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2013年7月6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意見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陝政發〔2013〕28號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一、發展現狀和重要意義
流通產業是指
商品流通和為商品流通服務的產業,主要包括批發零售業和為商品流通服務的住宿餐飲業、物流業、金融業、電子信息業、商務及居民服務業等。“十一五”以來,我省流通產業實現較快發展,在銜接產需、引導生產、擴大消費、改善民生、帶動就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全省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總體來看,我省流通產業的發展水平還比較低,全省流通網路布局不合理,城鄉發展不均衡,流通產業組織化、標準化、信息化、國際化程度不高,龍頭企業和品牌產品少,效率低、成本高的問題比較突出,市場秩序有待進一步規範。部分地方和部門對發展流通產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財政投入和政策支持明顯不足。
市場經濟條件下,流通是連線生產與生產、生產與消費的橋樑,是保障市場供應、提高經濟運行質量、促進經濟繁榮和改善民生的基礎,是引導生產、刺激需求、擴大消費的先導。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快推進流通產業改革發展,是貫徹中央擴大內需戰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要求,是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配套城鎮化建設進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現實需要,對於打造陝西經濟“升級版”、加快建設“三個陝西”、全面建成西部強省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流通產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轉變觀念,增強責任感,把加快流通產業改革發展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抓緊抓好。
二、總體思路、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總體思路。
緊扣科學發展、富民強省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圍繞提高流通效率、方便民眾生活、保障商品質量、引導生產發展和促進居民消費,以打造全國西部商貿物流中心為目標,構建農產品、日用工業品、藥品、生產資料、商貿服務業和廢舊商品回收六大現代流通體系,實施市場建設示範、龍頭企業培育、陝西品牌推廣、流通方式創新、惠民便民服務、內外貿一體化和物流配送建設等七項重點工程,完善市場調控監管、政策支持和綜合保障三個機制。
(二)基本原則。
——加強規劃引領。堅持用科學規劃引導流通產業最佳化布局,完善體系,提升水平,統籌城鄉協調發展,促進內外貿一體化。
——堅持市場主導。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遵循價值規律和市場規則,尊重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最佳化企業發展環境,依靠企業推動流通產業快速發展。
——突出保障民生。進一步完善流通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突出發揮好政府在促進公益性、先導性、創新性流通產業發展中的推動扶持和示範帶動作用,提升公共服務、市場監管和巨觀調控能力。
——注重發展質量。確立與陝西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適度超前的流通產業發展思路、目標和重點,充分發揮流通產業擴內需、調結構、轉方式、惠民生的基礎作用和先導作用。
(三)主要目標。
全省流通產業改革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到2017年,在全省初步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安全高效、城鄉一體的現代流通體系,七項重點工程和重大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關係民生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新型流通方式和業態實現快速發展,流通產業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到2020年,全省現代流通體系與全國完全接軌,流通發展保障機制日趨完善,培育形成一批大型龍頭企業,陝西品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基本建成以西安為核心、榆林為次核心、覆蓋全省、輻射西部、通達全國、走向國際,集商品集散、交易、配送、服務和價格形成等功能為一體的全國西部商貿物流中心,流通產業對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進一步增強。
——流通網路進一步健全,布局更加合理,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效率明顯提高,成本顯著降低。
——流通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信息技術在流通領域廣泛套用,電子商務、連鎖經營和統一配送等成為主要流通方式,連鎖化率和商品統一配送率達到或超過國家平均水平。
——流通主體的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形成一批網路覆蓋面廣、主營業務突出、品牌知名度高、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流通企業和知名品牌,陝西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穩步擴大。
——流通產業整合最佳化資源配置、引導帶動工農業生產的能力進一步提高,促進消費的作用顯著增強。
——流通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加順暢,綜合保障更加有力,市場運行更加平穩規範,居民消費更加便捷安全。
三、加快建設現代流通體系
(四)構建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支持西安市加強對現有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整合遷建和升級改造,完善骨幹農產品批發市場功能,強化集散能力,承擔對接全國、覆蓋全省、輻射周邊的作用。支持其他各市(區)重點建設改造1家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發揮對接周邊、覆蓋本地的區域中心作用。構建以大中城市農產品批發市場為起點,城區(縣城)農貿市場為節點、社區(鄉鎮)菜市場為終端,連鎖生鮮超市、車載流動網點為補充的全省統一、有序銜接、布局合理、城鄉一體的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有效解決農產品“賣難買貴”問題,滿足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加快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支持市場、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營實體,升級改造和新建低溫儲藏設施,逐步建立從“田間到餐桌”全面覆蓋的果蔬、肉類、乳品、特色農產品等一體化冷鏈物流體系。加強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每年重點支持1個設區城市開展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力爭到2020年前,初步形成覆蓋全省10個設區城市的追溯網路架構,實現肉類追溯全面覆蓋,不斷擴大蔬菜追溯品種和覆蓋率,並逐步擴展到其他食用農產品。
(五)完善日用工業品現代流通體系。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參與日用工業品市場建設,以大型批發市場為支撐,以城市商業中心為主導,以商業街為特色,以社區和鄉鎮超市、便利店為基礎,形成渠道多樣、業態豐富、功能完善、城鄉暢通的日用工業品現代流通體系。支持大型日用工業品批發市場規範發展,提升輻射帶動能力和綜合服務功能。支持西安改造提升城區商圈,加強特色商業聚集區建設,打造西部國內外高端消費品交易中心。鼓勵各市(區)合理髮展城市商業綜合體、倉儲會員店、工廠直營店、連鎖便利店、無店鋪經營等新型業態,加快形成差異化、便利化、多元化的零售網路體系。鼓勵大型流通企業向農村延伸經營網路,增加農村商業網點,提高商品統一配送率,拓展網點功能,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村經紀人,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物流配送能力和行銷服務水平。支持流通企業建立城鄉一體化的行銷網路,暢通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的雙向流通渠道。
(六)建立藥品現代流通體系。研究制訂全省藥品流通企業布局規劃,完善準入退出機制。鼓勵支持大型藥品流通企業發展連鎖經營,通過多種方式兼併重組,延伸流通網路,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支持發展大型現代醫藥物流中心、第三方醫藥流通企業聚集區,大力發展基於信息化的電子結算支付方式,促進物聯網技術的廣泛使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增強服務能力和藥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通過3—5年時間,培育形成2—3家年銷售額超過百億的大型藥品批發企業,實現醫藥物流基地與藥品“三統一”有效結合,促進醫藥流通產業發展集約化、規模化、現代化。
(七)健全生產資料現代流通體系。支持從事煤炭、石油、鋼材、有色金屬、汽車、建材、農機、木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流通的龍頭企業,運用先進技術和現代流通方式,延伸產業鏈,完善服務鏈,吸引中小企業加盟,開展規模化、集約化連鎖經營,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生產資料行銷配送網路。在全省範圍內遴選並重點支持建設1—2家綜合性生產資料批發市場和現代物流配送基地,打造集交易、展示、倉儲、加工、物流配送、價格發布、信息引導、技術金融服務為一體的全國區域性生產資料交易中心。
(八)改造提升商貿服務業體系。積極開展特色商業街區、商貿功能區、中央商務區示範創建工作,發揮商貿服務業的集聚帶動和輻射效應。鼓勵發展大眾化、標準化餐飲,繼續實施陝菜品牌創新工程,開展陝西特色名小吃認定推廣工作,鼓勵各地建設特色餐飲一條街,弘揚陝菜文化。支持發展經濟型住宿業,建立能夠滿足不同層次需求的住宿服務網路。開展綠色飯店創建活動,鼓勵連鎖住宿企業開展住宿、餐飲、旅遊一體化服務。支持大中城市建設完善家庭服務網路中心,重點培育一批管理規範、連鎖經營的大型品牌家政服務企業,扶持中小專業型家政服務企業。支持會展業發展,培育一批面向國內外市場的專業化品牌化展會。鼓勵發展租賃業,加強拍賣和典當業監管。規範提升認證認可、信用評估、經紀代理、管理諮詢、市場調查、服務外包、創意設計等商務服務業。
(九)建立完整先進的廢舊商品回收體系。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形成政府推動、市場調節、企業運作、社會參與的廢舊商品回收機制。各地要按照城區每2000戶、其他城鎮每2500戶居民設1個回收點(亭),每個社區、鄉、鎮配置一個面積不低於100平方米的資源回收筒,西安市建設5—10個專業分揀中心,其他設區市建設3—5個分揀中心,每個設區市建設1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基地的要求,加快建設一批廢舊商品資源回收筒點、分揀中心和回收利用基地。力爭到2017年,在全省初步建立起符合城鄉建設規劃,網路完善、技術先進、分揀加工處理能力強、管理規範的現代廢舊商品回收體系,各主要品種廢舊商品回收率達到80%。
四、實施流通產業發展促進工程
(十)推進市場建設示範工程。編制《陝西省公益性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目錄》及支持辦法,採取參股控股、產權回購回租、公建配套等多種形式,重點支持建設改造具有公益性質的12家城郊大型區域性農產品批發市場、150家縣城和重點鎮農貿市場、500家標準化菜市場、1500家社區示範菜店和一批重要商品儲備設施、大型物流配送中心、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鎮超工程”和“新網工程”,支持項目實施企業拓展農產品購銷、廢舊商品回收等業務,健全完善日用工業品和農資下鄉、農產品進城、廢舊商品回收流通網路。支持西安國際港務區中國西部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項目建設,改善西部地區大宗商品產業配套環境。
(十一)實施龍頭企業培育工程。鼓勵流通企業以資本和品牌為紐帶,通過參股、控股、併購、品牌輸出、特許加盟等方式整合流通資源,開展強強聯合,實現低成本擴張和跨區域發展。立足我省產業發展需要,以市場為導向,以省屬大型國有企業為主體,加強政府扶持和指導,促進商貿企業、物流企業與製造企業融合發展,加快培育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核心競爭力強、主業突出的大型流通企業。從2013年起,指導相關行業協會和學術機構,聯合發布全省連鎖經營企業和商品交易市場50強榜單,加大對上榜企業的獎勵扶持力度。力爭每年新增年銷售收入過億企業10家左右,限額以上企業500家左右,到2020年,全省有5家年銷售收入過百億、180家過億、8000家限額以上骨幹流通企業和市場,有1—3家企業或市場進入全國連鎖百強或全國商品交易市場百強。
(十二)啟動陝西品牌推廣工程。遴選一批名優農產品、日用工業品和服務業品牌,依託大型流通企業的行銷網路,採取統一標識,實行網上和實體店並行銷售新模式,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參與,力促地產品走出陝西、走向世界。鼓勵流通企業註冊和使用自主商標,積極參與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建設工作,爭創 “中國馳名商標”、 “陝西省著名商標”和“陝西省名牌產品”。力爭到2020年,在全國大中城市建立以陝西地產品專營櫃檯為載體的骨幹銷售網路,培育一批質量過硬、信譽度高的全國知名產品品牌,提高地產品核心競爭力。
(十三)推進惠民便民服務工程。開展社區商業示範創建工作,加強社區便民商業服務生活圈建設,支持社區便民肉菜店、零售、餐飲網點建設,鼓勵各類經營主體進入社區,促進洗染、沐浴、美容美髮、人像攝影、修理維護等企業豐富便民利民服務網點,完善社區生活服務業態配套。實施放心消費系列工程,支持大型流通企業開展“放心肉”、“放心菜”、“放心糧油”、“放心早餐”、“放心藥”、“放心酒”等放心消費流通網路建設,確保民眾便利安全消費。
(十四)推動流通方式創新工程。開展電子商務示範城市、示範基地和示範企業創建活動,扶持培育一批技術先進、信譽優良、影響力強的電子商務平台,鼓勵套用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台,聯合建立省區域性電子商務平台,支持發展移動電子商務和物流、網上支付、電子認證等電子商務支撐產業。抓緊制定我省關於促進連鎖經營加快發展的意見,出台省連鎖經營龍頭企業培育扶持政策,重點支持20家大型連鎖經營企業做大做強,鼓勵參與社區商業建設和農村流通網路建設,促進連鎖經營快速協調發展。加快推廣物聯網、網際網路、雲計算、全球定位系統、移動通信、地理信息系統、電子標籤、商品條碼及射頻自動識別等技術在流通領域的套用。支持西安市率先開展流通方式創新工程試點,加快電子商務、連鎖經營和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和現代信息技術的推廣套用,帶動提升全省流通現代化、信息化水平。
(十五)實施內外貿一體化工程。支持流通企業開展內外貿一體化經營,鼓勵內外貿企業兼併重組和合作,培育大型國際化流通企業。支持省內擁有自主品牌和自主智慧財產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流通企業到境外開店設場,建立行銷網路,培育國際化品牌。鼓勵流通企業在西安兩個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A區、B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設立採購中心、分撥中心和配送中心,享受海關特殊監管區優惠政策,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強大通關建設,為企業開展進出口創造便利條件。開展內外貿一體化經營的流通企業,優先享受培育龍頭骨幹流通企業的扶持政策、各項促進流通業發展和外經貿發展的優惠政策。
(十六)推進物流配送工程。完善全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實現公路、鐵路、航空等運輸方式的有效對接。最佳化快遞網路布局,加快建設航空、陸路快遞樞紐及航空快遞支線、幹線等多級航空轉運中心。積極推進全省物流“三大平台、五大體系、七大園區”建設,以西安國家級物流節點城市為中心,強化寶雞、漢中、榆林等城市為省內重要物流節點,形成運轉高效、暢通便捷的大物流格局。支持榆林加快發展以能源化工物流為主導的城鄉綜合物流,建設陝甘寧蒙晉區域物流中心。加強西安國際港務區、西鹹新區空港新城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建設,提高進出口貨物的集散、存儲、展示、配送能力,建立連線內陸、貫通全球的國際物流通道。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建設農產品、日用工業品、生產資料等跨區域運輸的城際配送網路,實現幹線運輸與城市配送、農村配送的有效銜接。以服務商貿服務業和居民消費為目標,加強城市配送體系建設,實現城市配送與商貿服務網點、居民居住區的有效銜接。
五、加強市場監測調控和規範監管
(十七)加強市場運行監測。完善重要消費品和重要生產資料監測制度,支持樣本企業改善信息報送條件,增強樣本代表性。整合信息資源,擴大監測範圍,構築全方位、多層次的市場信息發布渠道。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一步完善監測信息網路平台,提高數據採集、運行分析、市場預測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發揮公共商務信息服務體系的作用,建立健全重要消費品和重要生產資料的市場預測預警體系,提升城鄉市場信息服務功能。
(十八)提高保障調控水平。加強產銷銜接、跨區調運和進出口調劑,積極開展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批對接等直供直銷模式,保障市場繁榮穩定。完善省、市兩級重要商品儲備制度,最佳化儲備品種和區域結構,適當擴大肉類、食糖、糧油、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儲備規模,所需費用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強化市場運行分析和預測預警,增強市場調控的前瞻性和科學性。發揮市縣價格調節基金作用,支持建設蔬菜等農副產品評價商店和生產基地,保持主要副食品價格基本穩定。建立健全應急調控反應機制,有效應對各類突發事件,提高市場調控和應急保供能力。
(十九)整頓規範市場秩序。加強對關係國計民生、消費者生命安全等商品流通的準入管理,形成覆蓋準入、監管、退出的全程管理機制。建立涉及人身健康與安全的商品檢驗制度。加大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督檢查力度,改進監管手段和檢驗檢測技術條件。依法嚴厲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商業欺詐和商業賄賂等違法行為,保護消費者權益。規範零售商、供應商交易行為,建立平等和諧的零供關係。加大價格監督檢查和反壟斷監管力度,嚴格查處不執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違反明碼標價規定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或行政權力、達成壟斷協定等價格違法行為。加強商業信用體系建設,引導企業誠信經營、規範經營和誠信自律。積極推進流通企業公共信用信息的徵集、披露、使用和相關管理工作,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推廣套用信用評價、信用報告等信用服務,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
六、落實和完善各類支持政策
(二十)制定完善流通網路規劃。制定全省流通節點城市布局規劃。各地要將商務主管部門列入城鄉規劃委員會成員單位,結合發展實際編制和完善本地區商業網點規劃,與地區發展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小城鎮建設規劃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完善社區商業網點配置,新建社區(含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小區、棚戶區改造和舊城改造安置住房小區)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占社區總建築面積的比例不得低於10%。老社區應採取新建、改變現有設施用途等方式增加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保證每千人不低於900平方米。嚴格社區商業網點用途監管,不得隨意改變必備商業網點的用途和性質,拆遷改建時應保證其基本服務功能不缺失。
(二十一)加大用地支持力度。各地要制定政府鼓勵的流通設施目錄,對納入目錄的項目用地,在土地利用年度計畫和土地供應計畫中優先安排。鼓勵利用舊廠房、閒置倉庫等建設符合規劃的流通設施,涉及原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或租賃的,經批准可採取協定方式供應。各地政府對舊城區改建需搬遷的流通業用地,在收回原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後,經批准可以協定出讓方式為原土地使用權人安排用地。鼓勵以租賃方式供應流通業用地。支持依法使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發展流通業。各市、縣政府應出資購買一部分商業用房,用於支持社區菜店、菜市場、農副產品平價商店、便利店、早餐店、家政服務點等居民生活必備的商業網點建設,按照實際需要開闢免費使用的早晚市和周末市場。
(二十二)完善財政金融支持政策。用足用好國家支持流通業發展的各項扶持資金。省級通過整合現有流通資金並逐年加大財政投入,專項資金捆綁使用,加強績效考核,支持實施流通產業七大重點工程、建設公益性流通設施、農產品和農村流通體系、流通信息化,以及家政、餐飲等生活服務業、中小流通企業發展、綠色流通和擴大消費等。各市縣要切實加大財政扶持力度,並結合實際發布商業網點建設指導目錄和鼓勵類流通設施目錄,引導社會資金加大投入。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針對流通產業特點,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開展動產、倉單、商鋪經營權、租賃權等質押融資。改進信貸管理,發展商圈融資、供應鏈融資、商業保理等業務。充分發揮典當等行業對中小微企業融資的補充作用。拓寬流通企業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大型流通企業上市融資、設立財務公司及發行公司(企業)債券和中期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改進消費信貸業務管理方式,培育和鞏固消費信貸增長點。
(二十三)減輕流通產業稅收負擔。嚴格落實國家關於免徵蔬菜、部分鮮活肉蛋產品流通環節增值稅(財稅〔2011〕137號、〔2012〕75號檔案)、關於從2013年1月1日起三年內免徵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城鎮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財稅〔2012〕68號檔案)、關於減征物流企業自有的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城鎮土地使用稅(財稅〔2012〕13號檔案)和國辦發 〔2013〕5號檔案等相關稅負優惠政策。凡列入《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的國家鼓勵類流通產業項目,其當年主營業務收入占企業收入總額70%以上的,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深入實施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有關稅收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58號)。引導家政服務企業享受國家免徵營業稅政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員工制家政服務免徵營業稅的通知》,財稅〔2011〕51號)。落實總分支機構匯總納稅政策,促進連鎖經營企業跨地區發展。認真抓好國家營業稅改徵增值稅有關政策的貫徹落實。
(二十四)降低流通環節費用。細化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降低流通費用提高流通效率綜合工作方案》(國辦發 〔2013〕5號)有關政策措施,制訂出台陝西省降低流通費用的綜合性實施方案,切實規範和降低農產品生產流通環節費用、農產品市場收費,規範清理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中提供延伸服務的收費事項,加強物流配送車輛科學管理等。鼓勵推廣銀行卡使用,嚴格落實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銀行卡刷卡手續費率下調標準(銀髮〔2012〕263號檔案)。嚴格落實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取消冷鮮、冷凍肉品運輸公路收費,對進入城市的鮮活農產品和冷鮮、冷凍肉品貨運車輛取消時段、路段、停靠、卸貨限制。深入推進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工作,從嚴審批一級及以下公路和獨立橋樑、隧道收費項目。抓緊建立完善通行費形成機制,出台收費公路信息公開辦法。
七、強化綜合保障措施
(二十五)推進流通領域法規和標準體系建設。認真貫徹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加快流通領域地方法規體系建設步伐,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從我省實際出發,研究制定和修訂規範商品流通活動、市場體系建設、商業網點規劃管理以及規範市場主體和經營行為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抓緊制定《城市商業網點管理條例》等流通管理急需的地方法規。加快推進流通業標準體系建設,開展流通業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加大流通標準的制定、實施和宣傳力度。
(二十六)完善統計信息監測和發布制度。加快建立全省統一科學規範的流通統計調查體系、流通費用調查統計體系和信息共享機制,提升統計質量和水平,為出台完善流通產業政策提供科學依據。抓緊建立全省鮮活農產品和重要生產資料市場信息平台,聯通全省主要城市大型農產品、生產資料批發市場實時交易系統,及時發布鮮活農產品和重要生產資料的供求、庫存、進出口、質量、價格變化信息,提高服務巨觀調控和企業發展的能力。擴大城鄉市場監測體系覆蓋面,最佳化樣本企業結構,推進信息採集智慧型化發展,保證數據真實、準確、及時,加快監測信息成果轉化。建立高素質的監測信息員隊伍。信息平台建設、系統運行維護、隊伍培訓等費用列入財政預算。
(二十七)加強基層機構和行業協會建設。貫徹中央擴大內需戰略,順應轉變政府職能和深化部門體制改革要求,強化市縣政府流通管理職能,理順流通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落實部門協作責任,加強政策制定、執行與監督相互銜接,提高管理效能,夯實工作力量,保證人員編制。加強對流通行業協會的指導和管理,引導制定行業規範和服務標準,加強行業自律和信用評價。提高協會服務行業發展的能力,及時反映行業訴求,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二十八)強化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加強流通理論和政策研究,支持職能部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單位開展現代流通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加快流通領域人才隊伍建設,鼓勵大專院校設定專業課程培訓流通專業人才,鼓勵經營管理人員出境學習、互訪交流,引進、學習和消化國內外先進的經營理念、經營模式和管理技術,鼓勵支持引進國內外複合型經營管理人才。通過掛職交流、專業培訓、脫產進修等方式,不斷提高行業主管部門幹部隊伍素質。
(二十九)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由省政府常務副省長任組長、分管副省長任副組長、相關省級部門參加的全省流通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加強對流通工作的協調指導和監督檢查,及時研究解決流通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協調、制定和落實推進流通發展的政策措施。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商務廳,具體負責日常工作和確定事項的協調,各相關成員單位根據各自職責抓好落實。各地各部門要將加快流通產業改革發展作為擴內需、調結構、轉方式、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抓緊制訂具體實施方案,完善和細化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加強財政保障支持,促進流通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陝西省人民政府
2013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