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來到中國
阿倍仲麻呂,全名阿倍朝臣仲麻呂,亦名朝臣
仲滿,入唐後改名
晁衡。公元698年(日本
文武天皇2年)生於
奈良附近的一個貴族家庭,父船守,官拜中務大輔,位至正五位上。仲麻呂天資聰敏,自幼勤奮好學,尤其酷愛漢文學。阿倍仲麻呂生活在中國唐朝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國威遠播的時代。鄰國名人學士紛紛來唐學習。日本在大化革新後,學習唐朝先進文化的熱情更高。他們不顧當時海上交通的艱難險阻和巨大犧牲,不斷向唐朝派遣使者和留學生。
公元716年(日本靈龜2年,唐開元4年),日本政府決定派遣以多治比縣守為首,由557人組成的第八次遣唐船。十九歲的仲麻呂被舉為遣唐留學生。翌年3月,仲麻呂隨多治比縣守大使一行,從難波(今
大阪)起航,向中國大陸進發。同行的著名留學還有比仲麻呂長三歲的吉備真備和學問僧玄昉等人。仲麻呂和吉備真備同乘一船,渴望入唐學習先進文化的共同理想,使這兩個青年人立刻結為好友。於九月底到達了他們日夜嚮往的文化古都——長安城。
到達京師
長安後不久,仲麻呂就入了
國子監太學,這是教育貴族子弟的高等學府。學生攻讀的重點是禮記、
周禮、禮儀、詩經、左傳等經典。畢業後參加科舉,只有少數優勝者才能出仕任官。仲麻呂聰敏勤奮,成績優異。太學畢業後參加科試,一舉考中進士。進士是
高等文官仕補,它要求深通天下大政,長於詩文,是當時最受尊重的榮譽,因而也是學士們拼力爭奪的目標。仲麻呂作為一個外國人,取得進士的桂冠,說明他的學識確是出類拔萃的。725年(開元十三年),阿倍仲麻呂擔任洛陽司經校書,負責典籍整理,正九品下。
與中國交流
仲麻呂和唐朝著名詩人
王維、李白、
儲光羲等都有過親密交往。儲光羲對他十分讚賞,曾寫詩《洛中貽朝校書衡,朝即日本人也》相贈,儲光羲的詩名在當時也因
晁衡而遠播於東瀛,並被供奉於日本京都的詩仙祠中。晁衡曾經送給李白一件日本裘,李白很受感動。
酷愛中國文化的仲麻呂,不以自己的成就為滿足。為了繼續深造,他決心留在長安而暫不回國。仲麻呂的才華很快得到朝廷的賞識。不久他被任命為左春坊
司經局校書(正九品下),職掌校理刊正經史子集四庫之圖書,輔佐太子
李瑛研習學問。左春坊司經局校書,這是一個被人羨慕、很有前途的職務。
監察御史儲光羲曾用“朝生美無度,高駕仕春坊”的詩句讚美他。開元19年(731年),擢任
門下省左補闕(從七品上),職掌供俸、諷諫、扈從、乘輿等事。仲麻呂擔任這個職務,使他在宮廷中經常有接觸
唐玄宗的機會,因而他的學識進一步得到器重,以後不斷升官晉爵。歷任儀
王友、衛尉少卿、秘書監兼衛尉卿,肅宗時擢左
散騎常侍兼安南都護。
仲麻呂不僅學識淵博,才華過人,而且感情豐富,性格豪爽,是一位天才詩人。他和唐代著名詩人名士,如李白、
王維、
儲光羲、趙曄(驊)、
包佶等人都有密切交往。
天寶12載(753年),仲麻呂歸國時,傳聞他在海上遇難,李白聽了十分悲痛,揮淚寫下了《哭晁卿衡》的著名詩篇:“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
蒼梧。”詩人把仲麻呂比作潔白如碧的明月,把他的死,比作明月沉碧海。因為是明月沉碧海,所以天愁人哭,萬里長空的白雲,剎時間也變得灰暗陰沉,一片愁色籠罩著天地人間。詩中感情充沛,深刻表達了兩人的誠摯友誼,成為中日友誼史上傳誦千年的不朽名作。仲麻呂回到長安後看到李白為他寫的詩,百感交集,當即寫下了著名詩篇《望鄉》:“卅年長安住,歸不到蓬壺。一片望鄉情,盡付水天處。魂兮歸來了,感君痛苦吾。我更為君哭,不得長安住。”
仲麻呂和大詩人、
尚書右丞王維也有莫逆之交。當他歸國前夕,王維贈給他的送行詩《送秘書晁監還日該國》,充分表達了他們兩人的深厚友誼: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九州何處遠,萬里若長空。向國惟看日,歸帆但信風。鰲身映天黑,魚眼射波紅。鄉樹扶桑外,主人孤島中。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為通。王維還專為此詩寫了很長的序文,熱情歌頌中日友好的歷史以及仲麻呂的過人才華和高尚品德。這是中日兩國友誼史的真實寫照。
歸國
仲麻呂在唐五十四年,歷仕
玄宗、
肅宗、代宗三代皇帝,備受厚遇,官至客卿,榮達公爵。但是,仲麻呂眷戀鄉土之情未嘗稍減。開元21年(733年),仲麻呂曾以雙親年邁,請求歸國。因玄宗皇帝挽留,未能實現宿願。
天寶十一載末(752年),以藤原清河大使為首的日本第十一次
遣唐使到達長安。其副使吉備真備是和仲麻呂同時入唐留學的好友,久別重逢,自然不勝感慨,於是仲麻呂又動思歸之念。翌年,遣唐使事畢將歸時,仲麻呂請求同歸。這時仲麻呂入唐已經三十七年,是五十六歲的老人了。
唐玄宗感念他仕唐幾十年,功勳卓著,家有年邁高堂,割愛允求,並任命他為唐朝回聘日本使節。任命一個外國人為中國使節,歷史上是罕見的,這說明仲麻呂是如何得到朝廷的器重和信任。
仲麻呂獲準回國的訊息傳出以後,長安朝野人士,紛紛送別,依依不捨。素與仲麻呂交好的詩友們,懷著惜別的激情,揮筆作詩贈別。詩境深遠,親切感人。仲麻呂也以十分激動的心情寫了《銜命還國作》的動人詩篇,贈答友人: 銜命將辭國,非才忝侍臣。天中戀明主,海外憶慈親。伏奏違金闕,騑驂去玉津。蓬萊鄉路遠,若木故園林。西望
懷恩日,東歸感義辰。平生一寶劍,留贈結交人。仲麻呂在詩中抒發了他留戀中國,惜別故人和對
唐玄宗的感戴心情,意境深遠,感人至深。它是歌頌中日兩國人民傳統友誼的史詩,千百年來為兩國人民所傳誦。《
銜命還國作》後來收錄在宋代編輯的優秀詩文集《
文苑英華》里,也是《文苑英華》中唯一外國人的作品。
六月,仲麻呂隨藤原清河大使一行辭別長安,往揚州
延光寺邀請
鑒真和尚東渡。十月十五日,他們分乘四船從蘇州起航回國。是夕浩月當空,皎潔的月光撒滿大江,秋水共長天一色。仲麻呂仰視海天,惜別中國,嚮往故鄉,遂詠成和歌一首,並譯為漢語示與眾人,眾皆嘆賞: 翹首望長天,神馳
奈良邊; 三笠山頂上,想又皎月圓。但是,命運卻偏偏和歸心似箭的仲麻呂為難。他們在歸國途中遇到了風暴,藤原清河大使和仲麻呂所乘的第一船觸礁,不能繼續航行,與其他三船失掉聯繫,被風暴吹到越南的驩州海岸。登入後,不料又遭
橫禍,全船一百七十餘人,絕大多數慘遭當地土人殺害,倖存者只有仲麻呂和藤原清河等十餘人。公元755年(
天寶14年)6月,他們歷盡艱險,再次入長安。好友們見到仲麻呂脫險歸來,不勝為之驚喜。
然而,曾幾何時,又遇兵燹。十一月,
安祿山叛亂。
唐玄宗蒙塵四川,仲麻呂隨往避難。直至肅宗至德2年(757年)12月,
玄宗自蜀還幸長安,仲麻呂亦隨之返還。是年仲麻呂已六十一歲。以後再度仕官,歷任左
散騎常侍兼
安南都護、安南
節度使。大曆五年(770年)終於長安,時年七十二歲。代宗為了表彰仲麻呂的功績,追贈從二品潞州大都督。
相關詩詞
1、李白哭晁卿衡
晁衡於717年(開元五年)來到中國求學,改姓名為晁衡。卒業後長期留居中國,歷任
司經局校書、左拾遺、左補闕、左
散騎常侍、安南都護等職。753年(
天寶十二年)冬,任秘書監兼衛尉卿,以唐朝使者的身份隨日本訪華的使者藤原清河等人分乘四船回國,在 琉球 附近遇風暴,與其他船隻失去聯繫。當時誤傳
晁衡遇難,其實他漂流到安南驩州(治所在今越南榮市)一帶,遇海盜,同船死者一百七十餘人,獨晁衡與藤原於755年(天寶十四年)輾轉回到長安。當時誤傳晁衡已溺死,李白便寫下這首詩來悼念他。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辭帝都,
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
2、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
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九州何處遠,萬里若乘空。
向國唯看日,歸帆但信風。鰲身映天黑,魚眼射波紅。
鄉樹扶桑外,主人孤島中。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為通。
3、送日本國聘賀使晁巨卿東歸
上才生下國,東海是西鄰。九譯蕃君使,千年聖主臣。
野情偏得禮,木性本含真。錦帆乘風轉,金裝照地新。
孤城開蜃閣,曉日上朱輪。早識來朝歲,塗山玉帛均。
4、洛中貽朝校書衡,朝即日本人也
萬國朝天中,東隅道最長。
吾生美無度,高駕仕春坊。
落日懸高殿,秋風入洞房。
屢言相去遠,不覺生朝光。
親屬成員
先世
祖父:
阿倍比羅夫,飛鳥時代的日本將軍。冠位大錦上。歷任越國守、後將軍、大宰帥。
阿倍廣目
阿倍安麻呂
父:阿倍船守,官至中務大輔。
弟弟
阿倍帶麻呂(又名意比麻呂),官至從五位上、美作守。
阿倍豬名麻呂。
侄子
阿倍行氏,帶麻呂長男。
阿倍箕野,帶麻呂三男。
阿倍御岳麻呂,帶麻呂四男。
安倍鷹野,豬名麻呂長子。
安倍犬養,豬名麻呂次子。
個人作品
後世紀念
仲麻呂是日本傑出的遣唐留學生,是中日兩國友好和文化交流傑出的使者。他以他的非凡學識和高尚品德贏得中國朝野的器重和信任。仲麻呂仕唐期間,實際上起了民間大使的作用,他為增進中日友好、提高日本國際地位,促進中日文化交流而辛勤獻身,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由於仲麻呂在唐的積極影響,增進了中國人民對日本的了解。
王維在《送秘書晁監還日該國序》中說:“
海東日該國為大,服聖人之訓,有君子之風。”
天寶年間,日本
遣唐使藤原清河等到長安。由於仲麻呂的指導,藤原清河大使在朝見時禮儀不凡。
唐玄宗曰:“聞彼國有賢君。今觀使者,趨揖有異,乃號日本為禮儀
君子國。”並給與破格的優遇,命仲麻呂為響導,引導日本大使等人參觀大明府庫及收藏佛、道、儒經典的三教殿。又特請名畫家給藤原清河等人畫像。古歷正月初一
賀正,唐玄宗在
含元殿接見各國使臣。從前的席次是,新羅、大食居東班、
吐蕃、日本居西班。這次使日本和新羅調換了位置,日本大使居東班首位,提高了國際地位。仲麻呂雖然沒能回國直接向日本人民傳授中國文化,但是由於他在唐的地位和影響,卻為其他許多日本留學生的學習以及兩國學者的往來提供了方便,例如鑒真和尚的東渡就是和仲麻呂的努力分不開的。公元753年,
藤原清河在
吉備真備、阿倍仲麻呂等人的陪同下到揚州延光寺參謁鑒真和尚,並聘請他東渡過海,上日本去傳戒。鑒真同意搭乘
遣唐使船前往,鑒真曾多次渡海去日本,但都失敗,唯這次成功了。
仲麻呂作為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的先驅者所建立的偉大業績,今天已結成累累碩果。為了他的不朽業績,日中兩國分別於1978、1979年在
奈良和西安建立了“阿倍仲麻呂紀念碑”。西安阿倍仲麻呂紀念碑坐落在
興慶公園的興慶湖畔,興慶公園是
唐玄宗興慶宮的故址,也是仲麻呂仕唐期間經常出入的地方。碑上鐫刻著仲麻呂的生平業績以及他的《望鄉》和李白的《哭晁卿衡》兩首著名詩篇,供人瞻仰懷念。讓阿倍為增進中日兩國友好和文化交流而辛勤獻身的偉大精神,永遠激勵著中日兩國人民。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作者 | 作品 |
菱屋龍太郎 | 《阿倍仲麿入唐記》 |
加藤隆三木 | 《唐風和月:阿倍仲麻呂傳》 |
松田鐵也 | 《長安的月,寧樂的月:仲麻呂不歸家》 |
粂田和夫 | 《天之月船:阿倍仲麻呂傳》 |
| 《飛翔吧,麒麟(又名唐朝那些事兒)》 |
| 《晁衡師唐》 |
影視形象
年份 | 作品 | 飾演者 |
---|
1990年 | | 楚建富 |
2009年 | | 白健 |
2010年 | | |
2010年 | | |
2017年 | | |