧困地區黨政主要負責人政績的重要依據。為了確保扶貧開 發工作的有效性和連續性,保持貧困地區黨政主要領導幹部的相對穩定,要加強和充實國家扶 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領導班子,把扶貧效果作為考核政績的重要依據。
(二)夯實部門工作責任。各部門要樹立扶貧開發一盤棋的思想,分解落實任務,明確各自 責任,打好扶貧開發總體戰,努力在全省形成黨政領導人主抓、各級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實施 、社會各界參與的扶貧開發體系。交通、電力、水利、農業、林業、科技、教育、衛生等有 關業務部門要根據本規劃,結合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建設,制定本部門的扶貧開發規劃,並組 織力量,搞好規劃的實施。財政、金融部門要積極落實資金,保證規劃的順利實施。各級扶貧 部門要加強組織協調,搞好規劃實施的監督檢查工作,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三)加強貧困地區幹部隊伍建設。要按照幹部“四化”方針,採取掛職鍛鍊、幹部交流 等方式,加強貧困縣、鄉黨政領導班子建設,選派事業心強、富有開拓精神、密切聯繫民眾的 優秀幹部到貧困地區工作。要切實搞好貧困地區幹部的教育培訓工作,縣級以上領導幹部和 縣以上扶貧部門幹部的培訓納入省級幹部培訓規劃,鄉級領導幹部的培訓納入地市幹部培訓 規劃,由組織、扶貧和財政等有關部門共同組織實施,提高貧困地區幹部組織領導扶貧開發工 作的水平。
(四)加強貧困地區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以村級黨支部為核心的基層組織是黨和政府在農 村工作的基礎,也是落實扶貧開發的各項政策措施的關鍵所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把貧 困地區村級黨支部建設作為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點來抓,結合農村開展“三個代表”重 要思想的學習教育活動,按照“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扶貧”的思路和“五個好”的要 求,切實加強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 要把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的培訓作為加強貧困地區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環節來抓 ,實行定期培訓制度,組織、扶貧部門負責,採取集中培訓和外出考察等形式,幫助他們提高帶 領民眾脫貧致富的能力。要繼續實施“雙萬工程”,把選派德才兼備的優秀年輕幹部到貧困 鄉村掛職鍛鍊和提拔使用結合起來,使更多的年輕幹部能夠在扶貧開發主戰場建功立業,鍛鍊 提高。
(五)加強對扶貧開發工作的監督和監測。要加強對扶貧開發工作的執法檢查,嚴肅查處 違紀違規問題;要建立扶貧資金審計制度,及時反映扶貧開發資金管理使用情況;扶貧開發工 作重點村建設結束以後,要對各工程項目進行全面驗收,對資金的使用管理進行全面審計;要 實行扶貧開發專項統計制度,建立扶貧開發動態監測體系,準確反映扶貧工作進展情況,為科 學決策提供依據。
(六)加強和充實扶貧開發工作機構。扶貧開發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性任務,事關全 省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扶貧開發工作機構擔負著組織、協調和指導扶貧開發的重要職責 ,工作量大面廣,任務繁重,環境艱苦。凡有扶貧任務的市、縣、區都要充實扶貧開發工作機 構,改善工作條件,確保扶貧開發工作的順利進行。
本規劃由省扶貧開發工作機構負責具體組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